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农圣崇拜意识形态下寿光景观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意识形态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农圣崇拜意识形态下寿光景观

摘 要院从农圣崇拜意识形态起源着手,通过对寿光景区进行实地调研,感受现场文化氛围,考察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景观,阐述农圣崇拜意识的演变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创新,实现寿光生态景观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

关键词院贾思勰;崇拜意识;景观

1 相关概念论述

1.1 农圣文化的起源

农业作为寿光的主导产业,其技巧主要来源于《齐民要术》.它是一本综合性农学著作,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其作者贾思勰,尊称为“农圣”.

1.2 崇拜意识

崇拜的前期与宗教有必然的相关性,发展到英雄崇拜等形式,已经具备相对的独立性.祥贵在《崇拜心理学》一书中,将崇拜理解为“崇拜是崇拜者对被崇拜者所怀有的一种尊敬、钦佩的情感和心态”,更为贴切地认识现今社会纷繁复杂的崇拜现象与崇拜心理.

1.3 生态景观

崇拜意识形态下景观是由该地域中的地形地貌、人文、水体、环境、政策等要素综合构成.景观作为现代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能够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栖息地的审美追求.生态景观作为景观发展的重要延伸,是由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多维生态网络组成.生态景观建设应与当地特色文化文脉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文化气息.

2 农圣崇拜意识形态下的景观适应性

2.1 农圣崇拜与景观设计

农圣崇拜的直观形态,表现为借以贾思勰人物形象的渲染与表达.为使子孙后代铭记故乡这位伟人,人们选择打造贾思勰人物雕塑,以此承载崇拜之情.寿光市生态景观要素中,以潍坊科技学院与三元朱村的贾思勰雕塑为代表,2座农圣雕塑作为人们表达崇拜的直观产物,在美化城市的同时,更体现出一种精神向导.

2.2 农圣崇拜现象的演变与景观设计

农圣崇拜意识的演变形式,表现为对自然崇拜,其中包括水、太阳以及动物崇拜.自然崇拜是人类依赖于自然的表现,由于生产力落后,这些影响人类生存的自然变化被看成富有人性,有意志的实体,人类要依靠自然才能生存生活、创造财富.面对千变万化的大自然,让人们捉摸不透,便认为有股神秘的力量在支配着一切.

2.2.1 水崇拜.据《礼记·月令》载,周代每年都要举行2次规模较大的祭祀水神活动:一是仲夏之月,“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二是仲冬之月,“天子命有司,祈四海、大川、名源、渊泽、井泉”.也有着论语《子罕》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揭示了水的时间和空间的两大属性,这些都说明了古人对水的崇拜之情.

弥河作为寿光最重要的河流,孕育了悠久灿烂的农圣文化,哺育了几代人.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水陆相互作用,寿光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人们对水的崇拜渐渐演变成对水的保护,营建了低维护的绿地,增强湿地原有自净和改善气候的能力,实现城市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历史文化与景观相融的特色,植根于对场地以及城市历史人文的解读,修建了弥河生态湿地公园,东南入口五色土广场有父母子主题的雕像,表现《齐民要术》内容的8 座图腾柱及八鹿跑泉等景观小品.

2.2.2 太阳崇拜.《山海经》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也有后羿射日,羲和望舒的传说,这些都说明古时人对太阳的崇拜.在众多文化遗址中,都可看到许多太阳崇拜的痕迹.装饰有太阳纹饰的陶器,在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相继被发现.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太阳既能够使农作物生长,也能使庄稼干枯,既能驱走寒冷,又可带来酷热.“头西足东”的埋葬方式,被发现于已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墓葬中,都表明当时人们对太阳升落已有初步的认识.

寿光作为农圣文化的起源地,更加注重太阳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在湿地公园图腾柱上随处可见24节气的雕刻纹理.在农村中也处处可见对于太阳的崇敬,如住宅会写上“紫气东来”的字样,并会举办太阳祭祀大典等活动,以此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3 小结

当地农业文化景观是由农圣崇拜的各方面叠加在一起所产生的景观形态,应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发展和规划.农圣文化作为其中元素融入城市景观建设中,突出文化景观建设理念,使特色景观建设成为展示城市特色和形象的平台,成为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

参考文献

[1] 沈旸,周小棣,梁勇.镇山与镇庙:古代山川崇拜中的建筑与景观呈现[J].中国园林,2015(7)

[2] 曹清瑛.浙江农业景观的文化形态与发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责任编辑舒丹丹)

意识形态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意识形态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意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