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脱媒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脱媒与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该文是关于金融脱媒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脱媒与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郭汉文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摘 要]以金融脱媒为主题,进一步研究商业银行的定位和竞争战略,并对商业银行转型提出可行的建议.文章以社会融资结构为切入点对我国金融脱媒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深入分析我国金融脱媒的具体原因.给出了金融脱媒常用的一些度量指标,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影子银行的数量.然后重点分析了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带来的机遇,最后经过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面对金融脱媒的对策.文章使用的是除银行表内信贷外的其他融资渠道的融资额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作为衡量金融脱媒程度的指标,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即目前中国脱媒已经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但这种脱媒是“受压脱媒”.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社会融资总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2.057

1引言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受信贷管制,利率市场化以及外汇政策的影响,金融非中介化逐渐突出,直接融资由于其借贷成本较低,成为借款人融资渠道的首选.金融脱媒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需要面临的挑战.如何在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同时满足政策的需要,并严格控制风险,这就需要突破和改变现有的银行模式.本文主要从银行自身的现状和社会融资的两方面入手,以金融脱媒为主题,进一步研究商业银行的定位和竞争战略,并对商业银行转型提出可行的建议.

2金融脱媒概述

2.1核心概念界定

金融脱媒也即“金融非中介化”,是指随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增强、资本市场发育进程的加快,资金的供给需求双方绕过商业银行这一中介,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达成资金供需协议.“媒”在狭义上指的是银行,广义上指的是所有金融部门,由于银行是中国资金的主要渠道,因此本文当中,金融脱媒特指银行脱媒.

2007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进一步发展成金融风暴.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这是比1929年大萧条更大的一次危机,但由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在各国展开,各国都实施了有效的经济政策,避免了大萧条的出现.全球经济差点走向崩溃,避免了经济危机任意破坏经济,全球经济进入复苏性增长阶段,即步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

社会融资规模常用社会融资总量指标作为衡量标准.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盛松成(2011)在央行网站上发表的署名文章“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实践意义”中首次被明确定义出来即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大小.这一定义全面表达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并对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提出了一个量化指标.

2.2金融脱媒的度量

总的来说,金融非中介化的指标既有直接指标也有间接指标.间接指标指的是金融非中介化下影响银行某一个方面.直接指标是金融脱媒下不同部门受到的影响,主要是其资产负债结构上.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反映非金融部门相对于银行部门的独立性大小,以及银行部门在融资活动中的作用大小及其变化.除了直接和间接指标指数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因素就是影子银行.在中国,影子银行指的是信用中介实体或其他非正式系统的活动.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信托产品和私人贷款迅速发展.中国的“影子银行”是向多元化金融体系转型的过渡,也是从银行融资到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过渡,是一个重要形式的金融脱媒的中国版本,所以一种有效的测量是“影子银行”的数量.

3我国金融脱媒现状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3.1基于融资结构的我国金融脱媒现状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人民币贷款的增长与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长数额出现了较大的差额,即社会融资方式从最开始的以银行贷款为主,逐步开始向多元化的融资方式过渡.从总量上看,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是2008年的2.55倍,9年间,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已经由6.98万亿元扩大到17.80万亿元.具体看,社会融资规模在经历了2008—2009年的爆发式增长后,以后基本保持平稳增长.当前中国社会融资融资结构有两大主要特点,即人民币贷款占比显著下降与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其中,以企业债、股票市场等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新增总额从2008年的8847亿元到2016年的42408亿元,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由2008年的12.6%提高至2016年的23.8%(见下表).

本文使用除银行表内信贷的其他融资渠道的融资额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作为衡量银行脱媒程度的指标,该指标为i,可以看出i值总体呈现上升后平稳,由2008年的26%上升至2013年的45%,后保持基本平稳(见下图).从这个角度,中国目前金融脱媒似乎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当前的许多研究都认为,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脱媒”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但本文通过对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进行解剖分析发现,这种脱媒实质上是“假性”的,即当前中国金融脱媒的程度还远远不足.

这是因为通常认为的脱媒资产包括商业银行的表外贷款、企业债/股票融资以及其他直接融资.近年来,信贷业务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这部分融资额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然而,商业银行追求资产表外化并不是为了应对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的挑战而主动进行的资产脱媒.究其根源,应该是由于在贷款额度管理的金融管制背景下,商业银行为了绕开信贷规模的限制,追求更多收益而开发的一种盈利途径.因此,本文认为这部分资产并不是真正的脱媒资产,而是“受压脱媒”资产.

3.2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主要有两点影响:第一点就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贷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由于信贷管制,使得近年来理财产品快速发展,其主要目的是用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表外信贷替代表内信贷.第二点就是短期并且收益高的产品不断地被开发出来,这些产品挑战了商业银行以利息差为盈利点的传统模式,其结果就是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加大了.

商业银行发放的表内信贷对存款是有创造能力的,而以理财产品为主要特征的表外信贷对存款是没有创造能力的,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贷款的需求也增加了,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相关规定的限制,表内贷款仍然不能弥补对贷款的需求,所以商业银行就开始大力发展以理财产品为主要特征的表外贷款.所以也就发生了商业银行贷款外溢,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了表内信贷仍无法满足则只能发放表外信贷.而在经济下行中,商业银行仍然需要发放理财产品来吸纳资金并进行基本的放贷.商业银行很难做到让贷款需求者放弃直接融资这种低成本的方式,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继续发放理财产品.而理财产品的不断发展将会挤出商业银行表内贷款.但一般情况下,在贷款需求旺盛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大,一旦经济处于下行时,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表内贷款.随着商业银行表内贷款的下降,贷款创造存款的能力也就会削弱,会进一步导致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流动性风险.

从商业银行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因为利率市场化而不得不进行业务转变,但是分析几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发现,它们仍然以利息收入为主.当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管制被取消后,存款利率会上升.商业银行由于利息支出其吸收资金的成本将会增加,这将缩窄商业银行的利息差,其利息净收入也将受到影响.

4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对策分析

4.1优化商业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

通过发展供应链金融优化资产业务,它的主要特点有集中高效、分散风险.目前不断有新产品在供应链的大环境下被研究出来.它能够使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得到补充,使中小企业的信用得到补充,并设计化服务满足不同的企业.总之,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中小企业,银行起着平台的作用,将资金、信息、物流等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因此这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通过重启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优化负债业务,其作用是增加银行主动负债.它与定期存款的不同点在于它的流通性和投资性.在转让过程中其优势尤为明显,它不仅能为金融市场筹集资金而且能有效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并可以为进一步的融通创造有力条件.此外,由于其可自由买卖的特点,它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NCD的发行有利于逼迫商业银行进行创新,改变其以存款为主的这种单一模式.

4.2深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拓展商业银行的盈利渠道可以通过发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进行.商业银行在债券市场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应主动地参与直接融资市场来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商业银行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不仅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还打破了以往仅靠利息差的单一方法.非金融企业债券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目前要进一步扩大发债空间让发行债券的主体越来越多,进一步推进债券市场发展.

积极准备融资融券业务,商业银行应当抓住机遇,优化资产组合,让大量闲置的资金寻找到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断积累经验尤其是在风险控制和监督管理制度方面.商业银行对每一笔融资融券业务都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因为风险管理在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4.3发展互联网金融

首先,积极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现在应当发挥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寻找能够弥补自己在网络终端劣势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也减少了一些在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成本.其次,发展结构化理财产品,商业银行支持的理财产品有着很多好处,只要学会发挥长处避免短处,商业银行就能将互联网企业给其原本的冲击转化为动力,使得商业银行更好地转型.最后,重视小微企业和零售业务,从网络和数据作为切入点来开辟小微企业信贷,让信用审核体系更加的可靠实用,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相关操作,使得小微企业业务不仅在数量而且在质量上都成为一些银行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在零售业务上,国有银行和一些大中型股份制银行有广泛的客户基础,有着特色的电子银行,这让它们具有很强的优势.此外还应当明确市场发展的潮流,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尤其是抓住互联网这一重要途径,迅速推广,达到批量优势.

参考文献:

[1]牛金勇.金融脱媒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2.

[2]曲立国.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因素的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作者简介]郭汉文(1995—),男,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证券与期货.

金融脱媒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金融脱媒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金融脱媒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金融服务论文

2、金融经济期刊

3、国内金融期刊排名

4、关于金融的论文

5、金融经济杂志社

6、金融博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