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跟新时期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困境和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护理教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新时期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困境和

杨瑞 徐莎莎 张银玲 潘梦婷

摘 要急诊科是临床护理教学重要科室.目前,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面临许多困难.本文着重分析了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具体改进措施,以达到提高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培养合格高层次护理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困境;对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14.053

作者单位:710032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杨瑞:女,博士,讲师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面上项目资助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临床实践的必要过程,也是护理学生步入临床职业生涯的开始[1].急诊科是综合性强、跨多学科、多病种、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与医疗环境特殊的临床重要科室,也是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急救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是护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2].新时期,随着患者法制观念与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院急诊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系统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疾病谱的改变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反应敏锐、知识全面、技术精湛、处置实际问题能力强的跨学科高层次护理人才.虽然各医院急诊科较为重视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但高发的医疗纠纷与紧张的医患关系带来的诸多问题,使急诊科临床教学计划难以顺利推行,同时由于单一的教学方式等因素影响,事倍功半,教学效果甚微,陷于教学困境中,严重影响了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本文着重剖析了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困境的成因,并提出强化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对策,以达到提高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真正提高护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合格高层次护理人才的目的.

1急诊科教学困境的成因

1.1急诊科特殊的临床属性

1.1.1急急诊科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要求抢救急,评估处理急,护理工作时效性强,要始终紧绷“时间就是生命”这根弦,而快速高效赢得时间和挽救生命是急诊工作重点和难点[2].因此,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为避免影响抢救工作,不宜像一般科室一样过多地采用“床旁教学”,在病房进行教学.急诊科应注重在抢救前、后强化教学,比如在进入抢救室前,模拟急诊科真实情境,介绍常见急症的处理程序与常用的急救技术与设备,抢救结束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及时记录整个抢救过程,分析总结抢救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思考进一步改进的对策与措施.

1.1.2广急诊科涵盖各临床学科的急诊伤病,疾病谱非常广,病情复杂,这就要求急诊教学中不仅要巩固学生的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和多学科理论知识,还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较强的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快速、灵活、准确地做出护理决策.

1.1.3特急诊科与一般临床科室明显不同,有着特殊的临床实践规律.其他科室在诊治护理患者时,主要遵循采集病史、护理诊断、制定与实施护理计划、护理效果评估的程序进行.急诊科特别是抢救危重症患者时就不能采用这种按部就班的程序,而应采取“先救命,后治病”的逆向思维模式.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救治方案,进行个体化救护.比如为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深度应适当减少,以避免出现骨折等并发症.

1.1.4杂急诊患者及家属来源广,社会背景复杂,维权意识很强,医患关系十分复杂.急诊患者由于具有急、危、重等特点,家属的情绪往往比较激动,较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因此,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不仅教学生知识与技术,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处理护患矛盾能力.

1.2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现状

1.2.1教学模式单一化、个体化、低层次重复由于医院主要以患者为中心,急诊护士主要精力也主要聚焦在患者身上,加之工作量大、压力大、无固定节假日,导致护理带教教师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就忽视了临床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临床护理教学多采用传统的“一带一”灌输式教学法[3],教与学之间缺乏必需的沟通与交流,教学过程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护生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到临床实践之中.许多带教教师担心医疗纠纷与医疗风险的发生,只让学生做跑腿打杂、搬运等低层次重复机械的工作,严重挫败学生的进取心,甚至影响职业信念.

1.2.2教学过程管理监督落实不到位护理部领导机构往往较为重视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委派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但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急诊科安排低年资、未经过培训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教学随意不严谨,影响临床教学质量.同时,临床教学考核形式单一,有的医院出科考试仅考两项护理操作技术,无法全面评估学生实习效果,无法了解学生能力提升进展情况.

1.2.3教学计划欠科学临床教学计划没有根据不同科室的临床特点进行制订,存在千篇一律,不符合科室实际和学生学习规律,不能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计划.有的学生一到急诊科就被分到抢救室实习,没有按教学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带教,造成学生“两眼一抹黑”、畏惧恐慌,不知所措,挫败工作信心,直接影响能力的提升.

1.2.4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不全面随着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新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对护士的权利与义务、医疗事故的认定、护生实习行为的规范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但有关临床教学的立法,特别是临床教师与实习生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临床教学中发生的医患纠纷的处理等方面均不明确[4].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实行“举证倒置”,使得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更有危机感,要求各种临床操作“容错性”越来越低.为了尽量降低医疗风险,避免“麻烦”,有的临床教师宁愿亲力亲为,不愿意让学生动手,导致学生临床操作实践机会减少,实习质量难以保障.

1.2.5学生学习盲目、被动由于急诊工作繁忙琐碎,患者周转快,而医疗纠纷风险大,对护士的技术与服务要求高.患者家属易因治疗不符合预期设想而迁怒于实习生,造成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不敢主动操作,只当观察员、记录员,处于事事等待带教教师指示的被动状态.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专业信念和临床教学质量.

2对策

2.1建立多维度岗前培训模式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要走出困境,就要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强化临床护理教学改革,特别要做好护生急诊科岗前培训工作.在岗前培训过程中,应改革传统培训模式即个体单项技能的简单训练,可根据急诊科不同教学主题进行内容和程序整合、优化,突出“能力为主”“分层递进”和“贴合实际”的特点,构建出“教学形式三结合”,以下三种形式互为补充、互相促进,避免教学的单一枯燥,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1.1个体与团队合训相结合针对急诊科教学内容,首先采用个体训练模式,在技能训练中心进行常用急救技能训练,学生反复自主式练习,练习中不断改正错误、总结经验、直至熟练掌握.单项技能熟练后,再采用团队合训模式,学生分小组、分角色综合训练,将各个技能综合应用,锻炼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升综合救护能力.

2.1.2技能与情景模拟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某一急诊救护场景,让学生进入模拟的情景中,通过分析场景、事件,模拟不同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实践技能.

2.1.3模拟与实际操训相结合为弥补部分情景教学不能完全体现真实场景的缺陷,利用现有高端模拟人设计模拟病例.教师通过编辑教学病例,用计算机操控模拟人,学生可进行多种护理技能操作和培养急症的评估和处理能力.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电视、多媒体、幻灯、录像等),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后再实施临床操作,从而减少护患之间矛盾.

2.2制定循序渐进的分级教学计划急诊科应根据自己的临床特点、教学侧重点,全面制定教学计划,构建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性教学体系,同时注意协调好患者和护生之间的关系,要患者理解教学医院的“教”字,从而为培养更优秀的护理人员做准备.

2.2.1“直接教-间接学-自主反思”多元化教学急诊科应采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将繁杂的知识与技术,通过“点、线、面”立体、综合性教学整合起来.“直接教”主要包括讲授法、操作技能演示法等方法,“间接学”主要采用绘制概念图、在线学习、模拟演练、角色扮演、案例学习法、座谈讨论、观看相关影片等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反思”主要鼓励学生通过记日志、写小论文等形式进行经常性反思总结.

2.2.2“个体-小组-团体”递进式教学将个体救护、小组式互救、医护团队救援三层次的技能培训相结合,突出培训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按比例将三种形式的培训层层递进,在以个体救护的前提下,突出小组式救护的优势,以及团队有效协作救援的效果,已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2.2.3“电子虚拟-模型-实战”多层次教学创建教学模块.第一级模块即运用电脑和网络等现代电子设备,在电子虚拟环境下培训救护伤员的相关技能,强调培养护士独立全面处理伤情的能力和素质;第二级模块即运用各种训练模型组织技能培训,强调救护技能的熟练运用能力.第模块即模拟急诊科各种急症抢救场景,进行实地技能培训,侧重培养在不同急救情境下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2.3建立立体交叉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学校、教学医院、科室三位一体的系统管理和教学模式.学校承担临床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责,成立临床教学领导小组,全面监督指导医院进行临床教学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讨教学问题,以督促医院将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医院成立教学领导小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同时提高临床待遇,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从事临床护理教育事业.科室落实临床护理教学计划与管理制度,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使临床教学由单一化、个体化、低层次重复向多样化、综合化、团队合作化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提高临床实习效果.临床教师应当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放手不放眼,及时纠正学生实习中的错误,注意批评尺度;及时了解学生实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有关信息及时反馈至教学管理部门,从而在学校、医院、科室内形成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的教学管理网络,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采用多元的考核方式,兼顾软硬性指标,如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实作评价、综合救护演习及教师反馈等方式综合评估教学效果.

2.4急诊法律教育做到“三完善”

2.4.1完善护理带教教师的法律教育在临床中多注重对护生的法律知识教育,而忽视对带教教师在法律方面的培训.带教教师法律观念淡薄,对工作中重要的法律知识理解不透彻、不深刻,处理护理法律事务能力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处理护理法律事务能力的培养.因此,完善护理带教老师的法律教育,提高带教队伍的法律知识水平,是培养法制观念健全、工作严谨、处置实际问题能力强学生的前提.

2.4.2完善护理法律带教内容调查显示[5],护士应学习的法律条文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医疗责任保险法》《麻醉药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献血法》《食品卫生法》等.随着医疗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侵权责任法》的实施,《侵权责任法》《民法》《刑法》《刑事、民事诉讼法》均应列为带教的内容.

2.4.3完善护理法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排演情景剧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法律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全面进行医疗法律、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医疗纠纷防范等安全教育,使学生认清医疗护理形势,强化法制观念,将护理法律知识和护理技术相结合,提高护生临床护理法律的能力,满足法律及护理教学的双重需要.

2.5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护士服务对象是人与社会,因此要求临床护士既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与扎实熟练的临床技能等专业素质,还应当具备包括价值观、创新能力、思维方法、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等非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护生能否适应未来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5.1全程渗透医德医风教育通过专题讲座、临床案例反思、临床就地教育等多种形式,将医德医风教育贯穿于护理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增强其责任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5.2全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聘请医院礼仪、沟通技巧培训专家,对学生进行培训,并通过急诊科“情景模拟”、“角色扮演”,锻炼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社交能力,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在一言一行中彰显较高的职业素质.

2.5.3注重培养组织协调能力急诊科护士仅自身具有娴熟的技术是不够的,处理突发事件与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协调指挥能力,才能将“众力”变成“合力”,控制混乱的场面,有序、有效地开展抢救工作.通过“个体-小组-团体”递进式教学法,可初步锻炼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协调指挥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带教教师需要注意进一步因势利导指导提升学生的指挥决策能力.

3小结

临床实习是护理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第一站,也是专业知识学习、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养成、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急诊科开展临床教学工作困难重重,只有带教老师与教学管理者本着“以教学为中心,育人是根本”的思想,始终把教学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强化临床教师教学意识,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力度,应用综合多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临床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解决急诊科临床教学的难题,走出困境,显现出人才培育成果.

参考文献

[1]卢长艳,季国忠,王锦帆.附属医院临床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3):426-429.

[2]包美霞,范守丽,杨登山.急诊科护理实习同学带教的讨论[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93-1394.

[3]邱里,曹小平.急诊医学本科学生临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3):462-464.

[4]刘淑萍.急诊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87.

[5]蒋建芬,金向英.急诊护生法律带教需求及对策[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6):815-817.

(收稿日期:2016-01-07)

(本文编辑崔兰英)

护理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护理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护理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护理医学论文范文

2、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3、外语教学期刊

4、护理论文格式模板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