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极简,无问西东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极简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极简,无问西东

今时今日,“极简”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作为与生活、艺术最为贴近的风向标,早在近20 年前,包豪斯风、北欧风、日式侘寂风、新中式风等轮番成为“极简”的领军视觉风格,而且不断冲击在调整审美趣味的中国.但是实际上,极简从来没有真正流行过.

历史上曾经大规模流行的是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包括我们重新去审视宋瓷,或者曾经风靡全球的明式家具,再回看现在处于时尚巅峰的苹果手机,都非真正的极简.

狭义上的极简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是现代主义的更极端表现,由于极端和锋利,所以是经不起生活实用的折腾,也无法承载生活里丰富的情感需求.所以极简主义的作品仅仅能作为艺术或者观念表达而存在,很难也几乎不曾大规模地流行过.

所以本刊所表达的“极简”,是一种“泛”意义上的极简,承载的是来自东方的“大道至简”和西方的“少即是多”两者互相碰撞之后,殊途同归的理念.

这样的极简,内核是“生活与艺术两者对自由的再定义”,剥离占有物质带来的焦虑与恐惧,把注意力转移到当下所拥有的事物,专注于自己和周围人,在自我控制和自我认知的重构中获取更多的幸福感.

( 菡阁)

极简主义溯源探微

言及极简主义,总会想起一道国宴名菜——开水白菜.清汤中只浮着几片白菜,一道看似极为普通的菜汤何以成为国宴?相传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宴请日本贵宾时,对方一看之下,认为此汤必定寡淡无味,迟迟不愿动筷,在周总理一再盛邀之下,日本宾客方浅尝一口,岂料白菜竟美味无比,狼吞虎咽之余不禁疑惑,白水煮菜何以如此美味?

日本宾客所看到的白菜,绝非简单的白水所煮,其背后是母鸡、母鸭、火腿、干贝、肘子等上料经精心吊制而成的高汤,故而鲜美无比.开水白菜所蕴含的正是一种极简美学,一种生活哲学.纯粹、质朴,但绝不简单.看似少,实为多;看似简,却胜繁.

以少为多

极简主义,即追求极致简约的呈现效果,是时下备受推崇的一种生活潮流与风格.它的起源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又被称为“Minimal Art”,发展至今,它早已超出艺术流派的范畴,而延伸至设计乃至一种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

少即是多,是极简主义的核心.它主张人们依据人性的需求,选择数量“最少的”、质量“最佳的”,以达到效益的“最大化”.或者,极简主义也可以理解为删掉那些“过分的”“不必要的”,只保留“最需要的”.因而,极简主义旨在做减法,它看似少,实则有所舍弃,才能获得更多.

追根溯源,现代意义上的极简主义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极简主义艺术从纽约兴起,代表艺术家有唐纳德· 贾德(Dan Donald Judd)、丹· 弗拉文(DanFlin)和罗伯特· 莫里斯(Robert Morris)等艺术家,当时这些年轻艺术家从荷兰、俄罗斯、德国和罗马尼亚近期的欧洲艺术创新中获得新灵感.他们的作品以一种非写实绘画与雕刻的形式面世,其理念是降低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表现,而朝单纯、逻辑的选择发展,以最初、最原始的艺术语言给予观者更具开放性的视觉感受和思考空间.故极简主义又被称呼为ABC 艺术(ABC ART ),它是现代艺术中简化倾向的巅峰.至20 世纪70 年代中期,极简艺术开始蓬勃发展,美国和欧洲开放了新的展览空间.传统博物馆的永久收藏也将范围扩展到极简艺术,极简艺术逐渐多元化并延伸至其他学科.

而在设计领域,包豪斯风格先驱、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 凡德罗就曾提出“Less is more”的理念,一改传统设计中的奢靡之气,去繁化简,追求生活本真和质朴.这种理念无异于设计行业的一股的“清流”,它使观者在设计体验上获得更轻松、更平静的感受,解除不必要的精神枷锁,对现代社会遭受越来越大压力的人们,无疑是一种心灵“治愈”.因而极简主义日渐成为现代人打造身心休憩之所时钟爱的风格.

以少胜多

回眸更久远的历史,在东方的中国,极简主义在传统文化中其实古已有之,甚至比西方首次提出“极简主义”的时间还要早得多.比如说春秋时期的哲人老子就曾提出“少则得,多则惑”.意思就是要把事物的本质加以总结与提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孔子在《乐记· 乐论篇》中也有“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之说,说明简易即为美.可见当时无论道家还是儒家,思想家们都针对当时贵族崇尚奢侈繁复之风,而主张回归自然朴素之美.正是道、儒两家思想对后世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性作用,极简以一种哲学的形式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对文学、艺术、生活等影响深远.

中国艺术更倾向也更擅长“ 以少胜多”,极简的例子更比比皆是.发端于商周时期的青瓷,就以单一釉色面世,“崇青尚白”的传统一直绵延数千年.宋代,文人士大夫及格调优雅的皇室将瓷器的极简之风带入高峰,宋人煅烧出的瓷器造型古朴典雅,线条流畅,单一的釉色中又不失单调,或开片、或窑变,把瓷器装饰的极致简约推向顶峰.

而传统国画也同样讲求简约之美,汉代画像艺术雕刻手法极其洗练、线条灵动,富有生活趣味;文人画往往以线条取胜,大面积留白给人以更广阔遐想.宋代马远的作品《水图》.其简练的线条将水的千变万化呈现出来,仅仅数笔便勾勒出了水的气韵;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绘画无疑将文人画的极简之美发挥到极致.他画山水,常常是残山剩水、枯枝干秃,而鱼鸟都翻着白眼“冷眼观世”.无论山水还是花鸟,大块留白,寥寥数笔,删繁就简,就已发人深思.

不同于西方的是,对中国人来说,极简主义不仅是艺术,也是生活.中国古代的茶道,融入佛家禅意思想后,历来奉行尚“简”、尚“俭”之茶风,愈是简朴平易之茶,则愈堪啜得茶汤的本真之味.而茶道与禅文化还随僧侣东渡,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诞生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禅文化与侘寂美学.

由此可见,极简主义的精髓在于“精”,精选出最直击人心的部分,以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当然,如何提炼、保留最核心的部分,则绝非易事,正如崇尚极简主义的乔布斯就曾说:“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付出巨大艰辛,化繁为简.但这一切到最后都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做到了,你便能创造奇迹.”

故那些看似简易、不经意的安排实则是艺术家经过深思熟虑和千锤百炼后所作出的,它们简约,却绝非简单.

择少弃多

时至今日,极简主义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而越来越多走进人的视野,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近年来日渐流行的断舍离、禅意家居等生活方式,已坐拥越来越多的受众群体.从本质上来讲,极简主义的流行与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密切相关,它与物质主义相对应.

因为极大丰富的物质、琐碎庞杂的事物充斥人们的视线与生活后,极简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原始、质朴的精神回归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极简主义不是物质主义的完全对立面,它并非简单地抵制消费.而是要求人们选择自己最喜爱、认为最重要的.而非对自己的占有物赋予过多的意义,将物质需求放在过高的位置,忽略了其他重要方面,比如精神愉悦、生理健康等因素.

因而,极简主义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倡导的是将注意力从渴望的事物上转移到正在拥有的事物上,更关注自己内心的真正所求.

艺术藏品的极简之道

古今中外,“以少胜多”的极简艺术品比比皆是,不管是物化文人风骨的明式家具,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单色釉,还是以“一刀”处理的西方绘画……都在讲诉着自己的极简之道.

明式家具,藏万象于极简

没有繁琐的雕花、张扬的造型,不屑兴师动众地来吸引眼球,但却有着极深的内涵、能与人静静地交流,明式家具就好像这么一位正直的君子.明式家具是中国家具史的巅峰,以其简练的线条,质朴的纹理、生动的气韵和古雅的意境,成为中西方收藏家珍爱的热门藏品.明式家具的迅速崛起是一个传奇,而缔造这个传奇的,则是文人阶层的志趣和审美对实用器具的改造;欣赏明式家具,我们可以触摸到明清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明代,“心学”曾风行一时,文人士大夫心性张扬的同时,也知行合一地参与到明式家具等艺术品制作上来.许多明式家具的设计是由文人雅士操刀,他们设计好家具图样后再交由能工巧匠制作.故而,文人参与的家具设计要求往往较高,因为他们更讲究将自己的思想融合到家具设计之中,这就要求家具外形在稳重简朴的同时,又要不失清新雅致的格调.

受道家崇尚“无为”“自然”的思想影响,在家具制作中,文人摒弃“雕绘纹饰,以悦俗眼”,因此在选材上十分讲究.一般选择质地优良、色泽明朗、纹理清晰的硬木,其中,尤以黄花梨木为最.充分展现木材天然纹理与色泽,各部件连接采用精密的榫卯结构,体现了“匿大美于无形,藏万象于极简”的艺术手法,让文人的“虚静”精神意境借以物化.

明式家具注重家具整体比例、局部比例,以及整体形态与装饰部分的比例.例如,椅子的上部与下部,其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等,都有试图令人感到无可挑剔的匀称和协调.形态细节的刻画上,不但具有直线的稳健、挺拔,而且还有曲线的流畅、活泼、典雅的韵味,各种曲直变化、高低错落的线型恰如其分地运用其中,使家具整体动静相宜、收放有度、刚柔并济,生动而富有灵气.这些实则体现了明代文人所崇尚的儒家“中庸”思想,对待事物的“中和”之美,讲究和谐、平衡、统一等.

现在,我们很多人已经习惯将明式家具的简洁造型称为“极简”,而新中式文化品牌“观颂”创始人李昕宇却称不敢苟同.在他看来,“极简”审美只是恰好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需要.明式家具并不是古代达官显贵、文人的标配,在很大程度上,普通百姓家同样在使用,只是家具材质稍逊一些,明式家具设计完全取决于主人的文化修养、个人意志和生活品位.对李昕宇来说,他追求的空间设计并非某件器物的气质,而是希望整个空间通过建筑与器物、家具与器物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氛围.“我们不是希望建立一个美学标杆,因为繁复有繁复的美,极简有极简的美.我们希望继承明式家具设计理念的精华,将其中的经典元素提炼加以丰富,并和当下生活方式相结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不是去复制某个朝代的符号.”

明式家具是当时文人抒发自己品位的修养的载体,是一种主观的精神体现,因此明式家具自然流露出文人风骨.光素极简,端正和谐,巧于取舍.这与西方极简主义美学思想中去掉不必要加工,追求简约明快的审美理念有相似之处.同时,明式家具的科学性与实用性都可供现代家具设计借鉴,“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更是明式家具与极简主义美学思想带给现代家具设计的重要启示.现代家具设计也应同明式家具一样,继承传统文化内涵,推陈出新.

单色釉与紫砂,大美至简

没有彩瓷的繁复缤纷,纵然仅纯净一色,却不输于“浓抹淡妆”,这就是单色釉.近年来,单色釉瓷器靠极简主义的造型和色彩风格,获得陶瓷收藏者们的竞相追捧.

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但当时瓷器的造型、色彩实用性大过审美.宋元和明清时期的单色釉瓷才蔚为大观.宋代“汝哥官钧定”五大名瓷均为单色釉.其中汝、官、哥窑瓷器以青色釉为主,定窑瓷器以白色釉为主,均窑瓷器釉色则相对丰富.到了“清三代”时期单色釉瓷器的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其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部分单色釉瓷,釉下的暗刻纹饰,既不失其颜色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其间众多新创名品层出不穷:永乐的甜白、宣德的宝石红、康熙的洒蓝、雍正的胭脂红、乾隆的苹果绿……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简约而不简单,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

单色釉瓷器除了独特的釉色美外,其流畅的线条、古朴而多变的器物造型也是极简的代名词.紫砂壶的审美亦是如此.

在紫砂制壶陶艺中,最为常见的款式是素器(俗称“光货”).所谓素器,主要是依据点、线、面的造型三要素,设计制作成各式圆柱体、圆球体或长方体、三角体、正方体等几何立体感茶具.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和繁杂的装饰,似是裸体呈现,仅以其朴素自然的形体、简洁明快的线条诉说着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可见,“简约”也是紫砂光货造型艺术的美学法则.“光货”看起来虽然最为简单,殊不知却是最能表现艺人的基本功力、文学修养、审美观点一级艺术家的胸怀.在紫砂数百年的传承长河中,素器以其“简而化之,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在其他塑器中独领.无论是单色釉清素淡雅的釉色,还是紫砂“光货”洗练圆融的造型,它们又一次与现今社会追求极简生活方式的潮流不谋而合.

卢西奥·丰塔纳,极简的刀割艺术

当代艺术中,也有众多崇尚极简主义的画家,例如美国艺术家罗伯特· 雷曼(Robert Ryman)、意大利艺术家皮耶罗· 曼佐尼(Piero Manzoni)、卢西奥· 丰塔纳((Lucio Fontana)等.雷曼是美国极简派和观念艺术中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的作品向来以极简主义与观念艺术著称.皮耶罗· 曼佐尼最著名的作品是装在蓝、白、红三色气球中的“艺术家的呼吸”.而卢西奥· 丰塔纳最为人知的艺术贡献在于其一系列“割破的”画布,因此丰塔纳被称为极少主义的始祖.

“一块没有漂白的亚麻布,从中间切开裂缝.有两道缝,一道在另一道正下方,在画面的中轴上.这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根本没有画.”这是有人对卢西奥· 丰塔纳《空间概念“等待”》作品的解读.

丰塔纳是空间主义的创始人,被誉为20 世纪最伟大的幻想家之一.从伊夫· 克莱因(YvesKlein)到今天,他的作品深深影响了几代艺术家.同时,他也是饱受争议的艺术家.尤其是自1958 年起的单色割裂系列的大多数作品中,艺术家使用饱满的、红色、蓝色等明亮的颜色,极简风格的画面看来平滑干净.裂痕的破口向画面内部卷曲,不破坏表面的柔和,若干条裂痕的位置关系也以优雅的方式处理.丰塔纳曾经在文章中提到,自己作画时“不想只是画出一张图.我希望打开一个空间,去创造一种艺术的新维度,将它与无限伸展的宇宙相连,超越扁平的画面或者图像”.这一系列,成为丰塔纳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也成了大家提起这位艺术家时的标志性元素.

人们质疑为何许多天价艺术品简单得傻气时,卢西奥· 丰塔纳(Lucio Fontana) 常常被拿出来做例子:他只是在刷得特别平的画布上,拿刀子割几个口子,竟卖到2000 万美元的高价.有多少人看到他的作品总是嗤之以鼻或者转身讥笑艺术家的无聊?然而,大多数人没有看到他的“一刀”改变了多少艺术家的思维方式.艺术带给大众的最大启示应该是:真正跳出固定的思维.这种极简的、以破坏的手法构建画面绘画处理方式,开创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拍场上的高价成交现象也反映了今天人们的品位又开始转向极简主义.

愿你的家,能代表你灵魂的模样近几年,一股极简主义风潮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追捧.于是,简约、简单、留白几乎成了主流审美.在极简主义践行者看来,有品的衣服,应该有如大音希声般的高级格调,不加修饰,不印花纹,最好连纽扣都去掉;家具店里,来自北欧的清新、简约,来自日式纯净、简单成为审美主流.无论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还是一个水杯甚至一块抹布,简单的,才是最好的.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少即是多.拥有太多的东西并不能让你幸福,反而会让你失去其他更多的东西.所以说,你所向往的品质生活,往往毁在了拥有太多.

白,对极简最佳的诠释

在很多日式的家居设计中,我们容易体验到的就是那种纯粹的干净,这一切都是由“白”的视觉效果呈现的.可见颜色对这种极简主义体验的影响之大.日本著名家居品牌MUJI 艺术总监原研哉认为,以“白”为背景可以凸显事物的本质,还包含一种似有似无的抽象概念.白的对立面不是黑,而是将一切混同起来的灰.原研哉对于“白”的强烈感受,源于长久以来从事艺术总监这个职业的经历.他长期与白纸打交道,排版和字体也都是文字与余白的组合.他对于白的思考,其实是从思考“空白”开始的.

在某些情况下,白意味着“空”.白作为“无颜色”转化为一个“不存在”的符号.但空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有”或“零能量”.在很多情况下,其实它指的是一种状态:将来是会被内容填满的.什么都没有,其实其中充满了一个什么都有可能性的空空的容器,它真正体现了可以容纳万物的潜在力量;在这种空之中,更包含了沟通和传达的力量.

极简主义是人们日渐崇尚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日渐兴起的美学.可能只有白,才能更精准地诠释极简主义和空的含义.

更小的空间,更多的自由

极简生活践行者Graham Hill 因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极简生活之美》一举成名.其中两句话,几乎打动了所有读者:

我的空间很小,但生活很大.(My space is all.My life is big.)

我有一辈子花不完的钱,但现在住在40 平米公寓里,只有6 件白衬衫、10 个碗.

他在TED 的演讲上提出了一个超有趣的观点:小才性感.(Small is sexy.)Graham 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点.20 多岁时,他因创办著名环保网站Greehugger,成为美国最年轻的科技新贵之一,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000 万美元)后,他搬到西雅图一栋四层的330 平方米的豪宅,甚至还雇佣起私人采购员,工作内容只有一项:小到电子产品、小电器,大到汽车,整天买买买,将房子填满……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房子和物品成了他的“新雇主”,草坪需要割、排水沟需要清理、房间需要打扫、汽车需要保养,还要想办法让采购员忙起来,不能让他闲着……直到这种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的豪宅生活,最终令Graham 心力交瘁后,他决定搬到纽约曼哈顿蜗居.

新公寓不到40 平方米,买下来只花了28.7 万美元.他砸下36.5 万美元装修,将空间利用率提升3 倍,在设计界圈了一票粉.很快他践行的小而美生活方式,又刷爆了整理圈.Graham 家的设计方案是从300 多位网友中众筹而来,采用了很多“折叠”概念,利用垂直空间,把房间变成“变形金刚”.看起来普普通通一室户,经隔断,变成左右两居室.右边作为主卧和休息区,左边是客房和办公区.床和床头柜,统统藏在墙壁里;Graham 的纸质书很少,大多数书籍都被数字化了;不常穿的鞋子收纳在沙发底下……

从Graham Hill 的故事里,我们发现极简主义的核心,并不是“把生活过简单”,而是剔除可有可无的选择,把能量聚焦在我们想做的事情上.都市人常说一个词:“心累.”为什么会心累?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内在能量被不断消耗,太多事需要去顾及,太多东西需要去分心.

家具越多,空间越少,直到空间被占满,新的东西无处摆放.就像著名的空杯理论,只有把杯子倒空才有更多的可能性.当能把可有可无的家具统统去除,只留下我们的生活.才会拥有无拘无束的、各种自由发挥的可能性.

所以极简主义,不仅是在空间上做减法,更是在生活上做减法.

禅意地栖居

每每在朋友圈见到藏家梁伟斌发表的生活日常,都不免让人心生向往.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来的宁静、清明,让身在喧嚣都市的人感受到一份清凉;让被周围琐事困扰的人收获片刻的轻松.

于是不免向他讨教,如何能将自己的日常也变成这样,答曰:无他,多做减法而已.因平日受禅文化影响较多,藏品中也对那些线条简洁的器物情有独钟,如汉代八刀蝉之类的,这种审美品位自然而然也被带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收藏·拍卖》:作为一个禅意生活的践行家,你是如何看待极简主义的?

梁伟斌:极简的生活态度不是枯燥单调.其源头是对内心的清楚观照与对的合理控制.所以,所谓极简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借由极其有限的条件呈现尽量丰富的意涵.

表现形式的简洁是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来支撑的,是与美有关的,是需要实践者有相当的艺术素养的.否则的话,空无一物的仓库、只有办公桌的办公室都可以称之为极简了.

如“元四家”之一的著名书画家倪云林先生,他的绘画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极为简练,受到了很多人的临摹,但往往临摹者不能描绘出其绘画的萧条淡泊的气质.倪云林有斗室一间,室中唯一几一榻,此可谓简之极矣.又,宋徽宗尝营造桫椤木堂,室中四壁绘淡墨山水,兀然独坐,江山卧游,若大地游仙.这样的审美格调才称得上高水准的极简主义,简单到乏味的生活方式并无可取之处.

《收藏·拍卖》:如何将极简、禅意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呢?

梁伟斌:我的生活日常也很简单,除常规事物外,爱好唯有花与茶了.我的茶道与插花实践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精简的过程.我认为,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为你所用的茶道与插花技术,是没有意义的.假如每次的茶席、插花都要浪费半日的时光才能完成,这一切将无法融入我们的生活.在形成现今这样的状态之前,我也学习过不同的技巧和方法,也尝试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最终禅宗思想的“不做多余事”成为了我的茶道和茶席布置实践、教学的重要思路.

通常,新手都很希望摆置出漂亮的茶席,插出大家赞美的插花.但凡有件好茶具就希望摆在茶席上,到最后茶席倒像茶具地摊.在有限的茶道具布置的茶席上,我们才能体验到这种把心收束到茶汤上的专注.每次行茶需要顾及的外物要很少,观照内心才能从一句空话变为一种可以达成的实践.插花时也如此,如果总觉得多剪一刀可能会更好看,一瓶花反复修剪、添加花材,最后还是不理想.想得越多,想要达成的目标越多,事情越难做好.

给道具和花以足够的空间展现本身的姿态,就是最好的表现方式.“简”是不需要特意表现的,不搀入过多的想法与手段去做就够了.

《收藏·拍卖》:这种极简的禅意生活美学可以带给人怎么样的体验和感受?

梁伟斌:极简是一种相当好的生活方式,能帮助人把有限的心力聚焦到在当下最重要的事物之上.禅修当中常常会提到的一个词“收摄六根”也有类似的意思在里面——把所有的专注力和思维放在眼前要做的事情上,其他事物无论再好看上去再重要,只要与眼下之事无关,统统先放下.

具体而言,在实践上,我们会从专心喝下眼前的茶汤,欣赏一朵花开始.久而久之,大家开始用不同的维度去感知时间的流逝.之前,身边很多人是用诸如节假日或者(子女的)寒暑假等等方式来感受时间.如今,却有了不同,紫藤、绣球、百合、朝颜、木槿、萱草、鸢尾、射干……山野里河滩上的花草成了他们观察四季的标尺.这种心性的改变也必然地会对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收藏·拍卖》:很多人对禅意生活心生向往,你对希望体验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有何建议?

梁伟斌:极简从实践上来说,难度并不高.但是放弃一切多余的事物的勇气却不容易有.刚刚开始的时候总是会有一堆舍不得丢弃的物品难以割舍的情况.比较简单而美的生活理想不是单纯靠想象就能够达成的,我会建议先跟随一位老师,学习一样与此有关的艺术.比如茶道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地熏陶改变.熟练之后,进而一步步地把依循老师所学的极简之精神应用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设计,让极简更具温度

”Less is more“—— 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说的这句话概括了现代设计精神.这个极简主义的原则影响了设计师,改变了世界建筑的面貌,也改变了城市面貌和生活家居方式.甚至成为普罗大众都耳熟能详的经典,上升到人生哲学层面,让无数人奉为人生教条,也成为了当下一种化繁为简的生活态度的诠释.以下将挑选20世纪的作品,阐述极简主义的艺术形式,展现极简主义的表现方式是多样化的,但无论是色彩鲜明、运用多种材质的北欧设计,还是偏向素淡质朴的日式设计,都能从不同的形式内发现极简主义在精神层面的表达,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大概便是如此.

衣 在服装里发现有趣的灵魂

三宅一生

三宅一生曾说“一块布就是我的出发点”,极简主义的口号“Less is more”一直是他信仰的设计理念.三宅一生在服装设计上开创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立体却奔放的设计.没有刻意的冷色调局限,各种颜色释放出无拘无束的创造力.1988 年“我爱褶皱”系列面世,成为了三宅一生最为人熟知的标志设计.褶皱系列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这些褶皱是完全设计产生的,放在特制的褶皱机中,随着齿轮的转动,面料在高温的作用下褶皱定形.而在之后的水洗中,这种褶皱也不会消失,因此也被称为是“一生褶”.看三宅一生的作品就像举一张白纸在光的投射下看到了流动的彩虹.可以说在20 世纪的服装设计领域,三宅一生的创新是另辟蹊径,重新寻找时装生命力的源头.看他的作品像读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所以说,三宅一生的作品,是简约却有趣的东方设计.

吉尔· 桑达 (JIL SANDER)

由德国设计师JIL SANDER 创立的同名品牌,可以算得上是极简主义服饰品牌的一大代表,吉尔· 桑达的设计以节俭的美学和简洁的线条而闻名,将一切都简化到极致,是少有的将设计当作一门艺术而细细推敲研究的设计师.甚至有设计师曾评论道:“一件JIL SANDER 的服装可以让你穿上十年,然后再将它留给你的女儿.”尽管品牌设计师在变更,但“和谐”、“低调”和“动感的优雅”一直是品牌向来坚守的设计准则,在快时尚的变幻下,经住岁月的磨砺和竞争的冲刷.游走于柔软线条的干净廓形是Jil Sander的永恒主题,品牌的服装配饰都采用最简洁的线条,

摒弃一切的多余细节,就连拉链和钮扣都被完全摒弃.在近日发布2019 早春系列中不难发现,雅致色调使仿佛刚从农贸市场匆忙拎了回来的食品购物袋,都显得高级而毫无违和感.

食 以餐具呈现食物周边的氛围

Cutipol

成立于1920 年的Cutipol,是一个来自葡萄牙北部小村庄的手工制品牌,历经了家族三代人的坚守经营,每一款产品的制作流程都在葡萄牙工厂完成.在第三代接班人大胆的革新后,去除原有的花纹设计,在葡萄牙传统的餐具制作工艺基础上,选用更高质的原材料,运用全新的人体工程学造型,以“流畅的造型,简洁的线条和厚实的材质”奠定了极简风格的设计基调.简约又时尚的设计现在已经红遍全球,不仅占据了全球美食博主的餐桌,而且还被米其林餐厅和奢华酒店的餐厅选用,成为有品质又时尚的摆盘标配的首选.

Iittala

在赫尔辛基周边ittala 小镇的玻璃工厂里,在1881 年诞生了同名品牌.Iittala 是20 世纪第一家将餐具装饰成为兼具功能性与美学的家居用品的公司之一.提供兼具美学与功能性的耐用产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乐趣是品牌的核心理念.

芬兰素有“千湖之国”的别称,设计师AlvarAalto 从星罗棋布的湖泊中得到灵感,创作了这开口部分不拘一格的水杯,它的制作采用iittala 最著名的玻璃成型技术,采用口吹法制作.水杯的加高款便是Ruutu(芬兰语意为“”) 花瓶,当花束置于花瓶中时,不用费心摆布,花束们便可自行自然散开.如今,Iittala 已经是芬兰设计的代名词,被芬兰人视若国宝,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有iittala 的产品.走进芬兰人的家里,你会发现喝水的水杯或者插花的花瓶就是出自iittala.

住 为空间而生的家具讲故事

Artek

Artek 成立于1935 年,由四位年轻的理想主义者共同创办,其中一位被称为“北欧设计之父”是芬兰著名建筑师、室内家饰设计师Alver Aalto,他不仅开启芬兰现代主义风格之道,更成就了20 世纪以人为本的经典美学.说到Alver Aalto,就不得不提他开启“L”弯度设计时代的Stool 60 代表作.Alver Aalto在设计Stool 60 时,希望通过用新技术提高木材的使用性能之外,也让人们能够买得起一把能够消费得起的椅子.他认为椅子是一个实用品,买了能够让家里人享受到椅子带来的舒适感,并且可以使用很久很久,才是一个能够让人觉得买得物超所值的家居用品.以这样的前提设计的椅子对质量也非常讲究,Stool 60 选材是一定要到芬兰当地的白桦森林里精心严格选择的,要挑选出最好的木材.选好材料后,还要在户外进行整理干燥,等上半年才能够用.除此之外,Alver Aalto 还为Atket 设计了有名的帕米欧椅(Armchair 41 Paimio)、Tea Trolley 手推餐车等.标准化和系统化是Artek 基本的生产理念,使得家具具有多功能,这样的产品可以用于家庭、学校、酒店、博物馆等各种不同的空间.

BoConcept

自1952 年在丹麦创立以来,BoConcept 根植于丹麦,旨在打造高质量、简洁、温馨、自然而富于人情味且极具功能性的家具.以其大气格调的设计迅速发展,如今在全球各大城市已有超过250 家专卖店和工作室.所有家具饰品都是为了呈现给热爱设计、充满活力并洞悉生活细节的客户.他们还热衷于和其他品牌推出合作款.例如2012 年,BoConcept 与建筑师和工业设计师Karim Rashid 合作,创建了Ottawa 系列,该系列获得红点设计奖.KarimRashid 是最富创意的家具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作品集包含家具及家居配饰等不同类别的产品类目,一共有超过3000 件作品.对于Karim 来说,设计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注重产品本身的同时也要充分抵达人性,需要拥有令人感动和舒适的温暖元素,这样的设计方式被他称为“感性的极简主义”.注重产品本身的同时也要充分抵达人性.

Menu

Menu 是一个创建于1979 年的丹麦家族设计公司,以极简主义风格见长,一直以来都推崇质量、实用和美感的家具,每一件作品都做到了真正关切人们的现代生活需求.品牌的设计传承了北欧气息的冷静、沉稳,其中又带着柔和、极简的烙印,深受北欧当地人的喜爱,现在已成为了丹麦最顶级的家居品牌.品牌的产品包括餐具、家具、家居饰品、灯具等.不单拥有极富设计感的造型,还有非常好的实用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北欧家具美感与功能性的完美融合.最常听到对Menu 的赞美是“不使用的时候,单单放着就是很好看的摆饰”.

行 走进建筑里与环境对话

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银座旗舰店坐落在银座的路易· 威登旗舰店在街头低调得格外显眼,在白天,浅珍珠色的浮雕远看像冬天雪后覆盖的建筑体,细看又是外观可以因光线而表现不同的格纹变化,呈现出变化万千的光影效果;在夜晚,浮雕表面背后的LED 灯光亮起,墙体上镂空的细节通过光的透射被显现出来.外立面的大大小小的几何形图案来源于传统的装饰图案“江户小纹”,同时结合品牌重复标志的设计而呈现.这是设计师青木淳强调建筑物的“在地化”,从当地传统特色与品牌精神的结合中淬炼出的艺术表现,白色外观中隐含著名品牌与地域的文化历史,也充分衬托出悠久品牌的经典与大气.

知· 美术馆

成都的知· 美术馆出自享誉国际的日籍建筑师隈研吾之手,是目前他在中国设计的唯一的美术馆建筑.从君山脚下沿山坡而上,远看呈深灰色的美术馆,并不显眼,走近后才发现玄机:外立面悬挂的是用特殊材料的绳线串联的深灰色瓦片,通过钢丝拔丸片编制成一件镂空的外衣,挂在建筑物的外面.近看仿佛是披着深灰色鳞片的轮船,在绿色的树林间破浪前进.建筑周围是灵动的水面,灰色的瓦片倒影在水里会自然融入水中随波变形.这正是隈研吾最擅长的“使建筑消失”的设计方式,让建筑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看似简单的外形却带有动感,每一个细节都被处理得恰到好处,整体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相处使空间变得静谧.简洁流畅的外形带着动感,散发着含蓄内敛的气质,让人置身其中有一种平静的感觉.

多元文化融入的四大极简流派

源自西方的极简主义在全球盛行多时,在传播中也不断与不同民族文化融合,尤其在设计领域,产生了诸多独具特色的“流派”.很多时候,严格意义上的极简主义对受众的要求严苛,而地域和民族文化的融入则在某种程度上对极简主义的自身进行“修正”与“完善”.

日系极简

日本自古受禅宗文化影响,崇尚“侘寂”“静谧”美学,有崇尚简朴、简约的传统.当极简主义融入日本民族文化后,便诞生了独具大和民族特色的日系极简.事实上,日本的极简主义设计在全世界很有名.它的设计风格也被西方人概括为:不均等对称、朴素、自然、静寂与含蓄.日本的设计师们主张“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美”.如“极简大师”原研哉身为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他对极简主义的贯彻,充分渗透到他设计的每一个酒杯、茶具、家具、生活用品中.另一方面,日本设计师们十分注重在极简主义中推敲个中的细节,严苛至极,故有日本评论家说,真正的极简主义和消费主义是矛盾的,而产品设计师们基于厂商的利益,他们的设计表面样式似乎简单,但在素材、工艺上更加追求奢侈繁复.

北欧极简

通常定义的北欧极简风格,指的是芬兰、丹麦、瑞典、冰岛和挪威这 5 个国家设计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整体特点 —— 简洁明朗的线条,将功能最大化,造型最简化.

20 世纪中后期,人们厌倦了极简主义风格的设计,认为它干枯乏味、缺少人情味和人文关怀.正是北欧风的设计,在功能主义和极简主义盛行的当时,带给受众更多温情,因此也被称为有机主义设计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总体来说,北欧极简主义常喜用大面积留白,给人明亮、纯净之感,同时,注重造型设计,并喜用线条和色块来区分和点缀.

意大利极简

意大利素来有崇尚奢华的传统,即使是极简的设计,也透露着浓厚的意式精致和高贵,给人一种“低调的奢华”之感.著名作家和艺术评论家乌贝托· 艾科说:“如果说别的国家有一种设计理论,意大利则有一套设计哲学,或许是一套设计思想体系.”这或许是意大利设计的魅力所在.总体来说,意大利极简主义精致而简约,透露着浓重的设计感,并注重质感之美和相互衬托,在现代极简的造型里又有十分优雅华美的气质.

“新中式”极简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勃兴,传入中国的极简主义设计也逐渐被要求融合更多中国元素,以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况且,中国自古就有极简的传统,将中、西两种极简风格相融合,便有了“新中式”的极简主义设计.一方面,“新中式”极简设计已不同于传统的中式风格,它保留端庄、清雅的东方式精神内涵,或在保留传统精巧工艺的基础上大胆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在工艺、材料上大胆结合现代元素,并更讲究符合人性和现代生活需要.

极简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极简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极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相关极简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热门极简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