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蒲松龄类开题报告范文 跟蒲松龄是如何脱贫的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蒲松龄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蒲松龄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蒲松龄是如何脱贫的

蒲松龄一生潦倒,功名不成,始终没有金榜题名,与其文学史上的盛名相比,不免叫人扼腕叹息.好在达不到小康水平的蒲松龄,生活还算无忧,起码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还能悠游乡里,比“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强多了.纵观蒲松龄的一生,其脱贫之路走得也很艰辛.

奠定根基:分家得三间老屋

蒲松龄是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1640年出生时,其家庭逐渐败落,所剩祖产不多,连生活都困难.他的父亲中过秀才,为生活所迫,放弃功名梦,弃儒从商,努力经营,维持一家几口的生计.蒲松龄在家中排老三,上边两个哥哥,下边一个弟弟.在他25岁时,蒲家婆媳矛盾激化,妯娌间不和,经常拌嘴吵闹,实在住不到一起,便操持着分家.

蒲松龄分到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呢?据他的描述,“兄弟皆得夏屋,爨舍闲房皆具”,而自己“惟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萧条破败之状,完全突显,几乎不具备居住条件.天生不是“富二代”的蒲松龄老实厚道,礼让兄弟,妻子也很贤惠,眼泪往肚子里咽.可房子再坏,农具再赖,田产再不丰,总比没有好,而这一切,也就是蒲松龄一家的根底了,注定以后的路不会太顺畅.

辛苦养家:以教书、当幕僚维生

蒲松龄19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考中秀才,受到山东学政施闰章赞誉,“名藉藉诸生间”.怎奈之后科考不顺,可以说是极不得志,至46岁时方被补为廪膳生,72岁时被补为贡生.可见,其求官入仕之路未通,“皇粮”没能吃上.史载,蒲松龄共有四子一女,负担不轻.为维持生计,除了妻子拾掇田地,蓄养家禽外,吃喝全靠他做幕僚和教书所得维持.

31岁那年,蒲松龄应任江苏宝应知县的同邑友人孙蕙之聘,南游做幕.次年秋,辞幕返里.33岁时,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后应乡试,仍不中.一边工作,一边考试,成了他的常态.或许是对薪水问题不满意,设馆教书后的他,一直未实现安稳,还免不了发些牢骚.在《闹馆》中,他讲到自己的薪水,一年四千文钱,也就是四吊钱.至于购买力如何,反正没让蒲松龄实现脱贫的梦想.另外,工钱只发铜钱,想换成白银,需要自个换去,到时得交20%的手续费.

蒲松龄教书教得一肚子怒火,在《塾师四苦》里这样感叹:“人言教书乐,我道教书苦.”不过,蒲松龄是幸运的,在熬过一段苦日子之后,40岁那年,终于碰上了富朋友———毕际有.这人是蒲松龄的老乡,是清朝的地方知府,其父是明朝的户部尚书毕自严.自从进了毕府,蒲松龄的运气来了,至少伙食改善了,“骨横斜其满地,汁淋漓以沾裳”.在毕家,蒲松龄一待就是30年.

额外经营:、社交甚至公关

蒲松龄在毕家是忙碌的,不止于教授子弟.毕际有喜欢附庸风雅,结交诗人墨客,笔墨往来不绝.恰巧蒲松龄学识深厚,读书万卷,文章一流,于是,毕家贺吊往来的应酬文字,便由他捉刀.蒲松龄一生中留下来的文章,有不少是代毕际有写作的.毕家社交活动频繁,而每有缙绅名流来访、当地官员拜会,往往邀谈吐风雅的蒲松龄参与,毕际有得以省去一些俗务.

有时,蒲松龄还会受毕家之托,到县衙说项、打点.如与蒲松龄一起在毕家做西宾的王宪侯,被淄川知县张嵋(字石年)任命为乡约,但王宪侯不愿履职,请求毕际有出面说合.毕际有就委托蒲松龄以自己的名义,向张知县写了一封信,替王氏推却职務.

蒲松龄在毕家任西宾,虽说是寄人篱下,但由于馆东毕际有待他一向宽厚,除聘金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资助,如纸墨灯火等,这对家境贫寒的蒲松龄来说,是不小的帮助.而这时的蒲松龄,也已基本“脱贫”.

拓展家业:先后动土建新房

在毕家工作9年后,49岁的蒲松龄,经过惨淡经营,终于给自己建了一栋窄小的房子.依《荒园小构落成,有丛柏当门,颜曰绿屏斋》诗中说:“新庐结旁院东头,垂老经营羡四休.聚垤蚁为风雨计,衔泥燕作子孙谋.茅茨占有盈寻地,搜括艰于百尺楼.”关于室内大小,云:“日出当门松似壁,庭开方丈屋如拳.”从这些诗句中可看出,其屋相当于现在的隔板房.尽管房子小,条件不好,但蒲松龄十分喜欢,并赋诗庆祝,称其为“绿屏斋”,是他的书房.58岁这年,蒲松龄又在东头接上一间,“茅屋如拳近舍东,小窗深闭绿云中”,这是《斗室落成,从儿辈颜之面壁居》中的句子.

无论绿屏斋,还是面壁居,简直是茅草屋一般,但至少说明蒲松龄到这时,有了余钱从事这项工程.他的“脱贫”大业,无疑已经完成.

选自《文史博览·文史》

蒲松龄论文范文结:

关于蒲松龄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蒲松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