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方法方面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晋陕黄土高原区域系统调查方法概述赵辉任海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调查方法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晋陕黄土高原区域系统调查方法概述赵辉任海

赵辉 任海云 贾尧

摘 要:众所周知,晋陕高原多山多沟,针对这类地形地貌,要在这里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需要因地制宜,变通常规的区域系统调查方法,以确保全覆盖不留死角,并提高调查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晋陕高原 多山多沟地形 区域考古调查

2017 年9 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河套及南流黄河地区龙山时代石城考古调查,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课题组的同行们在榆林市佳县朱官寨乡佳芦河支流五女川河流域进行了短期的野外调查和交流.本次交流活动虽然时间短,但我们一行三人均感到收获巨大,学习到了在晋陕高原多山多沟区域进行系统考古调查的许多有益经验和方法.本文旨在将本次交流所学到的先进方法和经验介绍给省内同行,期望能对未来的相关田野调查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全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准备的方面除了所有田野考古工作必需的衣食住行之外,与调查密切相关的有以下三点:

1. 调查区域的大比例地形图

地形图是所有调查必需的资料.考古调查需要尽可能详细的地形图作为参考,并且需要将所有发现的遗址和遗迹的坐标标注于地形图上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常用的有1:50000,1:10000 和1:2000 等大比例地形图.通常认为地图的比例越大越好.其实,存在一定的误区.地形图的比例越大对认识相关区域的地形地貌和相关的河流、道路等地物当然有好处,但是地图比例过大也会导致后期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和数据量过大,影响工作效率.况且,大比例的地形图往往是有严格的获取条件和保密限制的.因此,地形图的选择坚持够用即可.1:50000 的地形图相对容易获取,在调查过程中能够满足基本需求.

大比例地形图用来标注采集点和遗迹、遗址的坐标,除此之外,调查队员利用现在方便的网络,可以用自己的手机下载并保存奥维地图或其他类似的地图APP,既可以方便定位和查看自己的目标区域,又能在需要时记录相应的坐标点和海拔.这种方法简便易学,灵活好用,值得推广.

2. 认识地形地貌

晋陕黄土高原属于我国自然地势的第二阶梯,平均海拔较高1000~1500 米.晋陕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之一,地势整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南流黄河两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自然景观.地貌起伏大,多山多沟.

晋陕高原和南流黄河两岸的地形以梁、峁居多.这从当地的许多地名即可反映出来,如著名的石峁遗址、芦山峁遗址等.梁是指长条形的高地,梁又可分为平梁和斜梁两种类型.前者顶部平坦,宽度有限,长可达几公里.斜梁主要指黄土高原地带常见的沟间地带,长度较短.峁是受侵蚀后呈现出来的驼峰和馒头状的地貌形态,是梁进一步受侵蚀形成的.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小地形,如:塌,坪等.

认识调查区域的地形和地貌是调查开展前必要的功课,对后期每日调查区域的划分、工作量的设定及调查路线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3. 设备和工具

田野调查通常需要的相机、手铲、钢卷尺、比例尺、提取标本和样品的自封袋、纸质标签、图纸等等当然是必须的.根据调查区域的地表植被覆盖情况,一把园艺中常用的短柄三角锄非常实用.既可以当登山工具,用能清理调查断面植被.

工具和设备的准备是一方面,如何合理分配是另一方面.一般是以确保每一小组内各成员可以完成断面清理、遗址记录为原则分配工具和设备,不可能每个队员配备所有设备.

二、调查方法概述

区域系统调查讲求系统性和全覆盖性,晋陕高原多山多沟的地形和梁峁为主的地貌对调查方法的选择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能不留死角地将调查区域都照顾到,需要在每日调查区域的划分和调查路线的确定上多费点功夫.

1. 调查区域划分

每日调查区域的划分在对调查区域地形地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调查队员的人数、每日的目标任务来确定.通常以两条较大的冲沟为界,这样可以减少队员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2. 调查路线和分组

确定了调查区域后,调查路线的选择和队员分组便成为调查工作的成功开展的关键.通常的作法是从两条河流的分水岭处为起点,队伍出发前在此集合,根据目标区域内的具体地形,将全部队员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各自沿着不同的方向向终点区域前进.为了避免重复和遗漏,需要各小组负责人提前规划好路线.同时,由于地形以梁峁为主,且有的梁较长,有的则很短,遇到断梁往往需要走回头路.为了提高效率,减少走回头路的次数,最有效的办法是沿着平梁一直往前走,兼顾突出的峁和短梁.当然,有时地形过于破碎,走回头路也是不可避免的.

分组可以使每个队员互相配合,发现遗迹后清理断面,做记录时可以分工和配合,节省时间.

三、记录和采样

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摸底,为了全面了解调查区域各个时期文化遗存的分布情况.调查时除了通常的采集地表陶片、石器等遗物外,观察断面也是关键.特别是由于调查季节、地表植被等条件,雨水冲刷、塌陷及现代人活动形成的断面就显得非常重要.断面上往往能暴露出遗迹现象,为寻找遗址提供线索.

1. 断面记录

发现遗迹后需要及时的清理断面、划定地层、照相、绘图、填写统一格式的表格、记录断面的坐标.清理断面时发现的遗物和需要采集的样本需要单独存放.这种方法与试掘不同,试掘需要的时间长,每个地点都试掘也不可行.可以将这种方法称为“断面发掘方法”.能完整了解地层堆积情况,出土的少量标本有明确的单位,这样确定遗址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更加科学、准确.

2. 遗址记录

将断面记录完成后,需要确定周边有无其他遗迹,进而确定遗址的范围和面积,填写统一的表格对遗址进行描述和记录.遗址面积的确定比较困难,往往只能在地图上画一个大致的范围.

四、资料整理

野外工作结束后,需要尽快将野外调查获取的照片、文字、图纸、坐标等进行整理,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文字、照片和图纸等传统的记录需要尽快的电子化,分类、命名,统一存档.调查队员各自在野外采集的遗迹或遗址的坐标点,同样需要及时导出,并且统一汇总到一个设备上进行标注,确保将所有点全部标注在地形图上.

五、几点经验

本次交流活动有许多收获,其中关于遗址分布规律的认识最深刻.这些规律性的认识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调查队员们首先总结出来的,并在我们参与的调查中得到了反复验证.

1. 河流两岸地势险要处必然有早期遗址.参加调查时,无论是已经发现并做过工作的石摞摞山遗址,还是新发现的高石崖遗址,均位于五女川河南岸临河的露出基岩的断崖上.

2. 河流发源处及分水岭区域.这一区域在多山多沟的晋陕高原山通常是交通要道,因此遗址分布很密集,而且有早期遗址.

3. 梁或峁的阳坡,当地老百姓称为“阳坬(wa)”.由于此处光照时间最长,是古人选择居址的理想场所,调查时常常能在此发现房址.

4. 被雨水或山洪冲刷的支离破碎的断崖边经常能发现有遗址.由于此处有遗址,人类活动形成的熟土与未经扰动过的生土相比更容易被流水侵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北高原进行的区域系统考古调查,为我们在晋西黄土堆积地区和晋东南多山多沟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后记:参加此次田野调查交流活动的有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任海云、赵辉、贾尧;项目负责人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马明志,其他队员还有马平志、吕建平、王强、祁玉廷、聂荣毅、安昭等.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调查方法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调查方法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调查方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论文采用方法

2、写论文方法

3、论文分析方法有哪些

4、国家级期刊的查询方法

5、论文调查方法

6、论文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