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因素分析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分析与类论文范本

本论文可用于因素分析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因素分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分析与

尹 辉

(华北理工大学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9)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7-038-03

收稿日期:2016-05-20

基金项目:河北省体育局体育科技研究项目(编号:20141007)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尹辉(1965~),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竞技体育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繁荣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竞技体育的竞争与发展,就是体育人才的竞争与发展,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就是提高竞技体育竞争力的核心基础.我国为保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状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四章第二十五条指出:国家鼓励、支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可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备受重视.然而随着社会结构转型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却出现一系列制约因素.本文期望通过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的分析,探索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以期为竞技体育后备人的培养提供参考.

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分析

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既要符合社会核心价值理念又要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索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关系到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1.1 培养目标的确立

培养目标的确立,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导向作用.

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讲,最重要的目标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不仅是社会的需求,也是家庭和个人的需求.体校的培养目标当然也强调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大多数的体校实际上仍存在着偏重于体育运动成绩的现象,使全面发展变成一种形式概念,背离了培养目标.到底是对金牌负责还是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负责?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注重后备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及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发育特点,缺乏长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只看重短期效益及比赛的名次和运动成绩,只看重体育竞技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后备人才培养潜能的挖掘,形成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的现象.可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是导致青少年运动员成材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1.2 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

调查显示, 业余体校运动员有39.6% 认为文化学习是重要的,36.1% 的人文化学习认为一般的.有24.3% 的人认为文化知识学习不重要.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这个特殊群体,由于训练、比赛等因素的影响,正常的课堂文化学习不能得到保证,而文化课的学习又具有连贯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一旦缺课就难以补回,长此以往,造成对文化学习的困顿局面,从而失去对文化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厌学、弃学的状况.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传统的重视体育训练,轻视文化学习的思想;(2)运动训练时间与文化课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3)部分青少年运动员对文化学习缺乏主动及教练员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等,诸多因素障碍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1.3 运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运动训练要依据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发育规律,并遵循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相关体育学科及各运动项目的特点,合理科学地安排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提倡科学训练,但调查发现确有如下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均不利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1.3.1 过度训练 为了快速取得突出的运动成绩,不顾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的客观条件而进行大负荷的运动训练,或遵从教练所灌输“多付出,多回报”的传统价值感念,不顾身体的承受能力,仍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而忽视体能恢复,造成肌肉酸痛、疲劳性骨折、焦虑烦躁等不良生理及心理状态.

1.3.2 过度控制体重 以运动员自身重量级别参加比赛的体育项目,如举重、拳击、柔道等.一些运动员为了达到在比赛前快速控制和降低体重的目的,采用控制饮食、快速脱水的方法减重.在减轻体重的同时也导致身体营养成分和矿物质的流失及体能的下降.另外,艺术体操、花样滑冰、中长跑等项目对运动员身材的要求较高,需要在生活和训练中随时注重体重变化.饮食上偏向于脱脂的和低胆固醇的食物,对于正在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讲,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蛋白质和营养素的缺乏,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寿命.

1.3.3 带伤病参赛 带病、带伤参加比赛,虽然这种拼搏精神值得肯定,但不应提倡.这种带伤病参赛的情况极易给运动员造成终身的伤害,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这一问题已逐渐被体育社会学研究者所重视.

1.3.4 过早的专项化训练 据陈进良的调查显示:55.6% 的退役运动员参加专项训练时的年龄小于12岁.过早的专项化训练,使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压力过大,训练积极性难以长期保持.透支了运动员日后的发展潜能,从而造成青少年运动员过早地结束了运动生涯.

1.4 教练员的执教问题

基层教练员目前有2 种来源:(1)来自退役的运动员,有较丰富训练与实战经验,但文化知识水平较低.(2)毕业于体育院校,具有较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但缺乏训练经验与竞赛经历.目前教练员岗位相对稳定,缺乏竞争机制,加之一些教练员训练、比赛繁忙,无暇或无力致力于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充实.忽视或是轻视科学的训练手段,又匮乏责任心和事业心,导致执教能力较差,甚至有野蛮训练现象的发生.这影响的将是一代甚至几代青少年运动员,因此,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良好的育人意识,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

1.5 家长对孩子参加运动训练采取不支持态度

由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淘汰率高的原因,并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不愿意孩子从事体育训练.有调查报告,只有18%~20%的家庭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体育训练,且多数为球类训练,田径项目很少.调查显示,家长不愿意孩子参加体育训练的原因有:体育训练辛苦,影响文化课的学习;成才率低、出路窄,影响孩子前途等.同时发现,在低年级,因为课业不重,课余时间较多,家长一般比较支持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但由于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以及初中升高中考试的学习压力,家长不仅不支持,甚至会干扰或禁止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扼杀了一些青少年的运动天赋,而且损失了一些有发展前途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1.6 青少年运动员选材问题

由于部分基层教练员对科学选材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的科学程度不高.没有结合各运动项目的特点,来考察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生化指标、心理、遗传等因素.而是凭以往的经验选材,或是凭青少年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选材.这些方法很难正确了解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内在的机能状况和某些遗传性状.根据比赛成绩来选拔青少年运动员,又容易选来一些技术不规范或者提前发育的青少年运动员.容易造成选材的失误以及人力、物力、时间上的浪费.

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2.1 坚持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所谓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那些具有体育运动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他们均处在应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因此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本教育方针,否则,可持续发展将面临种种制约,也会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失去明确的方向.在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运动技能与运动潜能的培养、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只有充分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才能使他们成长为既具有良好运动技术,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才能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从容适应社会需要,应对人生的选择.

2.2 提高教练员的科学执教能力

运动训练是一项科技内涵较高的教育教学工作,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实施主体,需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生理学心理学知识和人文关怀精神.教练员在具备较高文化储备的同时,还应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事业心.只有这样教练员才能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培养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进与引领作用.因此,随着竞技训练科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教练员要进行定期培训,以不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使他们及时掌握最新的科学训练理论和方法,增强教练员对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运用能力,同时提升教练员的人文情怀,关心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有效地避免过度训练、带伤训练、野蛮执教等状况的发生.

2.3 提升后备人才的文化素养

文化课学习的缺失一直以来是青少年运动员成长的一种困惑,也是许多家长不支持孩子参加体育训练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制约着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训练时间过长,持久战、消耗战,势必导致青少年运动员放在文化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的不足.而解决的办法就是“科学训练”,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不仅可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还可节省大量的时间,使青少年运动员们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文化知识,进行体能的恢复.国内专家实验认为,良好的训练理念与时间管理不会影响运动员在运动技术方面的表现,而会使孩子们更富有创造性,并对大脑的发育具有积极的作用.补齐文化学习的短板,提升文化素养,实现青少年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愿望.

2.4 强化科学选材意识

竞技体育发展至今,科学选材已成为影响竞技体育水平提高的要素之一,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可以避免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人力、物力及时间上的不必要的浪费.是摆脱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淘汰率高的有效方法之一.科学选材是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用先进的方法,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理、生化、心理以及遗传等方面进行科学检测,并通过综合预测,筛选出具有较高运动天赋的、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身心健康的青少年人才,从小进行系统培养,并不断监测其发展的过程.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必须强化基层教练员的科学选材意识,加强基层体育运动训练机构的体育科研能力,并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成才率.

2.5 家长干预支持的策略

S·Wuerth 等人对家长在青少年运动员学习和训练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表明:“母亲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促进在于赞扬和理解,而父亲在于对实际行动的引导,且效果显著.”父母应当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学习干预达到30%,训练干预达到48%.因此,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家长的支持态度将直接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

2.6 加强医务监督及心理辅导

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是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青少年身心的承受能力来制定和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有效的医务监督措施及时了解训练过程中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这一点尤为重要.积极有效的医务监督和心理疏导手段,可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良好持续发展.

2.7 运动员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的完善

建立良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最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培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其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目标的价值感念和行为规范.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比赛、思想、文化学习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制订一套制度化的评判方法,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以激励青少年运动员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发展动机.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社会保障应包括:文化学习保障、社会保险、伤残保险、就业安置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目的,就是使青少年运动员能够在健全的保障体系下更安心地进行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更体现了国家、社会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关爱,维护了青少年运动员切身利益,提高他们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出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

3 结 语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是奖牌,还包括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练员队伍的专业水平、执教能力和人文精神,提倡科学训练,提高训练效果.注重科学选材,加强文化教育,实施医务监督和心理辅导,完善激励和社会保障体系,从而转变家长对体育训练的态度,鼓励和支持青少年运动员参加竞技运动训练,确保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陈进良. 河南省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调查与研究[ 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7):29-33.

[ 2 ] 陈为群. 节约型社会与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583-1585.

[ 3 ] 高晓峰,. 探索独生子女背景下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新思路[ J ]. 青少年体育,2013,5(6):30-31.

[ 4 ] 唐建倦. 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8):1136-1138.

[ 5 ] 胡金平,刘建军.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J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8(4):38-41.

因素分析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因素分析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