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跟中国哪座城市最忧伤?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该文是关于城市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中国哪座城市最忧伤?

洪烛《名城记忆》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选取中国的十座名城和十座小城,层层铺开,娓娓道来.《名城记忆》旨在为中国的名城画像,为读者铭刻那些值得人回味与存留的诸多名城记忆,继承城市的内在精神,为城市的发展指引美好的方向.作品并不单纯地沉湎于怀念过去的辉煌,而是呈现出这些城市各种交错的画面,来体现在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中所蕴藏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文化力量.在旧与新、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碰撞中,引领读者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其深沉的笔调不仅浸染着这些古老名城历史的沧桑和沉重,而且渗透着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追求.

文等于 洪烛有一个城市是不能不提及的,那就是“龙盘虎踞”的南京.到那,游客容易为它的绿化而倾倒:城市里居然拥有那么多的梧桐树,在人行道旁比肩而立,摆出一种夹道欢迎的阵势.而我更关注它的往事:六朝古都、金陵王气,使其历史地位举足轻重.从南唐二陵到明孝陵、中山陵,还有雨花台烈士陵园,凭吊者在一个又一个时代错落的背景里感受着激动的平静.南京啊南京,在平静中激动,又在激动中平静.其实它属于民间记忆的那一部分也同样令人难以忘怀,秦淮河的桨声灯影虽然快失传了,但毕竟照耀过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位文豪的华意.还有莫愁湖──全中国的湖泊中有谁的名称比她更有劝慰作用?“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南京的古城墙也许不算保存最好,却是最峥嵘、最有气势的.南京不能算有代表性的江南城市,但在历史上它一度是江南文化的核心,占据了它等于拥有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因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座城市发生过的战争,不仅数量惊人而且大都是极其惨烈的,譬如近代的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日军侵华的“南京大屠杀”等等.然而走在今天和平的林荫道上,你哪会想象到这曾经是一座战神喜欢光顾的城市.

在北京,一位朋友告诉我,网上正在评比十大名城,而南京被列为“最忧伤的城市”.他知道我是南京人,特意问了一句﹕“你觉得说得对吗﹖”我一开始觉得挺突兀,凭什么以忧伤来形容我的故乡呢?忧伤至少不算什么褒奖的词汇.南京的高楼并不比别的地方少,马路也不比其它城市窄,当地的居民都还挺乐观挺满足的,有何忧伤可言?但后来仔细一琢磨,觉得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不管现状如何,它确实拥有一部忧伤的历史.忧伤已经像寒气一样渗透到它骨子里了──或者说得更绝对点,忧伤就是它的骨髓.当然,这同样也构成其无法模仿的神韵.

追溯南京的往事,我们总是会想起朱雀桥﹑乌衣巷呀什么的,以及野草﹑夕阳呀什么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只燕子体会到的失落感,比八旗子弟之类要早得多,也深刻得多.一只忧伤的燕子(穿著破落贵族的晚礼服),是南京留给我们的最古老的印象.可以说从那时开始,南京的心态就变得衰老了.连每天晚上登临这座城市上空的月亮,都有点魂不守舍的架式──像个胆怯的修女,小心翼翼地踱过颓废的城墙﹐生怕踩疼了什么.但哪怕匆匆地一瞥,就会牵连出无数藕断丝连的心事,剪不断,理还乱……冰凉的月光照着冰凉的石头.江水也像是冰凉的眼泪.

古往今来,咏叹南京的诗篇大多是忧伤的.这构成了它的性格,它的血型.所以,南京也就是忧伤的.有人说,建都于此的六朝都很不幸,金陵怀古也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而这些作品都带有挽歌的性质,如同一场诗化的追悼会──不约而同地以哀婉的曲调为旧时代送葬,为旧王朝扫墓.很少有快乐的小调.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是金粉南朝的「阿房宫」.台城的柳树也出名了──被诗人称为历史的无情杀手.韦庄的短短四行诗,简直比洋洋洒洒的《阿房宫赋》还要具有爆破力.走在拱卫着台城废墟的玄武湖畔,有杨柳拂面,我会下意识地躲闪.春风杨柳本是一景﹐可玄武湖畔的杨柳,却像是鞭子,抽打得我的心很痛.于是醉人的春风也如同寒流……

台城还有个胭脂井,陈后主抱着爱姬张丽华避难的地方.可胭脂井也无法成为真正的避风港,风流皇帝还是被掘地三尺的隋兵活捉了.著名的《玉树后庭花》的曲调,就这样被窑藏了,一杯低斟浅酌的苦酒.

胭脂井,多迷人哟,据说是因井栏石脉有胭脂痕而得名.后人却给它换了个商标﹕辱井.失踪的美人,好象只留下了一点口红.其实还留下了许多教训.

这座城市所体会过的耻辱太多了.它的历史常常被后人当作“反面教材”来批判的.譬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呀什么的.所以它被重负压得抬不起头来.所以它常常感到脸红.

最忧伤的南京人应该算南唐的李后主(他是本地出产的大诗人).他沦为宋朝的阶下囚,被掳到汴京,有一天晚上在异域的小楼里听见东风,便联想到这风是从故乡的方向吹来的.于是写下了那首“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虞美人》.当李煜回首明月中的故乡,肯定经受了一场比死亡还要沉痛的折磨,这种刻骨铭心的忧伤使他彻底摆脱了亡国之君的身份,而还原为一个最纯粹的诗人.他因耻辱而忧伤,又因忧伤而光荣.“金陵怀古”的诗文多如牛毛,大多是站在游客或文人的立场写的,还没有哪一篇能比李后主的这一首更有切肤之痛.他毕竟是当事人.他的感伤也是最直接的.他甚至因这首“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引来杀身之祸.所以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当李后主独自凭栏想象着故乡的夜景,这是他一生中最忧伤的时刻,也是最美和最可爱的时刻.他变成了一个充满了爱的赤子.爱最容易使人忧愁.

南京城南有南唐二陵,埋着南唐的先主李昪和中主李璟(也是位大诗人).可惜后主李煜却客死他乡,甚至无人知晓他尸骨埋葬的地点.但我想,他的灵魂会乘着月夜还乡的.一千多年前的月光,仍完好无损地保留在他的诗篇中.

古典的南京,只可能给我两种印象.要么是夕阳下,要么是明月中.它是不真实的.它仿佛永远是属于回忆的.即使我在现实的南京街道上闲逛,仍然觉得在地下,抑或在远处,有另一个南京.它的存在似乎更不容怀疑.夕阳﹑月光,都使人忧伤.南京,也就变得加倍地忧伤了.

如果没有了这种忧伤,南京也就不再是南京了.南京,也就平淡无奇了.南京的忧伤是一种传染病,感化过各个时代的诗人.但忧伤,也正是南京最大的诗意.明朝有两座故宫,一个在南京,一个在北京.逛过了北京的紫禁城(今改作故宫博物馆),再来看南京的明故宫,不得不承认﹕南京才是真正的废都.但不管怎么说,紫禁城的源头在南京,正如明孝陵是北京十三陵的祖宗.朱自清说过﹕“明故宫只是一片瓦砾场,在斜阳里看﹐只感到李太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二语的妙.午门还残存着﹐遥遥直对洪武门的城楼,有万千气象.”他是在拿南京跟西安比呢.同样是作为著名的废都,西安更加男性化一些,南京则女性化一些──显得有点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假如颓废也算是一种美,西安重在“废”,而南京重在“颓”,可以用忧伤来形容南京,它却绝对不适用于西安.这或许就是南方的废都和北方的废都区别.南方的诗人和北方的诗人,是否也有在类似的差异?婉约派与豪放派?跟李煜的《虞美人》相比,西安的主题歌是《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汉高祖的嗓门可以比李后主大多了.可吹过小楼的东风,并不见得就相形见绌,它依然拥有一种非西北风所能取代的温柔的力量.

忧伤其实也是一种力量.它对心灵的震撼力要远甚于刀兵水火.烈日自然辉煌﹐月光同样也是不朽的.或许南京天生就是贾宝玉一样的情种.我开始理解它的多愁善感了.诗人的泪难道就比英雄的血轻贱吗?不见得吧.

即使把南京评为最忧伤的城市﹐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可以为耻辱而忧伤﹐但忧伤本身,并不是耻辱.

恐怕南京的忧愁太多了,才把城西的湖泊命名为莫愁湖.就像是一句无奈的劝诫.其实还是李后主说得最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不尽的往事,流不尽的忧愁.长江下游的南京城,也就和忧愁结缘了.

波德莱尔有部散文诗集叫《巴黎的忧郁》.而在中国,有一座同样忧郁的城市,就是南京.在南京,有个最忧伤的爱情故事是《桃花扇》.秦淮名妓李香君总令我联想到法国《茶花女》……忧伤简直就是南京的传统.在我眼中,一座忧郁的城市永远比一座狂欢的城市更神秘﹑更含蓄﹐更使人感动,也更令人怜惜.南京就像是一个吹弹得破的梦境,古色古香.在走近南京的时候,我总是蹑手蹑脚﹐总是轻轻地﹑轻轻地──不知是怕惊醒了它呢,还是怕惊醒了自己?

城市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城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城市方面论文范文。

1、城市建设理论杂志社

2、城市问题期刊

3、城市建设理论期刊

4、城市轨道交通论文

5、城市规划毕业论文

6、城市规划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