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余光中:《乡愁》诗人远去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乡愁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余光中:《乡愁》诗人远去

台湾著名诗人、《乡愁》作者余光中先生于12月14日辞世,享年90岁.2017年10月23日,台湾中山大学曾为余光中庆祝90岁大寿,那也是诗人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余光中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1959年他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出版诗文及译著四十余种.斩获“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等台湾地区所有重要文学奖项.余光中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个世纪,驰誉海内外,代表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

去世前,余光中自述能吃能喝,并且超爱看《琅琊榜》,前后看了好几遍.他曾把自己的生命划分为三个时期:旧大陆、新大陆和一个岛屿,旧大陆是祖国,新大陆是异国,岛屿则是台湾.他21岁第一次离开旧大陆去岛屿,30岁第一次离开岛屿去美国求学.第一次离开,思念的是台湾,后来,思念的是祖国,再往后,变成对中国文化——汉魂唐魄的无限眷恋.

年轻时,余先生因为对外国文化的向往而选择主修外文,又屡次去往美国留学和讲学.美国文学与文化对他影响愈深,乡愁也像魔豆般在心底滋长.他日思夜念的故乡,是再回不去的故土,深邃的中国文化,已逝的美好,精神的栖所.

金陵子弟江湖客

余先生一生漂泊,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艺术的熏陶研习,让余先生在中西文学界享有盛誉,往返于两岸多国,却依然从未有过“归属感”.他诗文的主题,多离不开“离乡”“乡愁”“孤独”“死亡”,读他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苍凉与顽强.

“童年的天空啊,看不见风筝,看到的是轰炸机”.战火中一路逃难的童年,是“乡愁”萌发的最初土壤.

余光中生于南京,9岁因战乱而逃离故乡,母亲把幼小的余光中用扁担挑在肩上一路逃到常州,后来又辗转避难于重庆.在巴山蜀水深处,余光中度过了中学时代.当时的四川战火笼罩,交通封锁,反倒是海的那边,遥不可及,自由辽阔,充满魅力.十几岁的余光中一心向往的是逃离这个闭塞落后之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正是为了这个夙愿,余光中在考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外文系,他觉得这是自己走出去看世界的唯一路径.同时考取金陵大学与北京大学外文系的余光中,因为母亲的挽留,选择留在南京.1947年,就读金陵大学外文系.原以为可以就此驻足故乡,却没料到迎来的是人生第二次逃亡.又是因为战争,余光中辗转南下,直至定居台湾.

21岁时,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乡愁》.正如在采访中所说,“如果我十二三岁,我的底蕴还不够我写《乡愁》.正因为那时我已经21岁,古典名著、旧小说、地方戏这些我都读过,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虽然幼稚,但已经很深入,印象很深,所以我不会,也不容易抛弃这个东西,再加上,我父母的乡音都一直蛮重的.”

诗人的寂寞,文人的孤独

几次逃亡,数次离乡,一如他自己称作的“蒲公英的岁月”.诗人的寂寞,文人的孤独,余先生一人占尽.他孤独着自己的孤独,贯穿时空,延展开来,却在当代无处落脚.他一生思考着生命的始终,明知宿命般的结局,却依然要与永恒拔河.1966年,不到40岁的余先生写了《当我死时》.诗中,他想到生命的终结是返乡,回到最初的自己,踏上当年的故土,“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单人床》里,“没有谁记得谁的地址/寂寞是一张单人床/向夜的四垠无限地延伸/我睡在月之下,草之上,枕着空无,枕着/一种渺渺茫茫的悲辛”.这种空绝冷清,仿佛失联的孩子,在黑暗中的无助无奈.去国离乡,离开加了乌托邦滤镜的美好纯净的童年,往后走再远,走到地球的任一角落,都还是怀念最初的起点,因为回不去,因为恍若隔世,都会在梦中惊醒,发现眼角的泪,为故乡而流.

明知生之寂寞,却要去守夜之孤独

余光中说自己一直在和永恒拔河.“拔河”是余先生频繁使用的意象,除了世人熟知的那首《与永恒拔河》,还有《水草拔河》:“昼夜是涟漪,岁月是洪波/是谁,明知我不能停留/夜夜,却叫我上岸去“.即便明知时间不可逆,最终是输家,依然还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峙下去.“滔滔的水声里/只有我,企图用一根水草/从上游到下游/从源头到海口/与茫茫的逝水啊拔河”.生命终将逝去,时间在围剿生命,人在时间的长河无处可逃,无路可退,一切都将指向一个终点,而诗人还有,也只有一根“水草”——救命稻草也好,幻象毒株也罢,是他仅有且不放手的武器.面对人生之“不可抗力”,缴械投降的人太多,孑然独守,懂得享受的,是背水一战的乐趣.

最后的守夜人,守最后一盏灯

《守夜人》是余光中首次在大陆出版的自选自译诗集,1992年首版于台湾,收诗65首;2004年,新收17首诗,于台湾再出新版,序言中写道“诗兴不绝则青春不逝,并使人有不朽的幻觉”;而今在大陆首次推出的《守夜人》,距离首版已是24年之后,颇多增删琢磨,89岁高龄,对待诗文一如初见,还在字斟句酌着每一个音节,一个符号.以余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再过12年我就100岁了,但我对做人瑞并不热衷.所以这是最新的也是最后的《守夜人》了.”

这是余光中的纠结与坚守,知命与不甘.诗集里借《九命猫》之口说,“我的敌人是夜,不是任一只鼠/一种要染黑一切的企图”,夜之黑,如同死亡,如同绝望,如同我们心底潜伏的罪与恶,人类永恒的心魔.人类自古害怕黑暗,上帝赐予人类光明,科学使得光在黑暗中有了可能.可我们心中的黑暗,永远无法被全部照亮,死亡带来的黑暗,更非人类可以逃遁.余光中的眼,不是用来寻找黑暗中的光明,知时间不可逆,生命规则不可违背,他也宁愿去独守这黑夜,“最后的守夜人守最后一盏灯/只为撑一幢倾斜的巨影/做梦,我没有空/更没有酣睡的权利”.

余光中诗词: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乡愁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乡愁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乡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乡愁的解读期刊 乡愁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