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明教育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运用--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本文是一篇关于文明教育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运用--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摘 要:2015年初,领导视察云南时提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2016年,领导再次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体现的是中国传承千年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持续发展的体现与衍生.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优秀的先进思想,为现代生态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对大学生生态文明发展知识的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生态文明

  一、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理念有着高度一致的精神内核,现代的生态文明理念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中一直存在.

  (一)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理念的体现

  生态平衡、天人和谐的思想在古代中国农耕社会就有了很大的发展,如休耕、停牧的举措,为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土地的撂荒、休耕、轮作等,都是推动持续发展、维护农业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大量关于生态保护的律令法规,以防止和惩戒滥捕、滥伐、滥杀的恶劣行为.中国自古就有“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竭川泽,无漉陂地,无焚山林”,的自然保护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民群众一直大力倡导植树造林,修桥补路,历代政治家也都注重植树造林、和谐共生.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劝民务农桑;三国时魏郡太守郑浑令百姓植树为篱;北魏孝文帝《均田令》中对植树作了具体规定;明初朱元璋则明令屯边军士每人植桑百株.这些举措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平衡的内容.

  “天人合一”思想是传统文化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最突出的贡献.“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关于“天人合一”,季羡林先生的解释是: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观和客观统一,人与自然界统一.这一命题主要的内涵包括,人与万物同源、天道与人道相通、和谐是至高的价值.这与当下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如出一辙.

  (二)生态文明理念中的传统文化传承

  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关系.生态文明所强调的即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有效方法是:“获取有度,既要利用又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动态平衡,不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质要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即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决不能有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狂妄想法.顺应自然,就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符合而不是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保护自然,就是要求人类在向自然界获取生存和发展之需的同时,也要给予自然发展之需,维护自然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的限度,实现人与自然之间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形成尽量节约资源和大力保护环境的发展趋势、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的文明境界,其目的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些内容与“无竭川泽,无漉陂地,无焚山林”一脉相传,个中要义一脉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人合一、和谐共处为核心思想的生态智慧,流淌过千年历史,跨过经济、制度、社会的鸿沟,对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进而对现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从古至今,虽然历经工业化和粗放经济发展时期,但中国人与自然环境休戚与共、唇齿相依、和谐共存、互惠互利的关系从未改变.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面临的困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为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即通过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运而生,成为大学生在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全民生态素养、树立推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观这几年来的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生态文明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果.以作者所在的西南林业大学为例,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以生态文明教育为核心的绿色校园文化氛围欠缺

  绿色校园文化氛围是建设生态文明校园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是帮助大学生自觉树立生态环保意识的重要载体,反观高校校园,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大部分停留在口号上、课堂上,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阻碍了校园内生态文明的普及.

  (二)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缺乏主动意识

  在工作中发现,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自觉维护、对生态环保的自觉践行均缺乏主动意识.这种主动意识的欠缺主要表现为生态知识肤浅、生态保护的主人翁意识不强,认为自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态危机和资源危机为期尚远,缺乏远见和大局观,认识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同时,个人缺乏担当,存在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个人主义思想,对生态道德观漠然置之.

  (三)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多停留在思政课堂上、学生社团活动中,从上至下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以作者所在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为例,2017年2月,已获批成为“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成为获此称号的云南省首家高校.学校在专业人才培育、生态文明成果打造、绿色文化理念传播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未形成一套完备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作者认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应包括党宣部门的舆论引导、行政上的支持、课程的设置、学生部门的配合等.

  三、传统文化在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针对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文明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承的关系与大学生群体特点,认为传统文化可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通过宣扬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绿色校园氛围

  传统文化中“休养生息”、“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等思想都是当代生态文明理念的前身,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宣扬可激发起大学生践行生态保护的自觉性,进而营造和谐的绿色校园氛围.

  构建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如对入学新生开展校史教育,以便系统地传承学校的历史传统,加深学生对学校历史的全面认识,从而是学生更加肯定学校的发展规划,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当地传统文化旧址,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并开展对当地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研讨活动、伟大历史名人的了解悼念活动;对学生进行当地风俗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入乡随俗、知礼、明礼、行礼的文明习惯.

  举办以学生为主体的绿色文化活动.抓住“地球日”、“环保日”、“植树节”、“感恩节”等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机会,在校内外举办以“绿色、亲情”等为主题的节日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当众宣传环保知识、倡导低碳生活、发表亲情演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激励学生去认真感受生态文化魅力、主动丰富生态文化知识.在“爱鸟周”定期开展野生动植物识别大赛、野生动植物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鸟情怀,唤醒广大学生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生态文明校园”主题班会、生态道德主题论坛等活动,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达到宣传弘扬传统文化、正确发展生态文化的目的.利用开学第一课、主题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邀请校内外专家以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和生态安全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普及生态文明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展示生态文明教育成果.

  不断完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传播平台.首先,应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传播平台的作用.例如:可以在校广播电台开设“传统艺术赏析”、“传统文化美文朗读”等宣传传统文化的节目,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在校内刊物开辟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专栏,在宣传栏定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宣传,增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通过面向学生的征稿活动,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其次,要善于运用网络交流平台,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网络氛围.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传播手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开辟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新渠道的目的.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发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实际上即是对中国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的认同,对中国两千年精神文明的认同,对祖辈先贤的认同.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归属感”、“文化认同感”是在大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归根结底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中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几代马克思主义者不懈奋斗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传统文化的当代体现.大学校园是人类积累、传播、创新知识的场所,大学生优柔寡断,选择多元,既可能被高尚积极的优秀传统文化所引领,也可能被低俗、腐朽的狭隘蛮荒思想所侵蚀,关键取决于他们所接受教育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此,必须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建立大学生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基本准则,引导大学生践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行为方式.

文明教育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文明教育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文明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