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的银杏书写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宋代文人的银杏书写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宋代文人的银杏书写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宋代文人的银杏书写

徐立昕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摘 要:银杏在宋代才真正进入文人的创作视野,第一,作为文人间馈赠佳品的银杏,通过彼此唱和而得以流传,从而也成为文人之间交情的见证.银杏果实的味道既甜又苦,宋人很享受这种复杂含蓄的味道,而这又与宋人诗味论相一致.文人享用银杏果实时常伴以茶或酒,银杏自然与茶文化与酒文化密不可分.第二,作为观赏植物的银杏,表现了诗人的审美体验,成为托物言志的又一载体.银杏种植于佛寺,与佛教文化结缘,给予诗人哲理的启迪.第三,作为语言材料的银杏,影响了诗人对词语的驾驭,多了“鸭脚”“银杏”二词,诗人的对偶功力面临新的挑战,为宋诗创作注入新的元素.

关键词:宋诗; 银杏; 鸭脚

中图分类号:I2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6)02-0146-05

收稿日期:2015-11-09

作者简介:徐立昕(1976- )女,蒙古族,辽宁喀左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提起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植物,银杏的地位并不突出,远不如梅兰竹菊能以其卓然风姿和熔铸的文化品格更受文人青睐,但梳理宋及宋以前的文人诗歌会发现一个突出的现象,即银杏在宋代才真正进入文人的创作视野,才开始在文人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不仅以其实用价值,更以其审美的、文学的价值而成为文人诗歌中特别的吟咏对象.

一、银杏与文人之关系概说

银杏作为景观树,据考证其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①从现存的绢画、壁画、画像石可见,银杏在汉代就以其多子多福等象征意义而成为汉画像石刻的题材,[1]在魏晋又与文人清谈联系起来,作为竹林七贤等文人肖像画的背景而出现.②银杏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始于西汉,在中国因时代地域的不同,银杏有很多称谓,如枰、平仲、鸭脚、白果等,③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其《上林赋》中列举汉朝皇家园林栽植的树木,其中有“华枫枰栌”的记述,枰即为银杏的最早称谓.称其为平仲,则见于西晋左思《吴都赋》,有“平仲捃梃,松梓古度”的记述.初唐诗人沈佺期《夜宿七盘岭》诗中也有:“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之句.但这些都是只言片语,只有到了宋代,在文人诗歌中,银杏才成为书写的对象.银杏在宋代不仅是观赏树,其果实也是文人之间相互馈赠的佳品,甚至出现了专门以银杏为题的诗作,如梅尧臣《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①就是专门为银杏果实而赋诗,欧阳修还专门以史家笔法写了一首关于银杏的五言古诗《和圣俞李侯家鸭脚子》,可以作为一部简略的银杏栽培史.这标志着银杏在宋代真正纳入了文人的视野,成为具有人文意蕴的植物之一.

银杏在宋代是如何与文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呢?首先要从银杏自身的生长环境和栽培历史来看:当时银杏主要盛产于宣州,更普遍的称谓是“鸭脚”,北宋初的诗人梅尧臣,宣州宛陵人,其诗中就多次提及银杏为其故乡特产,“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吾乡宣城郡,每以此为劳.”(《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黄庭坚也说:“藉甚宣城郡,风流数贡毛.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其一)此外歙州、吉州、饶州等地也栽种,②这些地方在宋代属江南路,③所以欧阳修《和圣俞李侯家鸭脚子》诗云:“鸭脚生江南”,同时扬州也产银杏,因此晁补之《寄怀八弟三首》其三称:“扬州全盛吾能说,鸭脚琼花五百年.”银杏的果实,即鸭脚子,在宋初开始入贡,鸭脚子在当时的京师还是稀缺之物,梅尧臣说“赠我比珠投”.估计只有种植的人,地方官,还有那些在朝中做官、集文人官僚于一身的诗人们才有幸食用银杏的果实,但太珍贵之物自然不利于传播,宋代诗歌中银杏元素的增多还有赖于银杏向北方移植、栽培面积扩大.如阮阅《诗话总龟》记载:“京师旧无鸭脚,李文和自南方来,移植于私第,因而着子,自后稍稍蕃多,不复以南方者为贵.”[2]李文和,即驸马都尉李遵勖.据《宋史》记载,李遵勖很有才华,进士出身,好结交文士.④他在成为文人聚会的组织者与核心的同时,也在自家园林中观赏银杏,在宴会上将鸭脚子分给文人享用,从而形成了以银杏为题材的诗篇,可以说对银杏的文学传播功不可没.此外,很多银杏多种植于寺院,成为寺院文化的一部分,宋代文人与佛寺的关系很密切,于寺院游览、小憩、会友、参禅,自然银杏也就进入其诗歌创作的视野,并从不同的出场角度,点缀着宋代文人的生活.

二、宋诗中银杏之文化分析

《全宋诗》中专门以银杏为题的咏物酬答之作共有15首.作为诗人的吟咏对象而出现的银杏最能代表其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此外也有一些诗歌虽未以银杏为题,但在诗句中出现了银杏,作为一种背景或者点缀,也是构成整个诗歌的图景必要因素.

(一)赠我比珠投,情味两悠悠.——作为馈赠筵会之食物的银杏

通过对宋诗中涉及银杏的诗歌作全面考察可见,有半数以上的诗作是在吟咏银杏的果实,即鸭脚子.而这类诗中的绝大部分又是酬答之作.这类诗歌产生于文人之间相互馈赠食物、或者聚会宴饮的背景之下.如梅尧臣《鸭脚子》、欧阳修《和圣俞李侯家鸭脚子》产生的环境即在前文提及的驸马都尉李文和家,这位好结交文人贤士的显贵,移植银杏,宴请文人并以鸭脚子分赠诸人,梅尧臣《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初闻帝苑夸,又复主第襃.累累谁采掇,玉椀上金鳌.金鳌文章宗,分赠我已叨.”就是对此事的原本记载.鸭脚子也因此自然而然成为宋诗的题材.杨万里《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银杏》也是在宴会的背景下专门为鸭脚子赋诗.鸭脚子最初很珍贵,用来馈赠的对象一定是好朋友,交情非浅,得到的人也分外欣慰感动,因此彼此都要赋诗唱和,表达对友情的珍重.如梅尧臣《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杏》(一作《和圣俞银杏见寄代书之什》)、韩维《谢微之送鸭脚》《奉答圣俞寄鸭脚实见贻》都是此类酬答之作.从这些同类题材的诗歌中,也可发现文人间的交往:如欧阳修和梅尧臣就互赠鸭脚子并写诗唱和,鸭脚子成为其友情的载体.梅尧臣、王皙与韩维的交往从他们送给韩维鸭脚也可见一斑.鸭脚子色白如银,张商英《银杏》就生动地描述了银杏的这一特质:“玉纤雪椀白相照,烂银殻破玻璃明”,如此画面使人赏心悦目.鸭脚子的味道淡甘微苦,对于喜欢品味,尤其嗜好复杂的,有层次感的滋味的宋代文人来说,鸭脚子也如同橄榄一样久嚼微甘,耐人寻味.王禹偁《橄榄》诗:“皮核苦且涩,历口复弃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刘克庄《海口三首》其二“如尝橄榄味初回.”可见橄榄初食苦涩,使人欲弃置道旁,然而回口甘甜,经得起久久回味.由此联系到宋人对于宋诗“味”的重视和评价,好诗的标准就是初看不觉出色,而最终细细品读,方见佳处.如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释德洪《题万富楼》:“此诗如橄榄,初嚼欲弃投.终然成可口,味永当见收.”都是说好诗带给人如同食橄榄一般丰富的体验.梅尧臣《鸭脚子》:“非甘复非酸,淡苦众所狎.”杨万里《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银杏》:“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这与对橄榄的描述相仿佛,都是宋人嗜好的复杂的耐咀嚼的滋味,两者引起的审美体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此时,鸭脚子承载的就不仅仅是食物之味,而是着上了文人特有的审美意味,从中可以体会到文人的含蓄雅致的情怀.①鸭脚子在宋代是煨熟之后食用,“深灰浅火略相遭”就是对“煨”的方法的准确描述.鸭脚子作为一种休闲食品在文人中流行,同时与茶、酒相配合,构成了文人宴会享用的主要内容,从鸭脚子的描述中可以窥见当时的茶文化与酒文化之特色.而宋人与茶与酒的关系密切就自不必多言了,研究宋代的风雅文化,是避不开这两者的,而鸭脚子作为其中配角,也作为茶、酒文化的点缀而进入文人视野.“今喜生都下,荐酒压葡萄.”(梅尧臣《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兴来活脔牛心熟,醉罢红炉鸭脚焦.”(黄庭坚《和答张仲谟泛舟之诗》)“鸭脚饤盘随土物,蟹螯将酒揜珍羞……此际剡游还忆旧,闲中情味两悠悠.”(韦骧《去年今日》)这些诗中鸭脚都是下酒之物,比引自西域的葡萄更珍贵,与牛心蟹螯等珍馐美味相配合,为筵席增色,为诗人助兴,共同形成了诗酒风流的环境,从而刺激诗人的创作:“尊俎风流容鸭脚,语言滋味许鸿头.”(舒岳祥《揽秋》)珍馐美酒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舌尖的品味,更是语言诗句呈现的风采:“朋游方会合,论文开酒场.共嘉明物珍,含甘咏雕章.”(韩维《奉答圣俞寄鸭脚实见贻》)这四句几乎就是对鸭脚子点缀下的文人把酒论文的诗意场景的准确概括.宋代茶文化兴盛,而且宋人的茶道和唐人已经颇有不同,宋代陶谷《清异録》卷四就记载了名为“漏影春”的点茶方法.“漏影春法:用镂纸贴盏糁茶,而去纸伪为花身,别以荔肉为叶,松实、鸭脚之珍物为蕊,沸汤点搅.”[3]这种茶很讲究图案的美观,所以用银杏等干果进行装点,反映了宋人的匠心与雅致.银杏除了作为点缀物,也是茶食之一,如陆游的《听雪为客置茶果》:“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不饤栗与梨,犹能烹鸭脚.”屋内的人边品香茗,边吃鸭脚子,相对笑谈,其乐融融,窗外雪落无声,这是一种多么闲雅的人生情味!“伴我东园看菜归,与汝煎茶剥柔玉.”(释慧空《某得银杏不食种之庵前见者曰是三十年乃生公老矣能待之乎某不答作曰》)“安得携手嬉,烹茶煨鸭脚.”(黄庭坚《寄题安福李令先春阁》)可见在宋代文人的茶席上,茶与银杏已经是绝配.由上可见,一旦银杏与茶、酒相配合,就已经着了宋文化雅致内敛之色彩.“俗谚云:‘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4]在宋人普遍认同的四种风雅闲情中有银杏的参与就有两种.银杏除了作为茶果跻身茶文化之列以外,在宋代绘画中,也有银杏的身影,银杏树入画,在《宣和画谱》中就有记录,[5]即使是银杏的果实,也曾入画:

画院界作最工,专以新意相尚.尝见一轴,甚可爱玩:画一殿廊,金碧熀耀,朱门半开.一露半身于戸外,以箕贮果皮作弃掷状,如鸭脚、荔枝、胡桃、榧、栗、榛、芡之属,一一可辨,各不相因,笔墨精微,有如此者.[6]

(二)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疏——作为观赏植物之银杏

除银杏果实外,银杏树也频繁出现在宋诗中,银杏在宋代的鸭脚之名,就是得于银杏叶状似鸭脚.由于其种植地域的限制,银杏虽树不像松柏、杨柳那样为文人熟知,频繁吟咏,具有浓郁的人格化倾向,但银杏树干高耸入云,银杏叶茂盛层叠,如小扇子一般迎风招展,夏绿秋黄,色彩鲜明,秋实累累,使人欣喜.其姿态、长势、颜色都成为文人的观照对象.喻良能《自入新安境中,鸭脚千树,罗生道旁.秋实离离,低拂行客.顾之欣然,因成绝句.》从诗题来看,以及吴芾《再和四首》其四:“新买湖头十亩园,绿阴罅里见青天.金樱相亚枝枝袅,银杏低垂颗颗圆.”都是表现银杏成林,果实累累带给人的愉悦感.而方回《醉吟五首》其三:“屋角鸭脚树,开户闲观之.昨者见生叶,丹实今离离.”则是看见银杏从长叶到结果仿佛一夜之间,从而心生时光如流,年华老去之感慨.

梅尧臣《鸭脚子》:“江南有嘉树,修耸入天插.”晁补之《扬州杂咏七首》其六:“龙兴寺里青云干,后土祠中白雪葩.”梅尧臣《依韵和齐少卿龙兴寺鸭脚树》:“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疏.”李思衍《会同馆》:“鸭脚参天风雨老,龙髯蛰地雪霜寒.”张舜民的残句:“何人栽银杏,青条数尺间.”都可见银杏树干高耸入云,枝繁叶茂之态.从而使人油然而生“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喟.“鸭脚初成绿未齐,芭蕉仍在柿阴西.”(李之仪《瑞竹即事三绝》其三)“穿篱鸭脚深深碧,近水鸡冠小小株.”(韦骧《晓离杨梅驿》)“鸭脚叶黄乌臼丹,草烟小店风雨寒.”(陆游《十月旦日至近村》)“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葛绍体《晨兴书所见》)银杏叶或绿或黄,再与其它植物色彩相搭配,带给人鲜明的视觉体验.银杏树作为诗人的审美对象,寄托了诗人春华秋实之欣喜,节序如流之感伤,对明丽色彩之陶醉,对挺拔姿态之赞叹,可以说,到了宋代,银杏首次占据了诗人的审美视野,宋代文人赏玩银杏也成了时尚,吴芾《再和四首》其四:

新买湖头十亩园,绿阴罅里见青天.金樱相亚枝枝袅,银杏低垂颗颗圆.

仰看乌鸢翔古木,俯窥鸥鹭戏晴川.便须临水营台榭,要与渔樵乐暮年.

银杏在中国造园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从这首宋人诗中就可以看出银杏在宋代园林造景中的重要性,临水的亭榭是休憩之所,同时银杏临水而栽也是有讲究的,这样文人在休憩中,透过银杏的枝叶仰望青天,看飞鸟盘旋,颇具渔樵之乐.

宋代何薳也记载了银杏的观赏环境:

元丰间,禁中有果名鸭脚子者,四大树皆合抱.其三在翠芳亭之北,岁收实至数斛,而托地阴翳,无可临玩之所;其一在太清楼之东,得地显旷可以就赏……[7]

所记载的观赏环境是显旷之地,光线充足,更方便欣赏银杏的姿态.

有两首专门以银杏为题的诗作.更突出了银杏的观赏价值.一首是梅尧臣《依韵和齐少卿龙兴寺鸭脚树》:“百战蟠根地,双阴浄梵居.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疎.影落邻僧院,风摇上客裾.何当避烦暑,萧洒盖庭除.”另一首是晁补之的《陪关彦远曾彦和集龙兴寺咏隋时双鸭脚次关韵》:“风起雷塘陵上尘,雨荒苔院两株春.楼台有迹皆余烬,草木无知尚见珍.博士独能名玉棐,①使君还许寿灵椿.宣城此物常充贡,谁与连艘送万囷.”

这两首诗歌都是专门以鸭脚为题,鸭脚生长的地点都是扬州龙兴寺,这是两株雌雄并生的银杏树,从隋代幸存至北宋,前朝亭台已所剩无几,银杏却因生长于佛寺,也因地方官保全而得以安然度岁,宋代佛寺绿树浓荫、环境清雅,成为文人聚会休闲之所,生长其间的银杏也供文人欣赏吟咏.银杏与佛教也有不解之缘,曾有文章专门论述过银杏与佛教文化之关系,②此不赘述.从文人在佛寺所作的以银杏为题的诗歌中可以推想,银杏除了供观赏之外,也会以其佛教意味激发着文人的情思并启迪其智慧.

宋代诗僧慧空就有一首关于银杏的哲理诗.《某得银杏不食,种之庵前,见者曰:“是三十年乃生,公老矣,能待之乎?”某不答,作曰:》蟠桃一实三千年,银杏着子三十载.老僧只作旦暮看,汝莫匆匆宜少待.阶前始芽今出屋,便是携篮走僮仆.伴我东园看菜归,与汝煎茶剥柔玉.

银杏三十年才能结果,诗人种银杏却不能享受到银杏的果实,有人对此事表示不解甚至有取笑的意味,但是诗人却从中悟出了佛教的无差别境界.这种境界已经不囿于时间因素,以佛眼观,亿万年无异于一刹那,何况区区三十年?今天种下,明天摘果也是可能的,关键在于看待万事万物的眼睛.

(三)鸡头消暑夕,鸭脚待霜余.——作为文学词汇的银杏

笔者在搜集宋代关于银杏的诗歌的时候,注意到鸭脚、银杏两个名词常处于律诗的颔联或颈联,与其它词构成对偶,或者形成当句对.即使是古体诗,诗人也要找到相应的名词与其对偶.究其原因,中国古典诗歌名词居多,经意或不经意对偶已经成了诗人的创作自觉,这两个名词居于其间,当然也不例外;此外,这又是两个颇有特色的名词,首先来看“鸭脚”一词,“鸭脚”并非真正的鸭子的脚,而是叶子状如鸭脚的植物及其果实,这就使词的表面意思与其实际所指就有了不同,与其相对的词也必须是一个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不同的名词,这无疑增加了对偶的难度、考验了诗人驾驭词语的能力以及才思的敏捷.遵循这一要求,诗人们以“鸡头”对鸭脚.鸡头,芡实的别名,也称鸿头、雁头、鸡头肉.①这一对仗比较精妙,用得也比较多,如舒岳祥《秋日山居好十首》其八:“鸡头消暑夕,鸭脚待霜余.”《揽秋》:“尊俎风流容鸭脚,语言滋味许鸿头.”郭祥正《和颖叔千岁枣》:“鸭脚看何小,鸡头美未全.”喻良能《自入新安境中,鸭脚千树,罗生道傍.秋实离离,低拂行客.顾之欣然,因成绝句》:“须信新安生鸭脚,大胜霅水熟鸡头.”杨万里《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银杏》“未必鸡头如鸭脚”,也有的对以“鸡冠”,如韦骧《晓离杨梅驿》:“穿篱鸭脚深深碧,近水鸡冠小小株.”

也有一些诗人不走寻常路,如黄庭坚《和答张仲谟泛舟之诗》:“兴来活脔牛心熟,醉罢红炉鸭脚焦.”陈师道《寄潭州张芸叟二首》其一:“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李思衍《会同馆》“鸭脚参天风雨老,龙髯蛰地雪霜寒.”也是一些颇有新意的对偶.此外有一些并非对偶,只是名词对名词,如“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梅尧臣《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苦吟猛省爆鸭脚,剧论旋惊烂熊掌.” (王之道《次韵袁望回见赠兼简杨德润》)“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②(黄庭坚《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其一)“麞牙鸭脚色相鲜,更遣逢迎酒圣贤.”(冯时行《和食笋二首》其二) “鸭脚初成绿未齐,芭蕉仍在柿阴西” (李之仪《瑞竹即事三绝》其三).

再来看“银杏”一词,银是指其颜色,白亮如银,“银”又是一种金属,因此与银杏相对的词也要有表示质地的单字在其中才算工稳.“木瓜”一词可谓首选,金木水火土为五行,而金银又同属于贵金属,以“木”对“银”是很妥帖的.如朱翌《宣城书怀》:“木瓜红镂体,银杏绿匀肤.”张镃《珍林》:“李枣栗银杏,橙梨柿木瓜.”杨万里《送詹进卿大监出宣城》:“银杏木瓜分我否,鸳鸯野鸭莫渠惊.”此外还可以“金”对“银”,如杨万里《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银杏》:“不妨银杏伴金桃.”吴芾《再和四首》其四:“金樱相亚枝枝袅,银杏低垂颗颗圆.”

宋人有以游戏为诗或者喜欢互相比赛诗才的现象,③而关于“鸭脚”与“银杏”的出现,就恰好为诗人的创作增加了语料.银杏由种植而进入文人生活,进入宋代文化领域,进而专门深入宋代诗歌创作本身.

三、结语

银杏在宋代才开始移植到北方,从此普遍地进入文人生活,并由此发掘出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一方面,银杏作为文人间的馈赠佳品,通过彼此唱和而得以流传,从而也成为文人之间交情的见证.银杏果实的味道既甜又苦,而宋人很享受这种复杂含蓄的味道,而这又与宋人对诗味的偏好相一致.文人享用银杏果实时常伴以茶或酒,银杏自然与茶文化与酒文化密不可分,从而得以进一步加深其自身的文化内蕴.宋代银杏作为写生的植物进入绘画领域,与宋代绘画也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二方面,作为观赏植物的银杏,更是屡屡见于诗篇,表现了诗人的审美体验,寄托了诗人的情思与向往,成为托物言志的又一载体.银杏也种植于佛寺,与佛教文化结缘,给予诗人哲理的启迪.第三,诗人的生活有了银杏的参与,也影响其创作领域对词语的驾驭,多了“鸭脚”“银杏”二词,诗人的对偶功力面临新的挑战,语料的丰富与特别,更考验对偶的有趣与绝妙,为宋诗创作注入新的元素.除了以上三方面,银杏的民间信仰也是其文化内蕴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出土的汉画像石就已经可见当时人们的银杏崇拜,宋代诗人应该也知晓此类风气,只是在宋诗中,这方面涉及甚少,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参考文献

[1]陈永清,井浩然.从汉画像石刻看银杏树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J].农业考古,1997,(1):192-194.

[2]阮阅.诗话总龟(卷二十九·书事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295.

[3]陶谷.清异录(卷下·茗荈门)[A]. 朱易安,傅璇琮.全宋笔记(第一编 二)[C].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100.

[4]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九·四司六局延会假赁)[A].孟元老.孟华录·外四种[C].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303.

[5]佚名.宣和画谱(卷二十·墨竹蔬果,明津逮秘书本)[A]. 丛书集成初编(第1652-1653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3.

[6]邓椿,庄肃,苗点子.画继·画继补遗[M].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7]何薳.春渚纪闻(卷一 杂记木果异事)[M].北京:中华书局,1983.1.

[责任编校:阳玉平]

宋代文人的银杏书写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宋代文人的银杏书写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宋代文人的银杏书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论文书写格式模板

2、论文书写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