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乐教学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在继承和借鉴中论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和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免费声乐教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声乐教学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在继承和借鉴中论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和

内容提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而民族声乐从广义上讲包括了曲艺、说唱、民歌以及戏曲的演唱,其形式繁多、光彩照人.流传至今的民族声乐艺术更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这也是几代人不断努力的成果.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是在几十年的民族声乐人的继承、借鉴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中发展形成的.本文围绕这一论题进行了论述,以期望达到更加深入探究其核心本质,促进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民族声乐教学 继承传统 混合声 课程设置

民族声乐演唱是一门有着独特艺术魅力且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音乐表演形式.民族声乐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近年来,民族声乐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积极探索,本着以我为主、吸收借鉴、发展自我的探索方向,通过借鉴美声演唱发声的优秀成果,形成了特有的发声技术、音色音质和表演方式,已逐渐发展成“百花齐放”的局面.1956 年,“东北音乐”在李劫夫院长的领导下,率先成立了“民族演唱班”和“民族声乐歌剧班”.在教学手段上,根据学生性别的不同,男声用京剧训练,女声则用河北梆子打基础,由此开辟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现展道路. 1986 年,我院在以院长王瑞江教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领导下,成立了全国首个民族声乐系,加快了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民族声乐又有了质的飞跃,突破了音高、音强的技术难题,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对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的一门学科,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既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又弘扬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但民族声乐教育也同时存在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为谁服务的问题.答案当然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促进社会和谐服务,我们民族声乐人以培养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为己任.那么怎样培养我们的继承者呢?

从课程设置和实际教学环节中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尊重并继承优秀传统,增强具有民族性内容的学习

首先,选择民族性强的传统文化形式,多加继承.

几千年的发展孕育了中华的根文化,尤其是“戏”的文化.中国人的审美原则为“写意”,不同于西方的“写实”.我们的“戏”更注重表演的传神和意化.而这些表演形式都是集说、唱、演于一体,由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方式来塑造人物,讲故事,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内心情感.它们有文学剧本、音乐还有舞蹈动作.戏曲还会有舞美的要求,它由远古的巫摊表演到夏商的乐舞,再发展到汉代的“相和歌”至唐展成为“唐大曲”.随着历史的发展,宋代又出现了“唱赚”,元代已趋于成熟,成为“元杂剧”,发展到明代四大声腔已形成.而中国人几千年的审美习惯也是这样逐渐形成的,所以民族声乐要扎根民间,多向这样有深厚底蕴的艺术学习.

其次,选择民族性强的传统文化作品,多加练习.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具有民族性的作品包括:戏曲选段、民歌、古代诗词艺术歌曲等.这就需要我们深挖作品内涵,抓住传统文化精髓,以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多向传统文化借鉴优秀品质和精髓.

第三,选择经典的古代声乐理论书籍,多加学习.

现阶段我们的必修课设置中并没有相关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多读书、多领会,尤其是研究生和大学高年级的学生们更应如此.如芝魇的《唱论》、稽康的《声无哀乐论》、徐大椿《乐府传声》等都需要多读、多领会.

最后,选择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多加指导.

声乐审美是在人们头脑里的一种反应,是人们思想的表现形式,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对人们产生的声音感知有明显差异,正因如此才有“一百个听众就有一百个贝多芬”的说法.所以,建立正确的声音审美观也是声音训练的前提.不同的声音所能抒发出的情感色彩,是有所区别的.如在演唱古代诗词歌曲时,要做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声音明亮、柔美、含蓄、连贯;而民歌则不然,它要大气、直接;歌剧的演唱更需要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声音类型来塑造形象.所以,在教学中,声音的训练不是仅有一种手段,更需要表现出风格的差异.这就像京剧中的旦角是用小嗓,而河北梆子则是用大嗓演唱一样.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声音训练,做到“大马路,小汽车,想开到哪里,到哪里”.共鸣也要区分用,不能都是“大通套”,而出现“声包字”的现象.

二、发挥区域优势,丰富民族性学习内容

作为黑土地文化的代表,东北民歌有其独特的品质和特点.

它的演唱以自然声为主,个性突出.现阶段,民族声乐教学以“混合声”为主,在个性中找出科学性则更为重要.那么,哪种更科学的教学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

(一)保留音色特点

在“混合声”训练被大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今天,“真声多的混合声”的声音更结实、更明亮,声带的张力较强,中低音区扎实,高音区高亢有力.“假声多的混合声”更适合新创作的艺术歌曲,“真假各半的混合声”演唱起来比较灵活,会更适合一些歌剧咏叹调的演唱.同时,在训练中要强调换声区的训练,不能出现明显的换声痕迹.明确中声区的混声问题,而高音时假声成分逐渐增多.

(二)注意语言特点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咬字清楚对唱好中国歌至关重要.汉语音节结构一般由“声、韵、调”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汉字有字头、字腹、字尾.其中要求字头要清楚、简练、准确有力;字腹要有明确的支点和稳定状态;字尾则要求明确简短.东北方言接近普通话,其特点为真实和直接,讲究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明,讲究出声、引腹、归韵,这与民族声乐的咬字要求一致.民族声乐强调五音,四呼, 十三辙.其中姑苏辙最容易找到低喉位,更容易运用到发声练习中.在具体训练中先进行“哼鸣”练习,并以“m”“n”作为字头,以达到高位置的效果;如果学生的声音空、虚、漏气,声带闭合不严,可用“yi”母音为开头等.这就是用咬字的方式来解决歌唱问题.

(三)加强对东北民间音乐的学习

在掌握科学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地方特色尤为重要,这样会更有风格.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明确好声音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并在换字时达到转换自如、连贯统一的效果.当这样的方法运用比较稳定之后,就可以加强个性训练.东北民歌、二人转、山歌、萨满调、呼麦、长调等都是我们汲取养分的土壤.

(四)尊重共性的同时更要注重个性的张扬

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外来艺术门类的精华为我所用,做到先继承,后借鉴.科学唱法和技巧是共性,语言、风格、感情、表演、气质等是个性.

1.打开腔体,合理运用共鸣

共鸣腔体是歌唱器官的一部分,它与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同组成歌唱器官.它主要由头腔(额窦和蝶窦)、鼻腔、口腔、咽腔、胸腔等构成.这些更需要稳定的喉头位置、稳定的气息来支持.

2、加入新的声乐训练手段

花腔作为声乐演唱中女高音的一种唱法,广泛的被运用到民族声乐教学中.它在小腹的训练中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在以前的教学中不会被用到.现代的作品也推动了我们结合一部分美声唱法,如《玛依拉变奏曲》《牧笛》《今年梅花开》等作品.当然,这样作品的演唱也需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3.与流行音乐结合,加强时代感

进入新时代,电子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不言而喻当然.在有选择的接受的同时,需要融入流行音乐的优秀元素.如咬字亲切,声音自然,“明暗”对比强烈等.尤其在气息的把握上,加入气声的练习,会给人清新的感受.

三、尊重发展规律,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

(一)优化课程设置

1.在传统演唱技能课上进行改革

现今,我们艺术院校的教学形式还是以一对一的教学为主,老师会把自己的体会和知识即兴地讲给学生,但还是会以老师自己的审美为主.这在某些方面使民族声乐的发展受到了局限.适当增加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能增加舞台经验,检验课堂教学,验证哪些是对的,哪方面还有不足等等.

2.增强特色课程教学

民族民间音乐课及教学实践课所占比重应进一步加大,不论是东北地区还是西南地区都有鲜明的音色、语言特点.而民族音乐博大精深,更是我们这些传承者要学会和学好的知识,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演唱方法.

3.增加内涵式课程

在课程中加入民族声乐作品分析、民族声乐发展史、歌剧赏析等课程.开阔艺术视野,开设歌唱理论课,这样才会正确地表达作品的内涵,尤其是古诗词艺术歌曲,根据小说改编的歌剧、音乐剧、戏曲选段、艺术歌曲等.

(二)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

歌唱表演(实践)的开设也会给学生一个新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教学,边学边演”,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眼神、身段、站姿等肢体动作;增加表演演唱的排练,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加强心理表演以提高心理素质,缓解紧张情绪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声乐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不断更新.作为艺术学科的民族声乐演唱是一个体系较完整和严谨的专业,但也要不断完善,以跟上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培养一名具有较高政治素养、歌唱能力全面、专业知识丰富的表演人才还需更多相关专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师们严谨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掌握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如:比喻法、示范法、语音法、机理教学法、经验教学法等.遵循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观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原则.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文化也是各放异彩、各有千秋.因此,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也呈现出一个全方面、多元化发展的形态,建立完整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 李浩)

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声乐教学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声乐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