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之忧硕士论文范文 与空洞之忧,去留成愁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这篇空洞之忧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空洞之忧,去留成愁

近年来,每逢毕业季来临,各地城市、知名企业纷纷“高调出位”,向高校毕业生抛出绣球,城市美、待遇高、门槛低、补贴多等成为“抢人”标配.而温州同样也陆续拿出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入驻,短时间内的效果确实立竿见影,但似乎仍阻止不了年轻人向一线城市“回流”,相比于“抢人”,“留人”的难度反而更大.

现状难乐观:

留人才难

对于自己未来的工作选择,即将于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范同学并没有过多的犹豫,“我还是想回老家衢州就业.”范同学表示,自己的专业在每个城市的就业前景都还不错,因此他更看重一个城市的舒适度,“温州的话,一开始觉得这座城市挺发达的,但是大学里接触下来,在城市建设上我个人感觉还有所欠缺吧.”看似随意的理由,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温州对于不少高校毕业生而言似乎缺少了那么点必须留下的“引力”,而与范同学有着相同考量的人并不在少数.

据去年温州市委政研室委托温州商学院完成的《温州高校毕业生留温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从2014到2016年,在温高校毕业生每年毕业生人数均超 2.1 万,每年以4%左右递增,毕业生留温率保持在37%左右,但每年均递减约1%,其中温籍毕业生留温率虽然保持85%以上,但每年递减均在1.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历年毕业人数的增长并没有带来更高的留温率,相反毕业生留温率在逐年下降.

“与省内杭州、宁波等城市比较,温州对毕业生吸引力处全省中等偏下.”该报告调研项目负责人、温州商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袁红富表示,温州毕业生留温总量与杭州、宁波等地相比差距较大.“温州目前有高校 11 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 4 所、独立学院 2 所、高职院校 5 所;宁波目前高校14 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 5 所、院校 1 所,独立学院 2 所、高职院校 6 所.从近三年平均数据看,在杭高校留杭人数在 4.1 万人左右、宁波 1.6 万人左右、温州 0.85 万人左右,仅相当于宁波5所高校的留甬人数.”

在温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徐旭东看来,这与一线、省会城市对毕业生流向的虹吸效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往大城市跑,这是人才流动的规律,这点无可置疑,而且这与非温籍大学生的比例也有一定的关系.”

据了解,非温籍毕业生人数占在温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65%以上,比重还在不断上升,但留温率一直稳定在16%,此外《报告》中还指出,非温籍生源毕业生留温一年和三年后情况变化较大.奥康、报喜鸟、森马、正泰等都是温州本土的全国知名企业,他们每年都会到全国各地高校揽才,并举办企业校园招聘会.据报喜鸟人力资源卢总监等介绍,集团在中西部、北方等高校举办校招宣讲会,学校 500 人报告厅座无虚席.但在温州本地高校有 100 人参加招聘宣讲会已经是很不错的情况.通过校招,温州企业招到来自全国各地心仪的毕业生,但三年后统计,大部分的外地毕业生纷纷离开了温州.

作为曾经的浙江省人口第一大市,温州2016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被杭州超越,2017年温州市常住人口增量占全省增量的比重也较去年有较大程度下滑,被称作“民营经济发源地”的温州,对人口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曾经备受外省人口青睐的温州市,正面临“失宠”境地.

“一方面是一线城市的有利因素把人才‘拉’过去了,另一方面是温州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将人才‘推’了出去.温州的人口红利其实并没消失,但没得到充分的利用,导致人才留不下来,甚至有企业还急着走.” 徐旭东说,而这样的情形同样出现在创业实践方面.

多年来,以温州商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温州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一直排名全省前十,但留人留项目工作,特别是优质项目流失严重、留温较难.

“据我们统计,温州每年毕业生中有超过800人选择自主创业.在全省创新创业类大赛中可以看见,各高校上台路演时,众多温籍学生崭露头角,有时一项创业比赛温籍学生占全省人数的 1/5 左右.”袁红富说,“但据在温高校就业部门反馈,毕业生创业项目能在温州成熟落地的并不多.”

2017年5月20日,温州晚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掌上大学”APP泪别温州的案例,温州大学的张良玉毕业之后留温创业,但一年后因政策、人才、环境等多方面原因把公司搬到了杭州.

在袁红富看来,张良玉等人的离温并不是个例,“温州是个创业之城,创业的氛围特别好,但是创业成功或者说初具规模之后,就会选择去杭州、宁波等城市,像‘掌上大学’这样在温州土生土长的创业团队离温,有点为他人做嫁衣的感觉”.

缘何“失宠”:

产业成长不尽如人意

眼下,国内一些二线城市为吸引更多人才,在政策、补贴等方面频频“发力”.温州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补贴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温就业创业.然而,许多受访大学毕业生表示,绝大多数地方真正吸引人的是工作机遇和发展空间,而并非补贴.

2015年毕业于温州大学的倪同学目前正在杭州从事互联网工作,他选择杭州的理由是城市的产业平台、职业前景和薪资水平高于温州,“温州的产业平台和城市建设相对而言还不及我老家绍兴”.

行业、产业等平台建设与人才职业发展的需求不匹配成为众多学子拒绝留温的主要理由.“行业间人才集聚交流平台、新型产业平台建设和人才对技术、交流、生活等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难以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导致人才对企业、对城市黏性不高.”袁红富强调,据他调查发现互联网、信息产业是当前学生创就业的热门选择,但另据毕业生第三方权威调查机构可思数据显示,近两年大学毕业生薪酬水平中信息产业超过了金融行业.受访对象中较多毕业生提到,在信息产业方面温州与宁波、杭州比较,无论是就业环境还是创业环境都有差距.这也是他们没有选择在温工作生活的主要原因.

据温州山香云教育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在温州很难招到IT人才.因为温州没有这方面人才规模、集聚效应,工作人员呆了三五个月后,很快就跳槽了.跳槽原因主要不是待遇,而是因为互联网的更新迭代很快,在温州很难得到最新的发展动态,不利于其个人职业发展.所以温州现在很多公司在这块业务都选择外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发展.

“温州的新产业成长不够快,而且温州高校专业布局与产业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性,影响基础人才留温工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没有专业就没有高校毕业生就业,当然没有产业和企业也没有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影响力的大学、研究院缺位,也为产业升级带来了困难.”徐旭东说道.作为温州五大产业支柱的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对中高端基础人才需求量大,需要大量工科背景的高校毕业生,但在温州没有一所理工类大学.

“温州大学前身是以师范教育类见长的温州师范学院和以经管类见长的原温州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温州医科大学 多为医科类专业、温州商学院、温州肯恩大学多是经管类专业.”这样的专业布局也导致温州工业企业产业升级和产品技术研发相对滞缓.

而相对与本科,高职院校中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相对会好些.“学校间比较,高职院校毕业生留温率明显高于本科院校.”袁红富说,在调查中他发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留温率均超过 40%,其中温职院高达66.9%;温医大、温州大学、温州商学院等本科院校毕业生留温率相对较低,其中温州肯恩大学仅 5.4%.

“而有优势的医学、师范类因为招聘政策不灵活,近些年,很多县(市、区)计生委、教育局都是组织下属医院、学校提前来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并当场签约,但我们温州地区相对落后,直接影响了优秀毕业生留温工作的选择机会.”徐旭东说.

费钱更费“心”:

收入与生活成本落差不小

近年来,温州房价一直高居中国城市排行榜前列,而房价问题也理所当然成为众多毕业生的心头刺.“要说是什么阻碍了人才流入并扎根温州?房价恐怕‘罪责难逃’.”徐旭东说,年轻人在温州只能拿三线城市的工资,却要负担一线城市的房价,他们有什么理由留在这里?

陈同学是温州本地人,2014年毕业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经营视频拍摄、制作宣传片.他说:“温州房价高,与当地环境、建设不匹配.在温州买的2万一平米的房子品质远远不如在金华、宁波1.5万、衢州1.1万的房子,包括房子质感、小区环境、配套设施.但在温州赚钱没有比其他城市更容易.”

土生土长的温州人尚且如此,在温州生活的外地人更是“没了根基”.来自绍兴的王同学,2013年毕业于温州大学,毕业后选择留温工作,如今已经到了和女友谈婚论嫁的关系,但岳父岳母“一套房子一辆车”的要求却让这个年轻小伙迟迟“过不了门”.每个月就拿五六千的工资,怎么凑得起这项“聘礼”?

“每年都是这样,外地毕业生带着憧憬来到温州,两三年后又像潮水般渐渐退去.高房价,高消费,让温州在宜居条件上实在让人无法‘省心’.”在高校工作多年的徐旭东对此深有体会,一些学生明明有意愿留在温州的,却因为房价和待遇问题最终去往杭州、上海等地,“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杭州的房价也不低,但是它机会、待遇各方面都比温州好,自然向往的人更多.”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房价、高消费等生活成本与工资待遇不匹配的问题已经成为温州留住人才的绊脚石.而当城市工作待遇不占优势时,一个城市的公共服务和人文关怀就显得越发重要,但在《报告》调查采访中发现,毕业生普遍对温州公共交通、城市建设、城市环境满意度较低.

有毕业生反应,“晚上从市区回学校,只有一趟 40 路公交车,挤也要挤上去,有时候还会错过.偶尔想抽空和同学们一起到市区看看,但和在宁波、杭州高教园读书的同学相比,我们就显得有些不方便.”

“我还亲自去坐过,很久才等到一趟.”袁红富说,另外学生还经常跟他抱怨,因为规划不合理,非机动车道与公交线路时有并行,会常常遇到被公交车“逼”着走的状况,“虽然都是一些小细节,但是正是这些不被关注的细节寒了学生的心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城市的宜居性也足以成为城市留住人才的重要议题,包括城市景观和人文环境.文化的力量最深沉而持久.专门研究创新人才的美国学者佛罗里达认为,创新人才喜欢的居住地不一定是有大机场、大超市的地方,而是文化氛围良好、具有浪漫情调、便于生活的地方.最近几年,浙江的特色小镇风生水起,很好迎合了人才的这种心理需求,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对人才最具吸引力.而在文化认同感上,温州所做似乎也稍显不足.

温州市政协委员、东蒙集团公司董事长池慧杰曾指出现在温商二代甚至温三代不会主动去讲自己是温州人,即使亮明身份,也会用‘非典型温州人’来形容自己,这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也是缺乏对温州人精神的认同.

而对于外来的“新温州人”而言,他们的文化寄托更是单薄,温州似乎只能是一个商业氛围浓厚的城市.“温州古来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本身排外性比较强,一些地区对于外来人员的接受度还不够开放,但以‘永嘉学派’等‘义利并举’的文化根基到现在来看也并不过时,创业氛围得天独厚,但是对于文化认同感的营造,还有所欠缺”,徐旭东坦言.

少了点“葱花”:

政策有留白 服务待加强

“如果把产业平台和城市建设比作温州留住人才的主食,那么人才政策就是上面的‘葱花’.”市人社局就业管理服务局副局长方海艇形象地比喻道.但作为主食增色的一部分,“葱花”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其实在人才政策的推出上,温州一直有在行动.早在2015 年 4 月温州人才新政出台,早于绍兴和嘉兴的 2016 年 6 月和 2017 年 1 月,在当时是一项重大招才引智举措,并为后来其他地市出台人才新政提供了示范和参照.温州人才新政出台以来,推动了温州招才引智工作,但出台的就业引人政策大部分是针对高端人才,面向基础人才(高校硕士、本科、大专)就业政策温州几近空白.

2017年9月,温州市出台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通知》推出系列优惠政策礼包,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温就业创业,这是温州市首次将人才范围扩大到大专.袁红富表示,人才政策、公共服务、岗位待遇是人才流动的三驾马车,但温州面向基础人才(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就业政策直到去年才出台,距离下一学年毕业季还有段时间,因此目前的补贴申请情况也犹未可知.

记者从人才市场了解到,以《通知》中实行的免费短期住宿服务(大学生驿站)为例,申请人数目前为止不过百人,而其中也多为学校统一组织引进“双一流”人才时用到,以个人名义单独申请的数量很少,“现在在大学生驿站住宿的大概有六十多人,”人才市场相关工作人员反映,“而申请路费补贴的可能来来回回就几十个人,最后符合要求的只有一两个”.

另外,“落户难”也是人才留下的一大难题.据温州市人社局和局反映,本科及以下学历毕业生到温报到后,落户情况主要看就业工作单位是否有集体户口,假如没有,户口就无处可落.

“很多毕业学生寻找服务窗口和咨询电话,很不方便,因为发布的新闻通知没有留地址、电话任何消息.”袁红富说,“而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也反映经常接到大学生电话报名不属于他们管辖范围的服务政策.而这样的‘断层’无疑加深了高校毕业生对于温州的‘误解’”.

90 后张良玉2014 年毕业于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其创办的掌上大学是中国最大的提供校园营销服务平台.2014 年7月,掌上大学获得早期合伙人百万级种子轮投资.然而,人才和资金仍然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和许多大学生创业团队一样,张良玉的团队业希望通过参加各类创业比赛获得奖金,但获省挑战杯特等奖后,张良玉等人并没有等到期待中的奖金支持.“杭州的特等奖获得者已拿到15 万元的政府奖励,宁波也承诺奖励10 万元,由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提供.”张良玉通过学校向有关部门了解到,温州并没有对该赛事有相关奖励措施.2014 年6 月,心灰意冷的张良玉移师杭州,落地在杭州之后,第一批资金7.5 万元就到账了.“每个地方有差异,杭州15 万元奖励,哪怕温州拿出5 万元奖励我们也很开心,但是我们连对接的部门和窗口都没有,更何况奖金到手.这样让我们感觉,温州很不尊重创业者.”而落地杭州的掌上大学目前已获得由赛伯乐投资的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分析“温生”离温的原因,不难发现区域位置、产业平台、城市基础环境是重点原因.但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留人留心才是为计长远、让人才有未来根本所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校毕业生对于温州城市的“落差感”无处不在,作为创业的热土,温州向来有着尊重、鼓励创业者的良好氛围,但相对狭窄的择业通道与较低的科技天花板、仍不够灵活的体制机制与高昂的房价、不够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还是让不少人心里有“空洞”之感.这段“愁”,该如何解?

空洞之忧论文范文结:

适合空洞之忧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空洞之忧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硕士论文内容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