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硕士论文范文 和儿童诗,为童心播下梦的种子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儿童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儿童诗,为童心播下梦的种子

把诗引进课堂,让儿童诵读大量的儿歌、童谣以及优秀诗文,不仅可以让儿童在读诗、赏诗的过程中丰富语言积累、提升文化品位,得到美的熏陶,更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儿童的诗情和诗性得到萌芽和更好的发展.

一、童心读童诗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人类情绪最美好、最真挚的宣泄,是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儿童诗一般篇幅较短小,语言简洁流畅,文字优美,构思新颖独特,贴近儿童的生活,想象力丰富,又充满童趣,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种类,也是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的启蒙教材.

1. 用好教材,引领孩子走进诗情画意

苏教版语文一二年级教材中选入了不少儿童诗,篇幅比老教材有所增加.这些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与童趣,不仅语言优美,还蕴含着美妙的意境.比如一年级上册的《河里的月亮》,这首写景小诗描写了清清静静的小河里映着一轮明月,当小鱼游过时,明月的倒影在水中发生变化的过程.全诗形象鲜明,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先描写了天上的月亮与河里的倒影滚圆、晶亮,交相辉映;再写月亮的倒影被游过的小鱼弄散,一会儿又复原了.动静结合,富有童趣.教学第一句时,我问孩子们:“这河里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让孩子体会“滚圆”和“晶亮”的意思,同时结合课后练习以及孩子们生活中所见,拓展学习“圆滚滚”和“亮晶晶”这两个词语.我让孩子们关注两个“滚圆”和两个“晶亮”,希望借此让孩子感悟到小诗的节奏美、意蕴美.朗读时,结合儿童诗的特点,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读出意思,读出画面,读出情感,层层深入.教学第二句时,我问孩子们:月亮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体会到月亮碎成几块、晃晃悠悠的动感之美.第一句、第二句都教好了以后,通过让孩子看图对比朗读,教给孩子们读诗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这河里的月亮动静变化的有趣.教学最后两句时,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就在这河边,来安慰安慰小鱼,再次感受月亮倒影的变化之美.类似的诗还有一年级上册的《晨光》和《叶子的眼睛》.

当然,除了小诗,有些课文的文字同样是优美而又富有韵律的美感,读起来就像是一首诗,比如一年级上册《水滴的旅行》第二自然段中写道:“我去过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冷风把我变成一朵美丽的雪花.我去过宽广的大海,好多海豚在我周围嬉戏.我还去过青青的草原,落在骏马的背上,跟它一起奔跑.”在教学时,我将这段话以诗的形式呈现,将雨滴的旅程赋以诗意的浪漫.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灯笼果》时,我将第一、第二自然段以小诗的形式呈现:

金的

灯笼果,

穿着一件

夏姑姑给的纱衣,

轻轻地

跳到了我的手心里.

纱衣

是软的,

真像是

灯笼的外壳;

纱衣

有几个棱角,

灯笼果藏在

棱角后面,

和我捉迷藏.

这样一出示,文章语言的清新、优美就彰显得更淋漓尽致了,品读起来俏皮,又有诗的韵味,孩子们都沉浸在这份美好之中了.

2. 拓展阅读,带领孩子畅游诗的海洋

虽然现在使用的苏教版教材中已经有一些儿童诗了,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拓展儿童诗的课外阅读是丰富孩子们对儿童诗的体验的另一条重要途径.薛瑞萍老师说:“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学生就人手一本由薛瑞萍老师等主编的《日有所诵》,入选的诗歌既有国内外知名作家的作品,如我国现代儿童诗作家金波、林焕彰、林武宪等人的作品,也有来自民间的童谣.这些儿童诗短小精悍、易诵易记,起伏而富有韵律的节奏很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诵读.我们利用每天的早读课,让孩子们先自由拼读、练习,再请他们自由谈谈对诗的理解和发现,然后再利用课前两分钟诵读,读熟之后就按顺序循环诵读.一个单元有5 首诗,正好每天一首新诗,诗文短小,不会让孩子觉得是额外的负担.低年级的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我们就把每天诵读一首儿童诗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口头家庭作业.每个星期一个单元,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举行诗歌诵读会,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欣赏与朗诵展示.

持之以恒地去做,就能让习惯成自然.渐渐地,孩子们都爱上了这些优美可爱的小诗.还记得在第一次朗诵时,当我们读到“一二三,爬上山”时,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迈开脚步,学着爬山的样子一边爬一边读,诗歌的韵律在孩子们的表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于是在之后的每日一诵中,我都鼓励孩子们把诗歌绘声绘色地朗读出来,可以自己设计配上相应动作,边演边读,学生不仅内容记得快,学起来也有意思多了.现在,每天的诵读时间已经成了孩子们最欢乐的语文学习时间.

二、童心写童诗

儿童诗的特点正是贴近儿童的心灵、情感、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所以当孩子们有了丰富的积累之后,可以引导孩子们大胆拿起笔,用诗这种方式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1. 仿写入手,叩开创作的大门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通过仿写,可以帮助孩子初步构建儿童诗的基本形态,探究规律,掌握基本的表达技巧和方法,按照由短语到诗句再到诗文的顺序逐步展开仿写,引领孩子们快速走进儿童诗创作的大门.

在现在的教材中,有很多诗文是适合孩子们仿写的.这些儿童诗中,大多会使用几个句式相同的句子,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一特点,让孩子们针对有规律的句子进行仿写,将会让孩子们在反复的模仿中逐步形成用诗化语言表达的意识.比如在教学灯笼果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是这样呈现课文的:

灯笼果

一盏小小的

属于秋天的灯笼;

一盏亮亮的

属于田野的灯笼;

一盏的

属于  的灯笼.

在赏玩了灯笼果的美、品尝了它的味之后,在每位小朋友的心中,都会有一颗专属自己“味道”的灯笼果,所以这样留白,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情感的升华,又架起了读与写之间的桥梁,以诗的笔触留下自己心中那颗灯笼果的印记.

又如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补充习题》中有一首小诗《夏天在哪里》:“夏天在头上,头上戴草帽.夏天在街上,街上买雪糕.夏天在 ______,______.”要求把小诗补充完整,学生只要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和夏天有关系的就能填补.有的说“夏天在树上,树上知了叫”,有的说“夏天在床上,床上铺凉席”,还有的说“夏天在脚上,脚上穿凉鞋”等等.孩子们列举出的知了、凉席、短袖、空调、凉鞋等等都是不难发现的最具夏天特色的事物,填补的内容信手拈来,填补的过程中,也有原诗中的词语作为参照,孩子们的思路就有法可依.填完后,孩子们读着自己的诗句,一下子就有很强烈的满足感,如此一来,孩子就能深切地感受到:原来,诗并不在远方!

2. 诗画齐“鸣”,唤起创作的

自从孩子们赏读了王维的诗作《竹里馆》《山居秋暝》后,好多孩子都很喜欢王维作品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纷纷画起了画,作起了诗,有仿古的,也有现代的,虽水平参差不齐,但贵在兴致很高.有位孩子画了一幅国画红梅图,便也学起了古人,在旁边题了首《咏红梅》:

红梅时节庄村雨,树上红梅朵朵美.

不知树下谁弹琴,只有叶子嫩肥肥.

诗里兼顾了视觉和听觉的美感,还很押韵,又有满满的孩童的趣味.

秋天到了,孩子们又画起了自己喜爱的水果,有位孩子为自己的石榴配了一首短诗:

秋天到了,

一个个红石榴

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

正躲在树枝间笑呢!

还有一位喜欢苹果的孩子写道:

火红的苹果,

穿着一件秋姑娘给的皮衣.

皮衣是红的,

亮着珍珠的光泽.

儿童诗中往往会有奇妙的想象,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我们在指导孩子们创作的时候,要引导他们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创作,比如形状、颜色等.比如一位孩子画了一幅夜月图,写道:

月亮千变万化

有时弯

有时胖

有时圆

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

胖的好似一艘小黄船

圆的就如玉做的盘

圆得不能再圆的时候

我才发现

已经没法形容它的美了

3. 留心生活,永葆创作的灵感

生活,是灵感的源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身边的景、事、物中寻找适合的素材,尝试抒写自己的感受,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例如,有位孩子写自己的妈妈:

我非常喜欢我的妈妈.

妈妈是太阳,

我就是白云,

她每时每刻温暖着我;

妈妈是土地,

我就是小草,

她紧紧地拥抱着我.

当我们学习《大禹治水》《孔繁森》时提到了一个词——无私奉献,有位小朋友就有感而发,写下了小诗《泥土》:

虽然它不美

但它能变成砖头

虽然它不美

但它可以长出花草和庄稼

虽然它不美

但它就在你的脚下

承载着你

默默的

孩子们的笔触还很稚嫩,创作中不免存在问题,他们的诗需要精心修改,我将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可以集中讨论,也可以自己大声朗读修改,或者是互相评改,力求精益求精.当孩子们的诗修改成型后,可以进行展示交流,或者在班级小报上开辟诗歌专栏,有了一定的创作量后还可以打印成册,定期出版班级里的诗刊,这样会大大激发孩子们创作的,从而让他们爱上儿童诗,体验到儿童诗带来的快乐,让童年充盈着诗意的美好,让儿童心中播下的这颗梦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儿童论文范文结:

关于儿童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儿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留守儿童论文

2、儿童刊物订阅

3、儿童杂志订阅

4、儿童时代杂志

5、儿童报刊杂志订阅

6、儿童画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