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画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与现代中国画的中和之美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中国画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中国画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现代中国画的中和之美

李艳丽 (西安美术学院 710065)

韩勃正 (陕西国画院 710016)

摘 要: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艺术发展的根源所在,其中“中和”美学思想最为重要.20世纪以后中国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但在审美取向上仍保留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特征.本文以“中和”美学思想为切入点分析现代中国画中所体现的“中和”之美.

关键词:中和;传统文化;现代中国画;时代精神

西安美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中和”之美与现代中国画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5XK112.

中国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哲学始终都具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哲学思想也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的条件与根源,因此,历代的中国画作品中无不深深打上了传统哲学的烙印,其中,“中和”思想则是历代中国艺术家所追求的审美极致.

“中和”思想是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它是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时代背景形成的,对中国传统的哲学、艺术、文学、美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和,这一中国古老的哲学范畴,源自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讲求和谐,旨在以“中”作为手段来达到“和”的目的,以期望出现和谐融通的状态,它强调位置的守中、行为的适中与恰到好处,各种因素不能互相矛盾对立,要适度的和谐存在于一个整体,把这种思想应用于文艺创作,就形成了美学思想,表现在艺术领域中,“中和”被习惯性的称为“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是儒家美学的精髓,体现了儒家的审美心理,儒家哲学作为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始终贯穿于古代生产和生活以及为人处事的思想中,并渗透发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和”之美的产生就是儒家哲学思想在文艺领域发展的产物,它着重强调审美过程中的和谐统一,带给人舒适、自然、典雅的审美享受,而其中的“温柔敦厚”就是中心思想,创作出的文艺作品表现出宛转悠扬,深长韵味的艺术特点,这种表现手法虽内向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是中国艺术家历来所追求的,这种审美思想使中国传统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不仅没有过时,同样也可以应用于现代.

传统艺术的创作和发展离不开孕育它的民族特性和民族习惯,中国画的传统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及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绘画艺术,其独具特色的审美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美学理论、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当前世界正处在一个全球化大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国社会的整体形态发生演变,西方现代思潮的东渐,中国绘画也发生了从古典向现代形态的转型,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西方先进的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了整个世界艺术的发展进程,吸收、借鉴西方艺术也呈现出势不可挡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采纳、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有益成分,西方艺术理论和技法的大量引入国内,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语言,打破了中国画长期以来封闭、静止和缓慢变化的格局,加速了中国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进程,在这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中国的绘画艺术作为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取向和审美形式也受其影响,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万变不离其宗,中国画是有生命的艺术之花,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源在于优秀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华夏民族的“中和”美学观仍然是其艺术精髓.在当今全球文化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形势下,现代中国画继承了传统国画笔墨精神,融合了西方绘画体系之精华,用现代的观念对“中和”之美有了新认识,形成了新的和谐美,开创了源于又别于传统的中国画新体系.

首先,题之“中和”.在现代中国画的创作中,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刷,新的审美观念在人们的生存观念和文化生活中逐渐渗透,其绘画题材和内容亦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缤纷多彩的现代生活的描绘更能点燃画家们的创作,探索和表现时代精神成为了画家们永恒的追求主题和艺术生命的全过程,比如吴冠中先生的《乌江人家》系列作品以及一批描述江南人民居住环境的江南水乡作品.中国画是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载体,也是承载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一种文化形式,有了传统文化的滋养,才能使中国画焕发新生.黄宾虹的“古为今用”,林风眠的“洋为中用”,其中心思想都没有离开传统文化这个根,要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作品,“中和”之美更能靠近现代人的心灵和审美意识.

其次,技之“中和”.现代中国画在西方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实现了多种创作意识和语言手法的融合,画面的形式感和视觉效果也成了画家们的不懈追求,在创作的技法上极具包容性,对适“度”的把握也恰到好处.无论是构图技巧、画面的虚实相生、呼应与平衡、画面与钤印的关系以及用笔运墨中处处体现了中国画的"中和"美学精神.如林风眠先生一生创作的作品多以斗方画面形式为主,他将西方绘画中常见的方构图、满构图等一些构成元素运用到画面中,使传统中国画的画面具有了现代形式,重新赋予画面构图新内容,带给了人们新的审美体验,也更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再次,境之“中和”.意境是中国绘画美学思想中及其重要的理论,中国画传统核心的意境是借物抒情、造形于心,画家将主观的思想感情借以物质的载体表露于众,创造出了蕴涵深远意境的作品.“笔墨当随时代”,现代中国画在意境的追求上逐渐发生了变化,现代人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面对物欲纵横的时代,少了份古人对生活的淡泊境界,追求“古意”的心理特质倒成了现代人寻求安逸的理想境界.宗白华先生说:“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艺术意境的淡泊是心境平淡的表现,画家将自己的主观情感通过艺术的手段呈现出意境上的淡泊,充分体现了“中和”之美,这种美学精神使现在中国画更具民族性、时代感,同时也趋向世界性.

一个时代的艺术往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面貌,同一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在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中国画艺术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其根源是依托本民族传统哲学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总书记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越是传统的,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作为审美文化的现代中国画要立足民族之本,坚持走民族传统下的创新之路,同时,要以本民族文化为根基,增强文化自信,着眼时代精神,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不断改革和创新艺术形式,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探寻新的发展空间,以创作出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成立.现代中国画的美学反思[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32).

[2]丁宁.文化传承的使命与挑战[J].美术观察,2012(6).

[3]王光涛.浅论中国画的本体精神[J].大众文艺,2016(19).

[4]王树人.中国哲学与文化之根—“象”与“象思维”引论[J].河北学刊,2007(5).

[5]李衍柱.生命艺术化艺术生命化—宗白华的生命美学新体系[J].文学评论,1997(1).

中国画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中国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国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