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跟顺应论视角下汉语称呼语的历时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汉语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顺应论视角下汉语称呼语的历时

摘 要:称呼语作为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打开社交大门的钥匙.以往的研究多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忽视了交际中语言现实和心理动机等动态因素.文章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结合具体影视语料,分别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至今三个时期对称呼语的演变进行历时分析,探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是如何顺应语境要素的,旨在帮助我们在今后的言语交际中学会适时调整称呼策略,达到交际目的.

关键词:称呼语 顺应论 历时研究

一、引言

称呼是语言中人们用来当面招呼某人的言语表达方式,能直接反映出社会交往中人们彼此之间的各种关系,并且暗含了社会成员所拥有的、对彼此的社会评价和态度.称呼与礼貌有密切联系,能否恰当地运用称呼语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素质高低和社交技能是否熟练的重要标志.称呼语的选用并非是任意的,往往受到社会语言规则的制约.但对称呼语的研究却一直局限于社会语言学,强调相关的社会因素,忽略了如语言、心理动机等其他因素.电影的取材和人物选择大多是以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原型,所以影视艺术的逼真性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本文尝试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结合称呼语所具有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从历时研究的视角,分别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至今三个时期选取电影语料,探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的选用对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三个语境要素的顺应.通过本研究,进一步帮助交际者在言语交际中针对各种语境适时调整称呼策略,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二、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

(一)核心观点

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是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Verschueren在其1999年出版的Understanding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的,是一套完整的语用学研究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这一理论的直接理论基础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皮亚杰的“认知心理模式”以及其他语言学家如Giles等人的研究成果.其主要观点是: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的综观(Pragmatics is a perspectiveon language).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选择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各个层次和方面的选择,如语音、语调、词汇、句式、篇章等语言形式的选择,还包括语言策略的选择.语言运用就是“选择——顺应”,动态性是其最本质的特征.语言本身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根据语用综观说和顺应说,Verschueren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语言的使用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即语境关系的顺应(包括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1]语言语境就是上下文;交际语境包括交际双方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

根据语境关系顺应论,称呼语的使用过程可以看作是为了满足交际目的,语言使用者根据语境,有意识无意识地在一系列可供选择的称呼语中灵活地选择某种称呼,即对各种交际语境因素(语言使用者、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作出顺应性选择的动态过程,这种顺应性选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在自身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2]称呼语的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称呼语也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所以说,恰当的称呼语的选用实际上是对交际语境的顺应.语境是交际双方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而非交际发生之前就给定的,它会随着交际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更.

(二)心理、社交、物质世界的顺应与称呼语的选择

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者的个性、情感、愿望、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说话人选择称呼语的过程正是顺应自己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的动态过程.它是最深层次的语境,对交际言语是否得体起着关键作用.[3]社交世界包括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在言语交际中,语言选择应顺应不同的社交场合、社会环境、交际原则和准则.物理世界的诸多要素(例如时间、地点等)也会影响说话人的言语选择.

三、顺应论视角下的称呼语历时研究

(一)新中国成立时期

1949年后,汉语称呼变化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同志”一词的引入.“同志”这个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称呼语扩展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人们之间再也没有等级和阶级之分,甚至没有性别之分,无论是军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无论是熟人之间,还是陌生人之间,见面都会称“同志”.除“同志”之外,“师傅”一词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师傅”一词多用于体力劳动者,如售货员、司机、小商贩;而“同志”一词使用更加广泛,除了可以称呼体力劳动者外,更多地用来称呼“知识分子”和“带有职衔的领导”.

(1)修理工人:同志……

崔庶务:陈师傅来了.(《新局长到来之前》)

(2)苏玲:崔庶务.

崔庶务:苏玲同志.(《新局长到来之前》)上述对话来自拍摄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电影,从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当时对体力劳动者称为师傅,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也都可称同志.可见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同志和师傅是运用较为广泛的称呼语.

(3)牛科长:站住.

苏玲:什么事儿?

牛科长:你倒挺会演戏的啊.

苏玲: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牛科长:告诉你,你这一套啊,别在我面前耍……(《新局长到来之前》)

(4)苏玲:牛科长,你说的是什么呀?我到底做错什么事了?

牛科长:你自己明白.

苏玲:我一点儿也不明白.

牛科长:这是什么,谁写的,你给我坦白.

苏玲:这是张局长写的呀.

牛科长:张局长?在哪儿呀?

苏玲:在楼下呀.刚才在楼下写的,不信你问问老李,条子是他送的.

老李:是我送的,我推门呀,门锁着,我怕误了事,我就把条子塞到门缝里面啦.

牛科长:小苏,这的确是个误会,误会.

苏玲:哦,误会,刚才你给我扣那么一大轮帽子……对不起,牛科长,你别把别人想的都跟你一样.我何必拿局长来压你……你把人估计的太卑鄙太龌龊了.

牛科长:小苏,你瞧瞧,一点小误会嘛.我心里着急呀.(《新局长到来之前》)

牛科长自认为是苏玲故意拿局长压他,仿冒了新来局长的笔迹,所以把苏玲叫过来问话.从一开始连称呼都没有,再到用“你”来代替称呼,足以显示他的气愤心理和埋怨之意;到真相大白不是苏玲假冒,牛科长又用到“小苏”,此时,牛科长为了顺应苏玲生气的心理,故意拉近距离,是对心理世界的顺应.而苏玲的称呼从一开始的“牛科长”到“你”再到“牛科长”,一开始是出于下级对上级的尊重,所以称呼为“牛科长”,这是对社会规则的顺应;称呼语“你”表明了苏玲的气愤,此时不再遵守社会规范;最后又用“牛科长”来称呼,此时并不是出于对社会规范的顺应,此时苏玲是想通过尊敬的称呼语,故意疏远与牛科长的距离,表达不满情绪.

(二)时期

时期由于当时过度的政治敏感性,使得人们不再敢使用带有敏感政治色彩的“同志”,而原先多指体力劳动者的“师傅”一词,因为其使用的安全性,渐渐地取代了“同志”,成为当时广受欢迎的称呼语.

20世纪60年代,情窦初开的李春芬是女售票员,受过接见的司机老崔也不例外.经过命运翻覆,春芬最后选择嫁给年长自己许多的老崔.

春芬和崔师傅一起吃饭.

(5)春芬:崔师傅,吃饭了.

崔师傅:嗯.

春芬:师傅你又写日记呢.

崔师傅:嗯.

春芬和崔师傅结婚之后,崔师傅带着春芬到商店买围巾.

(6)售货员:同志,需要点什么吗……

春芬:算了,我不要了.老崔,不要了.

崔师傅由于车祸成为植物人之后,春芬代替他成为了公共汽车司机.售货员小英子在没经过司机春芬的同意,私自答应把老田的货物搬到车上运送,春芬把东西从车上扔了下来.

(7)春芬:小英子,你上班怎么穿这么短的裙子呀,赶快换了.这些箱子哪来的?

售货员:这些货都是老田的.

春芬:谁让他放上来的?

老田:你就帮帮忙吧.

售货员:师傅你帮帮忙吧.

春芬:不行.这个车是拉人的不是装货的,拿下来.

老田:哎哟,春芬,你就帮帮忙吧.这个是点小意思,拿着,拿着,拿着.你跟小英,一个人两瓶.

售货员:师傅,不要这样嘛师傅.春芬:小英子,过来一下……你上班怎么能穿这种裙子……

售货员:穿这种裙子的人多了.再说,是我男朋友送给我的.(《芳香之旅》)

春芬:人家给你一点好处你就上杆子……女孩子呀,一定要自重,要不然等到哪天吃了亏,后悔都来不及.(《芳香之旅》)

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发现,“师傅”一直出现频率很高,无论是年长的崔司机还是年轻的春芬都被称为师傅,说明在这个时期不论性别、年龄,都可以被称之为师傅,师傅成为日常惯用语.我们再看例(5)、(6),春芬从一开始的售货员身份,一直以“师傅”相称,这是出于对崔师傅的尊重,是对社交世界的顺应;婚后因为彼此之间关系的转化,以“老崔”相称,此时年龄问题已经被忽视,这也是对社会环境的顺应;商店售货员称呼崔师傅为“同志”,这是对物理世界的顺应,售货员出于对顾客的尊重,选用正式用语“同志”,在例(7)中,老田为了拉近与春芬和售货员之间的关系,请求春芬答应替她送货,分别将其称为“春芬”和“小英”,通过这些称呼,来有意拉近与交际者之间的对话距离,顺应交际者的心理世界,达到交际目的.春芬教育小英子的时候,没有直呼其名,而是用“小英子”代替,这样既可以在批评教育之前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又可以顺应小英子不服气的心理,使交际顺利进行;在小英子不服说教的情况下,春芬用到“女孩子”这个称呼,将教育批评对象扩展到整个社会,通过对社交世界的顺应,让小英子明白应该遵守社会准则和道德观念,女孩子要自重.

(三)改革开放至今

改革开放至今, 整个世界成为了一个大的“ 地球村”,中国原有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各种各样的新词语层出不穷,社会称呼语的使用更是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先生、女士、小姐”再度使用,与国际上惯用的社交称呼语取得了一致,取代了“同志、师傅”“老板、经理、总裁、董事长”等旧称再度流行;“美女、帅哥、靓女、帅锅、小鲜肉、小萝莉、大叔、美媚”这些称呼语应运而生.需注意的是,“美女”并不一定美,“帅哥”也不一定帅,这种称呼是缩短交际距离、拉近关系的一种称呼.

电影《非诚勿扰1》中,海归秦奋在征婚启事,下面是征婚启事的部分内容:

(8)征婚启事:你要想找一帅哥就别来了,你要想找一钱包就别见了……刘德华和阿汤哥那种才貌双全的郎君是不会来征你的婚的,当然我也没做诺丁山的梦.你要真是一仙女,我也接不住.没期待您长得跟画报封面一样,看一眼就魂飞魄散……自我介绍一下……实话实说,应该定性为一只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没有学位的三无伪海龟.(《非诚勿扰1》)

从上面的话语中, 出现了“ 帅哥” “ 仙女” “ 海龟”“郎君”这样的称呼语,而且还出现谐音现象,用“海龟”代替“海归”、用“帅锅”代替“帅哥”,表达另一种含义.在征婚的内容中,秦奋将对方称之为“您”,这是对交际对方心理世界的顺应,在幽默的话语环境中,又不失对别人的尊敬,也是对整个社交规则的顺应.而称呼语“钱包”既能明确表明自己对征婚对象的要求,又能突出自己对拜金主义者的厌恶.

四、结语

称呼语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称呼语的演变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称呼语的社会政治背景和经济文化烙印.本文通过影视资料实例分别讨论了称呼选用中对交际使用者、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的顺应,不难发现称呼语是各种语境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交际者在特定的言语交际中采用称呼语转换是一种言语策略,是对交际双方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作出顺应性选择的动态过程.在以上论述中为了便于分析,将称呼语对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顺应情况分开予以探讨.但称呼语对心理、社交、物理三个世界的顺应并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相互重合交叉的,其选择可能同时涉及到两个甚至三个方面的顺应,只是在不同的场合、时间中,各种因素所起的主导作用有所不同.当其发生冲突时,三个顺应的地位表现出不平等.但究竟以哪个因素优先来实现顺应,还需进一步搜集语料进行探究.

注释:

[1]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London:Arnold,1999.

[2]袁媛:《称呼语选择的语用顺应探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年,第01期.

[3]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参考文献:

[1]杜辉.语码转换与社会规则[J].外语研究,2004,(01):37-41.

[2]黄碧蓉.称呼语变异使用驱动机制解析[J].外语学刊,2009,(02).

[3]卫志强.称呼的类型及其语用特点[A].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汉语论文范文结:

关于汉语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汉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古代汉语论文

2、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选题

3、汉语国际教育论文

4、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题目

5、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