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类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和对中国民族声乐声韵、字韵、情韵的探析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民族声乐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民族声乐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对中国民族声乐声韵、字韵、情韵的探析

贾楠[1]

[内容提要]中国民族声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我国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并且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都讲求“内涵”和“韵味”,中国民族声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类型,也是一门非常讲求韵味的音乐艺术.在中国民族声乐中,主要有“声韵”、“字韵”、“情韵”几种特别的韵味,这些韵味的美丽就蕴藏在民族声乐中.要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民族声乐,就必须对其内涵和韵味进行分析和欣赏,才能深入了解民族声乐传承不息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就通过“声韵”、“字韵”、“情韵”等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探析中国民族声乐中的韵味.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声韵/字韵/情韵

中图分类号:J61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6)03-0228-3

中国民族声乐是一种声乐艺术类型,在这种艺术表达中,声音和字词是内容的基础,而感情则是内容的升华.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必然同时追求“声韵”、“字韵”和“情韵”.但是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历史悠久,在民族声乐作品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这是民族艺术家们一代代探索出最好的表达方式,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知识和内涵,如果不深入分析,就无法体会到民族声乐作品的韵味美,只有从“声韵”、“字韵”、“情韵”多方面入手,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国民族声乐的美丽,因此在欣赏中国民族声乐之前,首先就要了解传统的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声韵”、“字韵”、“情韵”,了解传统的赏析标准和理解方法.

一、中国民族声乐对韵味的追求

韵味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种独特追求,也是用于评判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从我国的文化诞生起,对韵味的追求就逐渐开始了.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人们虽然已经产生了一些类似于歌唱的艺术形式,但是并没有非常深入和系统地追求艺术美.随着历史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民族声乐逐渐在我国形成一种艺术形式,从唐宋开始,人们对于声乐艺术的追求开始逐渐形成系统,对于韵味的追求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标准,例如诗词中句尾要押韵,发音要讲究平仄,然后这种特征也逐渐从诗词歌赋中发展到戏曲和曲艺中,从宋朝的南戏到元朝的杂剧,民族声乐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且有了以“韵味”为基础的评判美的标准.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到达了一个,许多文人专门为戏曲创作剧本,为辞藻进行修饰,讲求格调和韵律,同时也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思想影响,也有一些创新的思想加入到民族声乐中,使得其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了更大的范围.中国民族声乐在整个产生和传承的过程中,都十分追求韵味美,这种韵味美并不是完全空洞、不可捉摸的概念,而是能够从一曲声乐作品中的字、声以及情感中体会和分辨的,这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声韵”、“字韵”和“情韵”.

二、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声韵”

(一)声韵的内容

声音是演唱的基本,在中国民族声乐中,对于声音的追求是非常极致的,不同的声音可以将同一部作品演绎出不同的韵味,这就是所谓的“声韵”.在学习民族声乐之前,所有学生都要先经过长时间的发声练习,掌握发声技巧,即使是已经成名的艺术家,对于发声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民族声乐中,发声并不是简单的像说话一样地发出声音,而是要体现出一种声音的特点.比如在传统的中国民族声乐中,对发声有甜、脆、圆、润、水、宽等标准,在现代的歌唱声音审美还有开、通、透、畅等要求,这就是体现声韵必须做到的内容,也是对声音的最高要求,每一个学习民族声乐的人都在通过持续一生的练习逐渐达到这种声韵的境界.

(二)声韵的具体标准

从物理学上讲,声音的标准有音色、频率和响度,但是单纯从学术的角度看是不能体会到民族声乐中的声韵美的.我国有更加内敛而又准确的判断声韵的标准.例如,一个人的声音要想达到声音响亮的标准,必须要“声若洪钟,声震林木,响彻行云”;如果追求声音圆润委婉,就要犹如“珠圆玉润,莺声燕语,细若游丝”;如果追求声音婉转流动,就要犹如“游云之飞太空,上下无碍,悠悠扬扬,畅发天地”.对声韵的判断本身就是一件极具内涵和韵味的事情,并不是单纯地用音量大小、音色美丽与否来判断民族声乐演唱得是否有韵味,而要看这种声音是否适合这个声乐作品,是否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声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不同的民族声乐作品需要不同的声音表达,就好像黄土高原上的民歌不能用江南柔腔来唱,不管是谁都会知道这个声音体现不出作品的韵味.所以说,在民族声乐中,并没有哪一种声音最好的说法,能够真正表达出作品的内涵的声音才是蕴含了声韵的声音.

(三)声韵的练习

民族声乐中的声音是需要练习的,初学者很难把握住什么是作品的声韵,更难以用自己的声音将其表达出来,因此需要进行持久的练习.首先是最基础的呼吸的练习,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吐字的基础,如果能够在发声过程中自主地控制呼吸频率和振动,就能够更加清楚地发出想要的声音;其次要把握气息,做到“喉要稳、气要深”,也就是说在发声时要稳住喉腔,把握用喉的张紧程度,同时发力要从胸口发力,腹部放松,使得发声气流收放自如,发出的声音才会显得底气足;然后是演唱时的姿势要标准,挺拔的姿势有助于正确发声,演唱者应该正立,抬头挺胸,使得喉头稳定,胸部开阔,让气沉入腹,让自然而顺畅的呼吸节奏带动发声,自然可以逐渐取得稳定、自然、通透的声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掌握了基本的发声技巧还不够,要想体现声音的韵味,需要与民族声乐的情感基调相结合,要做到声音中含义的转变.比如说,在民歌《兰花花》中,对于声音要求很高,这首民歌,音域宽广、句式悠长、感情变化强烈,这需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声音具有同样的变化,在豪迈时要豪迈,在紧张时要紧张,在难过时要难过,声音的变化体现出情感的变化,这就是声韵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也是进行声音练习所追求的最佳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演唱者有扎实的发声基础,良好的声音控制能力以及出色的民族声乐内涵理解能力,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够让自己的演唱体现出民族声乐的声韵.

三、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字韵”

(一)字韵的主要内容

字就是民族声乐的词,是声乐作品的内容,是发声的主要内容,而字韵则是指在民族声乐中不同的字或者词所表达出的不同的韵味.比如说,一个简单的“啊”可以表达惊讶、感叹,而如果用“哎”则可能表达叹息或者是打招呼,不同的字在声乐作品中会被用到不同的情感表达,这就是字韵的内涵.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字之师”的说法,某一个字有时候会影响到整个作品的味道,因此字韵对于中国民族声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体现声乐作品的严谨、内涵的重要基础.

(二)字韵的具体要求

在中国民族声乐中,对于字韵有非常高的要求,只有拥有大量文化知识和底蕴的人才能够从事作词工作,才能够对声乐作品中的某个字进行评判,而且,在民族声乐这种艺术形式中,字与声是分不开的,演唱者要通过声将字表达出去,某种程度上来说,字韵的具体表达必须依赖于演唱者的声韵基础,但同时,字韵也充实了声韵,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对于学习者来说,字韵有着几个不同层次的要求.首先第一层要求是吐字清晰、咬字准确,要演唱民族声乐作品,首先要把内容清晰地传达给观众,也就是要吐字清晰,吐字有几个标准,音准、音调等,我国许多字有多个发音,而且在书面用语和在声乐作品这样的生活艺术中也可能有着不同的发音,弄清发音和音调是吐字的基础;咬字准确则是说字的发出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连续,咬字要做到咬而不断,既有上个字的结束又有下个字的起始.字韵的第二层是字正腔圆,不仅仅是要将这个字准确地发出来,更要发得有味道,这一点是我国民族声乐的一个重要审美标准,字要发得结合曲调变化,按照声乐标准来说,就是要字正不影响腔圆,腔圆不影响字正,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其实是非常难做到的,这需要技术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在对字韵的练习过程中,也要把握作品强调的变化,结合发声技巧,将这个字用正确的声调发出,才能传达出这个字在这个作品中的含义,才是字韵的真正体现.

四、中国民族声乐中的“情韵”

(一)情韵的内涵

艺术作品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生的,没有完全空洞、没有思想和感情的艺术作品,在中国民族声乐中也是如此,每一首乐曲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也就是民族声乐的情韵.艺术作品的情感来自于创作者,而情感的表达则是基于演绎者对创作者的情感理解,如果一首乐曲的演唱者拥有和作者不同的感情体会,那么他所表达的感情也会有所不同,这种改变在民族声乐中也是常见的,尤其是在时展变化后,融入新的思想的演绎者与传统的演绎者对作品的理解很可能会有所区别,比如说李白的《静夜思》,在传统的声乐配曲后,表达的是一种深沉静谧的思念之情,而在现代民族声乐重新演绎中,也有一些作者将其改编为稍微欢快一点、带着赞美意味的歌曲.所以说,情韵的内涵就是对作品的一种理解,是作品思想的一种表达,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作品中自然能够体会到不同的情韵.

(二)情韵的标准

虽然说如果理解不同,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就会有所不同,但是这是情韵的内涵而不是它的好坏,情韵也是有一定的判断标准的,尤其是是否能够将作品的情韵表达出来,这一点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首先,情韵寄托于声音和字词中,演唱者通过自己的演唱表达情感,而观众则通过演唱者的声音变化、作品辞藻内容的变化来判断作品想要表达的感情,因此可以说,情韵的表达是建立在声韵和字韵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两种基本能力,也就不可能表达出作品的情韵.其次,作品的情韵是确实存在于作品中,可以被人传达、被人接收的,好的民族声乐作品不可能存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况,只有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情感才能表达出韵味.最后,情韵要具有感染力,中国传统文化中形容声音的魅力叫“绕梁三日”,这种效果正是来自于人们对于声音中所蕴含的情感的共鸣,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也要足够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许多都与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有关,例如在唐宋时期,大量的声乐作品歌颂当时的社会,歌曲普遍大气而欢快;而在近代,国家危难之际,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多以爱国、抗战为主题,歌曲大多悲愤、壮烈;在现代,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迎来了新的时代,因此现代很多民族声乐作品则是歌颂我们的新中国,歌曲充满了希望、让人奋进.这种民族声乐作品中大潮流思想的变化正是当时人们心中普遍的一种情感的表达,这样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让作品情感充满感染力,有了充沛的情感,再借助于字词和声音的表达,才能够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情韵.

五、中国民族声乐中

“声韵”、“字韵”、“情韵”的关系

中国民族声乐中的韵味是一种整体感受,“声韵”、“字韵”、“情韵”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缺少了某一种,那么都会使得作品整体的韵味被破坏.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字正腔圆”、“以情传声”、“声情并茂”这样的说法,这就说明我们在一个作品中更加看重的是声韵、字韵和情韵之间的相互结合,三者的表达内涵应该是一致的.比如说,有一首民族歌曲,歌词是委婉哀伤的江南词调,演唱者却用一种欢快的声音来演唱,还试图表现一种豪迈、大气的情感,这就完全背离了作品的韵味,既达不到表达的效果,观众根本就无法理解这首歌曲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因此,在中国民族声乐中,非常重视“声韵”、“字韵”、“情韵”之间的相互映衬,在理解和赏析民族声乐作品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对这三者进行分别的分析以及对三者的综合分析来判断声乐作品本身以及演唱者的好坏,在这种结合中,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中国民族声乐古老而深厚的内涵文化.

结束语

中国民族声乐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随着我国的文化传承历史中不断得到改善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和艺术审美标准.在中国民族声乐审美中,十分看重“声韵”、“字韵”、“情韵”三个要素,这是中国民族声乐的血液,是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一种体现.在现代研究和发展中国民族声乐的过程中,更应该把握好“声韵”、“字韵”、“情韵”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培养相应的审美技术和文化内涵,才有可能对中国民族声乐更好地进行理解和赏析,使得这种文化及其文化艺术内涵能够不断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

参考文献:

[1]赵弦箫.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J].北方音乐,2015

[2]朱晓白.我国民族声乐对韵味的审美追求[J].大众文艺,2014

[3]赵超.从“韵味”的角度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追求[J].华章,2014

[4]赵炜民.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字、声、情[J].青年文学家,2014

[5]刘雪妍.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与“声情并茂”[J].音乐天地,2010

(责任编辑白丽荣)

民族声乐论文范文结:

适合民族声乐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民族声乐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民族文学杂志社

2、世界民族杂志

3、民族文学杂志

4、民族论文发表

5、关于声乐的论文

6、声乐专业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