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检方面论文范文 和不必普遍做防癌体检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体检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体检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不必普遍做防癌体检

防癌体检的意义

效果较好的防癌体检分为两大类,有些针对大众,而更多的只针对“高危人群”.下面是目前主要推荐的一些检查项目(不完全列表):

乳腺癌:女性,40岁开始,每年X线筛查.

宫颈癌:女性,20岁以后开始,3~5 年做一次宫颈刮片或HPV筛查.

结/直肠癌:男性和女性,50岁开始,每年一次粪潜血检查;每10 年做1 次结肠镜检查.

肝癌:有酗酒史、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在35岁以后每半年进行一次甲胎蛋白(AFP)和腹部超声检查.

胃癌:有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家族胃癌史的,应该在40 岁以后进行定期胃镜或其他检查.

肺癌:吸烟者或者戒烟不超过15年者,应该在55岁以后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几点:

1.很多癌症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筛查方式,包括致死率很高的脑瘤、胰腺癌等.

2.每种有效的癌症筛查针对的人群和使用的检查方式都是严格限定的,没有任何筛查适合所有人,也没有任何筛查适合两种以上的癌症.

3.针对肝癌、胃癌、肺癌的筛查仅限于高危人群,并不推荐普通大众去做筛查.原因我会在后面详细讲.

4.这里面没有任何特别昂贵的检查项目,比如PET-CT,比如基因检测(这个我相信未来会有,但目前还不成熟),肯定不是越贵越好.

一句话,普通人靠体检项目查出全部,甚至多数癌症,现在还是幻想.有效的办法,是首先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某种癌症高危人群,然后再进行定向的检查和筛查.

“假阴性”和“假阳性”

为何普通大众做很昂贵的防癌体检基本无效?主要是因为“假阴性”和“假阳性”.“假阴性”是指有病但检查结果正常,而“假阳性”是指没病但检查异常.

医学上,没有任何检测是100%准确的,医院做的各种测试,无论是血糖检测还是艾滋病病毒检测,都有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概率,只是这个概率非常低.

先看两个故事:小A 体检,发现肿瘤标记物上升,但无法判断肿瘤在哪里,个人和全家都极度紧张.又花了上万元,进行多项检查后,没有在肺、肝、肠、胃等地方发现任何肿瘤,医生推测可能是假阳性.小A 一直悬着一颗心过了很多年,经常失眠,胡思乱想.小B体检,发现肿瘤标记物上升,但无法判断肿瘤在哪里,个人和全家都极度紧张.又花了上万元,进行多项检查后,没有在肺、肝、肠、胃等地方发现任何肿瘤,医生推测可能是假阳性.小B 终于放心,照常生活,不料一年后,突发淋巴瘤.

这两个故事生动展现了目前癌症筛查的痛点:由于高假阴性和假阳性,筛查结果无法准确预测是否患癌,无法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防癌体检对普通人无效,主要是因为“假阳性”实在太多,导致绝大多数时候明明很健康的人被检查出“阳性”,吓了个半死,直到花钱做更多检查以后,才被证明是虚惊一场.

我挺喜欢的网络作家马伯庸曾写了一篇文章《关于癌症,跟大家说几句》.他不吸烟不喝酒,但莫名其妙被人叫去做了个“螺旋CT 肺癌筛查”,结果居然发现了阴影,呈现检查阳性,过了几个月他又做了个CT,才确定了阴影不是癌症,虚惊一场.

这就像前面故事里的小A,是一个典型的由于防癌检测“假阳性”而导致过度医疗的案例.我前面就说了,目前只推荐吸烟者或者戒烟不超过15年者,在55 岁以后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 扫描.对于马伯庸这种不吸烟、没有家族遗传史的年轻人,根本没必要去做螺旋CT.

因为即使他被检查出是阳性,那99%以上可能性是假阳性.对他来说,身体完全健康,本来应该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但由于选择做了这个不靠谱的CT体检,他付出的代价是花了几千块钱,做了两次CT,自己和家人担忧了好几个月.

我不是反对癌症筛查,而是反对过度使用无效的“筛查手段”.

目前看来,如果你不是高危人群,可以继续在体检的时候做一些常规、便宜的癌症筛查.至于那些很贵的防癌体检,等以后发展得更准确、更可靠了再说吧.

摘自《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清华大学出版社图/ 梁俊琦

体检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体检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体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