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方面论文范文集 跟攻坚,在路上有关论文范文集

本论文为您写攻坚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攻坚,在路上

引 子

总书记誓言使中国最后一批4000万贫困人口在2020年全部脱贫;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被联合国誉为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之一.

中国有四座“红山”,分别为乌蒙山、大别山、井冈山和沂蒙山;乌蒙山有“五座海”,它们是兴文石海、叙永花海、威宁草海、长宁竹海和横跨川滇黔三个省的“穷海”,“穷海”最为浩瀚,到2020年,该地区将有700余万人从乌蒙山的“穷海”中上岸.

以“乌蒙磅礴走泥丸”让这片“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土地闻名遐迩的乌蒙山正在进行一场脱贫攻坚“硬战”,驻村第一书记们则是这场“战斗”中的“脊梁”和“灵魂”;他们是新时代“感动中国的人”,在脱贫攻坚的新长征道路上,他们奉献了自己人生中的“黄金白银”阶段;活着,他们是一种顶天立地的精神,即使倒下,也是一座座被人称颂的时代丰碑.

何敏莉:一个女人的脱贫攻坚

“在通往村子的曲曲折折道路上,始终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我们,我们为这种力量歌唱、也为这种力量感动而泣,这种力量就是脱贫攻坚,在天地间,没有别的,只有脱贫攻坚的力量如山风浩荡.”天空还没有隐去墨色,远远近近还沉浸在寂静中,习惯早起的何敏莉已经迈步在她的脱贫攻坚路上了.

对“贫困”这个词语的理解,何敏莉以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电视上,可自从走进普市的那一天起,何敏莉就有了新的更深刻的体会.“最为典型的要数村子里的王仕桥一家,原来住在大山里面,出来一趟要走3个多小时,后来土坯房也垮了,全家变得一无所有,只能带着2岁的孩子东家住一天,西家住一天,在村子里流浪.”可王仕桥一点也没有感到自己脱贫的紧迫,照样走到哪里山歌哼到哪里.

“普市村不脱贫,我就不会离开”,2015年7月,四川省泸州市委组织部组织三科科长何敏莉被选派到普市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与村民见面,当即这样对村民掷地有声地表态.和村民们说话,作为第一书记,那可不是闹着玩过家家那回事,出自你的嘴钻进村民的耳,弄不好就会惹出麻烦,像王仕桥这样的“老油条”,就是用油炸也是无济于事呀,还能怎样呢?何敏莉满怀信心地告诉我:“女汉子也是铁骨柔情的人,这一点我有优势,做起工作来,我会向当初给孩子喂奶水一样,千方百计让他吃得开心,而自己哪怕忍受着被折腾,工作嘛,总会有折腾.但我不会放任他们,至少要让他们懂得感恩和珍惜”.

“别人都可以过得那么好,我们的村民为什么就不可以?”何敏莉给自己打气.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改变这个地方的面貌,让大家都富起来,过上好日子”.决心已下,就如同剑已出鞘,开弓没有回头箭.“巾帼不让须眉,何书记表面上人看起来比较柔弱,可干起事来却是风风火火,那一股子劲就是很足,开足了马力,就像被谁点燃了的那种,一点也不拉下,从来都是今日事今日毕,绝不拖延到明天,很多男人都自愧不如”,在和何敏莉相处一段时间之后,村民们这样评价这位市上下来的女同志,看得出来,何敏莉在不长的时间里,已经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认可,给村民增添了脱贫的信心.

何敏莉快人快语,说话的感觉就像是在用快刀斩断乱麻,采访的时候,我们就走在金色的阳光下,很难相信,金子般的阳光下的这片土地贫困程度会如此的深.边走她边告诉我说,原来,普市村的支书和村主任由于年龄、性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两人经常坐不到一块.长期以来,形成了“你过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尴尬局面.何敏莉还告诉我:“这样的涣散村班子在贫困地区尤其在一些贫困村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但是这样的班子从根本上也不是采取简单换人就能解决问题的,而且弄不好换了人,甚至会更加被动,最好还是在理顺关系上下功夫,着重考虑思想问题.如果班子的情况没有得到好转,就会任何事情都办不了,弄不好还会痛失全民脱贫攻坚的千载难逢的良机”.

“何敏莉能治得住他们?”村民们用这样的眼光怀疑上面来的人是有依据的,“以前镇上不是专门派人找他们谈过么,可不但没有改变,反而好像走得更远了”,在了解到这样的村班子情况后,何敏莉没有选择对他们放弃,而是夜不成寐地思考着怎样去说服他们捏紧拳头砸向扶贫攻坚这第一民生工作上.熟悉何敏莉的人都知道,她不是轻易选择放弃的那一类人,“敏莉这个人就是喜欢一战到底,从不言输”,同事在我面前这样称赞她.

通过多方了解,何敏莉了解到村班子中的两个主要负责人都是能做事的人,或许只是由于某根“经络”可能暂时不通畅,出现了不和谐不配合.何敏莉充分发挥自己以前在组织部门工作做干部工作的经验和优势,把自己接下来要开展的工作从“人”着手,也就是从村子里干部思想整顿开始突破.于是,她拿出自己之前总结出的一套工作方法,什么个别谈话、沟通交流、生活会,面对面解决问题,消除误会全都用上,多管齐下,让他们充分明白,班子闹不团结没有好下场,目的就是得首先得治住他俩.村干部治不住,又怎么治得住其他的人?她深深地知道,要是村干部的作用真正能发挥出来,一个村就没有其他治不住的村民了.“看到他们两位终于把手握在一起,我的信心突然就增加了许多”,何敏莉通过一番整顿之后,再吸取过去村子出现混乱的教训,明确对全体村干部“约法三章”:一是严守政治纪律,班子成员要顾全大局、维护形象;二是严守财经纪律,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三是严守廉政纪律,班子成员不得插手项目工程,四是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人心振作起来了,班子就有力量了,这个班子在去年的“七一”表彰等活动中,还先后被市县评为“先进班子”、“优秀党支部”等.

何敏莉从“风过泸州带酒香”的全国文明城市泸州来到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照理应该很快就能适应,可偏偏由于水土不服,常常生病.有几天很严重,弄得上吐下泻,差点人都搞虚脱了.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扶贫攻坚是一场革命,革命有不吃苦的?当年红军长征,吃了多少苦?吃这点苦算不上什么.”她匆匆吃下几粒药物之后,就在村子里忙开了,她深知扶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只争朝夕.一直她都是这样说服自己的:“干革命工作,就应该是男人不当人用,女人当成男人用”,既然主动来到这里,就应该是这样,顶天立地做几件像样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无憾,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直到多许年以后,还会有村民提起何敏莉.

何敏莉与村班子和群众代表反复商量,得出结论:扶贫,发展产业还是最为关键,迫在眉睫的,必须继续走产业扶贫的道路.在她的奔走之下,村子的产业规划很快就出来了.尽管村民们也觉得方案比较可行,可还是要真正落实下去才算得了数,要不然再好的规划都只不过是空头支票一张.刚开始落实,部分村民并不怎么看好,甚至还在背地里不冷不淡地议论:“我看这何书记根本就是纸上谈兵,规划可能变成现实?村民养鸡不是背了一屁股债?1000多只鸡,眼看就要上市了,死得个精光.”“舒香芸种植天麻,天麻倒是没见着,长出了一坡草”……这些议论,并不是让何敏莉退缩了,反而让她进一步思考:“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阻力”?有的群众向她反映,以前修公路,本来答应调地的,但后来没有兑现;以前有老板投资,亏损了就跑个精光,到最后,吃亏的还不是我们自己,村子里摆着的这些遗留问题,影响着眼下的工作,老百姓思想不通,心里有担忧和顾虑.总之,老百姓终究就是担心规划落实不好,撂下个“烂摊子”.“找准问题的根,才能对症下药.”何敏莉着手解决了一些遗留问题,首先是力所能及地撤回了村两委过去给老百姓打的一些“白条”,其次,她还再次带领大家进行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分析,并多方请教专家查找过去村民失败的原因,通过对土壤成分进行了检测化验,最后得出结论:过去的项目没有成功的原因,主要不是路子不对,其实资金还是最主要的问题.

工作做了若干,村民虽然终于行动起来了,但仅靠村民自己那肯定不行,还需要引进企业和资金参与进来,而贫困村要引进企业那是攀高枝,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何敏莉说:“自己做事总是喜欢有点挑战性的.”接下来三个多月,何敏莉跑成都,去重庆,走访了一个个企业,吃的闭门羹不少,但是她始终坚信一定会找到合作者,当走访第75家的时候,她还是信心满满,可同行的村支书开始怀疑了,对她说:“何书记,你太倔强了.”何敏莉微笑着回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费尽周折,嘴巴里谈起血泡,脚板磨掉三层皮,硬是把外地的两家农业企业说动了,答应过来投资搞产业.

采访过程中,偶然翻阅何敏莉的微信圈,见到了这样几条信息:

2016年4月18日16:47

核桃苗苗发芽了,很好看有木有?

2016年5月21日20:52

收工,连夜赶回家,儿子在眼巴巴地等着我,累并幸福着.

2016年6月15日02:42

收工,累死宝宝了,如果人可以不睡觉,就再也不用愁时间不够用了.

2016年7月28日23:24

白天跑了一天,实在困得不行,坐着都要睡着,先睡会儿,再起来赶材料.

2016年8月22日21:18

开完会出来,施工方倒了一堆沙子在路上没有收拾,我的车底盘太矮被卡住了,村民们纷纷拿着铲子帮忙铲沙,他们说:“别人的车我们可以不管,只要是何书记的车,我们必须把沙铲了,何书记是普市的恩人.”

2016年8月23日04:42

集中完成一堆材料,可以睡了,早安.

2016年8月26日22:27

半个月没有回家了,这周又回不去,有点想家了……不说了,继续写材料吧.

山风浩荡,群山莽莽苍苍的普市村,由原来的“走一脚泥村”变成了水泥路四通八达村,并且时不时还会有音乐回荡在山谷里,一股文化气息迎面拂过,仿佛置身于音乐的“瀚海”中;何敏莉在抓产业发展的同时,腾出手抓的群众文化建设带来的新气象.为解决文化匮乏的问题,何敏莉四处争取项目资金,多次跑到县级部门汇报,先后整合到各类项目资金400余万元,修建了400多平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和一千多平米的文化广场,同时配套修建卫生站、日间照料中心和幼儿园.现在,每天村民们都会来这里看电影、上网、读书,小朋友在广场上叽叽喳喳地跳着、闹着、嚷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幸福.黄昏夕阳里,文化广场上,还会看到一些妇女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翩翩起舞.熟悉的旋律,吹开了矫健的舞步,邻居成了舞伴,老死不相往来的对头成了朋友.随着文化生活日渐丰富,过去坐在村头小酒店喝酒打牌的、搬弄是非的明显减少了……有时,何敏莉也抽空到广场上和村民们跳上两曲,翩翩起舞,就像是飞来山间的一只“金凤凰”.

同何敏莉交谈过程中,她隐隐透露了一种扶贫干部们普遍的担忧,那就是,通过自己和村里一班人的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特别是先后从多方争取到了很大一部分资金,至少也是几千万,全都堆在了正在发展的产业上.虽然产业已经落地生根,但正在经历漫长的“哺乳期”,还需要不断吸取营养才能真正成长为带动一方经济的支柱,目前还很难预料能否成功.

马克星:老骥伏枥耕耘红星村

“你来这边,作为扶贫干部,我不会为难你,但我还是愿意过去那样过生活,可你也不能为难我呀,你买头牛给我就走了,你知道,我要付出多少劳动吗?与其这样,还不如给点钱现实!你让我喂牛不就是想让我赚钱吗?赚了钱之后又能怎么样?你要填在表册里的那些数字,对我而言,一点意义都没有!”马克星刚来红星村的时候,老百姓是这样给他说话的,“你拉着我走,我想走就走,要是我不愿意呢?我就坐着,或者躺着,你就哪怕是叫天,天在上头也不会答应你的,到时候上头下来只会说你的工作没干好,你是有苦说不出啊,一大把年纪的人了,别怪我不给您面子,还是趁早走人吧.”马克星由此更是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土地上的主人们,这是他们一次彻底翻身的好机会,必须真正的觉醒起来,一切改变从自我觉醒开始,从现在开始,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坐而视之,错失良机.”

一位在去年夏天采访过马克星的老作家告诉我说:“哎呀,采访他的那天,站在他面前的那个人就是村里的一位活脱脱的老农,黝黑、粗糙……本来我包里有伞,但不好意思拿出来,因为人家一直光着头,阳光直射在他已经稍微秃顶的头,额上是亮晶晶的汗珠,很毒的太阳毫无遮拦……”现在站在我跟前的这位,没错,就是他,由泸州市委统战部选派的56岁的驻村第一书记——马克星.我见到的马克星,果然就和老作家描绘的一模一样.认识他的人,他喜欢你叫他老马,不认识他的,都会把他当作村子里的一位老农,因为别人喜欢把他当作老农,村子的田间地头,就会经常看到他的身影.在村子见到这样的老农,不需要大惊小怪的,只要叫一声老马就行,反正是他喜欢的称呼.

有一种守护,关乎生命的价值;有一种价值,可以在大地上闪光,映照更多的人去追求与进取;谈起落卜镇红星村昨天的贫穷,今天的变化,明日的美好,老马信心百倍,满怀豪情.当我们走过这一片瘠薄的土地,翻山越岭,跟随他的步子踩踏过去,我们蓦然发现,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沉淀在骨子里的精神,和这种精神支撑起来的伟岸与坚定,村子里的老支书说:“事实上,老马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他就像爱他的家一样爱着这里,就像农民爱庄稼一样爱着扶贫工作”.

老马驻扎的红星村,位于乌蒙山中的一个山坡上,沿河边狭窄的曲曲折折公路绕上去,一直抵达山顶都属于该村所辖范围,站在山顶,整个村狭长犹如一只豆荚尽收眼底.到村后的第一个晚上,老马站在坡顶的住处屋檐下张望,感觉茫茫无际的夜里,远处模模糊糊的大山,就像是一只只困兽在喘息着,而且还能看见山间偶尔闪闪烁烁的灯火,听见远处近处偶尔三两声鸡鸣狗吠.和自己打交道多年的城市比起来,这里简直是天壤之别——穷乡僻壤,不闻车马声.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工作过的那些地方.

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工作,老马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在思考中不断地整理自己的思路,在这晚的日记中他写道:“自古创业多艰难,成功路上无弱者,不管有多少艰难困苦,只要能改善村里的状态,都要知难而上,主动作为.”老马这辈子为党为人民工作几十年,可以说是积累了一整套基层经验,现在居然还能用得上,这就叫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

早晨的太阳还没有出来,老马走在村子的小路上,露珠调皮地眨着小眼睛.许多村民还在酣睡中,可老马已经在想办法如何把村两委班子拧成一股绳了.他明白:“首要任务是,抓紧的拳头才有战斗力”,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拳头强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无坚不摧.在老马后来的一番“拳脚功夫”整顿下,班子成员都不再计前嫌,逐步把心思集中在村子的脱贫攻坚上,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移不动泰山,但一定要改变红星村.

通过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对全村128个贫困户深入细致的调研走访,一些实际情况让老马进一步认识到:这些村民之所以跟不上步伐掉队的主要原因,还是观念上的巨大差异,具体说,既有先天的气息不足,也有后天的营养不良,如果照搬一些地方的做法,只是一味地给予他们救助,说不好还会导致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到头来,扶不起.如果你让我养殖我不愿意,你让我种植我推托没技术没有劳力,你让我搬迁我觉得条件不成熟,或者是借口不方便生产生活,你有你的美好愿望,我有我的难言之隐,这样,工作就会是被动的,根本也干不好事情,事与愿违……看来,扶贫攻坚还得从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着手,以问题为导向,迅速撕开一道口子,尽快打开工作局面.

村子里有一段断头路,摆了好多年,是村民们的一块共同的“心病”,也是过去镇村给村民打下的“白条”,村民去后山镇赶集得绕眼前那条泥泞的山路7公里,如果这条山道不修通变成公路,不仅影响贫困户的出行和发展,同样也制约了其他更多村民的发展,更直接影响村民对干部工作的认可度.老马和村两委一班人商量,必须举大力修通这段路,把村民心里的“疙瘩”解开.

请来专家一测算,需要40多万元.以老马这些年积累的人脉和能量,虽然这笔钱可以寻求上级帮助解决,但是,老马并没有这样干,老马自有老马的想法,要不然就不是老马了.他找来一些人做工作:“古人说得好,吃自己的饭,自己的活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还是自力更生,自己投钱投劳干”.一开始,一些人公开反对老马:“眼下扶贫,不是说上边有的是钱投入吗?白用白不用,你老马竟然抠起我们来了”.老马就不高兴了:“我们是在中国,又不是加拿大,可以‘大家拿’,如果一味赖着政府救助扶持,完全靠政府大包大揽,没有发挥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那还叫扶贫?那是救助,吃救济粮,一辈子只知道拿救助救济,日子还算过日子?天上不会掉馅饼,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不是要让你变成懒汉,不是要让你一味等、靠、要,给你支持,你就要去发展,当然,你也不能前怕虎后怕狼,即使发展过程会有失败,失败也会从中学到经验,关键是失败之后要敢于面对,敢于再战!”后来,在老马的坚持和自己出钱带动下,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无钱无力的主动大家参与到修公路的大事中来.通过大家的努力,还是终于把修公路的事落实了,接着,老马又马不停蹄地落实修公路的具体事务.不料,老马在劳累中病倒了,村民们劝他先休息几天,他却随便地吃了几包药又奔跑在工地上,他告诉大家:“自己好歹也是一百多斤的‘牛肉’,壮着呢,这点小病小痛肯定死不了,谢谢关心.”公路建成那天,村民们锣鼓喧天,热热闹闹地聚集在村委会的操场上庆祝,老马在会议上自豪地讲:“我们就是要变帮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我能脱贫,我们必须坚决克服掉那种等、靠、要的懒汉思想”.他的讲话,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同样,他的付出,也因此逐步得到了村民们心底里的认可.

“农村是个很懒人的地方,只要愿意贫穷,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了,要么娶妻生子,或者打单身,照样都是过日子,今天和昨天差不多,没有什么两样”.老马带着治懒治穷的使命而来,一门心思还是在为村子培育一根经济支柱上,他觉得,一个村,只要扭住一根产业的“牛鼻子”不放就能成.他不提倡搞五花八门,更不能今天搞这样明天搞那样,那样费神费力而且到头来一事无成.

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就有了如今的站在山岭上望下去,大大小小的牛棚鸡舍落入眼帘;要是侧耳倾听,还能隐隐约约听到牛的哞哞叫,如果要是在早晨,就还可以感受到公鸡的打鸣声响成一片,这种感觉被老马形容为:“万鸡齐鸣”,在村子里瞬间汇成一条鸡鸣的河流,面对这样的场景,那是什么感觉啊,一个字:爽.老马告诉我:“现在,你已经置身我们村的3000亩养殖基地;3000亩园区式的家庭农场,按照有机、绿色、环保理念经营,并借用现代化的互联网信息平台进行市场销售,直通全村103个贫困户……”

“要创建这样规模的一个农场,还真不容易.老马已经把腿跑肿了,嘴皮磨破了,脸也晒黑了”,也许我们在农场的诞生里,已经找到了老马留给我们的那副农民模样的答案.经过他和村两委会一班人的努力,前期已经建成的标准化鸡屋牛舍500个,可以养殖黑羽蛋鸡2万只,肉牛100头,种植玉米1500亩,以这样的规模计算,应该每年可以为村子挣得2000万元以上,分摊到农户每个人身上,人均增收都在2000元以上,而一个三口之家,每年就可以增加6000多元收入,这该知道村民脱贫的底气从哪里来了吧.

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路上,老马一路前行,奋勇争先.勇于肩负使命的人是高尚的人,忘我为他人工作的人是纯粹的人,他把别人日子过得好不好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也不肯停下来歇歇脚,我们该为他的心系人民点赞.

扶贫攻坚这条路上,老马的目标是实现村民共同富裕,决不落下一人,他表示:离交答卷的日子不远了,必须快马加鞭,超常行动,创新思路扶贫.老马也对我坦言:“自己目前最大压力还是,家庭农场虽然形态已经出来了,模式也很不错,但业态却并不容乐观,包括业主资金压力等一些问题已经逐步突显出来,能否顺利投产和长足发展,最终实现增收脱贫,村民们都在翘首以盼.”

罗宽仁:实践党对人民的承诺

2017年4月18日,古蔺县二郎镇华年村第一书记罗宽仁在修建通组路的现场,得知该村村民邓政雄患脑膜瘤病情加剧,却因缺钱放弃治疗,从医院回到家中……情况十万火急,刻不容缓.4月19日,一个来自募捐平台、题为《家有癌症患者,帮帮他们一把》的帖子几乎天天被微信朋友圈转载.帖子的作者,就是罗宽仁;救助的组织,从华年村扩大到互联网……5月12日,56410元善款迅速筹集,交到邓政雄手上……

眼前头顶光秃秃的男子,脸上的皱纹明显,如果不是之前在电话里预约见面的,我几乎不敢相信他就是罗宽仁.我们可是多年前的“老哥们”,他应该是只比我大几岁,可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脱贫攻坚所经历的沧桑分明地写在脸上.“还在古蔺?”我这样对“老哥们”开始了采访,说话显得很轻松和随便,略带调侃.“还在,我在古蔺扶贫,党交给我的任务还有完成,怎么没在?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走,党对人民的承诺通过我们来实现,必须保质保量完成.”

早在2015年7月,罗宽仁就到了古蔺县二郎镇华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光转眼已经过去了两年多,如今,他仍然奔波在华年村艰辛的扶贫路上,吃住都在村上,一月半月很难回泸州的家一趟.“你既然是来扶贫的干部,就得拿出点样子和态度出来,就连住都住不下来,就说明你的心没有安顿下来,每天匆匆来,匆匆去,能有足够的时间想事、干事吗?上面的初衷肯定是好的,问题也不是出在上面,而是下头有许多人不去好好理解,好好工作,而是把实实在在的帮扶变成了纸上功夫,嘴巴功夫了,这种行为应该得到纠正和制止,不是讲资料做得有多么漂亮,帐算得有多么好,说真了,那是骗人的,不是真功夫!”我这样和他说:“现在这扶贫这么折腾人,在市级机关呆着不舒服,这把年纪了还下来干嘛?早些年做跑田坎干部,和农民打了那么多年交道,还没摸清他们的脾性吗?现在的扶贫,是拉着拽着他们走,越是重视他们,就越是把尾巴翘得老高,要是两句话不合适,居然还敢对着干部们发脾气.”他接过话题,继续说道:“这就不是那回事了.我们既然来了,必须与扶贫对象坐到一条凳子上,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把话语说到心窝子里去,回过头,还要把事情办到节骨眼上去,把他们最想办又无能力办的事情办好,毕竟我们是带着使命来的,而不是带着怨气来的,只要有一两事情办妥了,他们有一个一万个感谢回馈给你.如果我肯答应,逢年过节,会有吃不完的土鸡、鸡蛋、腊肉……可我不能要,我要把鞋底擦得干干净净的,我的原则是带一颗赤诚的心来,不带一棵草走.”

贫困村每个村有每个村的实际情况,但是,它们最终都得殊途同归,那就是都要富裕奔康,千军万马都必须“过桥上岸”走向明天.古蔺县虽然地处深山之中,通过这些年努力,特别是随着高速路的开通带动,整个县实施了交通大会战,乡镇都通了水泥路、白+黑,截止2015年,不通公路的村已经不多,而华年村是其中之一.罗宽仁在笔记中早有思考:“掉队太远了,差距太大了,必须要采取‘转折’与‘变化’的非常战略,缺啥补啥,把村子的‘软骨病’彻底治好”,刚到华年村,罗宽仁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对全村80户贫困户进行了逐户走访.“走完才发现,最大的问题,的确就是没有公路,在这种山高路远的地方,没有公路就是没有腿,靠什么走出去,走进来?”路的稀缺,直接导致村民出行非常困难,产业发展严重受阻.

要致富,先修路.“一开始,罗书记说要修5、6社的通社路,我晓得那是一块‘硬骨头’,困难太多了,成堆在那里,之前谁都不会去动这番心思的,给他说修不成的,修不成的!没想到最后罗书记还真的干成了,而且还在其他没通路的社也干成了!”华年村5社社长王启六竖起大拇指夸奖他,世上的路千万条,条条路通北上广,可在罗宽仁眼前,却只有扶贫攻坚的路一条,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挡.

罗宽仁是怎么做到的?发动群众,发动群众,再发动群众,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书写者,当年发动群众建立了新中国,今天作为第一书记,罗宽仁发动群众修路致富:“在这个过程中,占地、缺钱,是基层修路最难解决的两大问题!”决定修5、6社通社路的第二天,他就立即组织村两委班子召开会议,讨论存在困难,并联合热心群众成立领导组推进工作.大家一说到缺钱,罗宽仁就主动拍拍胸脯:“大家不要担心,先干起走,钱的事我来想办法!”;一遇到阻工,罗宽仁就立刻往“钉子户”家里赶,有个农户站出来为难罗宽仁:“我不参加修公路,今后也不会用你们的公路”,罗宽仁也算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毕竟有过去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做起事来,尽管复杂,仍然得心应手,用村民们的话来形容:“罗书记就是一个‘擦屁股’的高手,有一张手纸能擦,半张还能,即使没有,也要擦,一定要把问题解决得干干净净!”罗宽仁知道他是故意发怨气,就着手把过去摆下的遗留问题给他解决了,可是,农户还是不答应从他的土地上经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农户自己反而作出了退让,这一让,给社里节约了上万元,也给他自己让出了今后的发展道路.

在罗宽仁面前,困难总是有办法解决,“我就是下来解决问题的”.罗宽仁在修公路时,总是自己先掏腰包,带头捐出进行示范,与此同时,他还向到市、到县对口帮扶部门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千方百计补齐资金缺口安定民心;同时,对上面下来的一分一厘他都监管很严,确保用在“刀刃”上,在他眼里,扶贫资金也是“救命钱”,不用说,是不以随便动用的,即使辛苦了,也不能拿来花在别的方面,绝对不能发生“微腐败”方面的麻烦.筑路群众与阻工群众发生口角,罗宽仁总是到场协调,并连续率村干部、附近群众到阻工户登门拜访,讲道理、说政策,打“口水仗”,解决的“鸡毛蒜皮”一大把.……王启六社长告诉我:“敢于抛弃原来缺乏规划的老路,4天时间挖出毛路,7天让700多米长、5米宽的泥石路从无至有,这是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的扶贫速度.”从前,孩子们到村小上学,走小路普遍都要一、二十几分钟;路通了,家长们骑着摩托载着娃儿走新路,不仅更安全,而且两三分钟就可以到学校了.通过上争项目、寻求捐款,发动群众集体筹资、投工投劳,华年村共计投入40余万元,建成5条碎石通社路,在短短11个月的时间里,全村就实现了社社通公路,全体村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然而,罗宽仁并没有停下来……

为了村子里的群众能够喝上水,罗宽仁只好把自己的老脸豁出去了,他三番五次厚着脸皮到县水务局去反映问题,烦着工程专家尽快到村上考察确定修建地点.为了加快项目落地建设,他更是驱车到市水务局“”.“那段时间估计水务部门的同志看到我都头痛,但是我也确实没办法,能早一天解决问题,村民就能早一天摆脱靠天吃饭.”目前,华年村不仅建起了蓄水池,还在罗宽仁的多方努力下,修葺了出现问题的4个水塘,又新增了3口水塘,彻底解决村民的生活用水,此外,他还从离村不远的河流入手,通过提灌的方式,逐步解决村子的生产用水.

“我是‘田坎’干部出身的,知道要想脱贫,还得要有产业扶持”.罗宽仁知道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为了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路线,罗宽仁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构筑起了“快”产业加“慢”产业的路子.高产辣椒,正是罗宽仁提出的“快”产业,而在搞海椒基地之前,罗宽仁就和郫县豆瓣厂做了衔接,第一年作为试点,如果成功,就会加大种植规模,华年村就作为郫县豆瓣厂的海椒生产基地,这样就能很快地让群众脱贫致富.从海椒基地走出来,罗宽仁又带着我们辗转来到村里的“慢”产业核桃基地,查看核桃的长势.“目前,我们华年村产业逐渐强起来了,不但1000亩核桃明年可以挂果,还有100亩辣椒基地瞄准成都市场.”

走在村子里的公路上,野花点点,不时有蜜蜂飞过来,远处的鸟儿叫得清脆,溪沟里的水声隐隐约约,我们常常碰到骑着摩托车或开着三轮车,拉着农具、带着笑容的老百姓,一碰头,他们总会停下车来主动和罗宽仁打个招呼:“罗书记、罗书记!我家坐会儿不?”“不去了,不去了!还要到4社王启才家了解情况,帮忙争取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政府补贴,空了再来!”罗宽仁微笑着,一边回答,一边迈着匆忙的脚步,面对如此紧迫的扶贫任务.

罗宽仁告诉我,说一千,道一万,扶贫是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是党对全世界和全国人民作出的承诺,要完成这项伟大壮举,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才是最为重要的,这就要帮扶他们的干部用心和他们一起找到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子,如果只让他们做“伸手派”和旁观者,而且还带着一大堆的苦恼上路,那就永远也无法实现真正的脱贫,但是,这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花比扶贫自身更大的力气去实践.

邵升:实践中探索出

“永寿模式”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金秋十月,兴文县永寿村成片的翠冠梨树果实累累,沿着整洁的村道望去,别具苗家特色的房屋映入眼帘,新建起来的乌鸡宴体验馆外,游人们惬意地品尝着水果,欣赏着山间美景,如同嵌入一幅美丽的烟雨朦胧的乌蒙山水画中……这是脱贫攻坚战改变了的贫困村的面貌.

“待村子里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之后,再搞一个荷花节,让还没有脱贫的村民们吃上‘旅游饭’.”刚来时,邵升望着眼前,规划着将来.择日不如撞日,我们正好赶上了好时间,四川紫采凤乌骨鸡美食文化节正好在永寿村拉开序幕.活动正酣,苗族风情文艺演出、紧张激烈的鸡王争霸赛、徒手抓鸡、农特产品展销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和当地群众参与互动.开幕式现场,演出了《高山有好水》、《小鸡也疯狂》等独具特色的精彩节目,迎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游客们品尝着“长竹宴”的美食,甘醇的苗家米酒一搬上桌,唱起了祝酒歌,热情欢迎远方来的客人.宾客互敬米酒,相互送上真挚的祝福,好一番热闹、和谐、欢乐的氛围,一幅盛世图景跃然天地间.

邵升正在现场忙碌,“来到永寿村之后,他哪有一刻闲下来的?成天泡在脱贫攻坚上,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贫困群众何绍福就跟疼爱自家孩子似的,边说边念起他给邵升写的打油诗,“邵升书记有耐心,年方三十正青春,肩负使命来这里,精心改造穷山村.”2015年8月,邵升主动申请到兴文县僰王山镇永寿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期间,他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出了以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的“永寿模式”.为巩固脱贫成效,推广永寿模式,兑现奔康承诺,邵升主动申请将编制、工资和组织关系转到永寿村所在乡镇僰王山镇.成为唯一一个由市级机关三转到乡镇的第一书记邵升对我坦言道:“仔细想想,我们下到基层,其实也是接受一次再教育,我们的工作对象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们让我们学会用什么方法,什么姿态去搀扶弱者,让我们学着去关注卑微.而且弄不好,他们是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帮助的.他们天生就是倔强,哪怕宁愿受穷,你大骂他是猪,他也不会理睬你的!”

邵升的笔记本上有这样一则日记:“到村第二天了,村里的路太难走了,今天掉到水田里了,浑身都是泥巴,老乡在旁边看笑话,也没有人扶一把,脱贫攻坚的任务比想象的要困难的多,要尽快进入角色才行.”“你晓得不,咱们村里来了个邵书记?”“晓得,就是那个穿迷彩服,胖嘟嘟的邵书记,刚才还给我幺儿一把糖呢.”“对,就是他,听说他去四队的时候还掉到河里去了,衣服都湿透了.”“邵书记刚到村时穿的是白衬衣、黑裤子、黑皮鞋,还提了个公文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几天后邵书记就换上了一身迷彩服、穿了一双黄胶鞋,胸口还别上了党徽,在一起工作久了,慢慢才明白,邵书记是把我们村的脱贫攻坚当成一场仗来打.”村文书李全群说,“为了让村组干部和老百姓接受自己,邵升当天就让人把自己入党时那枚党徽带到村上来了,还捎了几件迷彩服.从那时候开始,党徽、迷彩、黄胶鞋就成了邵升在村上的标准装备,不管刮风下雨,他每天都会穿上这身衣服奔走在永寿村的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也就是从那天开始,老百姓开始注意这个‘迷彩书记’了”.“是不是下来真扶贫的,只要一看那副行头就知道.我们老百姓,在乎干部的一举一动,那种说话拿高腔,动不动吓唬人,穿着高大上的不受我们欢迎,事实上也做不好工作.”显然见得多了,村子里的一些人对干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才来不几天,无论是谁,只要问到邵书记永寿的村情,他的嘴就合不住.谁家养了几头猪,谁家盖房欠了几万块钱,谁家小孩今年考上学校了……都能精确地说出一连串的数据.他言语中这样透露对扶贫工作的理解的:“既然下了那么大的决心要干好的事情,要我们下来做工作,就不能把经念歪了,不能念歪经就是首先要把情况吃准吃透,随时心里有一本账掏的出来,否则,那是对上面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下面的不负责任,到最后不能交帐,还会给自己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邵升不仅自己佩戴党徽,为了让党员干部亮身份,他还要求给全村党员佩戴党徽.“那天邵书记给我戴上党徽的时候,我好像找到了45年前入党的感觉!”67岁退伍老党员张仲良说,“我当时还问他,邵书记你为什么要天天戴党徽、穿迷彩呢?邵书记说,他戴党徽、穿迷彩服就是要提醒自己,自己是一名员、是组织上选派的第一书记,更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战士!我从邵书记身上看到党和国家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同样也看到了年轻党员的担当,更看到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更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和举动,在邵书记的带领下,尽非常之责、创非凡业绩、苦干实干、攻坚破难,创造永寿的美好新明天.”

“过去,永寿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后进村,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亮点和特色,村级党组织涣散、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全村没有一条硬化路、没有干净的饮用水、没有安全用电,三分之二以上地方没有手机信号,更没有网络宽带;农要以玉米、红薯等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几乎谈不上有收入.一方面,做了那点农活也没有别的事情做,经常三五成群窝在村头的小酒馆里赊欠酒喝、或者打小牌,而且说不定有时候还要吵吵嚷嚷两句,吵红脸了,动手打几个拳头的治安案件也有出现过;另一方面,“由于没有集体经济,村两委没有号召力,村民也看不到发展希望,在前几年搞公路、通讯基站建设时,个别村民把征地当成发家致富的手段漫天要价,导致各项工作推进不了,最终这些项目纷纷夭折了,永寿村错过了几次发展的好机会.”村支部书记王中富最有发言权,“扶贫工作已经干了三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可以答应我们每一件事情,问题是我们做的事适不适合他们呢?我们要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这就是我们不会轻易下手的原因,盲目不是扶贫,扶贫不能盲目.”

邵升到村后,为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他考虑成立党员干部脱贫攻坚先锋队,并探索“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让党员示范在创业岗位上”,实现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双赢.他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建立村级党组织、村民、经营业主共同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两委”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充分用事实证明实施的办法可行有力,在2016年集体经济收入实现0的突破达到4.19万元,2017年将突破30万元,在2019年翠冠梨正式投产后将稳定达到70万以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道19.4公里,幸福大道7.4公里,全村电网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新建日供水200立方米水厂1座,新建移动通讯基站.培育适度规模主导产业,发动党员、产业大户带头发展翠冠梨、乌骨鸡产业,形成了翠冠梨3000余亩、乌骨鸡10万余只的产业规模,农旅结合,形成了永寿村农业公园.

“永寿村之所以能在一年多时间从封闭、落后的贫困村发展为脱贫攻坚示范村,主要原因还是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优质党建资源整合为扶贫资源,把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邵升的“多规相融、多策叠加、多业并重、多元投入、多模运行、多力协同”为指导的永寿模式,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在2016年初,宜宾市委开展的精准党建行动中,邵升的“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群众增收为目的,充分发挥党员群众主体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被确定为“永寿模式”.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受到越来越多的贫困村“追捧”.

邵升是怎样进一步以产业带动实践“永寿模式”的?

事例一:省林科院专家通过对永寿村的土壤、气候、降雨量、无霜期、海拔进行分析,并结合市场需要,将翠冠梨确定为永寿村主导产业,在该村已经初步形成3000亩翠冠梨产业规模,同时还将带动周边5个村栽种翠冠梨7000亩,最终形成翠冠梨万亩规模产业.在销售渠道上,永寿村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已经和电商企业淘实惠签订了销售协议,由淘实惠负责翠冠梨的包装和销售.

事例二:2016年10月在永寿村举行的首届乌鸡美食文化节上,八方来客对永寿村的乌骨鸡赞不绝口.“这个乌鸡的味道真的很特别,又香又嫩.”来自重庆的游客谢闰称赞道.发展乌骨鸡产业,正是永寿村脱贫的又一件“法宝”.该村大力发展乌骨鸡产业,指导养殖场转型发展,带动全村农户养殖乌骨鸡,年出栏量达到10万羽,其中养殖乌骨鸡1万羽以上的产业大户2户,养殖乌骨鸡300羽以上贫困户91户.游客们尝到了美味的乌鸡,农户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不仅如此,还带动县内形成4家龙头企业十多家专业合作社,每年有20多万只鸡苗销往全国,400多万只鸡出栏,产值达2.6个亿.

事例三:针对永寿村留守妇女较多的现状,组织村里的妇女参加兴文县“苗家惠嫂”家政服务培训,争取到了五粮液集团酿酒工人岗位的定向支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兴圣制衣落户工业园区,组织输送30余名妇女就近挣钱,增加家庭收入.

事例四:在产业扶持上,永寿村利用兴文县建立县级资金整合平台,为每个贫困村设立50万元的产业扶持基金和每个乡镇不低于30万元的非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推行扶贫小额信贷等方式,为贫困户发展稳定增收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围绕“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的农业发展导向,大力培育方竹笋、油茶、乌骨鸡、红粱等特色农业产业,稳定群众增收.

翠冠梨种植、乌鸡养殖、发展乡村旅游……多种产业带动下,2016年底,永寿村经省市县逐户验收,107户420名困难群众全部脱贫,全村实现通水、通路、通电、通讯,并且形成了以3000余亩翠冠梨、10万余只乌骨鸡为主的特色产业.

邵升有他独到的“永寿模式”见解:贫困村与贫困村之间,虽然都是以贫穷为主要特征,但是情况也还是千差万别,因此,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要始终抓住人力资源这个因素,无疑党员干部又是其中最为优质的资源,把优质资源整合为扶贫资源,把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是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关键和不二法宝.

王光伟:带动干群共同参与

“或许外面的人永远也不会理解,为什么脱贫攻坚这么难,贫困对象们很多时候也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帮助我们脱贫?祖祖辈辈习惯了的日子,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来个翻天覆地?正是这样的观念上的巨大反差,使得这项工作变成了硬骨头,有着巨大的挑战性,顶层苦心、基层苦力、对象苦恼……没有退路,只有向前”,从小就喜欢各种挑战的王光伟这样和我拉开了话匣子.

“说我来了,一个村的面貌立即就改变了,这纯粹是吹牛,我作为亲自参与扶贫攻坚者,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不是传说中孙悟空,根本没有那么神奇,我只是一个平凡的驻村干部,干的都是些鸡零狗碎的小事,扶贫扶智……扶贫攻坚,只有这里的干部群众都共同参与,主动作为,才有可能发生今天的这些变化.”在村子里的水泥路上,我和王光伟是这样聊开的,“在深入精准脱贫地区采访过程中,经常听到的是,扶贫攻坚,政府和具体做工作的人员今天给贫困人员、贫困户送了什么物资,明天又给送了多少钱,有的甚至还声称,把自己的工资都赔进去了,这种不是强调贫困户、贫困人员他们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在做什么的扶贫,显然是被动的,不可取的,这也并不是顶层设计的初衷”.

站在王光伟担任第一书记的扶贫村的山顶望去,整个村子被群山环绕,林间偶尔露出房屋一角,村前梯田层层叠叠,太阳出来,山涧的溪流、飞瀑、村庄、梯田和树木在云海中如隐若现,我在一边不断啧啧地赞叹这里就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同时,一边与王光伟拉开了采访的话匣子.“人,而且只有人才是脱贫攻坚中最为活跃、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在从泸州市政府秘书三科来到古蔺县大寨乡担任第一书记之前,王光伟就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一起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必须要有帮扶责任主体和帮扶对象参与扶贫,但往往的实际现状是,帮扶责任主体在拼命地帮,帮扶对象却还站在原地岿然不动,完全没有半点主动性和积极性,说到底,扶贫必须实现双向互动,他坚决反对那种“赡养式”扶贫,那样只会把“掉队者”变成懒汉,变成伸手派,而要下苦功夫让他们真正通过帮扶,振作起精神,面向未来和生活,出力出汗,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要怎样才能互动起来,共同参与?”王光伟所使用的点石成金法就是从扭转帮扶责任主体的心态入手,狠抓服务,把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变成鱼水关系,“坐机关的年轻人,壶里有几滴水,要倒出来才知道”,这不,一开始,村子里的老户老胡就在背后扇冷风点鬼火,过程中,北京、成都哪级领导他都见过,当地去接过访的干部不知道有多少,老胡在村民那里多少还有点影响力,他的煽动,给王光伟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被动.

王光伟告诉自己:“不管我是谁,但我从群众中来”,自己的工作就是要在群众那里变被动为主动,迅速打破干群的“隔膜”.为了方便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他首先是把在泸州的家搬到了村子里,吃住村子里,接着,他又把村办公室改为党群服务中心,放在群众方便进出的一楼,这都还不够,他又把自己的办公室更名为“第一书记驻村办公室”,来了个开放式的办公.一系列的“接地气”动作,他与村民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除了在田间地头以及村民院子里经常和村民拉家常,群众有好事、有苦恼、有矛盾就随时直接到这里来与他倾诉.“让人家把所有想说的都说出来,做一个耐心௚

攻坚论文范文结:

关于攻坚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攻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