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方面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浅探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职院校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浅探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

一、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

( 一)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困境

高职院校相较于普通大学,有它独特的性质,也在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异.高职院校以进行职业定向教育为重心,使受教育者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成为特定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受社会需求影响大,专业设置更新快,实践性课程占比大.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他们的独特性,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意识淡薄,并不能切实有效地实现自我价值,由此他们的社会存在感得不到正确地满足,存在空虚迷茫的心理状态.另外,当前的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家中多代人的关注都集中在他们身上,使学生架空于日常生活,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健全、持续发展.很大一部分学生几乎不参与家庭生活管理,过于依赖外界,不具备基础的劳动能力.另一部分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唯一目标就是完成学业,为此全力投入脑力劳动,避免参加体力劳动.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者平等无优劣、相辅相成,但是现在出现了“脑力劳动先行”、“脑力劳动优于体力劳动”、等多种对体力劳动的偏颇之见,更有甚者轻视体力劳动,践踏他人的劳动成果.这种简单地将“劳动”等同为“体力劳动”,使得学生在择业时主要考虑的是工作内容轻松与否,工作环境安逸与否,工资待遇优厚与否.这种错误观念不仅不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长此以往更会影响社会职业结构的平衡健康发展,造成不必要的人才资源浪费.

在用成绩量化一个学生的全部价值的畸形环境之下,家长仅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认为劳动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是种无收益的时间浪费.不论学生的素质技能如何,家长只将一纸文凭作为成果,熟不知这一纸文凭只能证明过去,这种观念极大地破坏了学生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很大一部分家长也轻视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家长的错误通常也会使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受到影响.

学校方面,一部分学校淡化了对学生劳动观念教育,认为升学率和就业率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校园内无法形成开展劳动教育的氛围,学生的一些偏颇劳动观念得不到及时重视以及相应的纠正,甚至愈演愈烈.许多学校为了创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都配备了相应的物业公司,公共场所都由专门的清洁工打扫,学生得到的卫生环境是他人的劳动成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其中的不易之处,使学生轻视体力劳动,卫生观念得不到培养,劳动习惯也无法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即便是学生自己造成了卫生脏乱差的问题,也有人善后,这使学生更加意识不到后果,一些恶习也随之产生.

多方对劳动教育的忽视使学生偏颇的劳动观念得不到纠正,基础的劳动能力得不到培养,劳动教育的开展环境堪忧.

( 二) 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必要性

首先,《辞海》中关于“劳动教育”的界定是:“劳动教育——德育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有助于清除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损公肥私、挥霍浪费等思想和作风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可见,劳动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一定的劳动技能,而要由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教育的结果不是一时的任务完成,更是潜移默化中的习惯培养、观念矫正.

其次,就劳动教育的主题“劳动”而言,劳动是人类创造并获取维持生存和发展所需物质材料的唯一手段.劳动创造了食物、工具、住所等,劳动还创造了人本身,完善人的认识.劳动对人的作用是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因此,如果人类放弃了劳动,必定会造成体质和品格上的退化.

“ 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就提出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不仅在人类的起源意义上,劳动对人脱离动物界这一转变起着决定性作用.还在人类的进化意义上,劳动作为生产力始终推动着社会的量变与质变.

“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劳动教育处于全面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的末尾,极易遭到合并甚至忽视.劳动是培养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在劳动中要运用到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同时,劳动教育也培养学生坚忍不拔、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等的良好品质.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劳动教育必须引起重视,并且占有一席之地.

( 三) 劳动观与职业观

劳动观是人们对劳动的认知和态度,包含对劳动目的、价值、意义等内容的看法.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对学生当下生活、今后就业、一生发展的都存在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要社会还没有围绕着劳动这个太阳旋转,它就绝不可能达到均衡.”

劳动作为人类获得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途径,其重要性不可估量.如何正确地看待劳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用劳动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认识历史人文,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劳动为第一观点.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就必须正视劳动的重要性,肯定劳动的必要性.

“八荣八耻”中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即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劳动创造价值,价值证明存在,所有的成果都是要经过一定的付出.劳动之光荣,在自我价值的切实实现.对劳动有了态度上的重视之后,形成精神上的认同向往更有助于劳动观推动劳动活动的实践.

然而,当今职业观或多或少仍受“道本器末,政本技末”的旧观念影响,要纠正这种“学而优则仕”偏见,首先要明确职业平等.例如劳动教育活动所涉及的最基础的卫生整理,便使学生切实体验从杂乱到整洁,从而感受这种职业角色的必不可缺.由此发展,普通到特殊,一般到专业,部分到整体,使学生能力辐射开去,实现综合化.再者,通过劳动教育中的实践部分,及时检验学生的能力,学生得到即时反馈,进行反省纠正,主动靠近职业要求,从而树立务实的职业观.

二、劳动教育的开展——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劳动教育课程为例

( 一) 劳动教育的安排

把劳动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给予相应的学分,再根据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每个班级每个学年的劳动教育课时.劳动岗位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为了确保劳动教育课的成效,使劳动教育真的起到育人的作用,必须精心设置和安排劳动岗位,因为劳动内容直接影响到劳动教育课的效果.劳动岗位和劳动内容的设定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和学校各部门合作,设定一些集生产性、服务性、管理性为一体的岗位.同时,学校不能把学生的劳动教育当成免费的劳动力,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达不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应该精心安排劳动内容,内容要新颖多样,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劳动时才能积极主动.以班级为单位安排劳动,把分散的劳动集中到一周进行,劳动周期间停课,这样班与班之间可以做到换人不换岗,学生人人有岗位,人人有任务,这样劳动周就能持续不间断的进行,解决了岗位人手紧张的问题.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固定每周劳动人数,岗位固定,每个岗位的人数也固定,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人数过多导致岗位不好安排和劳动工具短缺,学生没有岗位的情况;也可以避免学生人数不够而引起劳动任务过于繁重的情况.

( 二) 劳动教育的考核

在落实劳动岗位,精心安排劳动内容之后,每个岗位又要安排相应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要给学生分任务、提要求,同时还要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劳动技能、技巧.

为了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劳动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内容: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劳动质量等.要求各岗位的指导老师根据《劳动岗位考核办法》记录学生劳动中的表现和完成劳动的情况,并给予一定的分数.学生劳动结束后,对这一周的劳动进行总结自评,写一篇劳动总结,最后由老师结合劳动情况和总结情况给予最终的总评成绩.对于劳动不及格的学生,必须和其他必修课一样进行补修.在劳动教育上冠以一定的学分,让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也让学生正视一个学分的时候认真对待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论文范文结:

关于高职院校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高职院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