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跟新时代中国农业科技新路径类论文怎么写

本文关于科技发展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新时代中国农业科技新路径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如何发挥科技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力和农业生产经营的新特点、新情况,对当前农业科技发展的新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科技;路径

DOI:10.13856/j.cn111097/s.2018.03.024

总书记高度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对新时期中国“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要求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引领,特别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需要科技的支撑和引领.如何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力、农业生产经营的新特点、科技服务生产的新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农业科技发展的新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对“三农”工作做出的新部署,亿万农民对此充满期待.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2\]相比,同样是5句话20个字,但其中有4句话不一样,这充分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的新目标.事实证明,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离不开城镇化的发展.2016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比重为57.35%,与2012年相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4.7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大量农业劳动力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毋庸置疑,城市和城镇的发展必然对农产品有更大的需求,使农产品的市场更广大,必然可以带动农民就业,从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中国农村常住人口约7.5亿\[4\],但无论怎样发展,即使以目前的速度持续向城镇转移,未来农村仍然会有几亿人口,振兴乡村依然离不开农业自身的发展,依然需要解决好人才、经费和土地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是要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当前,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得越来越快,农村互联网普及得越来越广,农村现代物流覆盖得越来越宽,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前所未有的新动能\[5\].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充分调动起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员起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断形成“三农”发展新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将为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更强动力,就能给亿万农民带来利益和福祉,就能让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现代农业发展的稳步推进使农业生产经营呈现出新特点

2.1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越来越多地向新型主体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成为主要形式.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2016年年末,全国规模农业经营户398万户;农业经营单位204万个,农业经营单位数量较10年前增长417.4%,农业经营单位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大幅增加;2016年年末,全国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91万个,占农业经营单位的44.6%;东部地区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数量最多,分别占全国的30.0%和33.6%;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占全国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的28.6%;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猪和禽类存栏量分别占全国的62.9%和73.9%\[6\].与全国的发展趋势相同,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农户的数量大幅降低,新型经营主体的比例大幅增加.对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的专题调查表明,2017年当地有专业大户1 694家、家庭农场40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3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大学生返乡创业者260个,分别比2016年增长4%、21%、13%、4%和19%.平安区共有农户21 444家,仅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就占到农户的10%.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标,经营规模相对较大,专业程度相对较高,物质装备条件和经营管理能力相对较好,与传统农户相比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有了较大提高\[7\],而且对一般农户有较好的带动作用.据相关研究,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能带动8个农户,一个家庭农场平均能带动1.7个农户,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平均能带动33个农户\[8\].无论是在发达地区或者是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越来越多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这些新型经营主体转变.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比例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带动作用越来越强,成为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力量.

2.2农业生产技术需求越来越多地向特色需求转变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现代农业的稳步推进,各地纷纷依托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以高附加值为核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通过培育科技优势,把资源优势和区划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和经济优势,全面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众多调查和研究表明,作为农业技术应用主体的农户,特别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其农业生产技术需求一方面集中在基本的生产技术\[9\],另一方面对特色农业技术的需求更为强烈\[10\].在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当地紧紧抓住了农业技术这个“牛鼻子”,推广应用了大量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动高端、高质和高效的农产品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有效地推进了农业生产经营.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的专题调研表明,2017年当地引进兔子腿黄瓜、白茄、火龙果、羊角蜜等“名优特新”果蔬新品种19个,比2013年增长了50%,年均增长约13%;引进了羊肚菌接种技术、蛹虫草添加饲料技术和彩色油菜、油用牡丹、百合、苦荞种植等多项新技术;大力推广全膜马铃薯双垄栽培技术和设施温室色板诱虫杀虫等十几项新技术.这些新品种、新技术亮相田间地头,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使更多的高质量农产品走向了更高端的市场,让生产经营者取得了更好的效益.在全国各地,无论是发达地区或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越来越多地向新品种、新技术等特色需求转变.这些新品种、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成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措施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2.3政府管理方式越来越多地向示范引导转变

为了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党国务院创建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一重大举措对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在点上突围,进而带动面上整体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11\].地方各级政府也纷纷以示范区、园区、基地等不同形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通过示范推广不断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示范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和“试验田”,示范引领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的专题调研表明,当地通过抓园区建设,实现经济效益1 7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园区内人均年纯收入8 000~10 000元,比园区外高1 800多元,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福建省漳州市通过抓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16年上半年返乡创业农民3.79万人,返乡农民工上半年人均收入21 060元,达到2015年全年的66.47%;上半年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530万元,达到2015年全年的61.5%;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12\].全国各地,无论是在发达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政府管理方式越来越多地向示范引导这种新方式转变,既高效利用了资源,合理布局了产业,又完全避免了包办,对农民有足够的吸引力,示范引领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的综合效益.

3农业科技服务生产经营表现出新情况

伴随着现代农业的稳步推进和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当前农业科技与生产经营的衔接表现出新的情况.通过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这种新情况主要表现为3个未能有效衔接.

3.1科学技术与实际生产未能有效衔接

近几年,一些中小型农业生产企业发展迅速,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他们主要通过朋友圈、熟人圈获得新技术,有时也会通过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获得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解决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难题.对于一些常见的技术问题,由于其常年从事该种经营,且一般会聘用少量的技术人员,内部人员也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能解决这些一般性的问题.另外,一些产品提供商也会向企业长期派驻技术人员,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很多技术问题.但是,对于一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发的最新技术,很难通过上述方式第一时间转移到这些对技术有迫切需求的中小型农业企业.恰恰这些最新技术的应用,往往能极大地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甚至能让一个濒临倒闭的小企业起死回生.理论上,这些技术应该在第一时间与实际生产有效衔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技术的潜力.技术主要来源于科研,实际上真正满足生产与产业的科研是不够的\[13\],长期以来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成为阻碍农业科技展翅高飞的痼疾\[14\].

3.2推广方式与特色需求未能有效衔接

近几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人员素质不断提升,推广能力不断提高,基本扭转了以往“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初步形成了 “一主多元”的推广体系\[15\],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际工作中,基层人员主要围绕当地大规模种植或养殖的品种,通过现场培训、实地指导等方式开展技术推广,但是对于一些引进的“名优特新”的品种,工作人员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非常有限,难以满足生产经营中的特色需求.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的专题调研表明,对于小麦、马铃薯、油菜、猪、牛、羊、鸡等当地常规种植或养殖的品种,技术推广上不成问题;对于油用牡丹、百合、苦荞、毛肚菌、彩色油菜等引进的特色经济作物品种,技术推广上则有些力不从心.面对这种状况,只能通过与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用外部力量提升科技保障能力,特别是产品富硒的特色更是需要外部科技的支撑和保障.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逐步推进和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以往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已跟不上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速度\[16\],特别是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生产技术的特色需求.

3.3科技项目和示范园区未能有效衔接

实践表明,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园区建设富有成效,带动了各地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的专题调研表明,一些地方科研单位把承担的部分课题任务放在园区内实施,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既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又圆满地完成了课题试验研究、技术示范和推广任务,示范和引领的作用非常明显.实际上,这只是课题承担单位和地方自发的选择,科技计划或科技项目管理上对此并没有强制要求.对于大多数的科技项目来说,其研究任务特别是技术研发任务并没有在园区内完成,其研究成果并没有在园区内进行示范推广,或者说科技项目和示范园区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近几年,通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与实施,催生出很多各具特色的地方农业示范园区,成为技术转化的重要基地和平台,特别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技术、新品种,但是在定位、功能、机制、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7\],最为突出的是当前各类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没有与农业示范园区进行有效衔接.

4农业科技发展要走出新路子

当前,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只有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发展的新路径,努力做到技术研发紧跟新形势、技术示范紧贴新园区、技术推广紧盯新需求,实现科技计划管理上有新机制、生产技术推广上有新突破、外部支撑保障上有新举措,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对乡村振兴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科技来源于研发,依靠推广进行转移,最终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都需要人才的支撑和保障.所以,必须在研发上强化科技计划管理、在推广上强化能力建设和在人才上强化服务举措,从根本上“3个未能有效衔接”的问题.

4.1在研发上强化科技计划管理,源头上做好顶层设计

(1)制订切合生产实际的农业科技计划目标.在组织制订科技计划实施方案时,要做好顶层设计,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尽可能充实专家队伍,把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及熟悉一线生产和产业发展的专家纳入,确保计划目标切合基础研究、技术研究,特别是要切合生产经营的实际.

(2)制定结合示范园区实施项目的管理办法.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在项目申报指南发布环节就明确要求,有技术示范推广任务的项目要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鼓励包含分子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绿色发展技术、资源节约技术、智能装备技术、产后储运加工增值技术和环境友好投入品技术的项目,尽可能在示范园区内实施,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技术,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示范园区直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3)制定科学合理的课题考核指标.除了实验室的基础研究任务外,课题指标要体现促进产业兴旺、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强农民培训的实际效果,不能仅仅局限于论文、专利和科技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标“指挥棒”的作用,让部分课题研究内容围着生产实际走,确保部分课题成果能直接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直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4.2在推广强化能力建设,最末端实现新的突破

科技的末端在推广.只有在最末端实现新的突破,才能确保“最后一公里”道路通畅,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最大限度地激发农业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10\].

(1)加强队伍培训.针对农业生产经营的新需求,及时更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的知识结构,全面丰富其获取技术信息的方式,通过加强培训促进技术转移速度,让新品种能第一时间进入田间,让新技术能第一时间发挥作用,突破推广能力上的瓶颈.

(2)加强信息推送.除了现场培训、田间指导外,应采取信息化的手段,特别是采取手机APP的方式,及时向农业生产经营者,特别是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送新品种和新技术信息,突破推广方式的不足.

(3)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把掌握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外地专家、技术人才请到示范园区和田间地头,通过聘请聘任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直接向生产经营者现场传授技术、指导生产,积极弥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自身技术不够全面的不足,突破推广地域上的限制.

4.3在人才上强化服务举措,过程中做好支撑保障

(1)完善职称评审要求.把专家在示范园区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职称评审范围,特别是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作纳入评审范围,让这些工作和成果与发表论文同等重要、权重相同.通过完善职称评审要求充分调动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专家能下得来、待得住,把研究成果能示范好、推广出.

(2)完善工作考核要求.把专家在示范园区开展的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让这些工作与在实验室开展的研究一样重要,同时明确具体的时限和质量的要求,给予相应的补贴补助,让专家能在田间地头安下心、扎下根,把在示范园区的工作任务做实做细.

(3)完善任务立项要求.把在示范园区开展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专家,优先列为承担各类课题、承担各种任务的支持对象,鼓励专家持续到示范园区开展工作,从多个方面保障示范园区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科技发展论文范文结:

适合科技发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科技发展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农家科技杂志

2、科技小发明论文

3、科技小论文500字

4、大科技杂志

5、科技风杂志社

6、绿色科技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