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跟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衔接的现状、问题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中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中小学数学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衔接的现状、问题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

徐玉庆

(酒泉第四中学甘肃酒泉735000)

[摘 要]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中学生需要达到的十大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这十大能力进行了高度凝练,提出了高中生需要达到的六大核心素养.通过对两种课程标准文本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种数学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框架这三个方面有着很好的衔接,然而在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整个基础教育数学教材的整体规划、教师对数学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跨年级交流等方面还存在衔接问题.针对此,有效改进的途径在于:整体把握各阶段知识的系统性,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进行顶层设计.

[关键词]课程衔接;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C633.6 [文献标志码lA

[文章编号】1674 - 6120(2018)08 - 0075 - 07

数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01 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出版,标志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已进入成熟阶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必备的十大关键能力: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刨新意识.‘11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同时也被广泛地运用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应从简单的“数、形、可能性”发展到初中的“代数、几何、概率与综合实践”.2018年1月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内容从初中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到高中的“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2].这个课程结构一线贯通,体系更加完整.

如何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和获得必备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在完成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做好数学知识的衔接,让这些必备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系统化是一线教师研究和实践的必备课题.本文通过对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以下简称“高中”)两种数学课程标准的文本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数学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框架这三个方面有着很好的衔接,然而在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整个基础教育数学教材的整体规划、数学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跨年级交流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衔接方面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以期为中小学数学课程的衔接探寻有效的途径.

一、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衔接现状

(一)课程理念的衔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包含五大基本理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包含四大基本理念,详见表1.比较分析发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将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到第三大理念之中,两种课程理念其实互相对应、互相衔接、互相渗透,高中课程理念是对初中课程这四大理念的升华.

义务教育课程理念和高中数学课程理念都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数学课程理念在这方面一脉相承,体现出新时代数学课程标准的人文关怀和不断追求教育真谛的价值导向;课程内容的设置都尊重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体现了课程理念对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注;课程内容重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而高中课程要求处理好核心素养和知识技能、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的要求也是具有承接性的,直观与抽象就是一种数学素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必定涉及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这种内在的衔接,对中国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两种课程理念都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位,义务教育阶段要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探索,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高中数学课程秉承这种理念,强调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两种课程理念都重视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学生.在教学评价方面,都强调对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义务教育阶段理念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高中数学课程理念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从建立自信到增强自信,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学数学课程理念的完备性和系统性,完成了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数学课程理念的统一.‘31两种理念从四个方面充分阐释了新时代对于学生的要求,整个过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数学的价值,整个过程一线贯穿、一脉相承,使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理念有效地衔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体,具有了生命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体现了中国基础数学教育发展的时代性、前瞻性.

(二)课程目标的衔接

两种课程目标都有着通过数学课程学习,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奠定必备昀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共同目标,强调以数学的思维方式提出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学生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41两者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高中数学课程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是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既是一种远见,更是一种革新,符合新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两种课程目标都强调,通过数学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在此基础上,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批判、质疑的精神,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要不断认识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51通过比较发现,两种课程目标衔接紧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新时代人才需求的标准.新时代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具备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这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做好准备,同时也应具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必备素养.

(三)课程框架的衔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较之2003年版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整体框架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了课程改革在顶层设计上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课程框架的宏观比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重点对两种标准的教材内容知识板块进行宏观的比较.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总体框架如表3.

比较整体框架可以发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学业质量测评.数学学业质量测评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每一个素养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通过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四个方面体现.数学学业质量“水平一”是高中毕业应当达到的要求,也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二”是高考的要求,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依据.“水平三”是基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综合要求,主要作为大学自主招生的参考.其他项目基本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项目是一致的,充分反映了数学课程标准顶层设计是相互映衬的.关于学段划分,义务教育阶段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学段:1 -3年级、4-6年级、7-9年级.关于目标,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点进行了充分的阐释,这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是相互衔接的.关于内容结构详见表4、表5.

从内容结构分析发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较2003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有了全新的改变,它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内容有效地衔接在一起,从数与代数到函数、从图形与几何到几何与代数、从统计与概率到概率与统计、从综合与实践到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改变了以往高中数学庞杂的课程内容,使整个中学数学课程内容从框架结构上得到了统一,有效地衔接为一个整体.选修课的设计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权,其设计也是为了让学生自己能够对未来职业作出自己的判断,体现了课程的人文性和时代性.整个课程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具有强烈的人文底蕴,突出数学的人文价值、审美价值,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整个数学课程以核心素养贯穿始终,让教育回归本质.

一、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衔接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宏观层面的比较,发现两种课程标准在宏观方面有着很好的衔接,然而在整个衔接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体现在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整个基础教育数学教材的整体规划、教师对数学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跨年级交流等方面.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模式、教师素养、纵向交流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好多学生出现了对初中生活的不适应.课程内容、难度增加了,思维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这让许多七年级学生(初中一年级新生)措手不及.同时中小学各阶段教师财于彼此的教学内容没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这也导致了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课堂用语、数学概念的解释方式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了学生对于高年级生活的不适应.当然,这些现象的发生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缺乏大课程的整体设计

在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发现,一线中学教师抱怨最多的是,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把基础知识教好,导致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难以适应,比如负数的引入,虽然小学数学课本中已经引入了负数,七年级进一步学习负数,但是学生对于负数的理解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高中教师抱怨初中教师没有教好,学生进入高中不知如何学习,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几何直观能力都不尽人意,还有比如分解因式中的十字相乘法、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中有关最值的问题等.在比较分析中发现,整个数学课程虽然在宏观层面上比较好地衔接在一起,但是缺乏基础教育大课程的整体设计,缺乏关于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课程改革让一线教师忙于改革,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了课程核心是落实核心素养这一最终目标.

(二)缺乏基础教育教材的总体规划

目前的教材编写,小学、初中、高中相互分离,没有统一编写标准,没有统一的编写团队,缺乏教材编写的整体规划.遁过对比分析、上课、听课、访谈、调查发现,部分知识虽然在小学已经学习过,但是在中学里这些知识仍然出现;有些内容在小学或者初中阶段没有相应知识的铺垫,然而在更高一级的学习过程中却出现了,导致知识跨度过大,学生很难适应.正如有研究者所说:“我国中小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缺少学段间的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缺乏不同学段间的有效衔接.”在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方面,教材中也没有整体的设计和反映,教材中的部分文本内容和非文本内容(图片、图表、表格)已经不适合新时代中学生的需求.

(三)缺乏对基础教育数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

在教学中发现,小学教师对小学的数学知识比较清楚,甚至有些教师只是对所教年级的数学知识比较清楚,而对整个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清楚,没有整体把握,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初中和高中,部分初中教师对小学的数学知识并不了解,部分高中教师对小学和初中的数学知识体系也并不了解.各个阶段的数学教师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在调查中发现,即使是初中的数学教师,如果今年所教为八年级数学,他们也很少和七年级、九年级的数学教师相互交流,只是和同一年级的数学教师集体讨论和集体备课,同时参与同一年级的听课、评课活动,这种现象在很多学校都长期存在.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也习以为常,认为只需要教好自己所带的班级就可以了,而很少考虑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中遇到的认知上的障碍,更不关心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对于未来生活到底有着怎样的帮助,很少关心他们的内心生活,而只关注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好像只要数学成绩好了,其他的一切都可以不考虑.在访谈学生中发现,有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障碍,特别是初中生和高中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三、改进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衔接的对策 (一)整体把握各阶段知识的系统性 教师不仅要不断研究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而且也要研究普通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这样才可以对整个基础教育的数学知识形成整体把握,了解各个学段数学知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方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以田野式的研究方法,走近学生,真正去了解学生的发展实际,从他们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建立科学的学生学习档案,研究相关知识衔接的有效性,才可以在学生和知识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基础教育的数学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衔接的有效性.

(二)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是一种品质、能力、态度、观念的综合体,‘7.91如何通过新的课程实施让学生获得必备的数学素养,需要进一步研究.基础教育的发展在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特征,因此需要建立各个阶段的评价体系,组织专家成立评价体系的研究团队,通过全国范围的调研、访谈,研究成立相应的测试系统,建立全国范围的测试数据库,并不断更新.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教育测评.美国各州有各州的评价数据库,全美教育评估委员会( NAEP)对全美的中学生每年都要进行数学素养的测评,建立相应的数据库,[103这些数据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比较,为全美中学生的数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保障.有关方面应该积极建立全国的关于中小学生各个阶段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业成缋、作业质量、学习态度、社会实践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测评,形成立体式的测评系统,并实现及时检测、数据共享,真正让评价成为学生提高数学素养的保障.

(三)对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进行顶层设计

数学课程的顶层设计是一项大的工程,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地对本国数学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是为了让新时代的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而进行的,其意义不言而喻.如何能让数学课程有效地衔接为一个整体,让数学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是一线教师和教育学者不断研究的课题.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虽然我国的课程改革力度很大,在宏观层面上课程有着较好的衔接,数学核心素养方面也有较好的衔接,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衔接方面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缺乏基础教育的整体规划,缺乏基础教育教材的整体规划,一线教师缺乏课标意识、课程意识,课程改革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课程目标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缺乏全国性的课程评价体系,缺乏第三方的课程实施和监督机构.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教育评价体系.美国大部分评价机构都属于私立的,不受政府部门的管制,这也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提供了保障.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一线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很多数学教师自己也没有课程标准,只有教材,教学设计主要还是网络上下载的教案并加以修改,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态度、学习障碍等问题几乎没有任何涉及;有的教师也只是听说过核心素养,至于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核心素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则一概不知.核心素养不等同于知识,它是一种情感、能力、观念、品质,是一种综合体,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一线教师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课程意识,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立什么样的人、树怎样的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几代人的辛勤付出.正如章建跃博士所说:“回归数学教育的本来面目,固本守正、守正出新,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做好数学教育的分内事,这才是数学课改的必由之路”.

中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中小学数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小学数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中小学数学杂志社

2、中小学数学杂志

3、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4、数学小论文三年级

5、中学生数学杂志

6、南朝祖冲之撰写的数学论文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