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梅戏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黄梅戏的艺术特征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可用于黄梅戏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黄梅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黄梅戏的艺术特征

摘 要: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其唱腔流畅、质朴、明快、抒情,舞台表现力极强,并且表演细致,真实活泼.这一戏种最初乃是于18世纪末发轫于安庆地区,其最初的形式为民间小戏种.随后,在借鉴与融入了徽剧等戏种的精华内容之后,黄梅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戏剧种类.那么黄梅戏有何艺术特征呢?本文将从黄梅戏的语言特点、表演特点和形象语言特色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黄梅戏;艺术特征;语言特点;表演特点;形象语言特色

从黄梅戏的唱腔与唱调来看,其以安庆地区的语言为表演形式,内容多采取抒情的表现技法,因而现场的艺术感染力较强.同时,该戏种的表演风格较为明快、内容生动且鲜活.因此可以说,起源自乡间的黄梅戏有着卓越的生命力,其以质朴的情感与生活化的写实表演风格吸引了无数拥趸,至今依然在戏曲艺术领域焕发着独特的风采.

一、黄梅戏的语言特点

黄梅戏的语言不同于其他剧种,从黄梅戏所惯常使用的语言表演艺术来看,其遵循着山歌的演绎技巧,因而让人听来常有酣畅淋漓、直抒胸臆之感;从黄梅戏语言艺术运用形式来看,其在看似质朴之余,能够发人深思,让人洞悉其中的深意;从语言风格来看,黄梅戏实现了语言艺术的适度夸张.

(一)从黄梅戏所惯常使用的语言表演艺术来看,其遵循着山歌的演绎技巧,因而让人听来常有酣畅淋漓、直抒胸臆之感

就该戏种的艺术发展历程来看,其最初的艺术表现形式为民间小戏种,而这一小戏种所遵循的唱腔与唱调完全脱胎于传统的山歌演唱形式与技巧.随着历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不断钻研与推陈出新,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黄梅戏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提升了黄梅戏的艺术内涵,不过始终如一的,便是早期黄梅戏所遵循的山歌式演绎方式,被历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坚持下来,并传承至今.可以说,黄梅戏这一戏种所采取的唱腔、唱法等表演形式,同其配乐实现了完美地融合,因而共同塑造出了黄梅戏这一戏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

(二)从黄梅戏语言艺术运用形式来看,其在看似质朴之余,能够发人深思,让人洞悉其中的深意

从黄梅戏所遵循的语言艺术形式来看,其所使用的语言多为平铺直叙、较为直白,少有辞藻的堆砌,因而初听上去,毫无出彩之处,不过观众如若能用心聆听并细细揣摩、体会,则能够发现,在黄梅戏表演艺术者看似平白的语言之下,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让人听来感同身受.

在艺术语言的组织方面,黄梅戏实现了对多种语言表达形式的最大程度兼容,如其在传统的诗词歌赋中汲取了养分,亦将一些谚语、俗语忝列其中,通过这样的艺术语言处理方式,使得黄梅戏的唱词不会让人产生理解障碍,而是能够从中感受到平实的艺术语言魅力所在.

(三)从语言风格来看,黄梅戏实现了语言艺术的适度夸张

正如前文所述,黄梅戏源自乡间,因而其所使用的语言多源自劳动人民所熟稔和使用的话语体系之中,通过黄梅戏表演艺术者的语言再加工,从而让这些质朴、平实、直白的语言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进而让观众被深深地代入到戏曲内容之中,感受到真实的快乐.这也是黄梅戏最为显著的艺术特点之一,同时也是黄梅戏能够收获大批拥趸,进而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二、黄梅戏的表演特点

京剧等一些传统的剧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有着久远的历史,有些剧种程式较为严格,形式单一.黄梅戏则不同,由于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所以黄梅戏这一戏种与京剧有着很大的差异,它十分注重抒情,其唱腔一气呵成,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并且所使用的语言艺术平白且易于观众理解和接受,因而历来受到公众的喜爱.从黄梅戏表演艺术者所使用的唱腔来看,主要包括了花腔、彩腔和主调.其中,花腔这一唱腔节奏明快、格调健康,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浓郁的日常气息;彩腔则多被黄梅戏表演艺术者用来同现场观众进行互动使用,目的在于烘托表演气氛;主调则以抒情内容为主,旋律庄重.从黄梅戏的配乐来看,最初采取打击乐为主.后期逐渐加入了京胡,当前高胡成为黄梅戏表演中的主奏乐器.

当然,黄梅戏的表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目前黄梅戏表演的现状来看:表演剧目陈旧,几十年依然是那几十出戏,优秀杰出创作剧目屈指可数;表演形式老套,仍然停留在五十年代,即便进行一些改革或创新也是局部的,不能很好地体现黄梅戏的风格,特别是一些京剧与宫廷戏完全一样;表演理论老化,都是在同守旧的表演模式上下功夫,艺术标准纯粹为摹仿的像;创作手段一成不变,在进行新的创作时,往往不是来源于生活,而是从传统出发,以旧的规范为尺度,所谓新的表现手段亦只是在旧的表现手段中寻找.不根除这种旧的观念.艺术怎么能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呢?因此,黄梅戏的演员还需要对其加以改革和创新.

三、黄梅戏的形象语言特色

回首黄梅戏这一戏种由田间地头逐步登堂入室的发展历程来看,其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黄梅戏所使用的表演语言充分向其它戏种进行了大胆地借鉴.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公众审美观的变化,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也对黄梅戏的内涵与表演形式加以不断地创新,以便契合现代公众的审美观.例如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牛郎织女》,采用了新时代电影技术3D影像,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如梦如幻的天庭,开创了将3D全息科技手段运用于中国传统戏曲舞台的先河.又如黄梅戏新创剧目《小乔初嫁》,用一种亦唱、亦歌、亦舞的生活化的表现方式,还原了一个来自民间的温婉善良而又深明大义的女性形象,讲述了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救国”故事.再如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老师在其近作《徽州女人》中,在形体语言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进而获得了专业人士和观众的如潮好评.

黄梅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创造发展,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小戏,一跃成为全国著名剧种,且在戏曲整体萎缩的形势下,依然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这得益于黄梅戏的通俗化、独特的艺术品格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四、结语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语、豫剧一起成为中国五大剧种,深受国内外观众的青睐.本文从黄梅戏的语言特点、黄梅戏的表演特点以及黄梅戏的形象语言特色入手对于黄梅戏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智强.“一曲多变”的“创腔型”戏曲——黄梅戏——论黄梅戏音乐的欣赏、发展与创新[J].戏剧之家,2009(06).

[2]朱高月.黄梅戏表演艺术的吸收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4(18).

[3]时白林.黄梅戏音乐发展历程辨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04).

[4]张彩云.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从黄梅戏发展的历史说起[J].戏剧文学,2013(12).

[5]邵敏.当代传播视野下的黄梅戏发展路径[J].艺术百家,2013(01).

[6]胡小莉.试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途径[J].皖西学院学报,2012(03).

[7]刘智强.黄梅戏的语言、唱腔与伴奏[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04).

[8]关阳.谈黄梅戏的艺术特点[J].大众文艺,2014(11).

黄梅戏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黄梅戏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黄梅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