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文化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西岸文化走廊:看民营美术馆如何激活区域文化生态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这是一篇与区域文化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西岸文化走廊:看民营美术馆如何激活区域文化生态

2016年11月,在秋高气爽时节赴第三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距离上一次来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了,此次再来西岸,已是另一番景象,与第一届举办时的状况判若两人.西岸艺术中心的周边道路已被车辆挤满,人群不断涌向场馆.站在人群中的我,感觉像是去赴一场盛大的活动,脚下的步伐跟着人流的节奏,自然加快了许多.

犹记得第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举办之时,正是2014年的秋天.那一年上海的艺术界特别热闹,除了老牌的上海艺博会,又增加了ART021和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两位新成员,一时掀起圈内圈外的热议.很多艺术圈内人士,是踩着一周走完三个会场的节奏,就连会友都约在了会场,因为大家的日程安排在那一周是如此一致.大家带着好奇走进这个全新的文化场地——西岸,也引出新的热议话题:西岸,会成为上海下一个文化地标吗?

2014年第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虽然在宣传上下足了功夫,但是一个陌生的地理坐标、陌生的活动品牌以及尚未完善的交通网络,让首届博览会遭到冷遇.空旷的大仓库、冷峻的气氛,倒是增加了属于当代艺术的孤单、寂寞、冷.场馆对面的滨江无半点人气,岸线肆掠延伸,道路修筑一新,两边的绿化也修剪整齐,却无法驱赶工业时代遗留下的冰冷、单调和孤寂感.离最近的地铁站需要步行15分钟,打车极困难,周边也无商铺,这是首届博览会参观者碰到最多的难题.带着两年前的初次印象,碰上2016年的盛况,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场馆在原先的基础上又在室外搭建了一个临时展棚,参会的画廊和艺术家数量翻倍,人气更是爆棚,场馆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场馆外的滨江也不再是冷冷清清的景象,散步的人群、玩耍的儿童、晒太阳的居民,让这片空间增添了不少接地气的氛围.望着黄浦江上来往的轮船,感叹浦江之畔这块曾历经辉煌又遭遇低谷的区域,又将迎来新的起航.西岸,会成为下一个区域文化发展模本吗?

西岸文化走廊新格局

人们口中的西岸,又称徐汇滨江,全名为“西岸文化走廊”,是指徐汇区的黄浦江沿江地区,南至徐浦大桥,纵深至中山南二路和龙吴路,占地7.4平方公里,黄浦江岸线长8.4公里.在世博会前,这里聚集了南浦火车站、北票码头、上海水泥厂、上海飞机制造厂、龙华机场等上海工业化时代的大企业,还带些零星小码头,整体区域环境差、交通不便,产业功能落后.在新规划中,这块区域的功能定位是艺术品文化集聚区和精品文化体验区.

工业文化历史展示、文化传播体验、创意文化产业三块彼此交融、互通和相互依存的功能,通过各种展览馆、公共活动中心、文化休闲带、交易中心等呈现出来.在具体实施中,民营美术馆成为最先启动的第一股力量.2014年3月末,龙美术馆西岸馆盛大开馆.同年5月,余德耀美术馆紧随其后开馆.11月,由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西岸设计与艺术博览会在西岸艺术中心拉开序幕.两家民营美术馆和每年一届的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率先架起西岸文化走廊的基本格局.

在刘益谦掷巨金拍下《功甫帖》和“明成化鸡缸杯”掀起巨大社会舆论之后,再由争议艺术品在龙美术馆西岸馆的展出,形成了第二轮海浪式的舆论延续.龙美术馆西岸馆在开馆之后的两次大展“借古开今开馆大展”和“朱见深的世界:一位中国皇帝的一生及其时代”特展是与投资人的社会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商人任性行为的背后,暗藏着全新的美术馆商业运营模式、宣传方式以及美术馆社会功能的转变.同时,余德耀美术馆开馆之后的两大展览“雨屋”和“贾科梅蒂回顾展”又掀起一股不小的风浪,前者是在欧美掀起观展热潮的大型装置展览,全新独特的互动体验为展览增添不小的吸引力,而后者是艺术大师特展,更是稳妥地引发一定社会关注度.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社会效应看,两家民营美术馆都做了周全的策划,首发阵容强大,为西岸文化走廊的建设发出震撼有力的第一声.

西岸文化走廊上最先入驻的两家民营美术馆,位于西岸走廊的南北两端,营造属于各自不同的美术馆文化,却共同孕育着这块区域的文化氛围.如果说这两家民营美术馆是固态的艺术基地,那么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则是一场更具活力的艺术盛会.它的功能已经超越传统艺术博览会的定义,而发展成为一场更加开放,兼具休闲、娱乐、社交的文化节庆.人们通过当代艺术和艺术设计的平台相互交流,建构独特的艺术社交圈.艺术爱好者、艺术家、艺术机构和商人早已不是传统的单线、固定的利益关系,而是形成更为复杂有趣、彼此影响、相对灵活变化的社交关系.这种关系在艺博会之后延伸发酵,转化成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当代艺术发展和文化审美的社会关系和商业模式.这种2+1的常态形式,是西岸文化走廊最先落地的文化品牌,也是营造区域文化氛围、促进文化活力的重要举措.

上海艺术园区现状

在西岸之前,上海艺术园区的开创和发展已逾十年.M50就是上海市经委于2005年第一批挂牌成立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也是知名度较高的创意园区之一.M50位于莫干山路,由一家粗纺厂改建而成,是工业时代建筑改造成艺术园区的典型代表.它曾被评为上海十大时尚坐标之最高人气奖、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上海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优秀创意产业园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园区等.M50业态主要为画廊和设计师工作室,同时也肩负文化创意产业的责任.在创办最初的五年间,M50的人气和活力与日俱增,但随后它的热度和关注度明显下降.

红坊是另一个上海颇具特色的文化艺术社区,位于淮海西路,由上钢十厂改造而成.它最初被改建成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之后又进一步拓展区域功能,成为目前的上海红坊国际文化艺术社区.毫无疑问,红坊的核心是雕塑艺术中心,通过艺术展览和活动聚集人气.优越的地理位置、成熟的周边配套设施,为红坊的影响力增色不少.

初步统计,至目前为止,上海地区授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超过100家.这些园区都是在短期内一哄而上创建的,但同质化问题严重.园区建设模式单一,管理不健全,以简单复制实现资金快速回笼为第一目标,毫无创意内涵可言,也无鲜明亮点.在艺术资源和商业资源相对有限的背景下,造成了园区之间的激烈竞争.

西岸文化走廊与其他文化创意园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由一座或几座工业遗留厂房改建而成,而是由一整片区域整体改造成一处文化创意区域,占地面积较大.无论是在整体规划上还是在文化浸润上,可以点带面,相互补充.业态多元,功能齐备,文化辐射范围大.另外,黄浦江沿岸的地理条件是西岸得天独厚的优势,让西岸改造延伸至城市景观、生活休闲领域.根据自身特色,另辟蹊径,走出一条集艺术、创意、产业的综合性文化园区,从规划本身是颇具创意的.以两家实力雄厚的民营美术馆为首,更是开启一条长远、持久、活力型的区域文化发展之路.

文化导向策略

通过文化带动整体区域的发展,西岸绝对不是首例,国外更不乏经典案例.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一个小馆就向世人展示了一座博物馆拯救一座城市的故事.西班牙第四大城市毕尔巴鄂,城市面积不及上海周边昆山市的二十分之一,但就是这么一座小城,在2010年6月底,获得了首届“世界城市奖”,击败了纽约、伦敦、墨尔本等77个竞争者.这个被誉为“城市界的诺贝尔”奖项看重城市的持续性活力和宜居程度.历经30年的城市革命之路,让毕尔巴鄂从一座充满环境问题、工业结构危机严重的城市转变为欧洲生活、旅游、投资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在这个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古根海姆博物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座由著名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建造的建筑,以极其怪异的外形,吸引了全球的游客,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活力,成就了著名的“古根海姆效应”.

据统计资料表明,古根海姆博物馆开馆后的第一年就吸引了136万人来到这座城市参观旅游,而这座城市的人口也只有35万.在136万人中有84%都是冲着这座博物馆来的.据不完全统计,因参观博物馆所带来的相关收入就占市财政收入的20%以上.当然,“一座博物馆拯救一座城市”的评述带有些文学意味,因为除了博物馆,还有各方面的综合治理,如交通、污水治理、老城改造、港口外迁等举措也至关重要,但博物馆为城市带来活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个案例呈现出文化导向型城市更新的策略,也说明文化对一座城市或是一个区域发展扮演着重要角色.

西岸正是注意到了文化导向的重要性,才以美术馆作为它改建的第一步.更值得注意的是,西岸十分关注对民营资本的挖掘和鼓励,利用民营资源的竞争力提升整个区域的活力.民营美术馆的率先入驻是打造西岸文化走廊的第一步,另外上海西岸音乐节的打造、西岸传媒港的建设、东方梦工厂的落地等都是民营资本注入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重大举措.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新主体

“美术馆不仅承担着美术作品的展示功能,更承担着对于国家近现代以来视觉文化成果的研究梳理、收藏保护、交流推广、公共教育的重要职责,是使人民群众共享美术发展成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之一.公共教育是美术馆最重要的社会职责之一,美术馆应在整合自身藏品、展览、学术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具针对性的美育教育.”这是2016年1月文学美术处处长刘冬妍在“2015年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上提到的美术馆公共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美术馆的主要功能早已不仅限于收藏和展示,而是将提升观众审美趣味和道德水准作为新的重要内容.同时,随着城市发展对美术馆要求的提升,推动了美术馆的社会功能得以不断完善.美术馆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它所提供的文化服务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市民文明素质和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重要因素,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的完善,已不只是一座美术馆功能的完善,更是整座城市文化发展进程和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美术馆教育功能被强调和重视,在新崛起的民营美术馆阵营中尤为突出.为了迅速融入到城市文化发展的潮流中,也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民营美术馆通过丰富多样的公共教育活动扩展自身的关注者和受众群.民营美术馆研发的公共教育项目早已摆脱美术馆展览配套服务的角色,它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体系,承担起社会教育的重责,与学校教育形成良性互补.“以观众为中心”的全新管理理念,让公共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加贴近观众不同的文化需求、审美需求和教育需求.定位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主体的民营美术馆,更加凸显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社会功能,其公共教育项目也拓展至美术领域之外,涉猎至音乐、舞蹈、戏剧、诗歌、影视等更加广泛的文化领域,将美术馆化身为一个魅力无穷的文化社交场所.当市民去美术馆看展或参加活动变成城市生活中的日常行为,美术馆才真正发挥出它本该具有的社会功能.民营美术馆就是凭着热情和活力激发了区域文化的多元和多变,也促进了区域文化氛围的营造,更推动了区域文化全面综合性的发展.

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性时期,明确把市民享有公平优质多样化教育、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等作为主要目标.

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需要多方的努力,合理利用民营资本和资源是其中值得重视和加强的手段.民营美术馆是推动文化发展、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对民营美术馆的重视、吸纳和扶持更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增强文化软实力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西岸文化走廊的规划就像是一个城市文化规划的缩影,它采取的是多元化、多层次、多主体的发展模式.民营美术馆作为第一步,起到的正是开创性、引领性的作用,用民营美术馆本身的活力和潜在的影响力带动整个区域文化活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民营美术馆充分凸显了其发挥社会功能的重要使命,也将成为激活城市文化的重要主体.

区域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区域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区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