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教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从古诗词教学中看语文美育的审丑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古诗词教学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从古诗词教学中看语文美育的审丑教育

刘立志

摘 要:在长久的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美育所受到的重视并不轻,但对于“美育”一词的定义目前仍有争论.本文立足于美学、文艺学等理论,将美育定义为情感教育,包括审美教育与审丑教育,并着重探讨古诗词教学中的审丑教育,分析“丑”的体现,提出审丑策略,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的品质和高效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语文美育 审丑教育 古诗词教学

美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实践活动,在越来越重视精神追求、重视教育发展的今天,语文学科美育也应运而生.并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此也有了明确的要求:“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1]最近提出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有四维度,“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也为其一,这充分说明语文美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那么美育中的“美”到底如何定义,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是“Aesthetic”指美感的、美学的、审美的.二是“Beautiful”指漂亮的.但笔者更倾向于接受前一种理解:美育的“美”应是“美学”中的“美”即“Aesthetic”,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达到人的审美沟通,发现人生意义的教育活动.[2]但是这些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中既存在美的东西,也存在丑的东西.对此笔者认为美育应包括审美教育和审丑教育.

审美与审丑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既统一又各自存在,审丑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途径.[3]

杨云萍老师还将审丑教育定义为:主要是通过揭示艺术、社会、人类自身中丑的元素,刺激人的心灵,培养包容与批判性的情感倾向的教育.[4]

笔者认为,审美教育与审丑教育虽有不同,但本质上都重视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从语文美育实践活动来看,审美教育所占比例更大,其地位更稳固,审丑教育可谓屈尊审美之后,作以陪衬.本文将从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看审丑教育,提出一些策略,以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

一、古诗词中的“丑”的体现

(一)古诗词中的“丑”景

意象在古诗词创作与鉴赏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可以说处于文学创作、鉴赏、评论的本体地位.[5] 意象以景为基础,诗词创作者们凭各类景创造各异意境,给世人展示不同的画面,有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幅雨后初晴图画,流露的是清新自然之美感,又如苏轼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骇浪滔天雄伟之致.中华大地“江山如画”,人们不禁对此吟诗作歌,吐美景于绣口.有美景自有丑景,就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曲录多景,可每个景都是那么丑,藤枯、树老、马瘦、人断肠,这样的景岂有不丑之理?若在现实生活中,应是无人喜欢的.可是读过此曲的人,定都能记住这首曲子,因为他们能够体验到其中所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二)古诗词中的“丑”情

诗可兴观群怨,抒情是诗歌传统的主流.[6]美的感情多是喜悦的、积极向上的,那么那些悲凉的、无奈的、痛苦的感情就可归为丑的感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愁”.然而在中华古诗词中抒发愁情的相当多,杜甫的诗让我们读之泣血,古诗十九首让我们诵之感伤,辛弃疾的词让我们读之慨叹.离乡之愁、国亡之愁、壮志未酬之愁、身世之愁,如此种种欣赏起来可真不美,却能如寂静中的鼓声、如深夜的哀鸣深深触动读者的心.虽说“人生失意无南北”,但失意与不幸的人生比比皆是,哀叹失意的诗句也就多如牛毛.

(三)古诗词中的“丑”意

此意指创作意图,是作者意欲在作品中表达的东西.[7]有些诗词创作者并非只顾自身愉悦与忧愁,而能心系天下,想通过易流传的诗词来揭示社会、人类自身的丑的一面,批判警示世人,所创作出的这类诗词被称为讽喻诗词.追溯起来,此类诗词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存在了.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性格刚直的白居易体察民情,将劳动人民的辛劳疾苦,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写进诗歌中,成就了无数深受人民爱戴,令统治者为之切齿、变色的诗篇,如《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等.[8]

这类诗词的创作者狠心地用显著的对比与辛辣的讽刺,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但也具有高度的人民性,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审丑教育的策略

诗词简练而意蕴丰富,鉴赏古诗词既是理解古诗词含义,也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更要欣赏古诗词的艺术的美感,提高对美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丑的事物易使人排斥,但又可以说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审丑,教师要教学生审丑.那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进行审丑教育,有何种策略呢?

(一)教以端正的态度去面对

古诗词只是一种文学形式,其属于文学创作范畴.文学创作是作家对生命的体验,再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供欣赏的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活动.生命中绝非纯美,人类有丑的情绪、丑的习惯、丑的潜意识,也会做出丑陋的事来,甚至影响整个社会.人所见之生命、所处之环境都有丑的存在.存在即合理,既有丑的存在,那就应当正视其存在,逃避无意义.

只是人们大多习惯于赞美歌颂,殊不知,看得更透彻的人才更痛苦,才更伟大,才更有改变革新之强烈意愿,社会也才因此渐渐进步.因此用艺术的手段来揭开隐藏着的丑陋的人性或糟糕的社会现实的文学创作,越来越受欢迎,也越来越被人接受.

古诗词也不免如此,无论多丑的景,极可能就是当时存在的景,无论多忧愁的情,都是个人内心感受的流露,无论多尖锐的讽喻,都是为了不良现实的改变.坦然接受古诗词中“丑”的存在,才能开启审丑之旅.

(二)教以欣赏的眼光去审视

审视也是鉴赏,只有带着欣赏的眼光,才能审出艺术美感来,来鉴赏文学作品之优劣.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次诵读,反复诵读,以读促思,真正走进古诗词的意境中,观察所绘之景,感受所抒之情.偏丑意味的古诗词虽丑,但也有其可欣赏之处,以欣赏的眼光去审视,或将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及才情.

如教学杜甫的《登高》,首联写六景,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聚在此,寥廓的、细小的都集为一体,闻有凄凉之音,望有灰蒙之色,怎不惹人伤心?再加上颔联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股萧瑟凄凉铺面而来,落叶纷纷落下,不似飞花,而是生命的凋零,长江水滚滚东去,携波卷浪,无穷无尽,却也在消逝.消逝的悲凉在那叠词中重重叠起,在那“无边”“不尽”中悄然回荡.当学生第一次读时,可能颇感无味,但在其反复吟诵后,也许就能审视到这“丑”景中的萧瑟,能稍微体会到诗人心情与此景的共鸣.如若再诵读,应该就能在脑海中赏到这幅含有无限凄凉的画面了,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之一起悲伤惆怅.

格式塔心理学的事物是认知主体的知觉活动构成整体的主张,告诉我们,艺术欣赏不是对欣赏对象的简单解剖,而是欣赏者以自己已有的心智、经验等对欣赏对象的"再造"过程.[9]学会欣赏,丑的古诗词也能被再造为具有艺术美的作品,也会有可学习模仿之处.

(三)教以悲悯的情怀去体验

古诗词中的审丑教育不单是审视丑的事物和情感,而是要在这种审丑教育中教以学生应怀有悲悯的情怀.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表现形式,情与意则是古诗词的源头,诗人们凭景来叙幽情、表深意,审视之后,便可察觉到人存在之苦、发展之不易.

李清照前期与后期作品教学便可做审美教育与审丑教育的典型的对比.前期的作品多展现美的事物,足以引发愉悦的情感享受,后期则多写丑景丑情,惹人悲怜.若学生在教学的过程能怀着一颗悲悯的心去鉴赏,或将更深刻地体验到李清照的愁,达到审丑教育的目的.

除了审丑情时可培养悲悯的情怀,审丑意也一样,社会的丑的因素在诗词隐现,让人同样为当时的人们感到悲哀.读到“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读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读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些诗句,能不激起同情怜悯之心吗?

(四)教以批判的态度去包容

语文美育是种情感教育,在古诗词的审丑教育中,既可观察体验到作品中的实在的丑,也可赏到作品语言下蕴含的艺术美感,如此则可养成一种批判的情感态度.事物都是两面性的,有利有弊,批判地看待事物,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批判地鉴赏古诗词的丑,也就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

然不可只批判,还应包容.包容丑的存在,包容丑的表达,使心更为平静.可以说苏轼就是个拥有包容之心的人,他的《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一词,叙述了一件自己雨中行走的事,本应是狼狈不堪的,但词人“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潇洒豪迈地走来,无畏惧地走来.回首时,“也无风雨也无晴”.无论人生多少失意,最终也是无风雨无晴的.此词写在丑的情形之下,但词人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风雨,以包容的心态面对风雨,从风雨中大步走过,不留半点胆怯在人间.审丑教育就能如此词的学习,教人以批判的态度去包容.

要达到语文美育的目的,就应当将审美教育与审丑教育的结合起来.而利用古诗词教学是推进审丑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品质和高效的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注释: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2]王一川:《新编美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3]张玉兰:《奇特而深刻的审美——中学文学作品的审丑教育》,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年,第4页.

[4]杨云萍:《审美与审丑之和谐美育》,求索,2012年,第7期,第221页.

[5]陈剑宁:《试论中国古景诗的意象建构》,求实,2003年,第S1期.

[6]张健:《宋代诗学的知识转向与抒情传统的重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7]刘月新:《创作意图与作品意义的关系》,名作欣赏,1996年,第1期.

[8]王晓光:《白居易讽喻诗的成就》,学理论,2012年,第3期.

[9]柳雯:《格式塔心理学对艺术欣赏的启示》,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第05期.

(刘立志 湖南岳阳 湖南省平江县第七中学 414500;湖南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10006)

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结:

适合古诗词教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古诗词教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