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宋代的市民生活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民生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宋代的市民生活

当有人说,唐代是盛世,宋代已经走下坡路时,我不赞同.宋代没有走下坡路,宋代走的是上坡路.茶楼和酒楼是宋代市民最重要的信息集散地宋代市民的生活方式,可以从宋代的话本小说《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里得知.

北宋徽宗年间,(今河南开封)最大的酒楼叫樊楼,位于金明池边.樊楼老板之弟范二郎去金明池游玩,走到茶坊时看到一个女子,“生得花容月貌”.女子进了茶坊,两人“四目相视,俱各有情”.这时,女子“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对茶坊外卖糖水的说:“卖水的,倾一盏甜蜜蜜的糖水来.”女子上口一呷,就跟卖糖水的吵起来:“好好! 你却来暗算我! 你道我是兀谁?……我是曹门里周大郎的女儿,我的小名叫作胜仙小娘子,年一十八岁,不曾吃人暗算.你今却来算我! 我是不曾嫁的女孩儿.”范二郎听这话,心想:“分明是说与我听.”卖糖水的喊冤,女子说:“如何不是暗算我? 盏子里有条草.”这时,范二郎也叫了“一盏糖水”,刚吃一口,也大叫起来:“好好!你这个人真个要暗算人! 你道我是兀谁? 我哥哥是樊楼开酒店的,唤作范大郎,我便唤作范二郎,年登一十九岁……不曾娶浑家……我的盂儿里,也有一根草叶.”

这个故事里的重要道具——糖水,还有汤、茶和酒,都是宋代人喜欢的饮料.城内茶楼和酒楼遍布,也是很多故事发生的地方.《水浒传》第七回里讲到,高衙内与陆谦定计,骗林冲去喝酒,定的地方便是樊楼.陆谦说:“兄长我们休去家,只就樊楼内吃几杯.”当时两人上到樊楼,占了个阁儿,唤得酒保吩咐,叫两瓶上色的好酒,稀奇果子按酒……

樊楼是当时最有名的酒楼,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字组成,每座楼皆高三层.当年有个富人为给自己树名声,就去了樊楼,把当天所有人的酒钱都包了下来.他的大方、豪爽也瞬间传遍了城.

当时的酒楼已经是一个公共空间、媒体平台,是传播新闻的渠道,各式各样的信息都在这里交流、散布.除了开封,在其他小城市、城镇,茶馆、酒店也遍地都是.

可以说,这是一种市民生活方式的发端.在宋代以前的唐代,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唐代的长安城,卖东西只能在东市与西市,酒楼、茶楼不能盖在居民坊内.唐代两市的开放时间也是有限制的,正午开放,黄昏就要关市.但到了宋代,茶楼、酒楼可以开到深夜,早市也开得很早.

蒸馏酒——也就是白酒(亦称烧酒)最晚在宋代已经流行,“蒸酒”的字样多次出现在宋代文献里.我们可以推测、武松在景阳冈喝的“三碗不过冈”就是烧酒,他喝完以后迎风一吹,酒力就发作了.烧酒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这是一种酒精度数很高、口感辛辣的酒.在偏僻的景阳冈,这样一大碗烧酒大概需要10 文钱.在宋代的城市里,一份精致的菜,用讲究的器皿端上来,也就是10 文钱.那时的菜,量大,食材质量好.武松喝了18 碗,180 文钱也够了.北宋后期,一个劳动力在城市一天的工钱,也就是200 文钱.武松作为步兵都头,相当于现在的排长,工资不会太高,大概一个月五两多.武松在景阳冈一顿就吃了一天的工资,那是因为宋江送了他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就很多了.天津人有一句话,“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在武松的年代,人们对吃就已经十分讲究了.

宋代的快餐,只要你说得出菜名来,马上就给你做宋代是中华美食奠基的时期.现在的大部分烹调用语,都出自宋代,比如炒、炸等.宋代在烹饪技术上的进步,归功于加热方法的革新——宋代城市大量使用燃煤.火旺了以后可以炸,可以爆炒.以前只能把菜煮熟,现在可以炒出味道、炸出颜色来.在宋代,市民对食物的审美情趣扩大到视觉上,雕花蜜饯应运而生.各大城市都推出自己的杰作,当时出名的浦城冬瓜,就把三尺长的冬瓜,刻上假山、龟、鹤、寿星、仙女,放在寿架台上.

人们对食物的追求,也体现在宋代的文学作品里.食货苏东坡在黄冈时,曾作过一首《食猪肉》:“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据统计过,宋代的快餐品种,南宋加北宋,市面上流行的大概有500 多种,光小孩儿吃的糖就有很多种,可见当时对“食”的重视.

宋代的餐馆相当繁荣.美国《生活》杂志1998 年评选了过去1000 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均100 件大事,其中的第56 件大事,就是出现在中国宋代的城市饭馆小吃.连带快餐服务.宋代城市的快餐不得了,你只要能说出来菜名,马上就给你做出来.

这几年外卖很普及,其实宋代就已经有了.在小说《郑节使立功神臂弓》里有对外卖的描述:一个闲汉,一个筐子,一把刀,几块牛肉,送到顾客面前,当面切.这种现象在宋代非常普遍.在,凡是卖熟食者,都用诡异言语叫卖,这样食品售出才快.

燃煤的使用,还推动了炉灶的创新.炉灶可以移动,走到哪都可以卖,火始终是旺的.宋代冬天很冷,晚上冷到零下,照样卖茶.没有保温的方法,外卖是做不起来的.黑龙江省博物馆现藏有一幅南宋佚名画作,画面中,六位宋代商贩转成一圈,摆弄着炉灶、茶盏、烫瓶.有专家认为这是在卖浆,故定名《斗浆图》,我认为不妥,浆乃水也,宋代城市里煎点汤茶药成风,这图应称为《煎点汤茶药图》.

宋代的货币流通量元、明、清都比不上对饮食的重视,贯穿整个宋代的城市生活,重要的背景是:宋代保持了很长的和平.秦统一六国以后,中国维系时间最长的朝代是两汉,达426 年,但很乱.宋代其次,达320 年,很和平.在这三百多年的和平时期,宋代生产力和科技水平都达到了中华文明的高峰.

北宋时期,中国人口第一次过亿,达到1.2 亿.汉唐盛世,人口也才五六千万.人口剧增,是因为生产力提高,可以养活这么多人.宋代垦田的数量达750 万顷,是唐代的两倍;亩产达700 斤,也是唐代的两倍.唐代最盛时,各地每年往首都长安运送粮食,定的是300 万石;而宋代的两浙和两淮,每年送往的粮食多达600 万石,多了一倍.有学者统计宋代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大致为4000 斤.而1984 年,中国每个劳动力生产的粮食为4379斤.

《宋史·食货志》记载,1021 年( 宋真宗时期)全国总收入是1.5 亿钱,约1500 万到1800 万两.按400 美元值黄金1 两来换算,当年的收入折合70 亿美元.当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如此大数量的财富流通.宋神宗时期两年的铸币量,即超过唐代三百年的总量.宋代铜钱的流通量,后来没有一个朝代能打破其纪录.有专家认为,宋代的财力,占当时整个世界的50%.

垂足高坐这种生活方式是从宋始的.和唐代人相比,至少宋代人坐的时候会舒服些.椅子、条凳、案桌这些生活用品都是从宋始才有的.唐代人坐在席子上,称为坐席,现在的日本人就是这样,盘着腿跪坐.跪着坐不利于行动,坐久了也很难受.座椅的发明,对市民生活来说是划时代的.座椅、条凳,我们一直用到今天.

市民生活方式千年不变的,除了座椅,还有文字和出版.现在我们打字,用的是宋体字;有一种书籍装订方式叫蝴蝶装,如蝴蝶两翼,对折起来再装订,这也是宋代人发明的——这是阅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城市绿化在宋代也很受重视,“汴京八景”里就有“隋堤烟柳”,开封绿化成林,种了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梧桐树……我们看《清明上河图》,里边柳树、榆树都画得很生动.宋代人对环境的重视,体现在当时高官隐退后的去处——洛阳.北宋时期,“天下名园重洛阳”,显宦名流在洛阳都会有一套园林别墅,有点像今天的青岛、厦门、珠海.

司马光被王安石逼退后,就去了洛阳,挂了闲职,专心编写《资治通鉴》.初到洛阳,宅子简陋,夏天太热,司马光还在家里挖了地下室避暑.之后,他在洛阳城东南买了一块地,建成“独乐园”.司马光形容它“质朴而严洁,去市不远,如在山林中”.这处园林,山水、建筑融为一体,在中国建筑史上有一定地位.

宋代上流社会生活安适,平民百姓也有保障.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事业是从宋始的.宋代每个州府都有供穷人免费居住的保障房,称为福田院.福田院里提供免费食宿、医疗.到了南宋,福田院演化为安济房(免费医院)、漏泽园( 殡仪馆) 和居养院(保障安置房).安济房三年当中收了上千人.漏泽园专门安葬无主的尸骨,有人死了,没有人收尸,国家负责安葬.至于妇女儿童,则雇了专门的人服侍,甚至有专门的乳母.

没有钱、没有精力、没有慈善心,是做不了这些善事的.宋代的社会保障机构,延续到元、明、清等朝代,对倡导善举、缓和社会矛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自《中华物典:献给物质文明的赞美诗》

民生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民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民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民生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