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类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篆刻边款创作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这是一篇与浅谈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篆刻边款创作

【摘 要】边款是篆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上有记述、抒情等功能;在形式上,它能够丰富篆刻的表现力,出彩的边款往往可以给作品加分不少;在刀法上,自何震开创单刀边款以来,切刀边款是单刀边款的主流,然而因切刀法在表现线条的丰富形态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冲刀法也被广大印人所运用.

【关键词】篆刻;边款;边款内容;形式;刀法

【中图分类号】G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1-0066-04

【作者简介】陈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210013)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终南印社社员,鄱湖印社副社长,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

一、边款的内容

自文人参与到篆刻创作中,篆刻材质从铜印转向石印,文人篆刻家可以在石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文彭、何震为代表的篆刻家在篆刻内容的选择上已不局限于姓名、斋号,他们更倾向于刻制抒发自己情感、志向的词句.如文彭所刻《琴罢椅松玩鹤》,何震所刻《放情诗酒》等等.受书画艺术落款形式的影响,他们也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将姓名、日期等信息记录在石侧,而是借石抒情言志,阐述艺术观点.欣赏者也可通过边款了解印章的旨趣.不少兼善诗词的篆刻家将自己的诗作刻于石上,兼善绘事的篆刻家在石上持刀挥洒.这些都丰富了篆刻边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通过欣赏明清流派印章,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的情况,有的印章印面所刻的文字极为简单,而边款却很丰富.这一方面使得印章的文化韵味更加浓厚,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更多的印学信息,对后人的研究大有裨益.如蒋仁所刻《真水无香》一印,印文只有简单四字,然其边款却有满满四面.黄易所刻《小松所得金石》款:“乾隆甲午秋得汉《祀三公山碑》于元氏县属王明府,移置龙化寺,作此印记之.小松.”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此印的创作缘由,也可以通过边款的记述,了解著名的《祀三公山碑》的流传情况.

边款作为篆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主要是记录作者、日期、地点等信息.除此之外,通常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应嘱而刻,加刻上款.比如“ 某某先生雅正”“某某兄嘱”等.如清张燕昌刻《沧海一粟》款云:“癸亥初夏为闲云先生作.燕昌.”(图1)当代篆刻家苏金海刻《鸠工建造本院》款云:“耕读堂主人存正.甲午三月,金海.(图2)”

2.记录作者的创作体会、感想、缘由等.如清赵之谦《朱志复字子泽之印信》款云:“生向指《天发神谶碑》,问摹印家能奇胎者几人,未之告也.作此稍用其意,实《禅国山碑》法也.甲子二月,无闷.”吴让之《画梅乞米》款:“石甚劣,刻甚佳,砚翁乞米画梅花.刀法文氏未曾解,遑论其他,东方先生能自赞,亲者是必群相哗.让翁.”这一番话表达了吴让之对刀法的认识,他认为文彭未解刀法.从吴让之的篆刻作品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他的披削用刀是刀法的创新,也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解释印文的内容或出处.来楚生刻《飞扬跋扈为谁雄》边款云:“ 杜子美赠李白诗.初升刻.”( 图3)魏杰所刻《公道达而私门塞》款云:“ 公道达而私门塞,语出《荀子·君道》.乙丑,魏杰作.”(图4)

在当代的篆刻展览上,边款也是颇为引人瞩目的部分.一般情况下,篆刻展览都要求作者附2方以上的边款.如中国书法家协会2013 年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篆刻展”在征稿启事中要求“篆刻印蜕8 枚(含2 方临摹作品,以古代经典为宜),边款不少于3枚,不符合规定的来稿不予评审”.这说明,篆刻作者在边款上下的功夫直接影响着其在展览上所取得的成绩.一段深刻的治印心得,一篇措辞精美的自作诗词,都可能是打动评委的因素.所以,篆刻作者在加强印面本体创作的同时,要多关注边款的创作,加强自身的修养,了解与印学相关的文化知识.

近期的不少展览甚至将原石印材展出,这说明印体、印纽也逐渐被人关注,异质印材可能会被更加青睐,陶瓷印在近年颇为红火就是一个例证,篆刻爱好者不可不知.

二、边款的形式

边款分为两种,一种阳刻,称为识;一种阴刻,称为款.阴刻的边款刻制较为简单,故最为常见,文人篆刻的历史遗存也多为阴刻的边款.赵之谦有不少的阳刻边款,对后世有较大启发.随着展览的推进,当代篆刻家在边款上的探索也越来越多,边款水平的高下直接影响着作者在展赛中取得的成绩.在或大或小的篆刻展览上,不少作者在边款上做文章,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除了传统中最为常见的单面阴刻款,还有以下几种情况较为盛行.

1.多面款.相对于单面款,多面款能够形成排比的气势,在印屏上给人以厚重的块面感.如能在文字分布上再加以排布,或疏密对比,或错落有致,则不亚于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

2.阳刻款.阳刻款是近年展览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边款形式,常见的也是多面款.这类边款视觉冲击力强,金石味浓,类似于龙门造像记中的《始平公造像记》.因其相对复杂,是体现作者功力的很好形式.

3.图形款.图形款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原石上由雕纽师刻好的薄意图案,另一种是由篆刻家刻制的图形.后者中,近年篆刻展上呈现较多的是佛造像题材的图形款.因这类边款形式上新颖,韵味上有古意,与篆刻的审美指向一致,故颇受印人青睐.

4.仿铭文、碑刻款.这类作品将古代书法的作品形式运用于边款的创作,古意盎然,在展览上颇为引人注目.如张华飚所刻《歌吹古扬州》款以大篆刻成,且以战国金文小品形式呈现,四边斑驳虚化,俨然一帧古器物铭文拓片.(图5)

在审美取向上,边款的风格也与篆刻本体一样,大致分为工稳一路与豪放一路.工稳型的边款适用于工稳印,其风格雅致、精美而具有书卷气.豪放型的边款大多强调刀石相击的意趣,以表石气为上,一般也与写意印相匹配.如当代朱培尔的边款极为豪放,其用刀、结字也与其印面风格相一致,其边款的拓制也与其他篆刻家追求精美的效果不同,他不求精美而求豪放,整个边款都充满着张力.

关于边款及印纽的方位,一直都是初学篆刻的朋友较为困惑的问题.本文采撷各家观点,综述如下.

对于动物纽的印石,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应以纽头朝前,第二种认为应使纽尾朝向自己.瓦纽或鼻纽等穿孔纽,应以左右方位为穿孔的方位.关于边款的方位,如果是单面款则应刻在印石的左侧.如果是双面款或者三面款、四面款则应该以印石的左侧为结束的一侧,行文时应该遵守顺时针自右向左的方向.

以上说的是约定俗成的一般规律,不同的篆刻家或都有自己的刻款习惯,况且时代不断进步,篆刻爱好者也可以在了解传统规则之后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喜好来安排边款的方位或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篆刻展览一般要求作者将数方篆刻及边款黏贴在一张印屏上,故边款之间的形式错落就显得格外重要.不同的边款形式、不同的字体都是体现作者功力的重要因素,近年还有作者将印章的封泥效果一并附上,这也是一个加分的做法.

三、边款的刀法

边款的创作,分为单刀法和双刀法.双刀法以冲刀刻出线条两侧的形态,在表达书法形态的同时,弱化了刀法的表现力.故而由何震开创的单刀切刻法边款是真正的边款刀法体系的开始,自此,书刻一体,见笔见刀.单刀边款的创作也可分为切刀与冲刀两种,叙述如下.

切刀法是边款创作中较为常见的刀法.其特征为文字的笔画简洁干脆.因由刀向石的作用,线条的基本形态为一头粗一头细,且一侧光滑,一侧斑驳.在流派印中,最早的单刀边款即为切刀所作,如何震《云中白鹤》一印之边款:“ 甲辰二月作于松风堂中.何震.”(图6)通过这个边款可以看出,切刀法基本传达出了笔画的起收与提按,与毛笔的书写状态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以刀的意趣,相对于文彭的双刀法,是一种进步,是对刀法表现力的成功探索.自何震至近代,切刀法是边款创作的主流,甚至后来丁敬开创的浙派,其切刀法也是建立在何震边款切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著名篆刻家吴昌硕、齐白石在边款创作上都是切刀的典型代表,切刀法边款也是当代的篆刻教学的主流方法.

纵观近几年的篆刻展览,单刀形态的边款,还是以切刀为主.其原因有三:第一,切刀法是传统单刀边款的主流形态,绝大部分印人不自觉地进行传承延续;第二,篆刻教材中所涉及的边款教学,绝大部分都以切刀法为范式,这对篆刻初学者,有极大的影响,以致大量的篆刻爱好者仅知此法;第三,当代印人对边款关注度不够,导致对边款的探索开发程度较低.

其实在文人篆刻新兴之初,边款多以双刀冲刻,即以毛笔将文字写在石头上,用刀刻出文字的边缘.然这类方法未能表现出刀法的趣味.直至何震从官印凿款中获得启发,以单刀切刻文字,从而使得边款的刀法得以独立.这类方法又因其表现力较为有限,后人在刀法上加入了冲、推等动作.在清代较为典型的是黄士陵的边款,其在切刀的基础之上加入冲、推,使得线条形态较其他印人的风格更加丰富.

至于边款用刀上的冲法,因款文较小,故刻制时只需用刀尖轻轻推动,刻刀多为立式,也即刻刀与印面呈70°~90°的夹角,因此,这里所谓的“ 冲刀”,也可名之为“ 推刀”.冲刀法不同于切刀法之处在于切的动作是垂直的自上而下,简单明了,线条形态较为单一.而冲刀法既包含垂直方向的运动,也包含水平方向的运动,还可以在起止之处摆动刀角的方向,以更准确地表现线条起收笔的形态.

为便于研究学习,本文将冲刀与切刀所表现的几种笔画形态进行归纳对比(如图7).

因冲刀线条的丰富性,可以表现书法中的各种运笔姿态,故在边款上便于做到书刻统一.以青年篆刻家费胤斌边款为例(图8),其结字紧密,线条形态丰富,极近小楷笔画.因冲刀法表现力较强,故笔者也常以此法临习历代碑刻,其中北魏元倪墓志印线条方劲,结构紧凑,最为适合.(图9)

除了切刀与冲刀两种基本形态外,不少作者追求边款的斑驳效果,就如印面处理时的“ 做印法”一样,磨、刮、擦以及敲打等方式也被运用到边款的创作上,呈现效果亦非常丰富.

在传统中,边款一方面承载着记录作者、时间等信息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承载着篆刻家的思想与艺术观点.可以说,好的边款不仅仅是篆刻的附属,更可以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在以展览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当下,篆刻作品已脱离书画,成为一门独立的造型艺术,篆刻边款更是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在技法上是书与刻的技法统一,在形式上又超越了篆刻作品本身可承载的范围.好的边款既能体现篆刻家的功力及综合素养,又能给欣赏者带来更立体的视觉感受.有追求的篆刻家焉能不对边款下一番功夫?

【参考文献】

[1]孙慰祖.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2]张用博,蔡剑明.来楚生篆刻述真[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曲斌.中国当代篆刻名家·苏金海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

[5]邹涛.篆刻津梁:从入门到创作[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浅谈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浅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浅谈方面论文范文。

相关浅谈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热门浅谈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