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类论文范文文献 和中学生的羞怯和社会适应关系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此文是一篇中学生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学生的羞怯和社会适应关系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c.2018.05.075

摘 要目的:探讨中学生的羞怯与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以丰富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结论,为提高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羞怯量表》和《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对300 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通过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结果:①中学生的羞怯与社会适应呈显著负相关;②中学生的羞怯与社会适应在学生是否任职上存在显著差异;③社会适应量表中的人际适应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结论:①中学生的羞怯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社会适应状况较为良好;②在班级中任职的学生羞怯水平比非任职学生低,且社会适应状况好;③中学生羞怯水平能够显著预测社会适应能力,即羞怯水平越高,社会适应能力也就越低.

关键词羞怯社会适应中学生关系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SocialAdapt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Zhang Mei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and social adapt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enrich the relatedresearch resul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ocial adaptability,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middle schoolstudents´ social adaptability. Method: Three hundred middleschool students were surveyed using "Scale of Shyness" and"Scal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ocial Adaptation" and the datawas processed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variance. Research results: ①Middle school students´ shyness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ocial adaptability; ②Middle school students´ shyness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he significantdifferences in whether students are class leaders; ③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dimensions of interpersonaladaptation in the social adaptation scale. Researchconclusions: ①The shyness level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at amedium level, and their social adaptation situation is relativelygood; ②The level of shyness of students who serve in the class islower than that of non-service students, and their social adaptationis good; ③The shyness level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ansignificantly predict social adaptability, that is, the higher theshyness level, the lower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Key words shyness;social adaptation;middle school students;relationshipstudy

1 引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女性适当的羞怯,被认为是“婉约、含蓄、矜持”,而男性适当的羞怯则被认为是“腼腆、憨厚”.但在如今社会发展境况下,个体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展示,才能真正做到“适者生存”.青春时期的中学生性心理开始萌动,个体的自我意识随之迅速发展,使得个体更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导致其易感到羞怯.羞怯超出一定的程度就可能加剧青春期的心理危机,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如社交恐惧等.因此,本研究将竭力探讨初中生羞怯与社会适应两者间的关系,以丰富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结论,为提高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2 概述

2.1 国外与国内羞怯研究现状

心理学家Zimbardo[1]的研究中明确指出羞怯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他与Pilkonis 将羞怯描述为在某些情景中不情愿接近他人或者不情愿进入那些不容易逃避他人关注的场所.Buss 和Cheek[2]认为羞怯是在有陌生人存在的人际情景下产生的一种不适应、不自在、抑制及笨拙的状态.Henderson[3]认为羞怯的社会适应模型主要强调羞怯个体对社交情景的适应.在北美欧洲的后裔儿童的研究中发现[4],羞怯儿童常被看作社会能力和成熟度水平低的人.陈英敏[5]等人发现羞怯能显著预测同伴关系,陶婧等[6]则发现羞怯个体容易形成同一性扩散、自闭、延缓及胆怯等同一性不良状态,进而导致学业技能和人际技能等难以提升,学习成绩差,逃避学校生活.王晓怡[7]发现羞怯与学业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Forfham[8]等人则表明年龄较大的儿童羞怯水平有着明显的增长.许又新[9]发现14 岁到19 岁的个体,其羞怯随着年龄而增长,而后趋于平缓.伍育琦[10]也表明,48%的大学生曾报告经常感到羞怯,导致人际交往不顺的首要因素就是羞怯心理.近来,徐晓波、方明等[11]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羞怯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专业差异.在羞怯的各个维度上,袁彬等[12]也证明了无显著性别差异.

2.2 社会适应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者Wayne Paris 等人[13]在其研究中指出社会适应的定义,即指工作胜任、社会角色扮演、社会义务的履行,以及发挥社会成员功能等相关的能力.而我国心理学家陈建文、黄希庭[14]认为社会适应性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以追求与社会环境维持和谐平衡关系的过程,并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15],聂衍刚等[16]自编了《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董楚等[17]采用陈建文、黄希庭所编的《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以探讨高一新生的社会适应性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心理优势感上表现较为明显;蔡施思等人[18]也采用了《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来研究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的关系,发现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存在显著的性别、生源地及年级差异.

2.3 羞怯与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

社会适应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多项研究表明过度的羞怯会导致适应困难.台湾学者蔡政玲[19]在对儿童的适应性进行调查时发现:羞怯儿童在个人适应、家庭适应、学校适应、同伴适应等生活适应的各层面都会适应不良.陈欣银[20]也发现羞怯和敏感儿童常被认为社交能力弱,并且自身较为消极.同样,孙雪冰等[21]也发现羞怯量表的各维度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汪星梅[22]等表明中职学生羞怯处于中等水平,社会适应状况良好;羞怯在是否任职(担任班干)上存在显著差异,羞怯和社会适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穆诺等[23]发现初中生的羞怯和社会适应在性别和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羞怯的各维度与社会适应呈显著的负相关.谭嵘[24]等发现大学生害羞水平越高,环境适应越差;害羞对环境适应的总分及各个维度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陈英敏[25]等发现羞怯与社会适应显著负相关,而羞怯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或部分中介作用.此外,桑青松[26]等也发现羞怯在情绪智力与积极适应、消极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结果与李楠楠的不谋而合,即中学生情绪智力的高低可通过羞怯这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其社会适应状况.

3 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清镇市某一中学的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300 份,收回有效问卷为275 份.

3.2 研究方法

3.2.1 羞怯量表

本研究采用的Cheek 和Buss 编制的《羞怯量表》,该量表共13 个题目,采用5 点计分法,1 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有4 个反向计分的题目.13 个题目的得分范围从最低13 分到最高65 分,得分越低表明羞怯程度越低.本次调查信度系数为0.786.

3.2.2 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SAS-SSS)

《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15]由陈建文、黄希庭在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编制的.该量表共70 个题目,分四个维度,依次是心理优势(共15 道题目)、心理能量(共17道题目)、人际适应性(共18 道)和心理弹性(20 道题目).量表采用5 点计分法,1 代表“非常不符合”,5 代表“非常符合”,有22 个反向计分题.量表得分越高,表明社会适应性越好,社会适应总体得分在160 分以下者被筛选为社会适应不良个体.本次调查信度系数为0.912.

3.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9.0 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使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4 调查结果

4.1 中学生羞怯与社会适应概况描述

由表1 可知,中学生在羞怯、社会适应量表及量表的各维度得分情况,羞怯的总分是36.56 分,处于中等水平(量表总分范围是13-65 分);社会适应的总分是232.99,表明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良好;社会适应的心理弹性维度上得分相对其他三个维较高,说明在面对压力时,其心理素质较好.

4.2 中学生的羞怯与社会适应在性别上的差异

由表2 可知,中学生的羞怯无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会适应总分在性别上也无差异,但在其人际适应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表明女生相比于男生在人际关系上更易适应.

4.3 中学生的羞怯与社会适应在是否任职上的差异

由表3 可知,中学生的羞怯与社会适应在是否任职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即任职学生的羞怯总分低于没有任职的学生;任职学生的社会适应显著高于没有任职的学生.并且社会适应的各维度在是否任职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4.4 中学生的羞怯与社会适应在是否为单亲家庭的差异

由表4 可知,在是否为单亲家庭变量上,除了社会适应的心理优势感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中学生羞怯与社会适应总体上并无显著差异.

4.5 中学生的羞怯与社会适应在年级上的差异

由表5 可知,中学生羞怯与社会适应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人际适应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经事后多重(LSD)比较发现初一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初二年级得分最低.

4.6 中学生的羞怯与社会适应之间的相关分析

由表6 可知中学生的羞怯与社会适应的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表明羞怯程度越高,社会适应的能力也就越低.

5 讨论

在本研究中,中学生的羞怯和社会适应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社会适应的分量表显示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此研究结果与前人[21,22]是一致的.而穆诺[23]发现初中男生的羞怯水平显著高于女生,这与本研究不同.究其原因:可能是受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男生在成长环境中更多地受到家长的保护,弱化了性别在羞怯中的差异,也可能是测量工具的不同所致.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总体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在社会适应的人际适应维度上有显著差异,表明女生可能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比男生更胜一筹.该结果与蔡施思[18]的研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研究中,女生在心理能量、心理优势感、心理弹性和社会适应总分都比男生得分要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女生相对于男生更成熟且女生较为细心,善于观察,而男生简单,大线条,较沉默.所以表现出来的女生的人际适应水平高于男生人际适应水平.然而,与后两个学者[14,18]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被试的选取、学校、学校生活氛围、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找到关于中学生是否任职这一人口学变量在社会适应上的相关研究.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研究发现:在班级里任职的学生羞怯程度低,社会适应好;任职学生随机应变能力要高些,从而能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挑战,有良好的自控力、更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可能源于班干部作为老师和同学间长期沟通的桥梁,在班里发挥沟通交流作用,能习得更多社交技巧,加之自身可能具备的某些人格特质等因素的影响,以至于他们非任职学生来说,羞怯程度相对较低.中学生的羞怯得分在是否单亲变量上无显著差异,这与前人[24]研究结果一致.而在社会适应量表上只有心理优势感存在差异,可能是非单亲家庭的中学生相对单亲家庭,能更多地享受到完整家庭的爱和温暖.

在年级变量上,只有社会适应的人际适应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经过(LSD)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初一学生的人际适应得分高于初二和初三.这与蔡施思[18]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而与穆诺[23]的研究是一致的.不一致原因可能是初一年级新生对校园,老师、同学怀揣好奇心、学习和交友情绪比较高涨,从而就迅速地适应中学生活.此外,研究的对象不尽相同,本研究选取的是初中生,而前者的研究对象包含了高中生.

研究显示,羞怯及其各维度与社会适应基本呈负相关,这与研究者之前的预测基本相符.羞怯的学生相对于普通的学生,常常表现出不愿与人交流,被他人排斥.因此,越是羞怯,就越有可能社会适应不良.

6 结论

①中学生的羞怯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社会适应状况较为良好;

②在班级中任职的学生羞怯水平比非任职学生低,且社会适应状况好;

③中学生羞怯水平越高,社会适应能力也就越差.

中学生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中学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中学生英语期刊

2、适合中学生的杂志

3、中学生杂志

4、中学生订阅的期刊杂志

5、中学生论文

6、中学生数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