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与发达国家CSA对中国农业经济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农业经济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发达国家CSA对中国农业经济

◇ 杨 娟

(银川市委党校 银川750000)

摘 要:发达国家在发展社区支持农业(CSA)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侧重于市场化建设、欧洲国家侧重于社会化建设、日本侧重于体验和教育建设,这些国家发展社区支持农业对中国的启示很大,中国应借鉴其成功经验,加大对社区支持农业的扶持力度、借助互联网平台促进社区支持农业发展以及加强对社区支持农业潜在市场管理等.

关键词:社区支持农业;农场合作;农业补贴;社区经济

DOI: 10. 13856/j. cnll-1097/s. 2016. 11. 009

基金项目: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14NXBYJ05).

作者简介:杨娟(1972-),女,宁夏平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等.

社区支持农业( CSA)概念最早起源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是采用更为安全和科学的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反对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过分的逐利行为,反对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具有生产健康安全农产品、减少农业环境污染、促进消费者和生产者间的相互信任、提高尊重自然意识等多种功能.一直以来,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经营较为分散,生产方式简单,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较低,由于单纯地追求农产品数量和成本,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社区经济是解决中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食物体系中政府、生产者、中间商以及消费者之间力量的失衡,组织不对称的格局与各个角色的失调.社区支持农业为消费者取得健康安全的食物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在发达国家这一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国内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社区支持农业的经验,促进中国农产品、农业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1 发达国家社区支持农业的成功经验

社区支持农业最早起源于日本和欧洲等国,为了适应当时的工业化进程,农民与消费者开展合作,建立一种互助的生产消费模式,消费者预支农民一定的费用,农民采用有机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双方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理念.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CSA模式,该模式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担心环境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80年代日本的CSA得到了空前的迅猛发展,但是进入21世纪,日本的CSA发展势头却大不如前.德国在1988年首次成立了CSA项目,目前,德国已经有50个CSA项目,这些农场秉持团结生产,共享收获的理念.德国的CSA农场都是生物动力农场或者有机农场,建立覆盖全国的CSA网络.法国的第一个CSA农场成立于2001年,名为“维持小规模和家庭农场的联盟”.从2003年开始,法国的CSA农场就形成了统一的章程,规定了农民与消费者必须遵循的18个原则.当前法国的CSA农场就达到了1 700家,惠及20多万的消费者,5 000多个家庭受益,1998年,匈牙利首次引入CSA理念,坚持由农导的有机农场,匈牙利还成立了促进CSA农场建立的组织,组织相关培训项目或者出版相关刊物.在捷克约有10个由农民自发形成的CSA项目,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全归属社区的农场,这些农场一般都经过有机认证的方式进行经营.美国的首个CSA农场成立于1985年,分布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近些年,美国的CSA农场数量有了大规模增长,绝大多数农场采用生物循环与有机种植和养殖的方式,注重对耕地的保护,近期美国建立的CSA农场的地块规模不断减小,但是经营类型却实现了多元化.这些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在CSA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具备丰富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模式有一定的启示.

1.1 美国的经验

当前,美国CSA的发展理念是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与成立之初的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让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参与到农作物的生产中.消费者可以直接进入农场与生产者进行交流,也可以给生产者提供管理决策,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随时监控整个生产过程,保证农产品的安全.美国CSA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大西洋岸和中西部,其中分布最多的州主要有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威斯康星州①.在威斯康星州,在CSA发展的前6年,总数就超过了65个;在麦迪逊,19921996年,参加居民超过了8 000人.在土地的属性方面,1997年CSA农场面积小于20hm2的比例占72%,而到了2001年,面积小于4hm2的高达84%,小于2hm2的占65%②.1994年,美国有450个农场经营CSA业务,2004年数量增加了3倍,达到了1 700个.2007年,全美国从事CSA项目的农场达到1. 25万个,占农场总数的0.5%,仅2008年就新增557个.2014年,全美国从事CSA项目的农场超过了2万个.目前,美国每个会员在CSA农场平均约有60户家庭会员,每个CSA -年的花费400~800美元.20多年以来,CSA已成为美国消费者直接向农场主购买农产品的一种主要方式③.当前,美国发展CSA模式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1)通过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和开展农场合作来降低生产风险.美国对CSA农场实施的补贴包括生产合同补贴、农业灾害补贴等,同时政府积极引导农场投保标准责任险和农民健康险,保障社区支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了降低农场主的运营风险,美国的一些CSA农场还与其他农场开展战略合作,当农场不能及时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情况下,可以从合作的农场中采购产品.因此,即使在不同的收获季节,美国农场依然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新鲜的农产品.

(2)实行会员制,合理确定CSA中各会员份额费用.美国许多农场在签订CSA合同时,允许社区的各会员依据不同的等级和标准确定费用,有的对儿童实行免费,还有的农场通过成本和产量估算,在签订合同前实行认筹,实现社区会员的灵活参与.美国CSA发展的会员范围广泛,包括了企业员工、政府公务人员、科研人员以及普通市民等,宗旨是为会员提供新鲜、健康的有机农产品,并提供配送服务以及直销服务等.美国的CSA农场为超市、大型商场、酒店等均安装了CSA盒子配送点,这给会员取货和购货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美国CSA农场为了区分会员群体,将会员群体进行细分并加强与各类会员的联系,培养会员的社区意识.CSA会员可以给社区建设提供一些必要的、合理的建议,帮助CSA农场主改进经营管理模式.农场主还可以向消费者发放会员卡,凭借会员卡到配送点和市集购买,农场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为经营管理理念,降低了会员的流失率.美国农场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农场活动,如知识竞赛、乡村聚会、农活体验和旅游参观等,这不仅增强了会员之间的联系,也更好地为农场做了宣传.绝大部分的农场都有自己的网络平台,不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了解农产品的相关知识,还可以直接通过平台购买农产品.

(3)注重农业对社区的反哺.美国有许多地区在CSA发展中更突出农业对社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农业生产者在同社区消费者合作的同时,社区也借助农业生产者实现公益事业建设,形成了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如以劳动抵付费用、农产品捐赠等.美国很多农场通过地方公益组织向老年人、流浪汉和体弱多病者进行无偿配送;很多农场用自身的销售收入来设置奖金,专门吸引低收人群体的加入;对于那些需要帮扶的社区会员购买农产品以折扣;对于那些无家可归的社区农场员工,给他们提供工作来增加他们的收入;对于那些没有配送出去的农产品免费发放给社会福利机构,并且鼓励会员将多余的农产品捐赠给孤寡老人及贫困人群;部分农场也将一些卖相不好、不影响内在品质的农产品进行免费发放.可见,美国的农场充分发挥了其社会服务的职能,促进了CSA健康与多元化的发展.

1.2 日本的经验

1965年,日本首次将CSA引入国内,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CSA为日本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1971年,日本成立了“有机种植协会”并在会上首次提出了“Teikei”的社区支持农业理念,该理念重视互助协商、发展、控制发展规模等10大原则.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引发了民众对安全食品的空前关注,消费者开始注重食用有机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CSA的发展.到了90年代,“Teikei”模式到了多元化的发展阶段.但是进入21世纪,CSA的“Teikei”模式却因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Sanchoku”模式由于其能够将消费者和生产者有效连接,强调有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不需要消费者亲自参加农耕,弥补了“Teikei”模式的不足.到了90年代,日本出现了由政府推广的“Chisan-chisho”模式,该模式集“Teikei”和“Sanchoku”优点于一身,同时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逐渐被消费者和生产者所接受,逐渐发展起来.日本发展CSA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CSA中突出了体验性、文化性与教育性.日本的城市居民在不同的季节可以体验到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产品的粗加工活动.日本逐渐转变过去以农产品生产经营为主向农耕体验、休闲度假转变,强调生态保护,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生态空间.如组织有心理疾病的人和智障人士参与农业生产,通过农业体验和亲近自然进行心理治疗,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对于病人的康复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北海道的社区支持农业的奶牛场,城市居民可以与奶牛进行亲密接触,学习饲养奶牛的一些知识,城市居民可以亲自挤牛奶,制作各种奶制品等.日本CSA将农耕、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经营模式,更加强调生态保护和生活、度假休闲的经营模式,日本开展CSA不仅仅是为了给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提供休闲养生的场所、让民众体会到大自然的馈赠与恩惠、满足民众迫切想融人自然的需要,而是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性与教育性.日本注重将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融人到农耕活动中,使城市居民能够通过农业生产活动来增强其文化意识,日本通过设立“儿童农园”“科普农园”等,教育中小学生学习农业知识,发挥了其文化教育功能,使中小学生加深了对农业知识的了解.

(2)日本的CSA规划非常重视农业园区建设的规划和布局,同时不破坏当地的总体规划布局,注重农场的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日本奉行“不砍一棵树”的环保理念也在社区支持农业中得以体现,依托城市整体规划,保护绿地和耕地,不侵占农民用地,日本在开发农园时力求保持原始风貌,并且不会增加不必要的修饰、浪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一些文物古迹的修复,也尽量还原其本来的面貌.

(3)日本在发展CSA过程中,非常重视农产品的营销渠道.除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外,创新了“地产地销”、产销对接和超市专柜等新的农业销售模式.“地产地销”是指由政府部门在农产品的产地设立销售点,农民将农产品交给委托代理商进行销售,双方自行协商,销售点按照销售额抽取部分管理费;产销对接模式就是农民自发组成生产者协会,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农产品的宣传,让消费者及时、直接了解该协会的农产品并对下一季的农产品进行预购,有点类似于期货的性质,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按照约定的买卖一定数量的农产品.这样就规避了农产品波动带来的风险,降低了农民的销售风险;超市专柜模式就是农业生产合作社通过在超市或者商场租赁专柜的形式来销售农产品,这需要农业生产合作社提供多元化的农产品并进行持续供应,因此对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要求也很高,必须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目标消费群体.

2 发达国家发展CSA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第一个CSA农场出现在2008年,名为“小毛驴市民农园”,该CSA农场的理念是“食在当地和当季,本地生产和消费,有机生态种植”.2009年,该农场正式对外开放,仅在2009年就吸引了50多个会员参与.在运营初期,“小毛驴市民农园”采用的是灵活参与的模式,实行会员制,会员可以选择劳动份额方式或者预付费方式参与其中,鼓励市民树立生态有机的生活理念,在闲暇中体验耕种的快乐.实际上,“小毛驴市民农园”借鉴的是美国的CSA模式,不仅有种植业,还有养殖业,试图通过多种经营方式的结合,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如该农场不仅种植有机蔬菜,而且也散养了一些柴鸡,柴鸡的排泄物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蔬菜的有机肥料,使得该农园内部形成了生态系统有序、健康的循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该农场与农民共同制订种植计划,给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与选择权,兼顾农民、消费者与农场之间的利益,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仅仅在北京地区就有600多户会员.除了北京,上海在CSA方面也有很好的实践.2010年,上海青蓝耕读合作社发起了CSA项目,其运营理念是“集约化使用农民土地,实现全部农产品的有机种植”,该农场更加注重形成一种耕读的文化氛围,传播新型的读书与耕种理念.近几年,江苏、重庆以及四川等省份都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CSA农场.当前中国的CSA项目近300个,分布在全国的20多个省份,逐步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蔓延.虽然中国的CSA农场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是从各省份的实践来看,中国CSA的发展前景广阔,对于中国早日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加强食品安全,提升生活品质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健康发展的新的路径选择.当前,中国在发展和推广CSA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中国要充分借鉴国外发展CSA的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CSA模式.

(1) CSA要有自己的发展理念.无论是美国,欧洲国家,还是日本的CSA,都有其符合区域特点的发展理念和人文内涵.这是CSA的重要精神,体现了对生活品位和绿色生态的追求与理解.赞同CSA的人都会通过积极参与实践,向外界推广CSA模式.所以,要结合传统文化来确立符合中国特色的CSA发展理念.

(2)逐步扩大CSA消费者范围.中国目前大多数CSA消费者都是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有较多的空闲时间来参与农业生产体验的高收入群体.CSA农产品也相对较高,这限制了大多数中低收人群体的加入.事实上,所有居民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都有较高的需求.在推广CSA模式时,要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品级化来引导中低收人群体的参与,使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多的消费者.

(3)在CSA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矛盾.如果生产者过于追求利益,消费者过高地要求品质,那么就可能产生矛盾,而使CSA合同无法履行.这就需要双方充分尊重,统筹协调,对生产者加强农业生产知识和生态农业知识培训,对消费者开展消费理念和有机食物的宣传,增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使消费者和生产者能够保持相对稳固的长期合作.

(4) CSA需要及时完善政策制度及组织机构.CSA的推广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制度支持,同时也需要社区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从美国、日本等成熟经验看,政策制度和行业协会是CSA模式健康发展的关键.如美国和日本基本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与经营管理理念,从国家层面对CSA设立法律制度保护,如对农场经营者和社区会员的权利、义务,农场的规模、产品属性都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法规,保障参与CSA会员的合法权益.

3 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中国社区支持农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CSA虽然逐步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认可,但要想取代传统农业产业模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必将经历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中国农村多少年形成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农产品生产者在观念和意识形态上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从思想深处不愿意去改变现状.要通过发展CSA模式,使农业生产经营能够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重新焕发青春和活力,实现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农产品,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和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发展CSA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需要社会的认可和广泛参与,需要合理有效的监管和宣传,才能将其打造成为促进中国农业生态健康发展的新模式.

3.1 职能部门要加大对CSA的补贴力度

政府应当进一步提高对CSA发展模式的重视程度,充分看到其在农业教育、农产品供需、农村生态发展和食品安全领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政策扶持.要尽快建立起财政投入的生态价值补贴制度.把CSA发展模式纳入到国家农业生态扶持系统之中,探索将CSA与城乡统筹工作结合起来,放到解决城乡二元矛盾的高度并加以研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由国家主导,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区域实际合理确定一些CSA项目来进行扶持.如提升食品安全方面,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来重点支持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项目,鼓励以乡镇为单位成立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机构;农村耕地保护方面,设立家庭农场建设专项奖励;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建立农民企业家创业贴息贷款等.

3.2 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的参与理念

任何CSA发展都离不开广大消费者的大力支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制定CSA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饮食习惯等至关重要.政府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消费者不断加强自身的消费意识,培养正确的参与理念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建立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消费意识等.首先,政府要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参与理念,消费者在CSA发展的角色中扮演的不仅仅是顾客,更是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者.消费者要对品相不好的农产品给予理解,积极参与到CSA农场举办的各种活动,积极参加有关农产品知识的相关培训,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及时沟通和解决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其次,在CSA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引导消费者建立健康饮食环境的理念,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消费者选择食用新鲜的有机食品和创建良好的饮食环境,尽可能地少食用或者不食用含有化学添加剂的食品,注重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健康,支持并鼓励消费者购买健康食品,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引导和教育让消费者意识到CSA的重要性,呼吁消费者加入到CSA中来,不断扩大其会员数量.

3.3 完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

CSA旨在向消费者提供安全无害、健康、新鲜的有机农产品.与普通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环节不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者要强制性地向消费者提供有机产品的检验、产品的追溯码等方面的证明,旨在获得消费者的充分信任.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有机农产品认证方面还有大的差距.中国有机农产品认证程度很低,而且认证过程也不规范,这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质疑.当前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形势比较严峻,各级政府与环保部门要重视起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完善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制度.

总之,中国CSA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虽然现阶段发展规模和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只要充分借鉴其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CSA必将成为加快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与新动力.

参考文献

陈卫平,2 012.社区支持农业劳动份额的消费者价值认知结 构:方法目的链的应用[J].农业技术经济(9):84-95.

刘飞,2 012.制度嵌入性与地方食品系统—~基于Z市三个 典型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41-149.

邵隽,2 012.社区支持农业型市民农园休闲模式研究[J]. 旅游学刊(12):74.

王士轩,孙慧,朱俏俏,2 015.典型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特点及启示[J].世界农业(11):63-67.

吴天龙,刘同山,2 014.“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及其在中国 的发展[J].商业研究(8):90-94.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农业经济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农业经济期刊

2、农业经济杂志社

3、农业经济问题杂志

4、农业经济论文

5、农业经济杂志

6、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