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跟筑梦,以丝绸的名义赵丰和他的中国丝绸博物馆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丝绸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丝绸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筑梦,以丝绸的名义赵丰和他的中国丝绸博物馆

撰文 本刊记者 张劲文 黄丽巍 莫倩

摄影 本刊记者 郭莎莎

“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丝绸以一袭柔美之姿独领,并风靡全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名词.而在中国,杭州自古以来就有“丝绸之府”的别称.所以,国际上最大的集收藏、研究、传承、展示于一体的纺织服饰类专题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坐落在西子湖畔,自然是顺理成章,名正而言顺.

早春2月,我们在这座博物馆25周年馆庆之时,走进了它.

这里的馆长叫赵丰,全国人大代表,是我们此行的向导.赵丰1977年考入浙江丝绸工学院印染专业,研究生时师从丝绸界老前辈、原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也是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提倡者、创立者朱新予.和老师一样,赵丰的一辈子也执著于一件事:丝绸.

丝绸的记忆

在博物馆的“天蚕灵机”展示厅里,展示了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的蚕桑习俗、制丝、丝织、印染、刺绣技艺等内容.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

早在2009年,由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蚕桑丝织技艺不仅包括生产技艺、工具,还包括相关的民俗活动.放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考量,传承到现代人手中的丝织文化,不仅有器物和技艺,更蕴含着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

1992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建成,大约花费2000多万元.资金的一半来自国家,另一半来自全国各地丝绸企业的捐款.博物馆建成初期,馆内空空荡荡,但所幸后来在展品征集时,得到了许许多多来自社会与民间的捐赠.“中国丝绸博物馆,来自于全社会的贡献.”赵丰介绍说.

绫罗绸缎,集腋成裘.25年来,通过市场收购、国家调拨及民间捐赠等多种方式,博物馆的藏品已经从无到目前的六万余件.藏品包括自新石器时代起各历史时期与丝绸有关的文物,特别是出土于丝绸之路沿途的汉唐织物、北方草原的辽金实物、江南地区的宋代服饰、明清时期的官机产品以及近代旗袍和像景织物等.此外,还有众多的民族文物和现代文物.它们来自古代、现代,国内、国外.

在迎接25周年馆庆的时候,博物馆做了一件“有温度”的事:邀请捐赠人前来参加馆庆活动.有些捐赠者因地址和的变更失去了联络,博物馆便通过登报启事等方式来寻找.

黄政是一位普通的杭州市民,也是此次博物馆登报寻人的主人公.1997年2月,黄政首次向中国丝绸博物馆捐赠,那是一批清末民初的丝绸织绣品,共39件,是其母亲和外祖母的旧藏.同年10月,他再次向博物馆捐赠了刺绣铺垫等物件.2009年11月,黄政第三次捐赠,是民国时期的一些衣物.之后,因为家庭住址搬迁导致博物馆一度与他失去联系.

2月26日,黄政与家人前来参加馆庆活动,并将一件民国时期的披风、一块西式挂毯,以及他在云南旅游时收集到的当地少数民族帽子及头巾,再一次进行了捐赠.

说起自己的捐赠,黄政说:“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一到天气最热的时候,外婆就会把家里的这些丝绸衣物拿出来晒,平时都珍藏在一个很大的皮箱子里.”

活着的非遗:展示 创新

自2011年起,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一场时尚回顾展,回顾过去一年中与丝绸相关的代表性事件、设计师作品以及企业产品.T台名模,灯光霓裳.2014年的时尚回顾展,名叫“筑梦”.作为这场回顾展的“总导演”,在赵丰看来,筑梦是筑丝绸博物馆之梦,也是复兴丝绸文化之梦.

在博物馆的纺织坊内,有数台两米多高的古老织机.“每台织机织出的东西不一样,这台织的是经锦,这台是宋锦,那台是绫绢……”赵丰一一解释道.在其中一台织机前,两名工作人员在认真地“穿针引线”.这是复原的两千多年前西汉年间的织布提花机.

2012年,成都地铁建设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处汉墓,于此,四部完整的西汉时期的织机模型被发掘出土.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些木俑,它们或立或坐,手臂姿势也各不相同.根据木俑的形态,推断出这是一幅纺织工劳作的景象.之后,博物馆根据木俑的身高比例,复原了织机,并摸索出了织机的工作原理.“我们都是有依据地复原一些古代的织机和织物.有些工艺在社会上已经消失了,但我们还是把它复原了出来,并派人重新掌握,就是希望能够一代代将它延续下去,也期待将来它能发挥新的作用.”赵丰说.

在赵丰看来,丝织工艺的传承可做的事情仍然很多.

他倡导创建新的丝绸文化保护环境,于是建立一个蚕桑丝织技艺的保护生态园,已被提上了日程.赵丰说:“我们要在浙江海宁的云龙村做一个丝绸保护生态园.现在丝绸博物馆只是在园林、城市里保留着丝绸文化,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在农村,在环境、氛围、生态资源相对合适且广大的背景中,对丝绸文化进行更好的保护.”

而丝绸工艺的生产性保护,是赵丰的一个关注重点.“目前,丝织工艺保护和传承的难点在于市场,而开拓丝绸市场,难点在于工艺的提升和创新.”在赵丰看来,当今的丝绸工艺传承都比较简单,创新力度偏小.为了这个难题,赵丰积极调研.他说,设计与工艺两方面都需要提升,两者结合后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另外,赵丰认为天然的、非标准化的丝绸业会更受市场欢迎.“中国走的是标准化、工业化的道路,但印度、柬埔寨、泰国等国,则是民族的、个性化的、纯天然的路线,实际上在如今的市场中,这些国家的丝织品明显更受欢迎.”这时,赵丰指着自己的蓝色丝巾,笑着说:“这条围巾是印度生产的,这种粗犷而简单的工艺,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做不出来的.”

2015年开始,博物馆启动了改扩建工程,改造场馆和园林景观,扩大展出空间.扩建完成后,新馆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展览面积9000平方米,由“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天蚕灵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中国时装艺术展”、“西方时装馆”和临时展厅6个部分组成.同时,馆内还设有各具特色的丝绸商场、锦绣廊等,以供参观者休闲.3月起,博物馆还在每周五、周六晚上对公众开放至晚九点,以期为杭州带来一个宁静、优雅而又有文化气息的夜生活,更加自然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丝绸之路 丝路之绸

中国丝绸博物馆所肩负的使命,不仅是丝织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更有丝绸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西汉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从中国通往欧洲、非洲的陆路通道正式开通,在这条路的西运货物中,以丝绸制品影响最大.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的《中国》一书,将这条路称为“丝绸之路”.而实际上,早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丝绸就已走向了世界.“丝绸之路”的开通,让丝绸成为古老的世界商品之时,也有效传播了中国的丝绸文化.

2013年,“一带一路”构想提出,“丝绸之路”再次引起世界关注.“今天所说的丝绸之路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丝绸’,一个是‘路’.现在我们关心的比较多的是路,但实际上丝绸在这条路上起到了原动力的作用.”赵丰说,自己的工作,就是唤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丝绸的好感与共鸣.

在这个征途上,沿线国家的博物馆及学术机构成为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第一批“盟友”,《敦煌丝绸艺术全集》便是通力合作的产物.赵丰介绍说:“《敦煌丝绸艺术全集》是我们与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法国的国家博物馆、吉美博物馆,俄罗斯的埃米尔塔什冬宫博物馆共同合作推进的项目,而且在2007年、2010年、2014年陆续出版了英藏卷、法藏卷和俄藏卷.”

在这部著作中,有一张张古代丝织品的图片,或完整,或残破,并且每张图片都配写了详细说明.对此,赵丰说:“在丝绸之路的文化展示方面,壁画、文献都好做,但是丝织品就很麻烦,因为丝织品有很多层次,既有表面,还有很多看不到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做了这部艺术全集,将丝织品进行图案复原,并配上详细的组织结构分析,让世人对丝绸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合作出版之外,举办展览也是博物馆推动与沿线国家丝绸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016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启动了“丝路之夜”项目,先后举办了“意大利之夜”“阿拉伯之夜”“奈良正仓院之夜”以及“法兰西之夜”等活动.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博物馆举办了一个丝绸特展——锦绣世界.赵丰说:“这个特展讲述起源于中国的丝绸是如何传播到世界,从而表达出‘丝绸之路’与现在的‘一带一路’倡议同样带给人们美好而互联互通的世界.”

在推动新时期丝绸文化交流时,赵丰发现,丝路古道已经延续了千年,沿线国家的人民十分喜爱丝绸,不少国家还有相当规模的丝绸产业.“虽然我们不是贸易机构,但是也会带一些丝织品出去,以此来增加外展的吸引力.没想到当我们到了对象国后,这些丝织品一拿出来,马上就被活动的承办机构抢光了.”赵丰笑着说.同时,他透露,2017年还计划要举办九到十场“丝路之夜”.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赵丰还建议,将每年“丝绸之路”世界遗产跨国申遗成功日即6月22日设为“国际丝绸之路日”.他希望,让丝绸文化通过“一带一路”走得更远.

丝绸论文范文结:

关于丝绸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丝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中国丝绸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