不一样论文范例 跟一样的年,不一样的味道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不一样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一样的年,不一样的味道

林语堂笔下的“旧历元旦”即春节,俗称“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看我国灿烂而丰富的传统文化.春节虽然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是在民间,人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忙年了,一直要忙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其中的年俗更显丰富多样,育多彩的庆祝活动、繁多的特色英食,精致的于工艺品,其中育不少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所有的话动都育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辞旧迎新”.

通过丈人们对春节浓墨重彩的描绘,让一幅幅精彩绝伦的民俗画拳在世人面前逐一呈现,让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民俗话动在世人面前逐一上演,这对于传承、弘扬我国年俗文化,可谓是成效卓著.

故乡过年

莫言

退回去几十年,在山东乡下,并不把阳历年当年.那时,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有春节才是年.春节是一个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节日,春节一过,意味着严冬即将结束,春天即将来临.春天的来临,也就是新的一轮农业生产的开始.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大人的事,对小孩子来说,春节就是一个可以吃好饭、穿新衣、痛痛快快玩几天的节日,当然还有许多的热闹和神秘.

我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跨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八种粮食——其实只需七种,不可缺少的大枣算是配料.据说,解放前腊月初八凌晨,富裕的寺庙,或者慈善的大户人家,都会在街上支起大锅施粥,叫花子和穷人们都可以免费果腹.

过了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我们那里也把辞灶日叫做“小年”,过得比较认真.早饭和午饭还是平日里的糙食,晚饭就是一顿饺子.为了等待这顿饺子,我早饭和午饭吃得很少.那时候,我的饭量大得实在是惊人,能吃多少个饺子就不说出来吓人了.

过了辞灶日,春节就迫在眉睫了.在孩子的感觉里,这段时间还是很漫长.终于熬到了年除夕.这天下午,女人们带着女孩子在家包饺子.男人们带着男孩去给祖先上坟.

那时候,不但没有电视,连电都没有,吃过晚饭就睡觉.睡到三星正晌时,被母亲悄悄地叫起来.起来穿上新衣,感觉到特别神秘,特别寒冷,牙齿得得地颤抖.家堂轴子前的蜡烛已经点燃,火苗颤抖不止,照耀得轴子上的古人面孔闪闪发光,好像活了一样……这时候绝对不许高声说话,即便是平日里脾气不好的家长,此时也是柔声细语.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词.

年夜里的饺子是包进了钱的,我们盼望着能从饺子里吃到一个硬币,这是归自己所有的财产啊,至于吃到带钱饺子的吉利,孩子们并不在意.有一年,我为了吃到带钱的饺子,一口气吃了三碗,钱没吃到,结果把胃撑坏了,差点儿要了小命.

还有一件趣事不能不提,那就是装财神和接财神.往往一家人刚刚围桌吃饺子时,大门外就响起了嘹亮的歌唱声:“财神到,财神到,过新年,放鞭炮.快答复,快答复,你家年年盖瓦屋.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听到门外财神的歌唱声,母亲就会盛上半碗饺子,让男孩送出去.扮财神的都是叫花子,他们有的提着瓦罐,有的提着竹篮,站在寒风里,等待着人们的施舍.这是叫花子们的黄金时刻,无论多么吝啬的人家,这时候也不会舍不得那半碗饺子.

现在,如果愿意,饺子可以天天吃,没有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时光的难留,每过一次年,就好像敲了一次警钟.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但这年还得过下去,为了孩子.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但他们自有他们欢乐的年.

(本文有删减)

赏析

在莫言的笔下,童年时代的年就是在盼着吃饺子中度过的.那时候,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过年仍是人们最重大的节日,充满了仪式感,那些恪守的规矩和奉行不违的习俗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这些美好的过年画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延续着淳朴的民风和民情.

读有所思

莫言在文中最后说,现在的孩子自有他们欢乐的年.同学们,那么你们现在过年喜欢干什么呢?

我幼时不知道阳历,只知道阴历.到了十二月十五,过年的空气开始浓重起来了.

腊月二十三晚上送灶,灶君菩萨每年上天约一星期,二十三夜上去,大年夜回来.据说菩萨是天神派下来监视人家的,每家一个.他们高踞在人家的灶台上,嗅取饭菜的香气.每逢初一、月半,必须点起香烛来拜他.

二十三送灶之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这糯米年糕又大又韧,自己不会打,必须请一个男工来帮忙.两枕“肖家年糕”约有三尺长,还有许多较小的年糕,有二尺长的,有一尺长的,还有红糖年糕、白糖年糕.此外是元宝、百合、橘子等小摆设,这些都是由母亲和姐姐们去做,我也洗了手去帮忙,但是总做不好,结果是自己吃了.

姐姐们又做许多小年糕,形状仿照大年糕,预备二十七夜过年时拜小年菩萨用的.

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铝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连升”等字巧妙地嵌在里头.我那时只有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与美术有缘.

绝大多数人家二十七夜过年,所以这晚上商店都开门,直到后半夜送神后才关门.我们约伴出门散步,买花炮.花炮种类繁多,我们所买的,不是两响头的炮仗和噼噼啪啪的鞭炮,而是雪炮、流星、金转银盘、水老鼠、万花筒等好看的花炮.其中,万花筒最好看,然而价贵不易多得.买回去在天井里放,大可增加过年的喜气.

我把一串鞭炮拆散,一个一个地放,点着了火,立刻拿一个罐头瓶来罩住,“咚”地一声,连罐头瓶也跳起来.我起初不敢拿在手里放,后来经乐生哥哥教导,竟敢拿在手里放了.两指轻轻捏住鞭炮的末端,一点上火,立刻把头旋向后面.渐渐老练了,即行若无事.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关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来买花炮.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就留下一张红片子.

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别的事情排场大小不定,独有接财神,家家郑重其事,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大概他们想:敬神可以邀得神的恩宠,今后让他们发财.

二十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过年也就结束.

(本文有删减)

赏析

一样的年,不一样的过法,《故乡过年》描写了莫言的故乡——山东高密乡下的过年习俗,而丰子恺的《过年》则描写了他的老家——浙江桐乡石门镇独特的年俗.一北一南,各具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像两杯风味不同的老酒,品起来虽各有滋味,但都让人回味无穷.

读有所思

在我国,各地年俗有着细微的差别,你的家乡有哪些年俗呢?可以发给我们,与大家共享哦!

不一样论文范文结:

关于不一样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不一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不一样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热门不一样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