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跟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推动医养结合模式和政策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供给侧改革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推动医养结合模式和政策

摘 要: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深化的阶段,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正逐渐成为我国养老事业的必然选择.本文以老龄化程度居于天津市首位的红桥区为例,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下医养结合养老实践的思路和方法,并提出今后以医养结合方式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医养结合;天津市红桥区

引言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深化的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2016 年底,60 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3086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7%;65 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500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8%.60 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患有慢性疾病的比例在80% 以上,失能老人超过4000 万,并呈持续增长态势.《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计: 到2030年,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将增长到3.7 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25%.

目前,我国老年医护服务总满足率仅为16% 左右,尤其对于患病、失智、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专门的养老机构和专业护理人员严重匮乏.面对庞大的需求总量,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医养结合”是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必然选择.

相较于其他省份,直辖市老城区的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2015 年底,天津市红桥区65 周岁及以上人口为8.39 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4.94%,高出全市水平5.33 个百分点,是天津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行政区.以红桥区为例,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红桥区的老年人口中,接近一半是70 周岁以下的低龄老年人,8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15% 左右,而空巢老人占比超过50%.在全部的老年人口中,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占15%,失独老人、三无老人、离异老人总共占20%;在经济方面,没有经济收入,或收入很低、生活困难的老年人超过老年人口总数的5%.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会导致老年人口数量愈加膨胀,尤其80 周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比例还将进一步加大,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年人口数量也会逐年增加.而与此同时,入住养老院等机构的老年人却只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 左右.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析

红桥区正在大力推进以“居家为基础和重点、社区为辅助和依托、机构为有益补充”政策为引领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格局.在国家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大政方针的指导下,从改革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的供给侧,紧密结合本区域内老年人群体的自身特征和需求特点,增加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并合理配置资源,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手段和方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1. 在居家层面:以居家养老为主,推动家庭医生为老年人提供签约服务.据统计,红桥区超过90% 的60 周岁及以上人口拥有具有自主产权的房产,因此,不脱离现居住地的居家养老是红桥区老年人口的真实需求和众望所归.推动家庭医生为老年人提供签约服务,支持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机构与老年人家庭通过签约,建立长期服务关系,每年至少为区内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每季度对患有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结核病、糖尿病等常见多发慢性病的老年人至少回访一次.通过建立区内老年人健康档案,普及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为区内老年人提供持续性的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到2020 年,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将达到80% 以上.通过医疗卫生资源重心的下沉,强化和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通过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结合客观实际需求,为行动能力下降、不方便外出就医的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上门服务由经过监管部门认定的具有家庭病床服务资质的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提供.截至日前,红桥区居家老年人自愿与家庭医生签约量已达到10 万人,总体签约率超过60%.

2. 在社区层面: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就近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红桥区积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的功能和区位优势,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方便、迅捷、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开办老年人活动中心,满足社区老年人在娱乐、交流等方面的心理需求;设立社区老年人日托所(中心)、老年人日间护理中心等,满足社区老年人健康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补齐供给侧短板,通过搭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发挥好监管职能作用,通过引入智能化养老服务企业与社区深度合作,探索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多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

3. 在机构层面:深化“医养结合”,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机构的设立.红桥区鼓励综合性医院吸纳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开设老年病专科;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兴办康复医院和老年护理院.目前,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率达80% 以上,已有80% 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医养结合”模式只有充分体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相互协调才能有效发挥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开发中的作用,应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了解当代老年人群体的真实需求,准确预测未来老年人的需求,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不同老年人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不同代际的老年人群体由于生产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消费观念和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他们的需求在本质上存在着异质性,因此,市场上供给的医养结合产品一定要与他们不同的需求相协调、相适应.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有效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1. 财政政策应对养老事业给予支持.包括:落实养老事业财政补贴,并纳入财政预算;养老机构虽然采取有偿方式用地,但应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减免土地管理费,进行统一规划;在社会福利项目、设施工程收费上酌情减免,并在相应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与此同时,政策上也应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社会福利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的贷款力度;各级单位、团体、个人限额内的捐款税费可以免除;养老机构用水、用电应采取最优惠;减免公益事业企业所得税.

2. 补足供给侧短板,鼓励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迎合老年人健康卫生需求,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力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另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构建养老机构评级机制和完善金融保险体系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医养结合服务和产品供给.

3. 加快培养与老年事业健康发展相关的老年医学、老年人心理健康、康复护理、老龄化社会工作等专业门类的人才,充分发挥中职、高职院校在培养医学专业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为老年卫生服务业培养和输送批量化、正规化、专业化的老年人医疗、护理和康复方面专业人才.同时,要通过财政专项支出、专业职称认定等方式,切实提高养老事业从业医师、护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使养老服务产业更具吸引力,稳定和扩大养老服务人员队伍.

4. 强化中医药和中医传统养生理论与养老健康服务产业的结合.中医药、中医传统养生理论知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千年流传至今,是我国的文明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浓重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群,中医药和中医传统养生理论的接受度极高.因此,要发扬光大中医药和中医传统养生理论的精华要素,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发挥其在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和调理养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5. 在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从生命全程的视野,重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国民健康素养、健康行为的培养,从根本上推进健康老龄化.健康素养的养成需要从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去理解,老年时期出现的健康问题并不完全是在当期形成的,甚至可以说当期的因素只占到众多形成因素中比例很小的一部分,老年时期出现的健康问题是在整个生命全程中健康因素积累形成合力、产生效应的体现.关注老年人健康问题,就要对生命全程中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出来,用科学手段进行全面、综合、系统、有效地干预,通过专业、连续、适宜的公共卫生社会化服务,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益保障.

结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养老问题已经逐渐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下的医养结合成为养老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有效推进,需要卫生计生、财政、民政、人社等多家政府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在与社会资本、社会力量等市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决.“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创新要本着适老、便老、利老、康老的原则,给老年人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养老服务社会资源利用的效用最大化.

供给侧改革论文范文结:

关于供给侧改革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供给侧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改革论文

2、政府会计改革论文

3、改革开放的参考文献

4、改革和开放杂志

5、教育改革论文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