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精神贫困:脱贫硬骨头怎么啃?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贫困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精神贫困:脱贫硬骨头怎么啃?

王军伟 朱丽莉

脱贫是谁的事? 是贫困户的事,是政府的事,是全社会的事,但归根结底, 还是贫困户自己的事.然而记者最近在多个贫困县调研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开始进入“深水区”, 部分贫困户精神贫困问题日益凸显,“我要脱贫”异化为“要我脱贫”, 脱贫主动性、主体性不强,成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精神脱贫”起步了吗?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贫困的父子,平时好吃懒做,别人出去打工,他俩觉得辛苦,待在家里哪儿都不去,自家几亩地荒了也不管.镇干部多次劝教无果,但又不能看着他们饿着,无奈给父子俩吃了救济粮,于是每个月底父子俩准时出现在镇政府民政助理面前.有次, 民政助理有事请假晚到几天,这位懒汉父亲竟然质询民政助理,为什么没有按时给他们发放救济粮?他还嘲笑同村人没有他们聪明,放下好好的“便宜”不占!

还有一个故事: 某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 对口帮扶单位想尽办法“化缘”找资金,准备帮村里硬化三公里的道路, 原本就资金有限,帮扶单位为了节约资金,希望村里每户出劳力, 没想到一些村民说法让人心寒:“要帮我们就给我们完全弄好, 还让我们去干活……”

相信类似这样的扶贫故事在不少地方都发生过.面对这样的情景,在哭笑不得的同时,更多的应是反思.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努力,多方施策.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 使7 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尤其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的实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也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们党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尤其是2015 年11 月23 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确保到2020 年让70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责任、摆在突出位置,做了大量工作.不少地方的百姓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劲头十足.

但同时也应看到, 随着这些年政府对扶贫越来越重视, 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地,部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降低、依赖性增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把扶贫帮扶当作“天上掉馅饼”,“你急他不急”“上动下不动”, 有的甚至消极无为, 好逸恶劳,认为我没吃没喝,政府会按时给我,帮我脱贫更是每位干部的分内之事.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精神贫困.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它使人消磨意志,失去向贫困命运挑战的精神动力.

几乎免费的新居,有贫困户不想要

对于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地方的人们,易地扶贫搬迁是“拔穷根”之举.在许多省区,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的补助标准,少则每人上万元,多则每人两三万元, 几乎是免费送给贫困户一套新居, 就是这样一件“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在一些地方,要做通贫困户的思想工作,做到自愿搬迁,也非易事.

24岁的瑶族青年蒙志见生活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中国最贫困的角落之一.全乡石漠化严重,缺水缺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考察后认为,这是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但在这里,有约2万人生活,其中近一半是贫困人口.

蒙志见家所在的弄根屯至今不通路.记者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攀爬了一个多小时,翻过2 座山头,才到达屯里.屯里清一色的破旧木房子,有的村民屋内的陈设简陋到只有一张床、一个桌子、几个凳子.距离最近的小学也要走几公里的山路.

蒙志见身材矮小,一把砍柴的弯刀挂在腰间.他的话很少,不问不答,小学毕业后辍学,十几岁就到东部沿海地区务工.前段时间因父亲病重,他不得不回到家中.按照规划,2017年弄根屯将整屯搬迁到山下的公路边,但是蒙志见对于要不要搬迁还在犹豫.

“搬出去,以后你的孩子可以读书,你父亲看病也更加方便, 政府白送你价值七八万元的新居, 为什么不搬呢?”记者问.

“出去后,买青菜都要花钱,在这里我多少可以在山坡上种点玉米.再说孩子属于大山,多生点,能留下几个是几个.”蒙志见说.但当记者告诉他,如果不搬出去,他可能像许多贫困村的光棍一样,永远找不到媳妇时,蒙志见陷入了沉思.

宁愿窝在山旮旯,也不外出务工

对许多贫困户来说, 外出务工是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一个贫困家庭若有一到两个劳动力外出务工,这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很快就能得到改善,因此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劳务输出作为帮助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年纪轻轻,身体健康,可宁愿守着“鸟不拉屎”的山旮旯也不外出务工.“读书少、没有技能、不会说普通话”是他们普遍的身份标签,这使得他们更愿意守着大山.

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龙州县上金乡陇门、陇咘、器鸟3个屯至今不通车,其中最远的器鸟屯要步行3 个小时的山路,最近的陇门屯也要步行2个小时的山路.记者攀爬不到1 个小时,已经汗流浃背,这时恰遇贫困群众黄国平下山买大米.和很多老弱病残的贫困群众不同,42岁的黄国平,身体健康,正值壮年,但至今仍是光棍,家里还有两个30多岁的弟弟,也是光棍,全家五口人都吃低保.

“为什么不外出务工呢?挣钱又多,说不定还能找到媳妇.”记者问.

“没读过书,不好找工作.”黄国平说,两个弟弟也只读到小学,目前全家人靠种地、养牛生活,平常十几天下一次山,买点油盐米等生活必需品.因为屯里太偏僻,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来.

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盘兔村是个贫困村.51 岁的村民韦建展,并不忧虑自己的贫困现状,他在外人面前更喜欢说自己生了4 个儿子,比父亲多,比爷爷多,比爷爷的父亲也多.

当地乡党委书记努力寻找企业,为村里50 岁以上的闲置劳动力搭建务工平台, 像韦建展这样身体健康的中年人至少可以做做物流配送.

对于这个就业机会, 韦建展想了想说“: 吃惯了玉米.外面的大米,我吃不惯.”

“你让我发展产业,你得给我兜底”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关系到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发展产业就要经受市场考验.一些贫困户本能地畏惧市场,对扶贫产业充满疑虑,缺少闯劲,只想干只赚不赔的生意,甚至有“你让我发展产业,你得给我兜底”的想法.

“贫困户总担心赔了,啥都不愿养.”一个贫困县的驻村帮扶干部告诉记者,以前贫困农户抱怨政府帮扶少,实施精准扶贫后,产业扶持资金、政府贴息贷款等资金扶持政策都有了,可部分贫困户还是不愿发展养殖.干部入户动员,农户反问“猪生病了怎么办?要是死了你赔吗?”问得干部哑口无言.这位干部说:“有的贫困户愿意养牛,却向扶贫干部要饲料和工钱,觉得搞养殖是政府的要求.”

“我不会养鸡的,有一家养鸡死了好多.”贫困户秦洪宽坐在自家破旧的木房子前,大口吸着烟,望着远处连绵光秃的石山,语气平淡地对记者说.

为让贫困户有稳定收入,该村发动贫困户养鸡,鸡出栏后给一定的补助,然而秦洪宽并不感兴趣,他担心鸡生病会赔钱.他看到屯里一户人家养的鸡生了病,却没有看到他的邻居何桂节夫妇养了300多只鸡,长势良好.而因为贫困,十几年前秦洪宽的妻子外出务工再也没有回来.

不少基层扶贫干部告诉记者,为防止扶贫资金打水漂,一些地方是以奖代补,也就是贫困户“干了才有补助”,但是一些贫困户却是“给钱我才干”,甚至“给钱我也不干”,良苦用心的政策设计无奈“水土不服”.“在我们这个地方,一个乡镇干部要联系十几户贫困户, 若遇到几户这样的,真是贫困户脱贫,干部‘脱皮’.”一位基层扶贫干部说.

一些贫困户安于贫穷,他们习惯于在贫穷中熬日子,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觉得周围人“也都是这样”,得过且过,脱贫不脱贫无所谓.

记者曾经在一个偏远村屯采访,这里背靠草木丰茂的大山,适合发展养殖.帮扶单位给屯里贫困群众每户送来1 公4 母“一窝羊”,正常情况下, 每只母羊2 年后能生几只羊崽,养殖规模会逐渐扩大.过了一段时间,帮扶单位回访时,发现不少羊被吃掉了.负责这件事情的一位帮扶干部无奈地说,一些贫困户习惯了贫穷,对于脱贫致富不急切、不上心.

“我们到贫困户家里,有时还是上午,有人就已喝得酩酊大醉.这是一个对幸福感认知不同的问题吗?我们也很困惑.”一个贫困县扶贫办主任如此对记者说.

让观望者奋起,让畏惧者前行

扶贫攻坚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精神贫困,更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缺乏信心、怕担风险、不愿尝试、安于现状……这些都是精神贫困的表现,而其根源,可能是能力素质、意志品质、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等.随着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精神贫困所构成的障碍正在逐渐凸显.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某种程度上,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更难破.当“等靠要”成了路径依赖,当“没盼头”成了生活常态,当贫困群众成了局外人、旁观者,再多的资金、再好的政策,效果也会打折扣.即便靠资源堆积暂时脱了贫,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甚至还会陷入“因穷而要,因要而懒,因懒而穷”的恶性循环.

怎么破?总书记近日在山西吕梁考察时指出,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要想“精神扶贫”首先就要实行观念扶贫.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树立先进的观念,农民的思想才能解放,眼界才会更宽阔.干部们可以依托妇联、团委、农技站、文化站等部门,在贫困地区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以这些健康有益的活动纠正错误观念,并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改造,引导农民树立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把农民的依赖思想变为自立创业思想,让农民精神振奋起来,思想凝聚起来,主动干事,自主创业,增强战胜贫困的勇气,不断提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思想和勇气,让思想“富”起来,让思想“武装头脑”.

其次,要扶智、扶文化.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致富本领.联系学校、文化等部门进行宣讲,坚持每月播放一次有文化韵味的电影或开展一次文艺活动,让广大群众接受新文化、新精神,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摆脱过去的生活旧习气.筛选出的“坐、等、靠”人员,鼓励他们多学习文化知识、多参加科技培训,强化自建能力,从而加快脱贫步伐.

同时,还要带动扶贫.帮钱帮物,不如树标杆、做表率.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党员干部长期在贫困户家指导,真正把榜样树起来,把标杆树起来.把岗位职责摆进去,把思想、工作和作风摆进去,以身作则,当标杆、作示范,要求别的贫困户做到的自己首先在驻点贫困户做到.弄清贫困户问题原因、找到贫困症结所在,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配准药方,以求真务实的具体行动做表率.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精神扶贫”扶的是农民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有了,精神之“钙”就不会缺失.只有用对办法、捋顺措施,才能激发出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使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精神扶贫”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贫困论文范文结:

适合贫困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贫困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