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生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加强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中职生民族复兴意识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该文是关于中职生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加强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中职生民族复兴意识

加强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中职生民族复兴意识①

刘路永,张发兰,钟晓虹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福建 龙岩 364021)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中职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人才培养和提升民族复兴意识方面的特殊作用,解决中职生在道德精神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

[关

键 词] 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0-0008-03

  现在不少中职院校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出现了一些误解——认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可以不需要人文素质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了.实际上,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产业大军的总体素质,在职业教育中若缺乏思想文化教育的维度,将会导致学生缺乏诚信和责任意识.所以,越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中职学校,越要重视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平衡其知识结构上的偏差和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

  一、当前加强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中职生民族复兴意识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2013年发布的《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全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生2205.53万人,全国每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逐渐成为中国产业的劳动大军.[1]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由于中职学生多数是16~18岁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可塑性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冲击,极易导致学生价值观的偏差和扭曲.借助传统文化道德、文学及艺术方面的内容传承教育,有助于中职学生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有助于升华现代合格劳动者及优秀技能人才的文化情操,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中职生民族复兴意识的关键环节.

  (二)提高中职生整体道德水平的需要

  选择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影响下,包括学生自己在内的大部分人潜意识中都对中职生存有偏见和歧视.在这种状况下,中职生道德精神方面存在人生理想和目标不明确、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公德意识不够、竞争方法不当、不懂感恩、诚信意识浅薄等问题.中职生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是国家未来合格劳动者、优秀的技能人才整体文化水平的直接体现.对广大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地充实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有助于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二、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中职学生由于受到成长环境、教育观念及从小的学习习惯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民族特征更是难以理解与把握.所以,在对职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与传授,让他们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整体风貌,更重要的是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和明辨是非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文化素养.

  (一)开展以爱岗敬业为重点的工匠精神教育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作为中职学校,要适应时展的要求,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找准定位、放飞梦想,学习伟大的工匠精神,指导学生树立“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学技能,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理想信念,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贯穿传统文化教育的全过程.

  (二)开展以自强不息为重点的奋斗精神教育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当代中职生大部分是孤独而自尊的独生子女,除了独立生活能力差等之外,他们从上小学到初中毕业,一直生活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跟他们考上高中的同龄人比更早地尝到了失败和挫折的滋味,他们常常会感到沮丧、无奈、无助、自信心受挫.因此,对中职生进行自强不息的精神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所以,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引导中职学生认识每个人的成才之路都是曲折的,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只有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想信念,发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执着精神,扬长避短,努力成才,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开展以明辨是非、扬善弃恶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明善恶,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据调查,大多数中职学生具有正义和明辨是非的认知,有法制、诚信、向善等意识,但是落实到行动上还比较差,表现为容易受他人的不良言行影响,较难抵制不良诱惑,做事冲动,法制观念淡薄,经常出现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等现象.“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在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要培育中职生“以理制欲”的理性精神和“见贤思齐”的内省习惯,要着力引导中职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的行为习惯,培养中职学生做知荣辱、明善恶,辨是非、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三、加强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深挖中专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元素浸润民族复兴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民族复兴意识的主要方式,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传授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形式.

  第一,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是前提.中职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式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围绕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开设那些中职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灵活地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广大师生在校园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

  第二,提升授课老师的素养是关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对中职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承者、传播者和创新源泉.教师的道德情操和学识素养及教育教学方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及接受程度.所以,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及学识水平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是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关键.

  第三,正确地选用教材和拟定教学大纲是保障.在中职学校开设传统文化教学的目的,在于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可以具备良好行为规范、高雅审美情趣、传统道德操守,所以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关系到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教材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所以在选择教材时,既要考虑体系合理、内容丰富,又要考虑其生动性与趣味性,适合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而教学大纲是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评估教学质量及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教学大纲的拟定要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形式、评价标准、考核方式等都要符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发展要求.

  (二)确立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感染和熏陶民族复兴意识

  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特色和历史积淀的体现,是展现学校领导办学理念、学校师生员工共同价值观念的重要平台,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及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和持久深远的影响功能.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要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为目标,以增强学校师生民族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

  物质文化的建设,要求实用与审美相统一,营造出和谐统一的境界和氛围,能起到“熏陶人、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的 “环境育人”的作用.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规则意识相对较弱.孟子有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弘扬“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背景下,作为中职学校,要以人为本,着重培育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规则意识.要把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体现在制度中,让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文化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从而培育优良的校风,提高管理的效能.在精神文化建设中,要结合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日常生活,灵活运用教育方法,开展如经典诗文朗诵比赛、趣味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国学知识专题讲座等社团活动来品味中华文化与先贤思想的珍贵价值,筑起学生的精神家园.注重发挥各学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学科渗透、文化橱窗、班会课、升旗仪式、班级园地、成人仪式等形式,在校园内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创办国学社、话剧社、书画社,出版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期刑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力.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在早中晚校园广播时间选放经典诗词诵读,让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名篇,充满校园的每个角落,萦绕在每个学生耳边.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建立校园传统文化学习专题微信公众号,编辑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传统文化小故事、校园幽默小品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处处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对话,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中职学校的强势文化和主导文化.

  (三)以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整合校内外有效资源,增强民族复兴意识

  中职生最大的特点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但对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非常热心积极.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立足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的同时,拓宽其外延,充分利用校外德育资源.以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学校为龙头,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1.结合入学教育,对全体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的认知教育.学校在新生入校后第一周的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加入校史教育、当地历史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爱校爱乡荣誉感.逐步让学生内心对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加深了解,发现其优点.在团委、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面向新生招干过程中,宣传学校将会开展的传统文化系列人文项目的比赛,并将其纳入综合附加分体系,体现学校传统文化工作的导向性.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基层党团组织主题生活会、党团日、班会的重要内容,学生既是文学艺术、理念和价值观等传统的产物,也是创造这些传统的参与者.

  2.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史教育资源,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广度和深度.[2]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形式,建立校外专家、高雅艺术定期进校园,学生定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长效机制,让学生在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中触摸历史文化的脉搏,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和浸润,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利用社会资源,结合传统节日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学校结合传统节日实施感恩教育,能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人文素质、促进个体健康发展,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如可以在“三八妇女节”开展感恩母亲活动,在六一儿童节组织学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九九重阳节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等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和践行仁、孝、善等中华传统美德.再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举办“家长义工进学校”的活动,让崇尚热爱传统文化的家长走进校园开展传统文化讲座,使传统文化教育校园内外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4.依托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高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否得到传承和弘扬,不仅在于增长传统文化知识,还在于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服务社会.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是实践活动较多,利用这个特点,学校的教学部门、校团委、相关学生社团等负责传统文化教育的部门,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有序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文艺演出、公益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直观、生动、形象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提升道德境界和文化修养,增强民族复兴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并通过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推动志愿公益服务常态化.

  5.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合理念.[3]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去野外郊游等形式,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并热爱大自然.利用假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环境问题调查,发现环境污染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生态责任,培育学生的生态意识及健康的消费观、发展观,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从而促进自然、社会、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党圣元,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中国文化研究,2014:30-35.

  [2]周建松,邹宏秋,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新思维[J].继续教育研究,2015(12):4-8.

  [3]李永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读,云南环境科学[J].2006,25(1):1-4.

中职生论文范文结:

关于中职生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中职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生论文要求

2、生论文盲审

3、音乐生论文

4、生发表论文难吗

5、生毕业论文字数

6、医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