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跟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类论文范例

此文是一篇计算机技术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摘 要]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深入到农村的生活和生产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这个现象表明计算机技术对新农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计算机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并对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信息化建设;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10-85-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中国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可以有效地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目前,我国要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现,就要保证占主导地位的农民要积极、有效地加入到建设进程中.但是,在我国农村确实存在交通不便利、教育水平较低、发展和管理受到地域限制等不利因素,所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可以让农民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改善现有的生活状况,更好、更快地实现新农村建设.

1 计算机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1.1 倡导无纸化办公

在传统的办公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记录、数据的保存和查询,通常农民都会用纸张书写的方式进行记录.比如,农产品的播种日期、农药的喷杀时间和次数、用工工资以及交易买卖信息等,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记录数据信息,但是浪费了大量的纸张和人工劳动,而且由于纸张的特性,也不利于今后的保存.而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农村日常工作中,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更多的办公内容.比如,计算机系统中都有Office 办公软件,只要农民熟练的掌握Word、Excel 等软件的应用,就可以快速对数据信息进行录入.不仅如此,录入过程中出现数据信息有误或是需要增加和删减的时候,农民可以运用计算机系统立刻对其进行更改,并且永久地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中.这样不仅有效节省了对于纸张的使用,还减少了人力劳动.而保存在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也可以为以后的农作物耕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此外,计算机和互联网还可以帮助农民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信息之间的远程链接.比如,在传统的耕作过程中,当农民遇到问题请求帮助时,只能是农民翻山越岭地来到城市中找到相关专家进行咨询.但是,这种方式往往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当农民掌握解决办法赶回家中时,很可能已经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而运用互联网就可以帮助农民遇到问题就及时地解决问题.农民可以通过视频电话系统与远在千里万里以外的专家进行视频交流,不仅如此,还可以把农作物的图片和影像资料通过互联网传给专家,让专家可以有更多的信息资料进行参考,更好、更快地对症下药,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1.2 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产品的运作过程,一般都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完成的,即种/繁-养-产-销.种是指农作物的种植;繁是指畜牧业和渔业的繁衍;养是指植物或是动物的生长;产是指农作物或是动物在长成后,对其进行生产和加工,最终得到加工后的农产品;销是指当农产品完成加工后对外进行销售,以此换来劳动报酬.这个产业链始终贯彻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而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将生产成本降至最低,以此来获得更大的收益.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可以对农作物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以一块6.67 hm2的玉米地为例,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播种、灌溉、施肥、翻土、打药和除草都是必不可少的耕种项目.但是什么时候播种,播种后什么天气灌溉以及灌溉用水量的多少,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病虫害,需要喷洒哪些与之对应的农药进行治疗等,都可以用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控制,并给出适合的处理结果.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农民每时每刻要对玉米的生长状况进行查看而带来的多余劳动量.农作物需要灌溉或是喷洒农药的过程,农民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其进行详细的编程.比如,用计算机系统对灌溉时间进行控制,设置为每天的整点进行灌溉,每次灌溉15 min.这样既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还可以保证灌溉的有效性.另外,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商业的运营模式.以前,农民想要将自己手里的农产品卖出去大致有2 种办法:一是自己出去推销,自己找销路,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人力、销路差,还会因农民将精力用在销售农产品上而忽略耕种;二是卖给中间商,虽然这种方式节约了农民用在销售上的时间,但是中间商为了自己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往往会压榨农民,将农产品的降至最低.而现代的商业运行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做到两者兼顾,既保证了农民应有的利益,又能将农产品销售出去.现以我国最大的交易平台——淘宝网为例,农民想要将自己家地里的玉米销售出去,就可以在淘宝网上上传玉米的相关信息,包括、产地、净含量、是否有机等相关信息,还可以将以玉米为原料经过加工得到的产品同时上传到淘宝网上进行销售.消费者只需登录淘宝网进行查找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这种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的方式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销售模式,不仅可以宣传自己的农产品,吸引大量的消费者,提高销售量,还可以为自己的农产品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以达到长期合作的目的,为农产品的销售打开销路.

1.3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念不断深入,农民借助计算机网络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农民手头上的钱逐渐宽裕了,农民的生活富裕了就希望自己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同时对业余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将农民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准,同时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供了精神支持.以前,农民每天的劳作很辛苦,往往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辛苦苦一年却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是,现在很多的农村都采用机械化操作,只需一两个操作人员就可以播种、收割上千亩的田地.同时,采用计算机系统对农产品进行监控和管理,不仅降低了农民的劳动量,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空余时间也多了,就想提高精神文明生活方面的质量.以前,农民的主要娱乐休闲就是看电视、听广播.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深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上网成为了农民日常业余休闲娱乐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农民通过网络不仅可以听歌曲、看电影、购物,还可以在网上学习跳舞、厨艺等,最主要的是农民通过互联网可以学习很多与农业相关的知识,接触到最新的耕作技术和理念.计算机网络为农民提供了一个与时俱进的信息渠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1.4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计算机在改进农业生产模式,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地政府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建立有当地特色的网站,在网站上不仅可以介绍当地的农产品,还可以将当地的传统美食、旅游资源及风土人情进行宣传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喜欢这里,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旅游,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同时,还可以通过这种宣传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到这里进行招商引资.总之,计算机网络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2 计算机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运行和管理中,计算机应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2.1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十二五”规划以来,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同时,国家农运会也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的工作项目列入日常工作中.但是很多时候,农村固有的管理模式和经济基础,也制约了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发展.比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购买软件配置和硬件设备上.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有的甚至是在深山里,这些地区因其交通不便利,所以他们的经济相对落后.受到经济的影响,很多地区都无法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虽然现在有很多的农村已经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的首要工作,但是受到经济的影响,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甚至是老化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很多最新的通讯设备无法在农村正常运行.

2.2 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目前,农村地区都是通过自学的方式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原理的.而他们的操作水平只是能进行简单的使用.因此,农民对于计算机的掌握程度普遍不高.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仅仅是日常的娱乐、购物和浏览网页,而无法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网站管理和更新等.有时候,当地政府也会请一些专业的计算机人才为农民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科普.通常都是以做讲座或者短期学习班的方式为农民进行讲解,没有做到系统、有规划地进行讲解.因此,农民发现虽然这种辅导班很多,但是内容往往大同小异,并且没有连贯性,所以导致大多数农民听不懂.长此以往,农民就会对这种学习方式产生抵触甚至于厌恶的情绪.而对于被请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而言,他们因为没有真正了解农民的需要和计算机水平,所以在准备讲述材料时也无法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往往是学习内容资料准备的简单了,农民不爱学.而准备的学习材料如果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农民还有可能完全听不懂.所以,这种短期的、快速的指导模式无法真正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对计算机的应用.

2.3 农民信息观念淡薄

虽然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理念已经深入到农村,农民也意识到互联网可以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并且给他们带来可观的收入.但是,真正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农产品生产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这些人有相同的共性:年龄在40 岁以下,具备一定学历的农产品经纪人,以及大多数的种植养殖大户.而目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还是以40 岁以上的农民为主.这些人不管是在文化程度上,还是在接受新鲜事物上都存在一定的思想滞后情况.他们沿用传统的耕作经验,属于典型的劳动型.对于他们而言,计算机技术是可有可无的工具,在没有计算机之前,他们还是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和一家人.而且,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学习和使用计算机设备时,往往是力不从心.

2.4 经济落后制约信息化投入

让农民用上计算机、用好计算机,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民要有计算机设备.农民对于信息化的投入包括一次性购买计算机、安装宽带业务及对计算机的维护.以现有的市场进行估算,总花费需要5 000~6 000 元.而大多数农民每年人均收入不足万元.对于农民而言,这些钱主要用于日常的生活开销、耕作中所需的投入等.往往一项一项算下来,每年剩余的钱不多,对于他们而言,对计算机网络的投入已经是奢侈品,是他们负担不起或是不愿意负担的.农民手里的钱少、经济能力低,致使农民购买计算机设备的积极性不高,这是制约新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3 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推进政府的主导先行作用

政府在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起到加强管理和提供资金投入的作用.在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虽然起到主导作用和最终受益的都是农民,但是由于农民不管在经济能力上,还是在对计算机网互联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政府起到加强宏观控制的作用,在信息化设备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督促和监管当地政府,按时、保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另外,由于农民的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购买计算机设备时,政府应在农民需要资金帮助时给予一定的补助.比如,在购买计算机设备时,可以根据计算机设备的不同配置给予一定的减免政策,或是将补贴投入到互联网宽带的安装上等,通过政府不同方式的补助,让农民更快、更省钱地感受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捷和好处,不能让钱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2 注重人才培养

要让信息化建设真正走进农村地区,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的技术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这些专业人才可以帮助村政府和农民建立自己的网站,以及解决后期的维护问题等;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定期安排一些培训课程,课程由浅入深,从最开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到高级的网站创建,逐渐让农民从了解到深入掌握再到独立应用计算机技术,从最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同时,政府还要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和对领导干部专业技能的培训.总之,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人才的技术帮助,但是在培养技术人才时,政府要注意不仅要花钱引入外部人才,更要注重对内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这样才能保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1].

4 计算机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展望

计算机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展现出来的优势显而易见,不仅丰富了农民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模式,还为农民手中的农产品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让农民真正意识到计算机网络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阅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技术可以深入到农产品生产、销售的每个环节,这都会给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将电子商务理念运用到农产品的耕种、销售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平台帮助农民将自己的农产品宣传到全国各地,甚至是直销海外[2].我国有很多在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成功例子.农民利用网络同消费者进行交流,介绍自己的农产品,包括农产品的食用方法、、产品特性等.当消费者想要购买这些农产品时,只要在网络平台上下订单并付款,这项交易就简单完成了.而当农民收到订单成功的信息后,就可以着手安排对农产品的打包、邮寄快递.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购买农产品的钱是不会打款到农民的账户中,而是暂时保存在网络平台这个中间账户上,等到消费者收到农产品并认为质量没有问题,提交收货申请后,这次交易的钱才会打款到农民的账户中.这样的交易方式,既方便了农民将自己手中的农产品卖出去,又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谓是一举两得的方法.再比如,信息化改变了原有以人为中心的传统的耕作模式,将人为劳动转变为由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化劳动,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智能化.

5 结语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主要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所需都依靠农业的发展,将信息化建设引入到农业生产中,很大程度地影响并改变着农村原有的运作模式和经济模式.要想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效果,使得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从而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促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计算机技术论文范文结:

关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计算机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论文

2、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

3、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论文

4、计算机新技术论文

5、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6、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