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关中地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的民俗思维培养类论文怎么写

关于免费广播电视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广播电视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关中地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的民俗思维培养

摘 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求新求变的道路上,实践永远是检验编导专业办学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面对各大高校编导专业教学的竞争,本文从笔者自身出发,以关中地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为例,介绍地方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地域发展特色,融入地方民俗文化,让编导专业的教育工作和地方文化宣传相结合,既可以培养编导专业学生关注身边、关注民俗文化的影像化思维,又可以帮助地方解决民俗文化的各类传承问题,让编导专业的教育落在实处,服务社会.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关中;民俗;影像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项目:“关中民俗的影像化叙事研究”(项目编号:ZK16094).地方院校的经费来源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北京电影学院一样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水平,来实现专业团队建设.这就意味着地方院校必须发掘自身地域文化的新方向来完善硬件条件上的不足,培养影视制作新思维已经成为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办学刻不容缓的工作.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民俗思维发展的意义毋庸置疑,全国地方院校开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211、985重点高校开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数量,面对更高质量的大学、更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更高科技的实验室,二本、三本等一大批地方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硬件设施明显低于这些名校的水平,那么在这样庞大数量却质量略显劣势的高校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变成了刻不容缓的教育问题.笔者曾在《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特色发展——以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改革为例》一文中指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解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参差不齐的教学水平.

以笔者的工作院校宝鸡文理学院为例,这是一个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院校,虽然未跻身211、985院校行列,但是因为身处关中地区宝鸡,周围全是得天独厚的文化背景,汤汤渭水、巍巍秦岭,孕育出了一个个经典的历史故事.那么这里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也是受到地方文化熏陶或者是地域民俗感染的,从编导学生选材到拍摄,再到剪辑成片的过程中,这类视频制作已经被贴上了关中地域文化的标签,而其中涉及的衣、食、住、行等关中人民的生活场景视频内容其实就是关中地区民俗生活的视觉外化,形成了地方编导专业实践的特色.同时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面临着传播与传承的新挑战,民俗已然不再依附于人们脑海中的刻板印象,开始借助新技术与艺术,打破地域的限制,以最为直观的影像手法对外传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民俗思维加入为地方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二、影像选题的民俗思维培养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立都是相通的,特别是影视类课程的教学,全部都是从无到有,从前到后的教学过程.例如一部影片的制作,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学校就要以教会学生制作片子的总流程开始教学,这就涉及到选材、剧本创作、拍摄、剪辑、包装整个视频制作环节的课程教学,例如《影视剧本创作》《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摄像》《演播厅技术》《影视后期制作》《AE特效制作》等.那么如何在整个环节中有地方教学特色,我们就要求学生作品应该以发掘地方文化、地方民俗特征为主,这样做出的视频内容才能区别于其他千篇一律的爱情片或者校园电影,才是一种有精神与文化深度的好作品.

选题是一部好的视频作品创作的第一步,一部好的片子是否脍炙人口、引人入胜,往往取决于他的题材选择.带有地方民俗烙印的影视作品往往会在影片主题上更显深度,从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有话好好说》、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霸王别姬》,到冯小宁导演的《红河谷》,这些经典影片无不从最现实的生活中出发,以一处地域以及这片地域上生活的人为背景,结合他们的生活特点即民俗特点,发展出更为精彩的故事内容.除了故事片选材可以以真实的民俗活动为背景更显生活场景的真实感以外,纪录片、专题片也都可以以地方民俗为选材背景.

宝鸡作为关中地区的代表城市之一,包括三区九县,每一个城区和县区都有她厚重的历史人物故事.在编导专业的选题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记录宝鸡地区的历史人文特色,在市区,我们鼓励学生拍摄青铜器博物馆来了解宝鸡文化,在县区,如凤翔县的泥塑、剪纸、花馍;岐山县的民俗村、臊子面;扶风县的法门寺佛教文化活动;陇县的社火等等,都是希望学生在选题时能考虑地方民俗文化,既保证了选题的意义,也为自己片子的制作打下坚实的艺术与文化基础.

三、影像制作的民俗思维培养(一)影像拍摄的民俗思维培养视频拍摄的选题只是民俗化思维教学培养的第一步,真正能都把民俗活动或者有特色的视频内容呈现出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民俗活动的拍摄上.针对不同特色的民俗活动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不同的民俗活动他的拍摄都是有区别的,在这里我们以陇县的社火为例进行教学摸索.对于社火这类表演来说,他是一种仪式性的表演,不同于一般器皿制作的手工艺,社火不仅有着复杂的仪式传承,讲究时间节点,更是对其社火的游演,“身子”(社火演员)的装扮都十分的讲究,以纪录片为例,在指导学生拍摄时必须要以指导学生对于民俗活动的理解为前提,指导学生进行严格的分镜头脚本写作,带领学生实地勘察,了解民俗活动,进而进行镜头分析,从景别、构图、色彩、光线、拍摄技巧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利用摄像机再现生活中真实的民俗活动.同时在拍摄时还应注意听觉上的艺术表达,特别是关中地区的民俗活动,多伴有类似于秦腔演绎,这也是关中地区音乐的特色代表,区别于其他视频作品的地方.

(二)视频剪辑的民俗思维培养剪辑是整个影视制作过程的最后一步,同样的素材面对好的剪辑思路,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针对地方民俗活动,以拍摄陇县的社火为例,如何进行剪辑的民俗化思维教学?首先,应该有一个特色的叙事路线,剪辑决定了故事发展的时间线是顺叙、倒叙、插叙、或者多线索剪辑.这些时间线上的选择都要根据民俗活动的特点来进行,一般来说社火是一场时间跨度较大的民俗活动,从准备到游演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变化,想要做到有特色,可以把正月十四最正式的一次社火表演倒叙在影片最前端,提起观影者兴趣,然后再娓娓道来故事的前因后果,这样的做法在纪录片或是专题片都会很有效果.其次,对于画面的选择要有凸显民俗化思维的体现,多数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在画面中会比较注意特写镜头的运用,剪辑一方面是拼接,另一方面是素材的筛选,针对社火表演,除了全景大场面以外,前期的化妆也是非常经典的视觉表现.被化妆人的面部、化妆师的手部特写镜头,都是对这种传统民俗文化的视觉性记载,这样的画面应该被剪辑出来.

再次,剪辑时注意细节的刻画,有时候同学剪辑往往抓住重点人物,全部镜头都是重点人物的内容,画面素材显得单一主观性太强,在剪辑时,一定要抓住周围环境,把很多想要表达的内容不要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周围环境表达出来.例如社火的游演是热闹的,此时除了我们主观上对社火画面的表达外,一定要注意围观群众镜头的搭配,以及这片地域上居民衣、食、住、行不同于其他地域人民民俗的镜头表现,当然这样的剪辑思维也一定建立在拍摄之初要有素材的记录.

四、结语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标志,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内核.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为国家培养文化和思想传播的接班人,这两者的结合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地方院校发展的特色之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特色也势必要针对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进行,这样的民俗思维必须深入落实到从影视作品选题,再到影视作品制作等各个环节中去,有助于激发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创作热情以及创作的艺术高度,不仅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开拓了新篇章,也为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出一份力.

广播电视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广播电视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广播电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广播电视论文

2、广播电视编导论文选题

3、中国电视期刊

4、西部广播电视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