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和湘湖,一部人和自然的编年史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自然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湘湖,一部人和自然的编年史

浙江文明的发祥之地

湘湖是浙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跨湖桥遗址”就坐落在湘湖.跨湖桥遗址出土文物丰富,有距今8000年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独木舟,有现存最早的木弓和石磨盘,跨湖桥人生产出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彩陶和黑光陶器.经测定,跨湖桥文化年代比河姆渡文化早1000年,有力地证实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为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坐标.此外,跨湖桥文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中国东南沿海新石器时代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关系问题提了出来,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早期杭州湾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关系提供了实证,是杭州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又一重要证据.

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湘湖区域正是越国的军港——固陵港,越国水师在此屯兵,是吴越交锋的重要战场.湘湖,见证了越王句践“临水祖道”“满目萧然”的悲壮场景,“卧薪尝胆”的历史风云,“馈鱼退敌”的传奇故事.句践把会稽山下广大无垠的水域叫作“溟海”,这是对湘湖水域最早的记载.在湘湖北越王城山之巅留下的越王城遗址,是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古越城墙遗址,山上还存有句践祠、洗马池、马门、佛眼泉等遗迹.大越先民不仅是稻作农业的先行者,而且是造船业、青铜铸剑术的领先者,更是陶瓷(印纹陶、原始瓷)的发明者,湘湖南的进化、浦阳、戴村、所前等地是古越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的烧造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茅湾里窑址就是此地几十个窑址的代表,被《中国陶瓷史》称为“萧山窑”.

句践之后的历朝统治者,也将湘湖作为战略军事要地.秦始皇曾在此造桥,有石井山、秦皇渡、华妃墓、驱山塞海等历史传说.东汉时期,会稽太守王朗“拒孙策于固陵”,孙策分军夜投查渎道,袭高迁屯.吴越国时期,钱镠重修固陵城并改固陵为西兴.南宋高宗赵构驻跸越州,视钱塘江为天堑,湘湖南北的渔浦、固陵为重要的军事码头.

禁垦保湖的水利史诗

以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杨时筑湖为界,之前为自然湘湖时期,之后为人工湘湖时期.人工湘湖至今也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就是一部百姓禁垦保湖的史诗.

唐末宋初,湘湖地区水旱不断,乡民殷庆等提出了筑湖建议,后因县内绅士意见不一未能成功.到了宋徽宗大观年间,县民复请筑湖,仍未实现.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杨时任萧山县令,统一乡民意见,在县尉方从礼的帮助下,废田3700亩,筑成146868亩的蓄水湖,并借王安石“方田均税法”实施了“均包湖米”,将废田税赋滩入得益田亩之中,从而完成了湘湖水库建设.

距湘湖建成仅七年,即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部分地方豪绅提出罢湖为田,引发了众多乡民反对.当时,有十位老人跪请县令保湖,并提请视当年旱涝灌溉与否而决断.是年适逢大旱,农田赖湖水救济,百姓免于饥荒,湘湖得以保存下来.从县令杨时、县尉方从礼之后,承前启后的赵善济、顾冲设立了《湘湖均水利约束记》,充满智慧与才气的郭渊明设计了“金线”方案……在垦湖、保湖的不断纷争中,当地为民作主的父母官与百姓一起把湘湖作为公共水利设施加以保护,并进行了长期奋勇的斗争,也出现了县官与乡霸勾结诬陷保湖者事件,像明朝的何舜宾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纵观历史,湘湖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安居、生态改善、环境美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对于萧山百姓来说,湘湖是“母亲湖”,是“保护神”,是四方九乡的生聚养护之源.从更大范畴来说,湘湖是传统文化的蕴育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上海师范大学学者钱杭把湘湖利益集团间的形成、兴盛、衰落、解体、冲突等看作中国水利社会形成与发展的浓缩.而美国萧邦齐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把人与环境、土地与水的斗争作为切入口,撰写了《湘湖——九个世纪的中国世事》一书,对于今天中国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尤其是人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等,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文化艺术的孕育之所

湘湖离城不远,闹中取静,湖光山色,环境清幽.“斜日一僧归,缓人钟声里.”历朝历代吸引了许多僧人到此修炼身心.资料表明,从晋始已有隆兴寺等立于湘湖,到了清末有庵庙近30座,其中较有规模的有城山寺、湘云寺、崇福杨寺、先照寺、净土寺、冠山寺、莲华寺等.

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故里就在湘湖南的知章村,村中还留有贺家园、百步禁界、史家桥等遗迹和传说,贺知章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儿时代,那流传千古的《回乡偶书》,便是贺学士晚年返乡的杰作.湘湖北面的西兴和南面的渔浦,是上朔富春江、东入浙东运河之地,西兴和渔浦是进入浙东、浙南的通津码头,许多著名诗人从西兴和渔浦码头候船摆渡,外江内河,南来北往,观潮小憩,赋诗行吟,成就了“浙东唐诗之路源头”“钱塘江唐诗之路源头”的佳名.

湘湖是一处名副其实的诗人会聚地,被誉为“湘湖诗巢”.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中有“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杜甫、宋之问、孟浩然、綦毋潜、陶翰、方干、温庭筠、丘丹等唐代诗人均留下佳作.自此后,各朝名人在游历湘湖和路经湘湖中,诗词喷涌而出,把湘湖的湖光山色、湖贤功臣、人文历史、名胜古迹、名优特产等,在借物抒情、物我相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湘湖古诗五百首》收集了历代217位作者的508首诗词,其中不乏名人名作,文种的《固陵祝词》、宋之问的《登越王台》、李白的《越中览古》、温庭筠的《题萧山庙》、陆游的《渔浦》《梦笔驿》《长相思》、文天祥的《越王台》、乾隆帝的《萧山道中》等.

古今中外文人留下了《湘湖志略》《湘湖水利志》《湘湖考略》《文脉湘湖》《湘湖诗画邮票珍藏册》《湘湖史》等著作,以及古人留下的关于湘湖、渔浦等的名人字画,尤其是“映雪堂”湘湖风景画,让后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关于湘湖水利、湘湖人文、湘湖历史、湘湖意景等文化内涵.

湘湖还是一个文化典故会聚之地,馈鱼退敌、临水祖道、卧薪尝胆、水仙伍郎、沉鱼西子、孙康映雪、江淹梦笔、莼羹鲈脍、金龟换酒、程门立雪成语等都出自湘湖或出自与湘湖有关的人.由此,湘湖是一处被古今文人诗词歌赋、字画创作、文献记载、诗画邮票赋予内涵的湖泊.

休闲旅游的特色佳园

曾经,湘湖泥沙淤积,水面渐湮,仅存一条长约11公里的湘河.2006年4月22日,湘湖一期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2011年9月14日,湘湖二期建成开放;2016年10月1日,湘湖三期正式开园.十余年的开发治理,再现了湘湖山环水抱、秀丽明媚的风采,重现了湘湖历史文化内涵.以湘湖为核心的“国家4旅游景区”——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已逐步发展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文化、健身购物、演艺会展于一身的国际化旅游综合体.

“一湖秀水,十里美景.”湘湖景区已形成湘浦、湖上、城山、越楼、跨湖桥、定山、压乌山等景区,东方文化园、跨湖桥遗址公园、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杭州乐园、下孙文化村、极地海洋公园、城山广场、荷花庄、金沙戏水、湘浦问莼等10余处文化公园.更有湘堤卧波、湘浦观渔、忆杨思贤、绿岛掬星、湖心云影、城山怀古、湖桥拾梦、越堤夕照、纤道古风、越楼品茗、跨湖问史等20大景点.通过一、二、三期湘湖开发,湘湖旅游度假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由AAA旅游景区上升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湘湖的文化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如今,湘湖这个饱蘸风墨、集聚圣贤萍踪的人文之湖,令世界瞩目,令世人驻足.湘湖文化所具有本土化、个性化、直观化的特征,是杭州人引以自豪的文化标志和文化形象.湘湖开发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无形资产效应.

敢为人先的湘湖精神

如今,杭州城市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萧山区经济发展已有目共睹,2017年列全国百强区第十名,具有相当的知名度.然而,因一些历史原因,在一些外人眼里,仅与杭州一江之隔的萧山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区.跨湖桥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越王城遗址的发掘保护表明萧山不仅有发达的经济,也有灿烂的文化,跨湖桥人和越族萧山先民曾经走在时代的前列.从萧山归属杭州到萧山融入杭州,成为杭州的城区,湘湖文化已成为杭州城市文化的重要部分,张扬了杭州城市文化的亮点.湘湖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反映人类文明进程的步伐,对后人来说是一种不可取代的、不能再生的特殊资源.湘湖文化和跨湖桥文化是杭州人引以为傲的自身文化资源,这种不能被夺走的珍贵资源,正是体现杭州城市个性的重要因素.

杭州在创业过程中闪耀着一个又一个精神之光:有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围垦精神”;“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抢上头班车、抢进快车道、抢抓潮头鱼、抢开逆风船”的“四抢精神”;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的“四敢精神”;还有倡导“实力萧山、活力萧山、魅力萧山”和“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这些从跨湖桥人和越族萧山先民中提炼出来的湘湖精神的核心点,就是要树立“敢同世人争第一”的雄心壮志,实现经济社会新的跨越.

湘湖精神是杭州创业精神的浓缩,是浙江“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创业精神的源头.追溯历史,这些创业精神,都可以从8000多年前的“跨湖桥人”和1000年前的“湘湖人”身上找到影子,他们为求生存发展,通过独木舟的制作和人工湘湖的开筑,创造了灿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面对世人,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种创业精神完全是有悠久历史、浓厚文化传统和根基的.翻看湘湖的历史,我们更能强烈地感受到湘湖的创业精神与精神境界的历程和内核,这是对杭州乃至浙江人文精神的一种提升.

自然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自然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自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自然杂志发表论文

2、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3、自然杂志订阅

4、自然指数期刊

5、自然杂志

6、人和自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