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建设论文范文文献 和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关于化建设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

[摘 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本科院校的主要办学任务.而这几项任务是通过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来实现的,体现高校办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科建设水平,而体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是专业建设水平.二者的联系密切相关.课题组以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一专业”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文章是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仅对课题研究中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一体化

[ DOI] 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45. 147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大部分教学资源好、比较有能力的职业院校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方针的引领下,重新整合升格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办学条件差,教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质量和管理体制都有待于更新、改革和提高,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本单元,高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关键看它是不是能够做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协同发展.基于此,课题组在学科和专业建设过程中,总结实践,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应走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思路,本文是项目研究的阶段成果,仅对项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

1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现状

1.1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成效

20世纪末,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逐步转型,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也进行了优化调整:一是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对院校优质资源进行了整合.大部分本科院校中文、理、工、农、医等各大学科专业门类比较齐全、规模较大的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高校逐渐增多.二是在教学管理上,我国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都实行了学分制教学体制和跨学科、跨专业、跨系选课的制度,这种制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招生方向上,招生已经不分文理科类,文科类的专业也可以招收理科生,并且招生时按大类招生,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兴趣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方向,促进了交叉型人才的培养,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高校的不断改革,我国的地方本科院校逐渐增多,这些院校通过培养重点学科与专业,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教学名师,注重科研项目的开发等方式提升了学科专业建设水平,进而由地方专科院校上升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了院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1.2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问题

1 2.1重学科建设轻专业建设的“两张皮”问题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高校的两项基本建设,二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都普遍存在着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两层皮问题,二者不能协调发展,从而不能最大地发挥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职能.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存在明显的独立性,各个院系的学科与专业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学资源,而且各院系之间几乎没有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差;第二,学科建设不能为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专业是对学科进行的细分,能够促进学科建设,而当前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重视学术梯队、实践基地、学术带头人等学科建设,而忽视了师资队伍、教材、课程等专业建设,导致了专业建设的滞后发展;第三,对教师的考核偏重于科研能力,忽视了对教学能力的评价,由于学科建设的科研成果能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所以,在学校里,考核教师的主要指标是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科研项目的成果等学科方面,却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成果,这就造成了二者发展的严重不协调.

1.2.2师资力量队伍薄弱

随着近些年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大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大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有的是脱胎于专科学校,有的是由多个学校组合而成,故其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基础较薄弱,与其他“211”和“985”高校相比,不管是从师资力量还是办学水平上来说,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随着高校的不断增多,高校教育对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当今社会培养的教师却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的人才需求.现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更是令人堪忧,很多学校甚至没有博士、硕士或者研究生教育背景的教师,这就导致了高校教学质量的下降.

学科建设的重点是科研,而科研的载体是教师,没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就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也就无法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所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促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1.2.3缺乏与地方经济的适用性

时代在变化,经济在发展,社会对于高校培养的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逐渐偏向于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目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突出,主要的原因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与地方经济的适用性,其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调整方向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产业结构及变动趋势、地方经济特色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不够吻合.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很少有与企业实质性进行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1.2.4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就现状来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成果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缺乏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是支撑专业建设的支柱,而大部分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缺乏,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少,实践能力有待提升.从设置的实践课程看大多为验证性实践,很少有创新性的设计性实验课程,学生的创新能力差,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 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2.1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是密不可分的,将科研融人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各院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第一,处理好科研与教学关系的纽带是教师,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科的研究方向,掌握知识的更新.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关注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第二,支持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在教师的引领下参加科研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及时关注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判断、推理等能力;第三,积极开展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比赛,培养创新意识.大学跟高中不同的是,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不被传统思想束缚,能够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性实验等创新性的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2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老牌本科院校的一个重要差距就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水平上,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各大高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第一,要注重教师的引进工作.在引进教师时要注重学历层次、教学表现和综合素质等方面,优化师资结构;第二,制定一系列的稳定师资队伍、培养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多种机制,充分调动师资队伍的积极性,完善教学制度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科一专业一体化建设构建师资团队基础;第三,要加强学术交流,学校要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演讲和交流,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学者进行交流以开阔教师的视野,拓宽教师进行科研的广度与深度,培养高素质、高学识的教师.

2.3打破院系的界限,促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协同发展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一般以大学或者学院命名,这些院校的院系设置基本上是相同的,根据学科的分类设置学院,再以专业为基础在学院的下边设置各个系,最后系里边包括各种专业.打破院系界限,加强院系联系与合作是促进学科与专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各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学术研讨等活动来加强学科与学科、专业与专业以及学科与专业之间的联系,从而丰富教学方式,加强各系各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对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的了解与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学科与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科与专业的不断融合.

2.4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最终的目的还是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实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内在统一,从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提高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地方本科院校工作的中心.地方本科院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第一,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基础,找准项目,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实施科技重大项目,不断增强承接大项目的能力,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形成科研团队,将企业的生产过程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产生的问题形成科研项目,为企业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第二,构建具体平台建设,并将项目实施与平台建设融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提升服务能力.各地方本科院校应该从本校实际出发,坚持办学特色,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培养特色专业,同时强化科研平台建设与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不断完善学科平台与研发平台的建设,将二者相结合,为培养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服务能力的提升贯穿于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过程中.

2.5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一个专业的学习需要配备什么样的课程即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几门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开设什么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以及开设什么社会实践等问题都是要结合多方面进行考虑的,完善了课程体系的建设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爱学才是最重要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增加选修课.提高选修课教学成果的质量水平,培养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加强教材建设.高校应形成科学的教材评估与选用制度,能够按照大纲要求选择高水平教材,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选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更新较快的教材,使教材能够反映学科前沿水平,行业适用性强,每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真实案例教学覆盖率较高,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第三,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学校应改善教学方式,大量地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在课程中穿插案例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第四,要形成一种调研机制.定期派出教师去企业或者其他高校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需要和其他高校的课程设置,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课程的设置,增添一些创新性和实践性高的课程,完善课程的设置,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金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的基本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 (35).

[2]张炳生.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 (12).

[3]陈琳,基于协同理论的应用型大学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J].郑州师范教育,2013 (5).

[4]朱吉梅.应用型大学外语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以浙江科技学院外语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 (8).

[5]李永久.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模式选择[J].辽东学院学报,2014 (9).

[6]王丽敏.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科一专业课程建设三中心一体化改革与实践[J].化工时刊,2014 (6).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H44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淑东(1965-),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统计理论与实务;李雅丽(1964-),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化建设论文范文结:

适合化建设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化建设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城乡建设杂志

2、建设法规论文

3、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4、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5、图书馆建设杂志

6、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