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祝福》中的人物形象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这是一篇与人物形象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祝福》中的人物形象

摘 要:《祝福》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命运坎坷的悲剧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以及鲁镇那一群冷漠无情的“看客”形象.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祥林嫂”坎坷一生的精彩描写,揭示了封建思想和礼教对旧时期的劳动人民特别是普通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和礼教“吃人”的残酷本质.

关键词:《祝福》;“祥林嫂”;人物形象;“看客”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44-0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鲁迅先生应该算得上是地位最高的一位作家,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多用幽默又犀利的语言,揭示丰富深刻的思想主题,风格十分独特.除了他的散文与杂文,我也喜欢他的小说,特别是他的经典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广为人知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小说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的.例如,《孔乙己》中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深的典型的牺牲者形象——“孔乙己”;又如,《阿Q正传》中具有典型的“精神胜利法”特征的国民性形象——“阿Q”;还有,《祝福》中在黑暗的旧社会中苦苦挣扎的朴实、善良却又饱受摧残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祥林嫂”,等等.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仍然处于愚昧的封建统治下黑暗的社会现实.作者通过对小说悲剧主人公“祥林嫂”坎坷一生的精彩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的劳动妇女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摧残下的悲剧命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残酷本质.作品既体现了作者对旧时期愚昧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深切批判,又体现了作者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深刻的反封建主题、伟大的人道关怀、高超的叙述技巧以及独特的语言运用,都使得《祝福》一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了重要的地位.仔细品读文本,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形象,除了小说的悲剧主人公“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之外,还有鲁镇那群麻木冷漠的“看客”形象.

一、悲剧主人公“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1.不被“祝福”的祥林嫂

《祝福》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写的是主人公“祥林嫂”坎坷一生的悲惨故事,但作者却没有将小说标题拟为“祥林嫂”,而是拟为“祝福”,作者以“祝福”作为小说标题,暗示了鲁镇的所有人都沉浸在“祝福”欢乐祥和的氛围里,但是有一个人却是例外——祥林嫂,她是一个不被“祝福”的人.

“祝福”不仅作为标题含有深意,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还作为一种线索贯穿全文.小说开篇便是对鲁镇旧历年底“祝福”氛围的描写,“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1]年底的“祝福”氛围理应是喜庆的、热闹的,对应的天空的色彩描绘也应该是“橘红色”的、充满生气的晚霞才对,但是,鲁迅先生描绘的天空景象却是“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其实,作者是以写“灰白色的”“沉重的”的晚云这样沉闷的天空景象,来象征鲁镇阴冷、沉重的社会环境,使读者产生一种压抑和憋闷的感觉,还带给读者一定的心理暗示,暗示在鲁镇欢乐祥和的“祝福”背后蕴含了黑暗的风雨,关于“祥林嫂”一个人的风雨.阴冷、沉重的社会环境渲染了凝重的悲剧氛围,也揭露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在小说的末尾作者又写到:“我”看见“豆一般大的‘’的灯火光”,[2]这里用“”的灯火光来渲染四叔家“祝福”时的环境.一般来说,“”是给人以温暖明媚的感觉的,但这里的环境描写和开篇一样,都是用的“反衬”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带给鲁镇人温暖的“”灯光来“反衬”祥林嫂一个人的悲剧.

不论是“祝福”这个标题还是对鲁镇“祝福”时的环境描写,都是用鲁镇人们沉浸在“祝福”的幸福与祥林嫂不被“祝福”的悲惨作强烈对比,更加加深了祥林嫂的悲剧意味.

鲁迅先生独具匠心,以“对比”和“反衬”的写作手法来讽刺鲁镇的“祝福”,引起人们的反思,为什么“祥林嫂”会成为鲁镇“祝福”的例外,为什么她是唯一不被“祝福”的人?究其根源,只因为祥林嫂是一个二嫁的“不贞洁”的女人,是被鲁四老爷视为“败坏风俗”的女人.所以,在传统的封建 “贞洁”愚昧思想的统治下的旧社会中,祥林嫂的二嫁导致了她“不专一”与“不贞洁”,所以她无法被鲁镇的人们宽容和接纳,这就成为了她最大的悲剧根源.她成了鲁镇唯一不被“祝福”的女人.这样写来,不仅增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也暗示了小说的反封建主题.

2.没有“春天”的祥林嫂

春天,对于我们而言,对于鲁镇的人们而言,都应该是充满生机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美好的象征.但春天对于祥林嫂而言,却是厄运连连的季节,是苦难打击的象征,她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祥林嫂”在春天死了第一任丈夫,成了无依无靠的寡妇,她只有逃出来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养活自己.如果祥林嫂能够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过一辈子,或许她的命运也不会太悲惨,毕竟她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时,虽然仍然受了奴役和压迫,然而作者对她此时的状态描写却是“满足的,口角边渐渐地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3]这里的细节描写有极强的画面感,我们可以了解到她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时,虽然身体劳累,她的心情却是舒畅的,她对自己此时的生活状态是满足的,此时的祥林嫂还能让人感觉到她对生活充满的极大的热情和希望.

然而悲剧的是她的命运不能掌握在她自己手里,她被婆婆带人来抓回去卖了,被迫嫁给了山坳里的贺老六,如果她能就此“交了好运”,她或许也能和贺老六平安的过一辈子.可是命运又一次给她沉重的打击,身体强健的贺老六居然因为简单的风寒病就死了,留下她与儿子阿毛相依为命.如果命运就此眷顾她,她也许还能把阿毛养大,和儿子简单平淡的过一生,可阿毛却又在春天被山里下来觅食的狼叼走吃了,她唯一的依靠和安慰也死了.

春天,带给祥林嫂的全是灾难.她在一次次的沉重打击之后,鲁迅先生对她的三次肖像描写是,她的发色由“黑”到“灰白”再到“全白”;她的脸色由最初的“青黄”,再到“灰黑”,最后是“黄中带黑”.她的发色“渐淡”而脸色“渐浓”,这两种鲜明的色彩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鲁迅先生通过几次祥林嫂相貌上的色彩变化的细节描绘,艺术性地表现出了祥林嫂在一次次沉重的压迫和打击下,她的挣扎和反抗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精神崩溃的全过程.最后,在所有人都欢乐喜悦的“祝福”里,她却一个人悲惨的死去,不被“祝福”,等不到“春天”.

二、冷漠的鲁镇“看客”形象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塑造出了最具特色的一类形象,就是那群麻木冷漠的“看客”形象.如小说《药》中那群眼看革命烈士夏瑜被杀而无动于衷的愚昧的“看客”形象;《藤野先生》中那群眼看日本人残杀中国人的电影却无所触动的麻木的“看客”形象;当然,还有《祝福》中那群听祥林嫂讲阿毛悲剧故事却冷漠无情的“看客”形象.

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的悲惨故事,鲁镇人的反应各有不同.最初讲述时,只有四婶稍微“红了眼圈”;后来讲述时,男人们的反应是“敛起笑容,没趣地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而那些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的老女人,还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地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多次讲述之后,便是那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最后,全镇的人们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4]

祥林嫂经历了“夫死子亡”的沉重打击,精神濒临崩溃.特别是儿子阿毛的死,祥林嫂认定自己应该负有责任,所以她的内心十分自责和愧疚.她讲述阿毛的悲惨故事,可能是想要获得鲁镇那些为人父母的人们的理解和安慰,以此来舒缓自己精神压力,减轻自己内心的愧疚感.

可是鲁镇那群冷漠的“看客”,不仅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同情和安慰,反而以此作为他们无聊生活的调味品,所以,“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5]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的悲惨故事后,她的精神压力不仅没有得到舒缓,反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精神压力越加越深,所以她最后不再开口了.祥林嫂讲述阿毛的悲剧故事时,鲁镇人们的冷漠反应显示出他们在精神上并没有给与她帮助.

而祥林嫂在重重的重压之下,变得像一个麻木的“活死人”,最终被鲁四老爷赶出家去,做了乞丐.在“我”回乡遇见她时,看见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6] 这个不可忽视的细节描写,又表明了冷漠的鲁镇人们在生活中也没有给予她帮助.鲁镇这一群冷漠的“看客”,或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祥林嫂死亡的悲剧.

三、《祝福》读后的感受

鲁迅先生的好友许寿裳曾经在评价《祝福》时说:“人世间的惨事,不是惨在狼吃阿毛,而是惨在封建礼教吃祥林嫂!”[7]因为阿毛的悲惨故事可能是作者虚构的,是个别性的;但祥林嫂的故事却一定是真实发生过的,具有普遍性的.

鲁迅先生对旧中国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摧残压迫下的普通劳动妇女的深切关心和同情,使得他创作出了如此伟大的作品.我想,鲁迅先生创作《祝福》这篇小说的初衷,不是要我们读者读完这篇小说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谴责鲁镇那群麻木冷漠的“看客”,也不是要我们去同情祥林嫂的悲惨,而是要我们学会在小说中体会生活,对生活中的类似的事情或者我们无意识的麻木和冷漠有所反思和警惕吧.

可能大多数人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一般都是通过他激愤的文字,再与教科书上他的肖像相联系,觉得他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严肃刻板的人.我却在他犀利、激愤的文字背后,感觉到他藏在内心深处的温暖.

鲁迅先生在《小杂感》中写到“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8] 如果单看这段话,确实会使人觉得他就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可是他在《这也是生活》中又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9]我们要看到这句话,才能真正地理解到他内心的温暖.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绝不会是一个严肃、刻薄的“小人”,而是一位温暖、博爱的“君子”.

参考文献:

[1-6]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祝福》[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7]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8]鲁迅.《而已集.小杂感》[M].人民文学出版社,1927.

[9]鲁迅.《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M].译林出版社,2013.

[10]黄则成.《祝福》中色彩描绘的象征意味[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3).

[11]刘继铭.祥林嫂:一个被封建礼教吞噬的冤魂——《祝福》人物描写谈[J].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8(12).

[12]王顺顺.浅析《祝福》中的叙事手法、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J].开封大学学报,2011(9).

[13]王候香.浅谈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文化研究),2013(2).

人物形象论文范文结:

关于人物形象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人物形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人物形象论文

2、人物形象分析论文提纲

3、环球人物杂志

4、人物分析论文

5、历史人物论文

6、人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