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季仕健:让学引思促进小学生学习数学方式转变以认识百分数一课教学为例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小学生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季仕健:让学引思促进小学生学习数学方式转变以认识百分数一课教学为例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让学”就是指要把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活动的主体、表达的机会让位给儿童,即主张把过去课堂中习惯的“教”知识消弥于无形,使学生能亲身经历“学”知识的过程.“引思”就是指教师要智慧地引导学生实现乐学善思、真学会思、巧学能思、会学思成.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一课为例,秉持“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引导和促进儿童自主地学、快乐地学、创造地学,进而实现儿童学习思维方式的变革和朝向儿童“学力”发展的核心目标.

一、目标导引: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引自:张奠宙、赵小平发表在《数学教学》2007年第10期《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教什么”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决定“怎么教”.在“让学引思”的数学课堂中,“教什么”由学生共同商讨决定,是让儿童在充分享受尊重与理解、自主与自由的过程中,自然生长的具体体现.“看到百分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识?”看似教师“无为”的提问,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学生提出的只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通过这些知识目标的教学实现何种价值目标,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具有洞察数学知识教育价值的眼光,在课堂上“润物无声”地去渗透,从而达到课堂应有目标.

二、核心问题:促进思维火花的碰撞

在“让学引思”的数学课堂中,并不是把所有问题以“堆砌”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而是以“核心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解决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核心问题一般是课堂重难点的提炼,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课堂上需要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合作、讨论、探究和思考.

例1: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比赛,王老师对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进行了统计.(只显示投中次数.)

提问:如果你是王老师,能判断出哪个队员投篮的成绩好一些吗?为什么?要便于比较谁的投篮成绩好一些,实际上就是比较什么?怎么比较?

明确:要判断出哪个队员投篮的成绩好一些,就要比较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投中的比率.(相继出示“投篮次数”和“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提问: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的准一些吗?怎么比呢?(相继完成表格.)

过渡:(在表格下一行出示:王为明投中5次,投篮次数8次)和大家比较,王为明投篮成绩怎么样呢?

讨论:怎么比呢?重新通分吗?原来三个分数的分母又得变了,怎么办呢?结论: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把5/8也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小结:这样变化是可以比的,然而我们以前学的分数没有这样的写法.因此,我们需要换一种书写的形式,写成百分数.(幻灯片中把表格中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任何一种数的产生,都有它的价值所在,也是学生心里或多或少会产生的疑问.不过它的作用不能是教师的直接给予,而应是以“核心问题”为媒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思考.上述片段中,教师抛出“核心问题”:“要便于比较‘谁的投篮成绩好一些,实际上就是比较什么?怎么比较?”学生经过激烈讨论发现:单纯比较每人投中的个数或投篮的次数都是片面的,应比较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在具体比较时,学生借助“通分”这一旧知自然想到要把几个分数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便于比较.这时教师再次设置思维障碍:增加了王为明的成绩5/8后,又该怎样比较?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顺势指出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都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不过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需要换一种书写的形式.在学生的一次次深思中,百分数“隆重登场”.这样的“让学”与“引思”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思维水平不断得到深化.

罗振宇在《好的老师,把知识唤醒给你看》一书中写道:“坏的老师,让活的知识死去.好的老师,为死的知识赋予灵性,顺便撩拨起每一个围观者的.”此中,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通过教师“让”与“引”把知识唤醒.其实,这里教师不仅唤醒了知识,而且唤醒了学生.如何唤醒,就是不断产生认知冲突,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三、数学表征:培养学生概括与抽象能力

表征是数学的一部分,又是理解数学的一种手段.数学表征是指用某种形式表达数学概念或关系的过程.“数学表征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关系或关联,以及解决问题过程所使用的数学知识.”(引自:董奇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元认知与思维品质关系的性质的相关实验研究》)数学表征应强调让学生经历概念认识、理解和概括的过程.因为“数学能力就是以数学概括为基础的能力”,重视数学概念的概括过程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问:分别说说投篮比赛中几个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交流:大家课前也收集了一些含有百分数的信息,同桌交流一下你们收集的百分数又表示什么意思? 讨论: 这是教师收集到的一个信息,这里的38%表示什么?如果把38%在百格图中表示出来,应该怎么表示?那么空白部分你又想到了什么?

引导:我们交流了这么多的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什么?

一般而言,概念教学应先引入背景;通过典型、丰富的具体例证(必要时要让学生自己举例),引导学生开展分析、比较、综合的活动;概括共同本质特征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百分数意义的教学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引思”活动:第一个层次是对投篮成绩的四个百分数的意义进行理解;第二个层次是对学生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的意义进行交流;第三个层次是由教师提供的“酒精含量38%”进行讨论,并且在百格图上表征出来,数与形的结合更好地帮助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百分数,百分数可以表示一种量与另一种量之间的一种关系.三个层次素材的选择都很精心,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语言、图形)完成了对百分数意义共同本质特征的丰富感知与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冰冷”的百分数放在具体的情境中也会“说话”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有效数学推理、概括与抽象、迁移能力的提升.

四、思辨追问: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

“适切的追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挠在学生思维的‘最痒处’,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高度亢奋、深度开发的状态,乃至顿悟.”(引自:李劲松发表在《江苏教育》2016年C1期《追问,挠到学生思维的“最痒处”》)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量这一抽象的事实.若教师简单告知,学生永远停留在“要我学”的被动状态,没有认知需要,触摸不到知识的本质.此时,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去追问,打开学生思维的另一扇窗.

引导:通过学习,现在你认为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

(例题表格)提问:张小华投中率为65%是怎么理解的?假设投篮次数是100个,投中的个数是多少个?假设投篮次数是1 000个,投中的个数是多少个?10 000个呢?

追问:如果张小华的投中率是65.5%呢?

假如投篮次数是100个,投中的个数是65.5个.那么0.5个球是进还是没进呢?

补问:这个“0.5”是怎么来的?

小结: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它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这一课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都好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读法、写法和意义的不同,对于为什么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量,单纯靠教师的告知,学生不明白,也不信实.通过教师多次触摸知识本质的“问”:同学们是怎么理解张小华的投中率是65 .5%的?会有0.5个球存在吗?这个“65.5”是怎么来的?说明65.5%没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在一次一次的追问中,学生放弃了“是多少、多少个”这种固化思维,重新调整修正65 .50-/0所表示的意义,从而理解了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在一次一次的追问中,“逼”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另一扇窗,学生因此触摸到知识的本源处、内核处和关键处,感悟百分数意义的本质.

维果茨基说:“今天儿童在协作的情形下能做的东西,明天他就能够独立去做.因此,一种合理的教学,就是使它走在发展的前头,并引导发展.”(引自:列夫,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出版)“让学引思”就是面向儿童的未来,扮演引导儿童发展的积极角色,追求儿童内在“学力”发展的有意义的教学.“让学引思”的课堂是“让”“引”并举、“学”“思”共齐飞的深度学习的课堂、是唤醒知识的课堂.

[基金项目: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让学引思,促进小学生学习数学方式转变的课例研究”(编号:2016-L090).)

小学生论文范文结:

关于小学生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小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小学生科技小论文

2、小学生心理论文

3、小学生科技小论文5篇

4、小学生作文投稿网站

5、小学生订什么杂志好

6、小学生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