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和曾在国外漂泊八年的著名文学家高长虹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文学家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曾在国外漂泊八年的著名文学家高长虹

林曙朝

高长虹原名高仰愈,又名高春海,山西盂县人.曾留学日本,后又赴欧洲,在德、法等国漂泊,前后8年.长虹是他的笔名,本名反而鲜为人知.他是曾被鲁迅关注和支持、在中国文坛上有一定影响的文学家.

1898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高长虹出生于盂县清城镇西沟村.幼年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颇得老师同学赞赏.1914年7月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在省立一中读书时,也颇有才名.1915年,因拒绝参加拥护袁世凯称帝的游行而获罪校方,后又因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抨击封建统治,触怒当局,为校方所不容,被迫辍学.后到北京图书馆苦读、到北京大学旁听,坚持自学,终于打下坚实深厚的文化基础.

1924年夏天,高长虹在太原约集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高沐鸿、籍雨农、段复生等,组织“贫民艺术团”,创办《狂飙》月刊,掀起“狂飚运动”.所谓“狂飚运动”,以笔者之浅见,就是要掀起一股猛烈的风暴,唤醒“睡着的”“昏着的”“躺着的”“玩着的”青年乃至广大民众,无情地揭露和鞭笞社会的黑暗,以迎接社会的变革及光明.高长虹他们浑身热血沸腾,敢于直面人生,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直率而尖锐地抨击社会弊端,这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高长虹并不满足于在山西的作为,于是移师北京,在《国风日报》上出版《狂飚》周刊.此举引起鲁迅等前辈作家的关注.鲁迅看到《狂飚》,曾说“据我看是好的”,并向孙伏园询问“长虹何人”.1924年12月10日晚,高长虹初次拜访鲁迅,送去《狂飚》及《世界语周刊》.鲁迅热情对待,并告诉高“可常来谈谈”.显然,在鲁迅心目中,高长虹是一个不仅“醒着”而且“要前进”的青年,是一个“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的青年,是一个能够“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的青年.鲁迅还在《野草》(发表于《语丝》)一文中评论高长虹的作品,说:“《幻想与做梦》光明多了!”而后,高长虹又拜访过鲁迅几次.

高长虹与鲁迅的交往,初期是亲密的,彼此视为对黑暗进行批判和战斗的战友.有人说他们俩的结识,是“主将与副将的会合”.

后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有客观方面的,有主观方面的,也有一些生活小事、人事关系方面的不和谐等等),还有外界一些无根据的传言,导致二人反目成仇,恶语相加.后来有人评论: “高长虹与鲁迅发生冲突.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或者说在五四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界,都是一个既具有典型意义又富有个性特色的文化现象.”

1926年4月16日,高长虹赴上海,与尚钺、向培良、郑效洵、高沐鸿、柯仲平、黄鹏基、高歌等继续办《狂飚》周刊,编辑《狂飚》丛书,开展“狂飚运动”.

高长虹在发动、组织和领导“狂飚运动”,创办了《狂飚》月刊、周刊、不定期刊,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同时,创作了大量作品.出版有《心的探险》《光与热》《精神与爱的女神》等等.

1930年,高长虹赴日本,从事经济研究.而后又转赴欧洲,在德国、法国等地漂泊,前后长达8年,于1938年回国.

此时,中国已进入全国抗战阶段.高长虹经香港到达武汉,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年io月25日,武汉失守.高长虹撤至重庆,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文艺宣传活动,在《中苏文化》《抗战文艺》《新蜀报》上发表散文、杂文、评论和诗歌.

1941年,高长虹不满消极抗战政策,只身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受到热情接待和妥善安置.

抗战胜利后,延安的文艺工作者纷纷奔赴各解放区.为抢占抗战果实,调兵遣将妄图占领东北战略要地.党、及时做出部署,任命彭真为东北局书记、东北联军政治委员,率领大批人马奔赴东北,迅速扩大部队,壮大人民力量,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奔赴东北,这是当时革命的需要,也是高长虹的选择,从此他再没有踏上家乡山西的土地.

他先在哈尔滨,后到沈阳工作.1954年春(一说是1956年),因脑溢血突然病故于东北局招待所(沈阳东北旅社前身),享年56岁.根据东北局组织部的批示,其遗体埋葬于塔湾附近的墓地.

文学家论文范文结:

关于文学家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学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青年文学家杂志社

2、青年文学家投稿

3、青年文学家杂志

相关文学家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