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研究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基于APOS理论的学生心智结构以《认识一位小数》一课教学为例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关于免费发展研究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发展研究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基于APOS理论的学生心智结构以《认识一位小数》一课教学为例

摘 要:APOS理论是美国数学家杜宾斯基提出的数学概念学习理论,从数学知识层面看,表现为数学概念形态的不断转换,即从具象概念逐步向表象概念转换,再逐步转换为抽象概念,最后转换为图式概念.该理论背后更重要的育人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即从直观思维逐步向程序思维发展,再逐步发展为抽象思维,最后发展为图式思维,从而实现学生数学心智结构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APOS理论心智结构认识一位小数

APOS理论是美国数学家杜宾斯基(Dubinsky)提出的数学概念学习理论,其中A、P、O、S四个字母分别表示理解数学概念(建构意义)、建立心智结构(mental structure)的四个阶段,即活动(Action)、程序(Process)、对象(Object)和图式(Schema).

在杜宾斯基看来,“一个人是不可能直接学习到数学概念的.更确切地说,人们透过心智结构使所学习的数学概念产生意义.如果一个人对于给予的数学概念拥有适当的心智结构,那么他几乎自然就学到了这个概念;相反的,如果一个人无法建立起适当的心智结构,那么他学习数学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心智结构”.

在实践层面,如何让学生经历心智结构建立的四个阶段,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建构意义,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呢?本文试以《认识一位小数》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探索.

一、经历心智结构建立过程,逐层建构数学概念

(一)活动阶段:感知生活事例,体验认知背景,建构具象概念

“活动”是指“个体通过一步一步的外显性(或记忆性)指令去变换一个客观的数学对象”,不仅包括外在的具体动作,如操作、实验、演算等,还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如回忆、猜想、判断等.通过“活动”,学生能亲身感受、体验数学概念的直观背景和结构关联,建构具象概念.

例如,《认识一位小数》一课,笔者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事例,让学生用没有分米刻度的米尺量黑板、课桌椅的长度,发现不能正好量完,有剩余,产生制造有分米刻度的米尺的需要;再用有分米刻度的米尺量课桌椅或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分米做单位说出所量长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还用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唤醒、激发学生用分数和小数表示长度的认知需要,渗透分数和小数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有剩余或分不足;并引导学生尝试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开启他们直观思维的闸门,让他们不断积累活动经验,通过操作、思考、交流,得出如下活动成果:1分米等于110米等于0.1米,2分米等于210米等于0.2米……5分米等于510米等于0.5米……9分米等于910米等于0.9米.

(二)程序阶段:解析关键元素,发现共同属性,建构表象概念

当“活动”经过多次重复而被个体熟悉后,就可以内化为一种称之为“程序”的心理操作.有了这种“程序”,个体就可以想象这个“活动”,而不需要通过外部的刺激;可以在头脑中实施这个程序,而不需要具体操作;还可以对这个程序进行逆转以及与其他程序进行组合.通过“程序”,学生能在头脑中对“活动”进行描述和反思,经历知识的类化和思维的内化,抽象出数学概念的共同属性,建构表象概念.

例如,《认识一位小数》一课,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有分米刻度的米尺看作1元钱,那么上面的长度可以看作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通过程序思维得出以下结论:1角等于110元等于0.1元,2角等于210元等于0.2元……5角等于510元等于0.5元……9角等于910元等于0.9元.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拓展思路:有分米刻度的米尺还可以看作什么?上面的长度又可以看作什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就能在多次重复的程序化思维操作中,逐步感受到“分母是10的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一位小数”这样的共同属性,并发现在转化时和单位名称没有关系,从而剔除“单位名称”这个非本质属性,得出结论:110等于0.1,210等于0.2……510等于0.5……910等于0.9.

(三)对象阶段:内化压缩属性,抽象概括意义,建构抽象概念

当个体能够把“程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操作(抽象概括)时,这个程序就变成了一种心理“对象”,固化成一种静态的数学概念.通过“对象”,学生能进行认知压缩,进一步抽象概括出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使其概念化,成为一个独立对象,这样就可以直接参与到新的数学活动中,有效降低新数学活动的认知负荷,提升新数学活动的思维层次.

例如,《认识一位小数》一课,笔者引导学生把上述结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内化压缩共同属性,进一步抽象概括出: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这样就将上面十分之几表示成零点几的过程压缩、概括成一般意义上的一位小数概念.

(四)图式阶段:集群符号模型,完善心智结构,建构图式概念

当个体对“活动”“程序”和“对象”进行有机整合,在头脑中产生综合关联的认知结构时,“图式”的心智结构就初步建立了.当然,“图式”还需要在后期的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和修正.通过“图式”,学生可以实现数学概念结构化,并在后续数学学习中不断建立与其他“图式”的联系,不断完善和丰富“图式”的内涵和外延,建构更综合的“图式”心智结构,不断深化数学知识结构,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例如,《认识一位小数》一课,笔者利用长方形模型和数轴等图像表征(如图1),引导学生从0.1、0.2、0.3……0.9数到1.0、1.1、1.2……并结合图形表征进行意义理解,将一位小数从“零点几”拓展到“几点几”,并建构一位小数的完整样态和符号模型:□10等于□.□.

图1

最后,通过“一模一样”“一模多样”和“多模一样”等变式将一位小数的结构模型应用到生活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一位小数的结构模型拓展延伸到探究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结构模型中去,让学生通过认识一位小数类比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从而整体建构小数的结构模型.实践应用与拓展延伸内容设计如下:

(1)“一模一样”:说一说,一个鸡蛋8角,是()元,一个西瓜8元5角,是()元.

(2)“一模多样”:写一写,桌面宽5分米,是()米,手机宽5厘米,是()分米.

(3)“多模一样”:填一填,3分米等于()米,3厘米等于()分米,3毫米等于()厘米.

(4)拓展延伸:当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分米时,能用米做单位更准确地表示吗?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理解数学时,建立心智结构的四个阶段构成了循环递进式结构关联,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可能出现在某几个认知阶段颠倒或认知阶段重复的现象.

二、反思数学概念建构形态,明晰数学思维发展脉络

APOS理论从数学知识上看,表现为数学概念形态的不断转换,即从具象概念逐步向表象概念转换,再逐步转换为抽象概念,最后转换为图式概念.其背后更重要的育人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即从直观思维逐步向程序思维发展,再逐步发展为抽象思维,最后发展为图式思维(模型见图2).

图2

(一)直观思维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从直观思维开始,连接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在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生活现象转化为认知对象,不断积累直观活动与思维经验.”例如,学生借助没有分米刻度的米尺这样的直观工具,去测量黑板和课桌椅的长度,直观地感受到有剩余和量不足的生活现象.当学生需要对这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准确测量时,借助直观思维,产生用有分米或厘米刻度的尺去量这些较短物体长度的需要.这些长度无法用整米数来表示,如果还用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学生借助直观思维,产生用分数和小数表示的需要,这样的生活现象便自然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对象.

(二)程序思维

通过程序操作和表象描述,让数学概念从零星逐步走向丰富,形成关于数学对象的各种表象,在此基础上,便于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的共同属性,促进学生程序思维的自然发展.例如,学生借助熟悉的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元与角、角与分等十进制进率关系,通过多次重复操作和表象描述,进行程序思维,逐步体验到“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

(三)抽象思维

通过认知压缩,逐步去除数学概念的非本质属性,保留本质属性,将本质属性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概念固化或符号表达,促进抽象思维的不断提升.例如,学生多次感受到把1米、1元、1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就是110,用小数表示就是0.1,建构110和0.1相等的对应关系;其中的2份用分数表示就是210,用小数表示就是0.2,建构210和0.2相等的对应关系……在这样的程序思维操作下,学生可以水到渠成地抽象概括出其共同属性,即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并运用抽象思维总结出“分母是10的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一位小数”的内在本质,建构形成一位小数的概念.

(四)图式思维

通过建构数学概念的模型结构,回归生活世界进行实践应用和不断完善,循环演绎拓展数

学知识,促进图式思维的发展.例如,借助面积图、数轴图和计数器等直观模型,让学生对一位小数进行集群,在数一位小数中突破0.9,抵达1.0、1.1、1.2……从一位纯小数走向一位带小数,从“零点几”拓展到“几点几”,建构一位小数的符号模型“□10等于□.□”,形成完整的一位小数的图式结构.

可见,基于APOS理论的数学概念学习过程,既是数学概念形态的不断变换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不断发展提升的过程,最终指向学生心智结构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鲍建生,周超.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 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席爱勇,吴玉国.学理分析:让结构化学习深度发生[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4).

发展研究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发展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发展研究方面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