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和课堂精彩始于学生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课堂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课堂精彩始于学生

易文华

(重庆市北碚区双凤桥小学校 重庆 400712)

摘 要:划片就近入学以来,农村镇乡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习惯、态度、成绩等方面与城区孩子差距明显.作为教育者更要耐心思考和智慧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善于捕捉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问题,鼓励学生正视自我,敢于质疑,大胆研究,努力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善于捕捉;有价值问题

“抓好教学质量是学校立校之本”教学质量的显现在课堂,关注课堂40分钟显得尤为重要.由此,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看教师是否精心设计和用心组织教学,更要看学生参与活动的状态和最终达成的效果.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课堂上不同的发声代表不同的思考,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欣赏并鼓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学机智,让孩子们的智慧得到充分彰显,成就课堂精彩.

1、关注课堂中孩子的与众不同,发现课堂精彩

目前,各校都成立了集体备课小组,采用了独立备课,集体研讨,反复修改的方式完善教学设计,看似万事俱备,可以胸有成竹进入教室上课.其实,老师们大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在思考问题,没有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更没有琢磨儿童的思维.因而,课堂上孩子们经常发出不同的声音,有的老师赶进度忽略,有的被老师打断,请下去再思考.因为这些似乎都有悖教师的设计或者认为耽搁上课时间而被终止,其实,这些才是在当时当景下孩子积极思考的结果.所以,教师要有耐心,学会捕捉信息,学会等待花开,让不同孩子的声音,丰富每个孩子的认识、收获.

下面是我听一位老师上“两位数减法---退位减”23-9等于,老师请学生根据教学主题图独立思考,然后展示评议:

有的孩子这样想:个位3-9不够减,从十位借1作10,10+3等于13,13-9等于4,10+4等于14,所以,23-9等于14

也有的孩子这样想:个位3-9不够减,从十位借1作10,10-9等于1,1+3等于4,10+4等于14,所以,23-9等于14

孩子们汇报后,教师简单分析,基本推荐第一种做法,然后就请孩子们用这种方法做练习.

坐在后面的我,明显感觉说第二种方法那个孩子坐在那里不太开心.其实第二个孩子的思考也是正确的,他将从十位借的1作10先减9,这样数字小,计算难度小,凑十的优越性一下子体现出来,而这种思考对于我们的学困孩子也是最容易接纳的好办法.下课,我找了这个孩子,并表扬了孩子与众不同的解法,孩子会心地笑了.我想,如果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能让这个孩子大胆地分享自己的做法,并得到大家的认可,这对于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思维都是很好的保护.

2.关注课堂中随机生成问题,成就课堂精彩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倾听、冷静分析、科学处理不同孩子的发声.

例如,在一节练习课上,老师复习“用简便方法计算235-98”,首先老师带着孩子们回顾了简算的一些策略,然后请孩子们独立思考,集中展示和评议.

部分孩子这样算:235-98等于235-100+2等于137

也有的孩子这样算:235-98等于235-100-2等于133

还有孩子这样算:235-98等于100-98+135等于137

同样一道题目,孩子们做出了不同的结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对于前两种做法,老师请孩子们议一议,减100后,到底应该加2还是减2呢?

学生通过小组激烈的讨论,结合竖式方法的验证,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多减几就要加上几,所以多减去2就要加2,这就是简算中的多减几再加几.

对于第三个孩子的做法,有的孩子傻眼了“什么意思”、“是不是凑的答案”……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老师显得很冷静“XX,你的算式和大家的有些不同,还有好多孩子不明白,你能不能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于是,这位孩子走上台娓娓道来:我把被减数235分解成100+135,用100-98等于2,2+135等于137了,我就是记不住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加,这样做就不用去记该不该加减的问题了.

孩子还没有,全班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下边的孩子也认同他的做法,尤其对究竟该加还是减模棱两可孩子更是厘清了思路.老师敏锐地捕捉信息,抓住生成的资源,在愉悦的氛围中孩子轻松自然学有所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关注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源,绽放课堂精彩

课堂上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要冷静,巧妙转化策略,因势利导,给学生搭建平台和空间.让学生再创造、再思考,从而迸发思维的火花,找到“柳暗花明”的惊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们是借助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拼组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示的.课前,老师引导孩子们看图回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后出现了这样一道题:“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题目还没有出现完,下面的孩子叫开了:“这个不难,对”,也有的沉思.

教师不动声色,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图形:一个大大的三角形,一个小小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吗?有的孩子说:“我们可以量一量”,“摆一摆小正方形”,“直接都可以判断结果”在孩子们热烈的争论中,我还是让孩子们用科学的方法测量验证,经过验证发现:三角形的面积不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孩子们在疑惑中顿悟:原来三角形太大了,底和高都比平行四边形的大多了,两个图形没有关系,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不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任意画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结论不成立,只有在等底等高时,这个结论才成立.

就一副简单的图画,一个大大的三角形,小小的平行四边形,在孩子大脑中打上了深深地烙印,教师用图画的方式巧妙地将孩子的错误转化为新的思考点,不但让孩子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也带给课堂新的生命与活力.

为了让孩子巩固三角形的面积,老师们也出了这样的题目:“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因为概念必须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记忆牢固,往往就是关键的一个字、一个词抓准了,孩子们就可以迎刃而解很多相关的题目.这里,教师先让孩子们独立思考,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孩子还是判断的对,重视探究的过程比告诉孩子答案更有效.于是老师引导孩子们先不看结论,请同桌的两个孩子各自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教师告知底和高.然后,请同桌的两个孩子将各自画的三角形进行拼组,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有的孩子快速拼接成功,有的孩子始终拼接不上.“为什么底一样,高也一样却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让孩子们自己再画一个三角形,想想怎样确保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通过第一次的拼组不成功,在画三角形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有的孩子在修正刚才的判断,这里的等底等高还不能代表形状完全一样,由此,孩子们对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数学课堂上,只有教师作好有心人,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状态,关注活动中的生成,巧妙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才能适时为孩子们提供有效的帮助,才能唤醒孩子们发现与再创造的,从而使孩子们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4

[2]杨光.对数学备课弊端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4):76-77.

[3]常磊.如何备好一堂数学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8-172.

[4]唐文艳,张洪林.“数学情景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因素及体现[J].数学教育学报

[5]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艺术》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易文华(1972--),男,重庆北碚人,本科,重庆市北碚区双凤桥小学,高级教师,北碚区骨干校长.

课堂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课堂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课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高效课堂论文

2、父母课堂杂志

3、课堂内外杂志社

4、新课堂杂志

5、课堂内外杂志

6、父母课堂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