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底村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花园底村:雨添竹色荐新凉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本文关于花园底村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花园底村:雨添竹色荐新凉

文/张声和

我是受瑞安陶山中学花园底村党组织书记张庆标同志和洪一初老师的邀请去采访花园底村的,这个村地域好,处在飞云江上游,甘蔗是特产,是个甜蜜的村庄.村里还有位宋代名人叫张声道,历史上有业绩,永嘉学派的集大成人物叶适为他写过文章.

花园底村就是陶山镇所在地的中心村.这里有几个数字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一是外来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大,是本地人口的两倍.花园底村南花园、中村园、山下岸3个自然村和新北居委会组成,本地的户籍人口2026人,外来常住人口4000余人;二是这个村的集体资产丰厚,并在良性运转,2016年估算村集体资产超2亿元,大多村民住上了村级经济的福利房,并注资600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综合商贸城;三是这个村拥有两座“国保”的宋代石桥,是历史文化遗产,千年来给村庄带来诸多好兆头,留下好故事.

正值夏天的甲晨,陶山显得凉爽,是这里的青山绿水带米的清凉,正如张声道的诗“雨添竹色荐新凉”.此地山不高,溪流环绕,老街新区规划得错落有致.我在张书记和洪老师的陪同下,参观老街巷、古石桥和村居.八卦桥桥边,我听着张声道的故事.

张声道( 1150-1220),字声之,宋淳熙十一年( 1184)进上,曾任知永州(军)州事,莆田知府、湖南提刑等职.南宋时,温州出了好多文化人,他们互相交往很深,叶适与张声道是好友,他在《题张声之友于丛居记》中极力推崇张声道的为官和为人,赞道:“为人恢疏谈笑,放旷山湖问,其立朝治民,固当世所推.”清人瑞安黄绍第《张声之友十丛居》诗云: “零陵无竹税蠲除,资善堂前入说书.葱秀陶山如画里,归田自筑友于居.”

张声道还是位名医,于中医妇科有很大名望,曾著《产科大通论方》(又称《注解胎产大通论》《注解胎产五十四证大通论》)《经验方》《岳阳乙志》等,他是温州医派最土要的人物.张声道也善做诗,《永乐大典》曾收录他的《九折岩》诗: “酒送钟声随晚照,雨添竹色荐新凉.栏十烛影水波静,帘卷杯深荷度香.”

地方上有关张声道的传说很丰富,他是被孝宗皇帝招为附马的官员,才智过人,贤孝有加.也传说,张声道被招为驸马的真正原因,是医好了太后的病,促成了这桩美满姻缘.

但古老故事与地名链接了,灵气生机俱在,流传十今,有地名为证:张声道在京城完婚后,告假探亲,公主也要跟着去,这可把张声道难住了.因为他曾在皇帝前面用地名编织了家乡故事: “铜打的岭,金丝的桥,白银的路,还有百亩花园.”如果公主到瑞安陶山一看,见到的是穷乡僻壤,那不是欺君?

张声道将此难事禀告皇后,皇后疼女婿,拨黄会并修书送给温州知府,懿旨下达温州知府监造“驸马第”和“百亩花园”.并在陶山四周高筑大围墙,东南西北建四座门楼:东门称“来仪楼”,南门名“瞻陶楼”,西门号“御凤楼”,北门为“眺鲤楼”.当地人说,“御风楼”为奉诏建造,《瑞安县志》有载,一直保存到“文化大革命”.

张氏子孙就在这百亩花园里安居乐业.由于张氏聚居的这个村坐落在大花园的围墙里面,所以叫做“花园底”.

张声道在家乡定居后,关注贫民疾苦,致力家乡建设,他捐献了二干两白银,建造了“八卦桥”“河西桥”.特别是“八卦桥”,桥而宽2.35米,长25米,三孔石桥,两个桥墩分别用五条石柱打入河中,顶上又横放石梁,桥面用长约二-丈条石架于石梁上,上下游又有五条石柱插入河中,每五条石柱顶端冉横一条石梁,顶住桥梁,坚固独特,任洪水几百年的冲刷,至今稳稳地横跨在陶溪上,成为古迹,还被百姓们誉为“幸运桥”.1997年8月列为浙汀省文保单位,2012年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中国农村很注重宗族意识,敬乡尊祖已经成为地方优秀传承.花园底的张氏宗祠建造得很得体,并兼做村文化活动中心,不但有图书室和各种活动内容,还陈列着宗族沿革和张氏科举文化.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花园底张氏是瑞安张氏移民最早的一支,始迁祖上于唐末从福建的霞浦赤岸迁徙至平阳宜山,后至陶山定居.

由十人口的繁衍,加之地理位置处特点,南宋时,花园底村已为温州交通要道,此地扼金潮港、飞云江,是瑞安、平阳至永嘉阳线要津,一时间形成瑞安当时重要集市贸易中心,而且千年繁荣延续十今.鉴于花园底是一个文化与经济双繁荣的村庄,我建议花园底村能编出一部高质量的村志,以示脉脉相袭.

我在张声道塑像前曾口占一绝:

曙色桥过宋代人,金丝银苑说皇姻.

至今记述张声道,今月应同古月亲.

花园底村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花园底村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花园底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一村一名大学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