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类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与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创新教育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

摘 要:文章针对我国创业创新教育存在的观念保守、研究不足、师资力量缺乏、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将三螺旋理论引入探讨高等学校、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站在高等学校视角从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考评方法、实践性工作和师资力量建设提出了措施;站在政府视角从育人创新机制、加强指导服务、创新管理机制和增加资金投入提出了措施;站在企业视角从资源开放性、创业导师供给、创业实践场所方面提出了措施;最后从三维一体的视角提出了“地方+高校+科技园”、“企业+高校”推进创业创新教育的方式.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 2016 )12-0085-05

根据十八大提出的对高等院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案,在2015年5月国务院于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加强创业创新教育的要求与总体目标上,在2017要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创新教育理念,实现新一学生创业引领的预期目标;对加强创业创新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及总目标,提出到2017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理论实践结合、指导与帮扶结合融为一体的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体系.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创业创新教育方面有所改进和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但因创业创新教育参与主体上的多元化(高校、企业、政府)及职能定位方面的推动模糊,仍存在较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文章引用三螺旋理论,分析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改革实践.

一、我国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不足.随着高校创新业创新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学者从不同层面、视角进行了相关研究,但从理论方面多集中于表层的分析,在创业创新教育的目标、模式、质量控制、教育方法探讨方面无深层次的分析内容.虽然有一些以课题模式的研究,就目前研究结果看还未形成适合于我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改革模式.同时,方法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对于现实中的实证数据,利用统计学相关知识从定量角度研究我国创业创新教育的现状、发展及模式较少.

2.对创业创新教育的认识不足,观念保守.我国部分高校在创业创新教育观念上较为落后,对其重要性和必然性缺少足够的认识.有多数学校只是通过创业讲座形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业和积极性,只有少部分院校将创业创新教育纳入到学生的系统课程体系中.

对创业创新的观念方面还存在不少的误区,其主要表现于:(1)认为开展创业创新教育是面对日益困难的就业环境,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教育.对于就业率好的学校,好的专业无开展的必要,其产生的作用不大;(2)创业创新教育不作为育人体系中的一部分,是游离于“传统正规教育”之外的“边缘性精英教育”;(3)创业创新教育是短时间内完成的教育,高等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是在短时间内诞生一批以学生为“老板”的公司.这种错误的理解使创业创新教育无法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合理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对创业创新教育保守的观念和理解上的误区使得创业创新教育在组织领导上机制不完善,措施支持不到位,创业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精英式”的创业创新教育使得组织管理者将目标集中于少部分参与竞赛或成绩较好的同学身上,忽略了该教育是高校一种大众化的,育人化的教育.除此之外,创业创新教育不同于学校、社会中为适应社会生存而产生的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创新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要树立未来一代人的遗传,创造最具革命性的创业基础价值取向.

3.创业创新教育师资力量缺乏.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既是从业人员又是组织者,对两者的要求有创造性的意识,有能力拓展,与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在国外,进行创业创新教育课程的老师具备创业或投资的经历,对企业、公司的运营管理较为熟悉.目前在国内同时具备该种背景的教师较少,对于具备学科前沿专业知识的专家创业型学者更少.很多高校对创业创新教育授课的教师属于“学院派”,对创业、企业(公司)运营的实际经验较少,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创新实践活动能力不够,仅仅是以书本为主导进行传授.目前部分高校为弥补创业创新教育师资的不足,聘请部分企业家担任客座的讲师,但其讲授形式基本上以讲座为主导,未形成授课的教育体系,缺乏组织协调,收效甚微.

4.创业创新教育培养体系不合理.目前多数高校对学生仅仅是开设几次就业指导课,其内容多限于提供就业信息,应聘的注意事项,就业中所涉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这种教育基本上是围绕学校提高就业率为主导目标.培养的宗旨与创业创新教育有较大偏差.但具有完整的创业创新教育培养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在学生的教学计划中体现创业创新教育内容的学校极少,即使少量院校开设了课程,其体现的分量极轻,性质上属于选修课,是为专业课,公共课程起点缀作用.

由于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均较少,与之相随的是培养中的基础资料,教师体系也受到了较大的局限性.大学生创业创新是一个过程,如目标导向、过程和方法、企业管理层面的问题、法律法规的问题,而目前的课程设置和与之相对应的教材资料选择上基本上是空白.

5.流于形式的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学生的创业创新实践是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其教育效果的主要途径.这也是中国创业创新教育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导致该教育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的原因,首先是创业创新实践环节的最终目的是要设立公司、企业,这对多数学生来说基本是无法实现的.其次是该类教育的实践环节不是学校单一主体所能完成,需要大量的资金、场所、项目作支撑,这对多数高校来说是面临的较大挑战.虽然许多高等院校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创业创新竞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但参与者仅是为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或者是赢得参赛,基本不会将其创业计划付诸实践.这种短期能够见到表面成效的功利性措施并没有将创业创新教育上升到可持续效应的高度.

一、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中的三螺旋模型

三螺旋理论是利用生物学领域中解释基因、组织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相互影响的理论,是用于分析三者间的因果辩证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Leydesdorff和Etzkowitz将其运用到经济学中,用于解释在经济发展中大学,企业(公司)和政府之间产生的因果及互动关系.闲该理论最初认为三个主体所形成的知识,信息共享是创业创新的关键因素.在将知识技能应用于社会经济中个主体共同推动创新螺旋的上升.

高等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其创新主要立足于知识,技能,产品等方面,而高校、企业(公司)和政府是围绕创新的产品而开展创业和市场活动(如图1所示):

图1中三螺旋模型的三个主体均为经济人,在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基础上各司其职推动创业创新工作的开展.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引导,资金的合理投入等方式推动高校和公司(企业)间的合作,促进知识产品方面的创业与创新.高校以知识科技为主导进行创新并用于市场,向市场主体提供创新产品,向政府提供咨询;而企业是创业创新教育能进行实质评价的参与者,并将科技产品直接推向市场.

由此可见,创业创新教育是利用高校平台从知识技术成果层面在政府的推动下借助企业(公司)主体推向市场以达到共赢结果.其本质就是围绕知识技术成果实施活动(如图2所示).

由图2所示,政府、高校和企业(公司)通过重叠产生互动关系,首先三个螺旋体自身均存在着不同的角色和知识技术成果的共享,对于高校在进行创业创新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通过有效机制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从单一的创业创新教育职能转向复合型职能;其次,每个螺旋体相互交叉影响,促进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且带有持久性;第三,各个螺旋体混合组成多边关系,促进螺旋体自身的融合与其他的关联性;第四是创新创业教育使知识产品,技术成果商品化改变了大学教师对研究成果的认识,也改变高校与企业(公司)、政府之间的关系.

综合上述,通过三螺旋理论对创业创新的分析可知,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从过程上,参与主体上均不是独立的履行其教育职责,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利用企业(公司)主体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流程和方案.

二、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实施措施

1.基于高等学校视角的实施措施

(1)健全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创业创新教育是一种可持续性的行为,对其能力的培养是基于良好的教育课程设置为基础.不同高校根据自身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整合,调整和优化课程构架和时间节点的安排,根据师资力量,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建立学生学分制管理,建立渐进、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阎如向学校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创新的公共课,培养其创业创新意识并激发其该方面的能力;开设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提升其创业创新的专业技能;开设创新课程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的实践能力.

(2)改革创业创新的教学方法及考评方式.创业创新教育应学生为主体,釆用启发、讨论、参与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要求教师将写书前言,最新研究成果,创业创新实践经验带入课堂中以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新灵感.各个高校应通过数据分析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及规律,提倡不同的教育资源,支持学生依据自身的特点、特长和兴趣选择创业创新的路径.对创业创新教育的考核方式及内容方面,可探索作标准答案的方式,通过考核结果反映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创业创新教育的实践工作.以学科优势为基础,与外部重点企业相结合,建立创业创新的实验室和培训中心,促进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对学校中学生成立的创业创新协会等社团予以支持和鼓励.对有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源的高等院校,创建以学生为主体,企业、企业导师共同参与的创业创新俱乐部,并根据培养目标体系进行创业创新教育,开展实践活动.

在有条件的高校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企业(公司)金融,创业导师共同参与的创业创新俱乐部,并依据创业创新教育的内容体系开展实践性活动.同时,学校定期开展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如登峰计划,三创项目,挑战杯等竞赛项目中,并与对应的课程、学分相结合管理.

(4)促进创业创新教育师资力量与能力的改善.高校从事创业创新教育的导师来源于学校专业教师和聘请企业(公司)的导师.对内将创业创新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加强对其考核评价,并将其教育的业绩纳入到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中.增加对专职教师的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并建立淘汰制度.对外健全导师管理制度,如设一定数量的流动岗位,聘请行业中优秀的专业人才进行创业创新的授课与指导,并建立相应的人才制度.对于教师指导创业创新教育并运用与社会实践,产生社会作用,则高校应完善与之相对应的科技成果处理和收益分配机制,并大力鼓励科技成果的对外转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2.基于政府立场的实施措施

(1)推进育人培养机制的创新.建立校与校、校与企、校与地方、校与所之间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资源投入到企业创新人才培养中,通过“卓越计划”、“质量工程”等项目,加大创业创新教育改革力度;大力推动高校举办创业创新的实验班.同时以科技项目的形式,择优选择在校大学生,通过完善的机制资助其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开展有创意,有创新价值,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和发明创造.

(2)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指导服务.从政府视角对创业创新指导服务主要体现于加强各级创业创新优质扶持政策的宣传与实施,引导学校及学生熟悉利用相关政策.建立创新和指导服务的专门机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提供合理的一站式服务,做好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推动高校研发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促进行业协会,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引导在校学术识别创业创新机会.

(3)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成立创业创新教育改革工作小组,统筹指导高校开展相关工作,推进深化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体制.构建创业创新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指导,并加强其监督评价.成立地方性的创业创新教育联盟,促进不同参与主体间的协作沟通和合作.高校落实创业创新教育的责任主体,建立各职能部门参与的共管、共抓、共建的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实施方案,并向主管部门和社会公布.

(4)加大资金支持,促进对外宣传工作.在政府引导下,高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相关部门可整合专项资金如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园区发展引导资金,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等并向高校的创业创新活动倾斜,支出大学生创业就业.可落实和实施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在加大资金支持同时,充分利用媒体互联手段,大力宣传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校、社会、学生和家长理性认知和看待创业创新教育并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技术宣传,推广创业创新教育的经验、典型案例,使之成为榜样的力量.

3.基于企业视角的实施措施

(1)企业资源的开放性,对于创新类、高科技类的企业和公司,特别是入驻到创业园、产业园或科技园的公司,其创新类的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可对口的向高校师生进行开放,使创业创新教育的过程和体系与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相一致.

(2)提供专业技术力量的支持.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当前导师资源存在不足,需从企业中引入一批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管理经验的人员成为导师.在企业层面上具有较大的人力资源,企业依对口的高校及创业创新教育的导向,向高校输送人才,提供师资力量的支持.

(3)提供创业创新实践场所.创业创新教育是一种非课堂教育,强调的是实践.对于高校来说,外部市场中的时间主要立足于公司或企业.公司从市场,管理层面上为高校的创业创新项目提供一定的平台基础,既能寻找到好的创新项目,同时也在此类教育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时间能力.并积极参与到创业创新教育中,充分履行企业的社会职责.

(4)知识、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创业创新教育从可持续角度看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但从结果看是将知识、产品和技术运用与市场.这一环节需企业(公司)的平台.因此,企业与高校相结合,提供创业创新成果的市场运用角色或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建立运用,效益分配,成果改进跟踪等管理机制,将创业创新教育落实到实处.

4.三维一体的共建层面措施

三螺旋理论是三个主体(高校、企业、政府)共同作用推动创业创新教育的发展.各个主体依据自身条件,职能和定位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创业创新教育,但所采取的措施本质上是具有关联性.因此,三维一体共同促进创业创新教育发展主要措施有:

(1)“企业(公司)+高校”建设实训基地.高校与政府管辖区内的大学生创业园形成协议,共同构建实践基地,定期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创业创新岗位.与企业(公司)合作,让学生在企业的实际运营条件下,将自身的创业理想,经营理念付诸行动,同时也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思路与举措,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和政策制定.

(2)“地方+高校+科技园”模式搭建大学生创业园.政府从场所、制度、政策方面提供支持.高校整合师资、资金、政策等各种资源,以项目推荐、市场论证、市场拓展、成果展示对创业创新团队和项目进行全程孵化,推荐实践性强,有市场空间的项目进入创业园.

四、小结

三螺旋理论为我国创业创新教育的改革,发展中高校、政府和企业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并说明我国创业创新教育的发展是三个主体共同作用与推动才能有效地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持久性的效果.但文章在利用该理论分析我国创业创新教育时,未考虑在现实中还存在主体所面临时具影响因素,如在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及成果转换环节,三螺旋理论中直接设定了成果运用的公司,但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科技服务中介,在政府、高校和成果运用公司间起着桥梁作用,这是文章在用三螺旋理论时未考而后续研究的问题.另外,三螺旋理论中的三个主体均是经济人,都在自身立场通过其行为达到利益(效用)最大化,因而创业创新教育的改革发展如何在三方间体现效用,付出何种代价,利益分配和管理机制的设定也是三螺旋理论研究该课题的深入问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实施意见(2015)36号[N].http:∥www.gov.cn.[2] 杰弗里,帝蒙斯,创业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7.

[3] 刘英娟,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地方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1):39-41.

[4]

HENRY ETZKOWTZ.LOET LEYDESDORFF.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form nationai system and “mode2”to a triple He

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mment relation[J].Research Policy, 2000( 29): 109-123.

[5] 高利,周春彦,埃茨科威兹,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6] 覃成强,论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3(4):12-14.

[7] 童冬生,基于三螺旋改进模型的创业创新产业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9):151-153.

[8] 浙江省绍兴市人才办,以政策集成优势促人才创业创新[J].中国人才2013(10):43-44.

[责任编校:黄晓伟]

创新教育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创新教育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创新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