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面论文怎么写 与像叶圣陶那样认真生活读叶小沫的《向爷爷爸爸学做编辑》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该文是关于生活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像叶圣陶那样认真生活读叶小沫的《向爷爷爸爸学做编辑》

我愿意读叶圣陶的教育文集,不似外国的赞可夫、维果斯基那样隔着一层.叶圣陶的文章好读不夹缠,好看不高玄,最重要的是他常说些我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比如《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还有些我想说又不会说的话,比如《“学习”不只是“记诵”》.当然,更多的话直说到我心里去,比如《我呼吁》《读教科书不是最后目的》《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读叶圣陶的文章有时如进寺庙遇长老,想近前又不敢近前:不敢近前,怕他看穿了我的肚肚肠肠,不近前又想知道那是一双什么佛眼,如何看我整天瞎读乱写.所以,读了很多先生的教育文章,明白了又明白,困惑了又困惑.

正恍惚无措间,偶遇《向爷爷爸爸学做编辑》,一本薄薄的小书.几乎一口气读完,顿然通体舒畅,心开眉展,为我理解大师、亲近大师,添一通途.本书作者叶小沫为叶圣陶之孙女.可想,她的视角和情感,自然别样.家人眼中的叶圣陶,去掉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家的标签,只是“爷爷”的样子.于是,有趣有味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扑面而来:“因为三午没有轻轻关门,被爷爷追到北屋重新来关一次”的家规养成故事、“照片”的故事、“写信”的故事、“纠正错别字”的故事……打住,收紧口风.一句话,读了文章外的叶圣陶,你能更加理解文章内的叶圣陶思想.

周国平说,能刺激你写作的书就是好书,这本书简直太能刺激我了,本来想写两句,结果写成了一篇……触发太多,重要的话也不能说太多哩.

丘吉尔劝年轻人挑书看书要精要少,要像老年人那样谨饮慎食.他担心年少识浅,囫囵吞书,来日重读再也读不破当年错误的领会,白白断送了好书的启迪.其实,不必把读书标准抬得这样高.年齿见长,读书本身就会读出不一样的滋味,何必因噎废食白白浪费年少时光呢?倒了胃口,吃坏了肚子,发一次高烧,也会间接增强免疫力.大部分人的精神体质能扛得住一时的胡吃海塞,一知半解,不求甚解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了,习惯读了,就够了.阅读本就是私人体验,谁的读书之路不是跌跌撞撞、曲曲弯弯的呢?

幸为叶圣陶母校的教师,追随叶圣陶的这丝欲念、这点渴望、这缕求索,是老天爷赏的酒药和饭食.我曾用2 个月的暑假时间,专心研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最后,记住、了解了“教育就是养成习惯”“教为不教”“教育为人生”等几个著名论断.客观地说,那时的我也不觉得叶氏教育论比其他教育论高出多少,不至于让我因为“理论的掌握”而着迷于“掌握理论”的人.2 个月的阅读,让我清晰地明白了一件事:我不是为学术而生的.我喜欢业余时间单纯慢慢品咂的看书摸书(读那些没有纸感没有纸声的电子书,感觉很别扭,手和眼都不舒服,精神先衰的征兆吧).窃以为比学术更重要的是日常的生活,是日常生活中那些零碎的、松散的、软和的成分.

专业理论的枯瘠让我调转方向,减少高头大章专著阅读,腾出时间读些人物传记,读点儿文章外的人和情.二读叶圣陶,不再陷进论文集里,而是从“传记”“回忆录”中读人,读情感,读故事.寻到了适合自己的读叶圣陶的方法:业余时间读叶圣陶的业余生活.比如,读叶至善的《父亲长长的一生》、叶小沫的《向爷爷爸爸学做编辑》及叶圣陶的《倪焕之》《稻草人》小说等,不以教育专业的眼光读叶圣陶这个人.在传奇、轶闻、童话、小说与杂文的零乱杂错中捕捉吉光片羽,营养浓了淡了不相干,吸收就好.

读人读事,成了嗜好,成了习惯.即便重读叶圣陶写的纯教育理论书籍,也能踅摸出文章缝隙中情感的兴味.比如读《如果我当教师》《文心》《儿童之观念》《文章面面观》,能饶出故事的趣味和逻辑,因为我了解文章背后的血脉情缘,我明事理,我鉴赏美,这话说大了,那么,我知好歹.

没错,好书会刺激写字的渴望.叶圣陶的文章常牵起我表达的欲念,牵引着我仿写他的文章特色:晓畅明白的文字,平实平视的切角,事事有情,处处留意,顺手一拈一写,俏皮鲜活,尽得风流.自然本色的境界,令我千朵向往!其实,叶圣陶有许多名篇巨制,是随性为之,不是有意熬制,是逞心而歌……

兜兜转转地看了叶圣陶写的书、别人写的关于叶圣陶的书,确认了一个事实:叶圣陶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同时,看多了叶圣陶的文章,也滋养了我读叶圣陶不走常规、不落窠臼的习惯.常常是从叶圣陶文集的门进去,然后从故事的小窗跳出来.门归理性的研究者进出,窗归我这类“想采光,想看风景”的好奇学习者欢跃进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当年龄叠成了资历,读书相应地又脱略了一些约束,获得一些自由度,如公孙娘的剑器舞,已臻无法之法.我无须认真地填写各种表格,无须一篇接一篇地撰写论文.此时,读书全凭个人兴致.

最近,看叶圣陶文集,我又被那些具有“年代感”的照片凝神定住.这些照片比文字更具魅惑力,比文字刺激神经,眼悦心悦.喜欢带图画的小人书,也许是红旗年代生人的共同病根吧?看着这些照片,我的想象力陡然提升了一格.

叶小沫回忆说,爷爷喜欢拍照,也拍得很“范儿”.最有味道的是,每张照片的文字说明清晰了然,短短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齐活.文集里几百张照片,拎出即是一本“叶圣陶写真集”:“与夫人,1920 年摄于甪直”“1921 年与朱自清于杭州”“1925 年,佩弦与至善、至美于上海”“1928 年与胡愈之等于白马湖”“乐山炸后的‘全家福’”“1949 年烟台李家庄‘三八’节大会致辞”“1953 年‘全家福’于北京东四八条院”“1956 年,与老舍在印度出席亚洲代表会议”“1971 年与在上海郭绍虞家”“1979 年与丁玲在北京东四八条院”“1987 与吕叔湘在北京四八条院”……

相会、聚会、开会、与各类人际会,喜悦、郁闷、平淡……这些照片连起来,也能成“图读中国教育人物史”.所以叶小沫回忆说:爷爷把可以找到的老相册都找来,把上面的照片拿了下来,大致按年代重新排列,一本一本地贴下去.这还不算,他几乎为每幅照片都写了说明,说明的文字用毛笔正楷写在宣纸条上.写成说明后,用糨糊把它贴在这幅照片的旁边.说明里包含着新闻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看爷爷的相册,你想知道的全在旁边的说明里,用不着再去问别人了.这习惯,即便好多照片挤在一堆,“事”和“情”也会顺顺溜溜地来来去去,绝不串场相撞.想起自己手机相册中一堆“猜谜”一样存在的照片,差距真是大啊!

尘世不羁在文字里,似菡萏在水中开放,展示美丽,遮掩不堪.想凭空生花,想乌云满天,假作真时真亦假.而在照片里,则是凝固的时间、真实的瞬间,顺便黏贴上一个“故事”……当平面文字变成北京东四八条院,峨冠博带;变成海棠盛开,老友赏花畅叙的热腾场面;变成小院小径上与重孙“阿牛”摆拍微笑,变换成“山笑水笑人笑”“杨柳依依”的回忆……可眼见为信,可畅快地想象.

关于照片,叶小沫讲过一件轶闻:“全家人都是哥哥三午‘照相馆’的模特,爷爷是最好的一个.32 张一卷的黑白胶卷,当天照完当天洗出,这是爷爷最喜欢的速度.照片洗好后,爷爷常常是第一个欣赏者,不仅如此,他还买来直尺,带上薄薄的白手套……所有这些工序都像他做其他事情一样,干得又仔细又认真.”

看到这里,我当下感动起来,这父子间的生动爱怜都出来了,这认真生活的样子跳脱出来了.定是要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态度.我承认,叶圣陶认真生活的样子开始让我心动生爱.这些琐屑小事中的小真、小善、小美,打动我最薄弱、最柔软的情感区.我之爱叶圣陶就是爱他的生活,爱他彻底的真实.

兀自想起丰子恺回忆弘一大师的一件小事: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坐下.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还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子,要将鱼肉切得其细如雪,其薄如纸.这些认真成痴的“习惯”带出骨子里的美感.套用高更的话,为美而生活,为什么不?为爱而生活,为什么不?为快乐而生活,为什么不?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生活.意趣生动的叶圣陶,如何能在理智冰冷的论文集里看到?我反正没有尼采透视主义的本领.

读过丰富精彩的叶圣陶,如再遇有的教育人士称自己“有学”“饱学”,我真的也要一哆嗦掉筷子,我升级为叶圣陶的“死忠粉”了.最自然地开始复制叶圣陶的所作所为,不仅读他读过的书,还学他写文章,还学他生活.最近,也整理了一回老照片,为每幅照片写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暂时放怀一切地加入真生活的团体,这样做的时候,感觉精神气质与叶圣陶先生更靠拢了一点儿,心也更靠近了一点儿.

我弯弯绕绕地终于发现了叶圣陶,走近了叶圣陶.我能听到叶圣陶在说话,谁能听到我在说话.近十年的阅读辛劳或阅读享受,逐渐有些质量积储在身体内部,凭借它而产生力量、自信,说起叶圣陶来,声音渐渐大了起来,有时还目空一切,因为有些把握了.

对我而言,看叶圣陶,已经不太去注意那些名头,那些教育理论了.只喜欢窥探他认真生活的样子,尤其是“为照片配说明”这类小事儿小情调.

一个人长期和另一个人构成某种长久的联系,以至于喜爱、默契,应该视为命中注定.何况我就工作、生活在叶圣陶工作、生活过的校园里呢!这缘分是千年修不来、几世积不来的机缘巧合,唯有感恩幸运的眷顾.

画家雷诺兹1870 年在皇家美术院演讲时,曾表达对米开朗基罗的景仰,他的说法深得我心:“后人纪念他时的崇敬也许是出自偏爱吧;我自豪于身为其中一员,就算不是他的仿效者,也是一个热烈崇拜者……如果我有机会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那么我将要更大胆地跟随这位大师,即使不能胜任,只要能达到他全部完美成就中的一丁点儿,也就可以满足了.我认为,我能够体会到他所努力表达的感情,这便是我的幸福.”

现在,我也怀揣冒昧的设想,我能体会到先生对教育对生活的热爱和认真,这整篇文章可以证明.结束这篇文章,只能用先生一生证明的道理:习惯是人生的一条线,串起正谊明道,串起琐屑生活……人生这串项链,线是看不见的,但是不能没有也不能断.

从明天起,拍照、记录,写“四要素”,像叶圣陶那样认真生活.

谨以此文纪念叶圣陶先生仙逝30 周年.(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校教师,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拓展阅读·

1《. 文心》夏丏尊、叶圣陶

专讲读和写的书.“设定的拟想读者应该是中学生,还有教学环节的另一端的中学教师”,陈望道、朱自清作序,可见书之品质.

朱自清先生在“序”中的说得好:丏尊、圣陶写下《文心》这本“读写的故事”确是一件功德.书中将读法与做法打成一片,而又能近取譬,切实易行.不但指点方法,并且着重训练,徒法不足以自行,没有训练,怎么好的方法也是白说.故事书自然比那些论文式纲举目张的著作容易教人记住———换句话说,收效自然大些.至少在这一件上,这是一部空前的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故事版的学习论.

王鼎钧读了《文心》之后,放言:我是夏丏尊的信徒,愿意在文学的路上做提灯人.我仿照王先生,立言:愿追随先生们,发出爝火之微光.

2《. 倪焕之》叶圣陶

读《倪焕之》,抽离时代性、历史性、文学虚构性等特点,就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层面解读这本小说,完全能淘换出一目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育“理想国”活剧本,或者说教育“实验田”实践操作指南.寻着“倪焕之”的教师之路,随着他的足迹,走进叶圣陶教育“实验田”:空无依傍的教育理念、教育哲学、教育体系和价值方法似乎没有了,按着“实验田”规定法式,伸个腿、弯个腰,转个身……人似乎跟万千新教育实验者融化在一块了,又仿佛我扩大了,实验田里就是一个我了,这是多么美的境界呀!

所以,我臆断《倪焕之》是类自传体小说,是理解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灯绳.

生活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生活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生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论文

2、生活中的化学论文

3、心理学和生活论文

4、生活周刊杂志

5、党的生活杂志社

6、生活和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