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与新闻价值再发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耦合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新闻价值再发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耦合

摘 要: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的社会价值观,新闻媒体参与、组织新闻报道,深度再发现新闻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笔者以《光明日报》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新闻策划为案例,梳理、探寻传统媒体再发现新闻价值的可行性对策,并探讨其传播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新闻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光明日报》 “寻美”报道策划

当前,我国新闻媒体的发展进入了全面融合时期.

面对新的媒介环境,传统新闻价值观正在接受着来自新载体、新媒介的挑战.作为构成新闻素质的总和,或是事实构成新闻的标准,一方面,传统新闻价值说被舆论怀疑甚至推翻;另一方面,流行的新闻价值理论则背离了价值概念的内涵与知识逻辑,又急需传统新闻价值理论予以矫正.《光明日报》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新闻策划,是新闻价值再发现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教育意义.

一、从新闻价值多元定义看核心价值观的意义阐释

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西方报刊媒体走向商业化,新闻价值理论应运而生.在传统媒体稳步发展、急速衰落,新媒体爆发式增长,再到新旧媒体探索融合发展的100多年里,新闻价值一直未形成恒稳的内在建构.通过搜集和整理新闻价值的定义和阐释,学者雷跃捷、艾丰等倾向于从社会效果角度出发,即从新闻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来陈述新闻价值的概念.学者童兵、刘九洲、陈祖声、张宗厚等主张能满足社会需求和受众期待的新闻才具有社会价值.学者苏若舟、李卓钧、沈氏纬、陈韶昭等主张从新闻实践的角度加以选择和衡量新闻价值.

从多元定义中可以看出新闻价值的内在变化,从对新闻的社会需求的探索,到对新闻要素的组成关系的衡量,再到对新闻的社会效果的追寻,推敲新闻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了新闻价值本身所包容的多面意义.笔者基于受众需求、社会效果和新闻要素这三个基本点对新闻价值进行界定,认为新闻价值就是一种既定的存在事实所具有的潜在意义,它需要被及时和恰当地发现、传播,在此过程中呈现出影响社会的功效.在当前我国的媒体环境中,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阐释,它通过对社会成员生活与生命事迹的记录,在还原他们生活与生命的意象中建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阐释.

在“寻美”新闻报道策划中,乡村教师这一形象拥有中国最普遍的职业群体的共性特征:吃苦耐劳、勤劳质朴、扎根基层、奉献自己.他们将生活体验、情感意识和生命情态融于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通过个体生命的微观解读,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邃而丰富的思想内核和情感化、人性化的美学特质.记者通过深入体验、采访和报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不同社会生活的乡村教师,细腻地刻画了这一群体丰富的生命意象,从新闻报道的宣传层面、大众文化的传播层面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域化、民间化的阐释空间,开启了基于民众理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阐释.

二、新闻价值的再发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传播

新闻价值开发与再发现的根本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命题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得以实现.正是基于这样的新闻传播语境,笔者将这种特定语境设为“传播先进典范,弘扬社会正气”的典型人物报道.典型人物报道凝聚了一种社会共识,这种社会共识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从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计划性”典型人物报道,到新媒体自下而上的“口碑式”最美人物的传播,通过传播方式的聚变,重塑和构建新的典型人物传播环境.

正是基于新闻策划能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一观点,笔者以《光明日报》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新闻策划案为范本,分析“寻美”报道中对新闻价值的再发现和再传播,探寻新闻策划如何发现和提升新闻价值,最终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1.传统道德的广泛根植.我国有13亿人口,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农村,超过半数的学龄儿童在农村.当前有846万乡村教师,承担着6600万乡村学生的教育任务,生活在中国乡村的基层人民教师平凡育人、恪尽职守,他们身上蕴含着执着坚持、心怀大爱、忠诚事业的时代精神.乡村教师的品质正是当下社会积极倡导与渴求的,“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昭示着当今时代,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品德精神和真善美依然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它在转型时期面对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发挥了补偏救弊之作用, 在全社会激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

2.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挖掘.在庞大的乡村教师群体中寻找到拥有“最美”品质的乡村教师,需要记者具有敏锐的眼光,甘做“泥腿子”的精神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怀.一方面,记者要有敏锐的眼光,独具“发现”的慧眼.广西上林县大龙洞村刁望教学点教师石兰松便是一个典型发现.这一发现源于当地媒体一篇关于石兰松的报道,记者觉得这个新闻具有深层价值,随即推出了人物通讯、评论、采访札记、微博等多篇系列报道.石兰松因此荣获首届年度“最美乡村教师”称号,成为“寻美”报道策划挖掘的首个典型乡村教师.另一方面,记者要做一个“下得去、干得好”的“泥腿子”.为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光明日报》百余名记者行走数十万公里,奔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偏远乡村.其中,记者深入地处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寻访了马尔洋乡小学教师阿力甫夏,与阿力甫夏同翻悬崖,同涉洪水,徒步200多公里,真实地记录了乡村教师护送孩子回家的艰辛与大爱.此外,记者要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即对美的理解和诠释.《光明日报》记者与乡村教师石兰松同吃同住,及时获得第一手鲜活的新闻素材,捕捉到了石兰松的“坚持”“大爱”和“信念”.而这些正是构成美的“元素”,这些美的元素让石兰松这一典型人物的血肉更加丰满,形象更加逼真,精神更加丰富.

3.民生视角构建文本叙事.关于文本,米克·巴尔将其定义为“由语言符号组成的有限的、有结构的整体”.文本对于记者来说是实现新闻信息和新闻价值传递的介质,对于受众来说是新闻信息和新闻价值被解读与内化的介质.

2011~2016年,《光明日报》刊发“最美乡村教师”新闻报道170多篇.从图1可以看出报道体裁主要采用人物通讯、评论、消息、图片新闻、征文等报道方式,其中人物通讯是最重要的报道体裁.从文本叙事可以看出,记者在展现乡村教师这群人物时,多采用故事化的手段、细节化的手法、情感化的表述,突出人情味,全面诠释了乡村教师的精神.

三、新闻价值裂变引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矩阵效应

“最美乡村教师”凝聚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传导了一种精神指引,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寻美”报道策划通过主动设置议题,有效引导舆论,实现了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统一,在全社会引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矩阵效应.

1.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传承.一是对乡村教师群体的普遍关注.“寻美”新闻策划活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吸引了近两万条帖子参与微博话题讨论,数十万名网友跟帖留言.针对本次新闻策划活动,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英文简称:IRI)进行了网络信息统计,央视网络数据中有关大型公益新闻策划活动为6509919条,涉及网站达600余家.“寻美”新闻策划活动感动了亿万观众,部分乡村教师被报道后,当地政府部门也为他们解决了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改善了教学点的办学条件.

二是“最美人物”系列引发道德文明传播热潮.在“寻美”新闻报道策划中,《光明日报》主动发挥媒体的担当责任,对乡村教师给予教学设备资助和资金支持,搭建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结对子”平台,搭建公益类网站——乡村教师网,为乡村教师提供网络在线培训平台等.继“寻美”的成功举办,《光明日报》趁热打铁推出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邮递员”等系列新闻策划活动.与此同时,其他行业媒体也出现了一系列关注行业和特殊人群的“最美”系列,引发道德文明传播热潮.

三是塑造公益品牌,引发公益行为传递热潮.伴随着“最美人物”带来的宣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公益活动和公益行为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媒体顺应趋势推动公益品牌活动持续化、常态化发展,其视重点打造的公益广告项目、“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网上传递活动,持续引发公益行为传递热潮.

2.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从国际传播环境来看,我国面临着经济日益全球化、政治日益多极化,文化日益多元化,思想文化领域的扩张,各种价值观冲突和融合的局面.从国内传播环境来看,当前我国社会出现价值观失落、扭曲、混乱、错位等现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滋长,社会道德毒瘤滋长,沉渣泛起,严重颠覆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在思想多样、利益多元的时代,新闻媒体通过深掘新闻素材,凝练一种社会典型群像的特质并浮现深厚的新闻价值,以强烈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认同引领社会思潮、形成价值共识并建构民众认同.

施拉姆对传播功能的总结中,明确表述了传播具有教育功能,利用媒介向受众传递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媒介试图通过传递信息对受众进行改变,受众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消化,达到教化受众的目的.霍夫兰在劝服理论中表示,人的态度由三方面组成,即认知、情感和行为,在形成或改变态度的过程中,情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也就是说传播媒介期望通过情感共鸣和体验对受众进行劝服,并向社会传播主流的精神力量和信息行为,这也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在“寻美”系列活动中,活动的主角是乡村教师、乡村邮递员、乡村医生等,受众是社会受众,基层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受众在情感上与他们产生了共鸣,被他们的精神气质所影响.在传播过程中,情感的传递具有重要地位,受众易被典型人物的情感事迹打动.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寓于典型人物的身上,通过典型人物的示范效应,传递给受众,达到了传承主流文化,教化受众的目的.

四、新闻价值再发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

在“寻美”系列活动中,新闻媒体通过新闻策划进行“议题设置”,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挖掘和提升新闻价值.通过对社会上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群体(如乡村教师、乡村邮递员、乡村医生等)进行深入报道,形成了一种树立和传递精神文明道德的氛围.这种传导从新闻的公共传播实践来说,是“策展话语”的现实性延伸,即新闻策划在报道视野、报道角度、报道平台上的延伸和拓展.从价值理念来说,这一新闻策划更加注重公共精神的构建,即维护秩序与利益,承担责任与义务,涵养道德与理性的公共精神.

1.媒介场域的话语构成——新闻价值的传播过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构建了媒介话语氛围.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认为,一个完整的场域理论由惯习、场域、资本等概念建构.在这场社会化价值传递新闻策展实践中,不同新闻媒介,不同社会组织,不同受众在一定的媒介场域内发生或接受了话语惯习.纵观六年的“寻美”策划,其话语惯习主要集中于报纸、电视、PC端和户外广告等,通过的信息输出和价值观传导,试图影响受众个体并培养其成为个人惯习.

“寻美”新闻报道策划伊始,媒体生态圈内还未形成媒介融合“气候”,传统媒体主导策划下的“寻美”新闻报道策划虽然在新闻价值的深掘和重塑中获得了一定成绩,但纵观“寻美”新闻报道策划,囿于传统媒介的传播手段,其平台思维和用户思维欠缺,未能深入触及发展更为迅猛的移动端,后期的“寻美”策划活动呈现出观众审美“疲态”,内容传导“单一”,传播手段“陈旧”等问题,传统媒体的话语惯习正在接受严峻考验.

因而,要改变媒体话语惯习,需要重构全新的媒体观念、媒体思维和媒体精神,需要在技术、理念、内容多方面实现媒介场域的再构成,选择性吸纳新旧媒体的优势与特色,实现传播效果的递增.媒介场域的再构成,需要着力于“内容”和“技术”的更新,以大型新闻策划活动为研究样本,媒介场域的“内容”更新表现为“内容融合”,新旧媒体融合趋势下的“新闻策展”作为一种参与式新闻实践模式,职业记者的讲故事方式、新闻策划方式、生产逻辑、运作模式、管理运营等都在发生巨变,在内容来源、采集、发布、评价各环节既独立完成又协作互动.可以说,融媒体时代比任何一个时期对职业记者的“策”展能力要求都更高,这种从平台开发、内容生产到人才培育的媒介“技术”“内容”的更迭,让媒介场域的话语惯习再构建成为可能,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现代化、形态的立体化和渠道的多样化.

2.价值诉求的同向统一——新闻价值的传播实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传导相统一.从新闻策划的实践诉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来看,新闻价值的深层挖掘是现代公共传播领域在迅速发展过程中不断更迭推新的现实诉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众化阐释、传播、根植的微观践行.

应运而生的“最美”人物,是当今时代背景下社会准则和价值观念变化的产物,“寻美”新闻报道策划在核心价值观传播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一是主动设置议题,在提升新闻价值,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媒体公信力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取得了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良好效果.二是透过报道体现出“人性美”,注重传播对公众的情感培养,力图唤起公众的内心情感体验.因而,有了这样的探索,媒体应致力于更加合理、积极的舆论引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公共精神的价值依归——新闻价值再发现为民众公共精神的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土壤.当前,我国民众公共精神的完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目标.公共精神的价值归宿是引导其进行公共参与,而社交媒体的发展深度拓宽了公共领域的媒介基础.作为公共信息的生产者,新闻从业者和公众同时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双重身份,且公众具有参与公众领域的可能性和途径.新闻策划作为一种引导公民进行公共参与的重要手段,在本质上是为了通过对公民的引导实现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性.从这一角度来看,典型人物报道对新闻价值的再发现实际上也是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培育了公众基础.

在塑造公民的公共精神上,媒体通过新闻策划这种优于常规新闻报道的运作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在新闻策划中,媒体更喜爱参与和策划能够为媒体形象加分的公益活动.媒体积极参与并组织公益性质的新闻策划,是媒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强化公益意识的体现,它不仅是因为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政机关沟通联系人民的桥梁,还因为媒体搭建的公益传播平台,能够帮助弱者、扶危济贫,这无论对媒体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一种双赢.

作者系广西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

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核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人生价值观论文

2、人生观价值观论文

3、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4、价值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