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科创上海两周年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为您写上海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科创上海两周年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两年时光并不算长,但换算成天数与小时,就不仅仅是一个单位数这么简单.

两年,730天,17520个小时.从2014年总书记提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起,730个昼夜过去,而这座被时代赋予发展特性的国际化大都市又有了哪些改变呢?它不仅是时尚之都,也成为了创新之城;它不仅继承了海纳百川的优秀传统,也兼容并包,把创业梦植入了青年人的心中.

创业者在路上,科技工作者也在路上.所有人都知道,这条路并非坦途,崎岖与荆棘埋伏其中,成果并非轻易得到.而这730个昼夜,即是这座科创之城让这些人的路走得平坦些的过程—— 不受体制局限,不受空间与政策影响,不再因物质烦恼.

两年来,围绕科技创新或大或小的改变就在人们身边.人们也深知,唯有不断改变、不断进步才能让科创之城建设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当、扎实.

因而此时,回望两年前,回望此间点滴就显得尤为必要,进而为未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留存一份当下的记录.

政策不断出台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怎么“破”?

文 李伟

这两年,作为驱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科技成果转化,自然而然地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15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9 2 5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3.7%,其中64.5%是企业研发投入.直观的数字体现出了上海这座城市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也见证了上海对于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决心.在这之中,作为驱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科技成果转化,自然而然地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去年5月,上海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当年7月,上海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当年11月,上海再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从政策的出台密度来看,如果成果转化不了,就难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正是由于如此,才使得以往躺在高校与科研院所实验室里冷冰冰的数据和论文研究成果最终摆脱了被展示在橱窗里的宿命.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科技成果“最后一公里”的畅通.

“三权”改革试点

201 5 年对于上海药物所(以下简称“上药所”)而言无疑是个丰收之年.在短短1年时间里,获得5个新药的临床批件,10个新药处于临床阶段,1个新药正在乌兹别克斯坦注册,转化科技成果15项,合同总额达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该金额是过去5年成果转化金额的总和.上海药物所副所长叶阳曾在公开接受采访时将获取如上成果的答案直接明了地指向了“三权”的改革试点与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

正是由于改革与创新使得这家已有84年历史的上海药物所焕发出了又一春.据悉,自2014 年9月开始,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三部委联合推动了关于深化改革级事业单位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三权”,这其中,上药所正是试点之一.最为直观的表现则是成果转化和评价体系开始挂钩——即新药获得新药证书和上市批文,研发团队可得到2个正高级和4个副高级的职称评审名额;获得一项新药临床批件,研发团队可获得1个正高级和2个副高级职称评审名额.

同时,在“ 科技成果管理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中——为科研人员“松绑”,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即上药所在中科院的支持下,经过公开讨论后做了一个尝试,把净收入核算涉及到的人力成本算在50%的成果转化奖励里,30%收益给所里,20%收益给项目组.而这个方案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支持.

除此之外,上药所的新药研发平台在站在了“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的肩膀上后将变得愈加成熟和稳健,此举可看作是上药所未来跨越式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在其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从定位、目标、任务布局、队伍组织、资源配置等方面制定出一整套实施计划和方案,从而确保新药在研发过程中的顺利进行和上市.一举突破以往研发一款新药所需“十年十亿”的情形,而是随着研发外包等形式的兴起,将越来越多涉及“产学研医”领域的不同机构,如政府、医院、大学、科研院所等囊括进来共同参与其中、协同创新.据悉,这一体系涉及1个国家机构、4个地方政府、16个院内所、16家医院、6所大学和11家制药企业.

摸着石头顺利过河

“6·28”对于上海海事大学来说是一个值得被纪念的日子,通过制度上的创新终于使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化的道路.该校的教职人员安博文团队在经过工商部门层层审核后,其所成立的上海安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成为了全上海高校范围内的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项目注册总资本2000万元.

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而言,其作为国内科技创新的一块短板已经存在了很多年.相比较国外的高校,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他们作为英国的老牌高等教育基地,在科技创新与技术转化领域都有着领先于世界的优势,其有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全链条设计非常值得中国高校与科研机构借鉴.

例如,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都有隶属于其名下的技术转移公司,用于发掘实验室里的先进技术以及提供“一条龙”的支撑服务,其内容是为科研团队提供专利申请再到许可授权最后成立衍生公司等等.现在,类似于这样的一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也走出了中国特色.

在谈及上海海事大学成为“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时,该校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莫剑英表示,“海事大学安博文团队的成果转化之所以取得成功,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学校制度层面的创新举措.因为国内没有具体的可供参考的案例,所以这一路我们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吃透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前前后后自主查阅资料、信息搜集,还参照了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牛津大学等的先进成果转化经验与模式来针对我国的高校情况与特点从中探寻出符合我们海事大学有关于成果转化方面的路子.我们采取‘先奖后投’的方式,即在新公司成立之前经由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资产评估后对科研团队实行股权奖励,之后在所成立的公司章程中具体体现出来.”

据悉,上海海事大学作为主体以技术入股,占股比例为30%,然后再将学校占股30%的75%奖励给团队.上海海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代表学校持有技术股,并负责处置该项科技成果转化的所有事项.

可以说,随着上海在有关科技成果转化共计20条内容的《实施意见》出台后,很多过去政策不明朗、操作起来有困难的地方,都在渐渐地被突破.“走通这一步,实属不易.虽然上海海事大学的安博文教授早在2010年就已研究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可以说从今天起,我们的科研成果终于可以广泛地为市场服务、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尽一份微薄之力.”莫剑英补充道.

众所周知,高校研究成果里面涉及到国有资产如何处理这一严肃问题.国资是不能够被划分出来作为奖励直接给到研究者的,上海海事大学通过深入学习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文件,走了一条制度创新的新路子,这在上海高校实属首例.虽说目前上海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机构,但是如何促成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如何使“纸”变“钱”?如何突破产学研脱节瓶颈?如今终于有了前车之鉴.

从目前来看,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以及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11所高校、科研院所均加快了构建高校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步伐,从不同方面制定出了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和流程且取得了一批成功案例.未来,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更多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将有更大的突破和更多的作为.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这是总书记在2014年考察上海时,对于上海在未来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时所提出的要求.时光荏苒,这两年随着利好政策的实施、更多权力的下放、创新环境的营造,上海的高校与科研院所在上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着实取得了不少成就与进步.

上海“创业梦”:创新创业焕发新动能

在科创中心建设的带动下,上海创业、创新的环境正日趋优化,氛围更加浓厚.

文 杨凯

说创新,道创业,一论及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就必然要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上海如火如荼地展开.在科创中心建设的带动下,上海创业、创新的环境正日趋优化,氛围更加浓厚,用一句话概括之——上海创新创业,渐成风云.

“老资格”的创新服务机构焕发了新动能

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以下简称“ 杨创”)成立于1 9 97年,近2 0 年来,积极探索“公益性”和“功利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坚持不懈地秉承创新发展的理念,经过二次创业和经营改革,已取得了长足成效.园区规模从初创时的6000平方米扩展到目前的近百万平方米;资产总值从创立之初的人民币45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近30亿元.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先后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单位”;被上海市政府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杨创首创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完整企业发展服务链模式,在“创业导师创业投资专业孵化”为核心的创新服务体系指导下,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而正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里,让这家“老资格”的创新服务机构焕发了新的动能,2015年4月2 3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湾谷科技园揭牌,杨创又有了一项全新的使命:打通科技研发、产品和产业化的所有链条,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合作.为了提升杨创全球的影响力,形成辐射效应,上海张江波士顿企业园于今年2月26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正式开园.据了解,上海张江波士顿企业园是国内首个采取政府适时指导、社会组织协调、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行合作机制的海外科技园区项目,也是中美政府间合作共建高科技园区的首例.而杨创作为从属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杨浦分园,也是张江波士顿企业园的运营单位,全面负责园区建设与功能平台搭建.

杨创总经理谢吉华表示,之所以要在海外设立企业创新园区平台,一方面要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让其真正融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希望吸引更多的国际企业到这个平台发展,实现中外企业交流融合,协同创新合作.

谢吉华说,“如果仅仅是把单个海外人才引进到国内,整个创新团队过不来,外部环境不配套,最终的创新结果很容易打折扣.但现在在海外直接成立创新中心,既可以利用外部优越的创新环境,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集聚,最终的创新成果可以和国内分享.”

据悉,继波士顿之后,杨创还将打造伦敦园,形成上海、波士顿、伦敦三地联动,进一步扩大全球辐射效应.

上海成为集聚创新成果与创新资源的热土

上海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两年来,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更可谓朝夕必争:多项重大创新改革先行先试,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云集,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首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雏形初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增至4 4家,外资研发中心达401家,数量为全国第一;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925亿元,其中64.5%系企业研发投入;众创空间孵化机构激增50%,九成为社会力量主办;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去年各类技术交易合同金额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占比达15%.

为贯彻落实关于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新要求,去年5月,上海出台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两步走”总体目标和22条任务举措,随后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推进实施一批重大改革举措和建设任务.海外人才新政降低了外籍人士永久居留证的申办门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政,打通了阻碍高校科研成果由“纸”变“钱”的制度瓶颈.

近一年来,在投资、创新创业、生产经营、高技术服务等领域,上海分5批累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368项,并选择116项行政审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目前11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和流程,技术服务转移体系加快构建.全市已受理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503人,申请量占全国50%.

今年4月,《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获国务院批准,一批国家重大创新改革试点政策加快在上海落地.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允许银行设立投资功能子公司,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用“股权投资”收益弥补对科创企业“信贷投放”的风险.

体制机制改革有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上海成为催生、集聚创新成果与创新资源的热土.国内首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崭露头角,上海光源二期年内启动建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光子科学大设施群将在两至三年后建成,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高校创新资源也在此加快集聚.上海紫竹、杨浦、漕河泾、嘉定、临港等一批科技创新集聚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市有430家单位5640台套、价值76亿多元的仪器加盟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供创业团队和科技企业使用,同时推出“科技创新券”,让研发成本大大降低.

去年,上海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0多家,总数超过6000家.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分别达到4.7万件和1.8万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0%和51.5%.全员劳动生产率去年达到18.5万元/人,居全国前列.

上海朝夕必争地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两年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无时不在提醒我们努力的方向——无微不至地向创业者献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冒险家的乐园需要每一个创业梦想得到诠释.

科创中心这两年,孵化体系多维度发力

孵化器是梦想的苗圃,也是汇聚着无数产业资源、扶持政策、企业服务的创业基地,在科创中心建成的两周年来里,让我们来细数这些孵化器是如何蜕变的.

文 俞灵琦

众创空间作为一个新生词,在上海科创中心建成的两年来已经传遍大街小巷,随着民营资本的融入以及创新2.0的时代需求,传统意义上的孵化器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的趋势下,已然蜕变出新的样貌.

同时,众创空间正从多维度发力,在上海科创中心的引领下,作为创新创业的载体,为抱有远大理想的创客们,营造出一片自主创新、蓬勃发展的新风气.

跨越资本紧缩的壁障,迎接投融资新气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中,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看好创业投资,而各区政府也加大了对于众创空间与创业企业投融资的扶持力度.

自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两年来,民营资本的涌入渐渐代替了投资人成为投融资市场的主流,在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要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扩大民间投资”的重要指示下,上海的投融资风潮经历了O2O企业倒闭潮、P2P创业被叫停、风投市场资本紧缩等等考验,创投市场并没有萎缩,反而较2015年有所增长.一方面,上海出台了许多对于投融资的扶持政策,诸如在2016年2月出台的《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为企业在初创种子期,因风险过大、不确定因素过多、银行不给贷款、风投又看不上、没有人愿意做“天使”等市场缺位情况下,政府跨前一步加以引导.

而各区的政府也积极性相应,对于众创空间和创新企业加大投融资方面的扶持,嘉定区便在《关于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试行)》中提到要完善金融支持:优化政府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的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区镇联动,打造科技金融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加大嘉定创投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投入,嘉定创投基金由原来的12亿元规模增加至20亿元规模.嘉定天使投资基金由原来的1亿元增加至2亿元.企业最高可获得嘉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500万元的股权投入,并可在约定的一定期限内以多种模式退出.同时吸引50家以上社会投资机构,撬动社会资本200亿元投资500家以上的创业企业.建立国资背景的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信用增信服务.探索“投贷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模式,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积极推动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对成功上市挂牌的企业提供中介服务费用补贴.

而在松江区发布的《松江区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了优化创业投融资机制:设立创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风险投资投向众创空间、孵化器,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在股权众筹平台、“新三板”、上海股权交易中心的“E板”和“N板”等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建立多种金融产品构成的融资体系,支持企业使用股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等创新金融产品.

众创空间对接大院,打造科技成果转化“自循环”

2015年的3月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而在2016年5月9日,在国务院印发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中再度强调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意义.

目前,上海众创空间呈现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等特点,通过与大院大所和大企业合作,让优质创新资源向大众创业释放,并通过各个环节的专业服务,推动创业项目快速成长,实现了全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把自主创新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转化成品牌产品、转化成企业利润、转化成地区经济实力的目标.

2015年11月,上海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从权益激励、转化便利性、人员顾虑三个问题入手,重点在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转化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企业转化主体、科研人员创业等5个方面提出了19条举措.而这些举措也带来切切实实的变化: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仅2015年一年就已转化新药品种13个,合同总额达7亿元,接近过去五年总和;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研发团队获得太赫兹技术研究院的72%股份,学校占股28%;上海交大近年来转化了不少科技成果,也取得了一些经验,通过成立知识产权公司专门负责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作价投资入股,为部属高校提供了思路.

为了更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嘉定区政府构建了科创院地合作的“嘉定模式”,嘉定将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发展升级紧密结合,首批40个总投资近170亿元的重大科技产业项目已经启动.2016年初,中科院国家技术转移中落户嘉定,双方将以此为抓手逐步做实中科院上海分院产业化基地.2016年7月1日,“科嘉梦工厂”正式揭牌启用,部分入驻项目落地实施;截至6月中旬,已经落地的企业近8 0家,其中41家企业已经办结企业营业执照,行业覆盖信息科技、新材料、投资管理、电子商务、广告设计等,注册资金超过5亿元.

而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器为例,便与中科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维持着院地合作关系,当中科院专家有了成果转化的点子,就可以联系这家孵化器,商量入驻、投资等事宜.孵化器负责人邓伟表示,上海的大院大所资源十分丰富,企业可以积极与这些院所对接,将众创空间设在院所内或院所附近,让更多论文上的、实验室里的成果释放出来,走上转化之路.

围绕创新创业办活动,众创空间搭建展示的平台

为了更好地发展众创空间,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引入市场机制,上海围绕着创新创业办活动,使各类展会和大赛成为各位创新主体与服务机构集聚、分享、互动的大平台,从而增强资源平台创新服务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例如,2015年7月17日,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和东方财经·浦东频道共同打造的“众创时代下的上海机会”科创主题活动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2016年6月8日,“创在上海,新想未来”2016上海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开幕式在上海科技馆下沉式广场顺利举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基础上,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今年继续承办了2016年“创业在上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本次大赛以整合创新创业要素为契机,致力于构建专业的科技型企业服务平台,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意企业.许多众创空间承办了大赛分赛点的比赛,为参赛企业安排了第三方咨询中心,提供融资及落户政策咨询等服务.

此外,众多具有自身特色的众创空间会定期组织培训和企业家沙龙等活动,给予企业创业指导,增加创业企业之间的交流机会.如金石湾科创天地有导师培训平台和线上线下服务平台,通过公司初创期、成长期、发展期,根据不同周期不同行业,金石湾会组织不同的创业导师展开培训讲座,让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能够少走弯路.而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中,会定期有微信活动和线下企业家沙龙活动,使企业了解知识产权、基金、法律等讯息,构建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的完整创业生态圈,解决企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上海论文范文结:

关于上海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上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上海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