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性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和鲍勃迪伦歌词的文学性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免费文学性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文学性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鲍勃迪伦歌词的文学性

李曼

北京时间10 月13 日下午7 时,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被宣布授予鲍勃·迪伦,而一直以民谣、摇滚歌手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他的获奖,无疑引起了大部分中国学者的质疑和争论.作为一位音乐表演者和艺术家,迪伦的成就主要是以他的演艺生涯为核心,主要贡献被认为是歌词创作.的确,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一个唱歌、写歌的人显然是前所未有的,然而鲍勃·迪伦的获奖也并非突然之事,无迹可寻.

其实,从上世纪60 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知识界便开始认识到迪伦作品的文学价值,一些学者和文学批评家也公开称迪伦是现代美国继卡尔·桑德堡、罗伯特·弗罗斯特之后最伟大的诗人;1976 年,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其总统竞选中就曾大量引用迪伦的歌词,并称其为“伟大的美国诗人”;1985 年10 月,苏联诗人Y·耶楚申科邀请迪伦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 国际诗歌节”;1990 年1 月,法兰西文学院向迪伦颁发了“文学艺术杰出成就奖”;1996 年迪伦第一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8 年再次被提名,并在同年摘得普利策新闻奖.这些事实提醒我们,鲍勃·迪伦不单单是一位出色的音乐人,其歌词创作亦具有很大的文学性,而这种文学性恰恰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才华, 这一点尤其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诺贝尔奖评委会对鲍勃·迪伦的评语是“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这一评语将诗歌与音乐联系起来,使诺贝尔文学奖不再囿于狭隘的纯文学领域,而是加入了广阔的外延,使其更具有包容性.由此,也让我们重新思考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在西方,诗歌起源于祭祀活动,承载着集体精神,主要是通过口头传诵的史诗和谣曲,直到浪漫主义时期,诗歌达到鼎盛,才逐渐成为书斋阅读和精英文化的一部分.此时,诗人区别于中世纪欧洲的行吟诗人,诗歌的语言也区别于日常的口语,逐步走向文人化和学院化.据此反观中国文学,自古就有诗乐合一的传统,我国古代常将诗、歌对举,“诗歌”包括诗(语言)与歌(音乐)两个部分,这在典籍中也有记载,如《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歌咏言”,《汉书·艺文志》中的“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文心雕龙·乐府》中的“乐辞曰诗,咏声曰歌”,等等.诗歌产生之初,往往和音乐、舞蹈联系在一起,即诗、乐、舞是合一的,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无论诗、歌均是“情动”的产物,二者往往连带并存,而且音乐对诗歌的发展作用重大,主要表现在音乐的发展变迁导致了诗歌形式的变化,音乐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同时,音乐还是诗歌传播的重要媒介.但随着诗歌和音乐的各自发展,二者逐渐分离成独立的艺术门类,虽然诗歌也会考虑到音乐性,但在大部分中国学者眼中,二者明显有着精英与大众的区别.

音乐常常与通俗、流行联系在一起,而通俗的和流行的往往为纯文学坚守者所不屑,被他们认为是“下里巴人”,难以与文学式的“阳春白雪”相提并论.事实上,音乐和诗歌是紧密联系着的,迪伦的意义就在于恢复了这种联系,“使诗歌回归到它原始的传诵方式”.而且,他的努力也不仅止于此,大学时期的鲍勃·迪伦就接触到大量现代派诗人的作品,从中吸取了丰富的养分,其中尤其以50 年代“垮掉派”诗人,如凯鲁亚克、金斯伯格等对其影响最大.60 年代中期,迪伦转向摇滚,“从某种意义上讲,‘民谣摇滚’的产生标志着美国通俗的大众流行音乐同高雅的诗歌创作日益结合的趋势和必然结果.此时的迪伦也不再是狭义上的摇滚歌手,而是作为具有社会意义的‘摇滚诗人’活跃于美国流行乐坛.”①由此,“在60年代及70 年代初期充满自由反叛的社会气氛下,迪伦承袭并重新再现了‘垮掉派’作家在50年代中期竭力推崇的文学试验:实现诗歌同音乐的融合”.②

他的歌词创作剔除了民谣中的浅白粗俗,注入了文化的内涵、思想的深度、文学的手法,他爱用意象、隐喻、典故,语言也是充分个人化的,暧昧、多义、繁复,文学色彩浓厚,即便拿掉配乐和演唱,也不失为优秀的诗篇.如他的代表作之一《暴雨将至》(节选):

喂,你到哪儿去了,我的蓝眼睛的儿子?

喂,你到哪儿去了,我亲爱的年轻人?

我看到一群野狼围住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我看到一条铺满的大道上竟然没有一个人

我看到焦黑的树枝上鲜红欲滴的血

我看到一屋子的人手上都拿着一把沾血的榔头

我看到一把白色的梯子漂泡在水中

我看到一万个有话要说的人的舌头都被割去

我看到孩子们手里拿着和利剑

那猛烈的、呼啸的、急骤的、疯狂的

那瓢泼般的大雨将要来临

这首歌词共5 节,写于古巴导弹危机前几个月,主要描写了一触即发的战争和人们虚无、渺茫、痛苦的心路历程.结构上每节的首尾两句重复了一定的格式,中间则是以“我看到……”形成排比句式,其中大量丰富的意象如排山倒海般一股涌来,气势恢宏,而每个意象群都组成一幅恐怖、冷漠的画面,如这一节中的意象:野狼围住婴儿、无人的大道、焦黑的树枝、鲜红欲滴的血、沾血的榔头、泡在水中的白色梯子、被割去舌头的人、拿着和利剑的孩子,这些意象的组合渲染了战争所带来的恐怖气氛.同时,充满隐喻和暗示性的语言不断地质问着战争的合理性,从而在有限的文本中生成了广阔的言语空间.这首歌词中的几乎每组诗节都洋溢着一种生命的紧迫感和恐惧情节,这样在相同主题的不断强调中,就产生了一种深沉浓厚的审美体验.而最后一节中“然后我要说话、要讲述、要捉摸、要思考/我要把事实讲出来,让所有的灵魂都看见/ 然后我要站在海面上,直到我开始下沉/ 但我知道我的歌将会传唱下去”分明体现了迪伦作为一个诗人的启示录精神和人道主义关怀.在这里,迪伦第一次将民歌与现代诗歌结合起来,彻底改变了流行音乐的面貌.

再如《答案在风中飘》(节选):

一个人究竟要走过多少路

才能够长大成人?

一只白鸽究竟要飞过多少海

才可以安睡沙滩?

炮弹究竟要毁灭多少次

才会永远被禁止?

那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

答案在风中飘

这首歌词共三节,每节的最后两句重复,前边则是三个问句的排比,节奏感极强.迪伦没有直白地谴责战争的不义,而是转化为“一个人究竟要走过多少路才能够长大成人”这样一系列咄咄逼人的问句来表达对战争的憎恶和不知战争何时停止的无奈,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荒谬,显得十分含蓄隽永.他用文人化的语言将歌词诗化,意象的运用使歌词显得思想深邃而韵味无穷.

再如《荒凉街区》(节选):

他们贩卖着绞刑的明信片

他们把护照漆成褐色

美容院里挤满了水手

马戏团在城里

盲眼的行政官朝这儿走来

他们逮到他恍惚出神

一只手绑在走索人身上

另一只伸进自己的裤裆

小队如此焦躁

他们非要到哪儿去

就在今夜,女子和我朝外观望

从荒芜之街

……

这首歌词共有10 个小节,内容涉及极其广泛,包括文学、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但语言破碎零散,令人难以卒读,句与句之间仿佛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我们仍能从其中的意象中窥见迪伦想要表达之意,绞刑的明信片、漆成褐色的护照、盲眼的行政官、小队等意象组成了一幅“荒凉街区”的画面,这里,迪伦借用了意识流技巧,传达出一种虚空之感.

总的来说,鲍勃·迪伦的最大影响产生于20世纪60 年代的美国,自1962 年发行第一张专辑《鲍勃·迪伦》始,他便凭借自己独特的音乐天才改写了美国音乐史,不仅唱片总销量超过1 亿,而且获得了包括格莱美终身成就奖、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普利策奖特别荣誉奖在内的各种奖项.实际上,鲍勃·迪伦的影响早已超出了音乐界的范围,而更广泛地涉及文化乃至文学领域.他的歌词创作深受“垮掉派”诗人和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娴熟的文学手法,正如他在自传中所说:“堕落的酒商,淹死亲生孩子的母亲,只开了五英里的凯迪拉克,洪水,公会大厅的火灾,河底的黑暗和尸体,我歌里的这些题材可不适合电台.我唱的民谣绝不轻松.……而这些歌曲,对我来说,比轻松的娱乐要重要得多.它们是我的感受器,指引我进入某种与现实不同的意识中,某个不同的境界中,某种自由的境界.”③

现在,在西方文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已经出现一派名为“迪伦学”的研究学者,迪伦的作品也选入了美国大学的文科教材.相比之下,国内学界对迪伦创作的文学价值仍旧认识不足,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国人对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反应恰如当年他在新港民谣节上为吉他插上电,变民谣为摇滚时人们普遍的反应一样,“人群中传来阵阵嘘声,还有嘲笑和轻蔑的叫喊,也有稀稀落落的掌声,大多数的人还是目瞪口呆地坐在那里”.④事实上,迪伦深刻隽永、含义丰富的歌词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认识到这一点,对我国学者摆脱思维定式、重视非经典文类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助益.相信时间会证明迪伦创作的文化及文学价值,其中的文学性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正如摇滚的命运一样.

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这也让我们重新思考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事实上,诗歌与音乐在产生之初就是紧密联系的,迪伦某种意义上恢复了这种联系.他的歌词创作意象丰富,极具文学价值;他给作为通俗文艺的民谣,注入了文化的内涵和文学的意味;他的作品,提升了大众文化的文学品位,也使广义的文学(带有文学性的言辞)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得以传播与被接受.

注:

①滕继萌:《鲍勃·迪伦:一位摇滚艺术家、诗人的生平》,《外国文学》,1996 年第2 期.

②滕继萌:《论鲍勃·迪伦的创作》,《外国文学》,1996 年第2 期.

③鲍勃·迪伦著,徐振锋、吴宏凯译:《像一块滚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34 页.

④ [美] 格雷尔·马斯库著,董楠译:《老美国志异》,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12 页.

文学性论文范文结:

关于文学性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文学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