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蜗牛的发生与防治付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跟蜗牛的发生和防治付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蜗牛的发生与防治付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蜗牛的发生和防治付

付苏豫

(河南省周口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周口

466000)

[中图分类号] S433.8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47-01

蜗牛俗名水牛,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发生危害的主要有同型巴蜗牛和灰巴蜗牛,两种蜗牛外形相似,在田间混合发生,以前主要在雨水较多的南方地区发生.近几年来,随着棚室蔬菜栽培的广泛应用和秸秆还田技术的大力推广,在我国北方地区蜗牛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持续加重,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主要为害豆科、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以及粮、棉、果树等多种作物.自2006年以来,周口市农田蜗牛危害程度也不断扩大,造成作物减产,全市农技人员经常接到农民咨询如何防治蜗牛的电话.鉴于此情,笔者根据蜗牛在农田发生的特点,谈一谈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1 形态特征

蜗牛成贝身体分头、足和内脏囊3部分.头上有2对可翻转的触角,眼在后触角顶端.足在身体腹面,适于爬行.幼贝体形较小,形似成贝.

灰巴蜗牛呈圆球形,壳高18~21mm,宽20~23mm,有5~6个螺层,顶部几个螺层增长缓慢,略膨胀,体螺层急剧增长膨大,壳面黄褐色或琥珀色,常分布暗色不规则斑点,并且有细致而稠密的生长线和螺纹,壳顶尖,缝合线深,壳口呈椭圆形,口缘完整,略外折,锋利易碎.

同型巴蜗牛壳质厚,呈扁球形,壳高11.5~12.5mm,宽15~17mm,有5~6个螺层,顶部几个螺层增长缓慢,略膨胀,体螺层增长迅速、膨大,壳面黄褐色或灰褐色,有细致而稠密的生长线,壳顶钝,缝合线深,壳口呈马蹄形,口缘锋利,轴缘外折.

2 危害症状

初孵幼贝只取食叶肉,稍大后以齿舌刮食叶、茎,形成孔洞或缺刻,造成叶片、茎秆破损,僵苗迟发,成苗率下降.严重时咬断幼苗,全部吃光,造成缺苗断垄.比如在玉米上,蜗牛危害始期一般是在拔节期,危害盛期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即大喇叭口期以后.主要危害玉米叶片,还可危害苞叶、花丝、籽粒等.可造成叶片撕裂,严重时仅剩叶脉.危害花丝造成授粉不良,严重时吃光全部花丝,使玉米不能授粉结实.还可危害细嫩籽粒,造成雌穗秃尖.

3 发生规律

据田间系统调查资料显示,同型巴蜗牛和灰巴蜗牛都以成贝和幼贝在潮湿阴暗处,如菜田、绿肥田、灌木丛及作物根部、草堆下、石块下及房前屋后土缝中等越冬,壳口有白膜封闭.翌年3月当气温回升到10~15℃时开始活动,先在豌豆、麦类及油菜等作物上取食为害,蜗牛成贝于4月中旬开始交配产卵,5月底6月初为产卵高峰,气温偏低或多雨年份的产卵期可延迟到7月.卵粒成堆,多产于潮湿疏松的土里或枯叶下,卵期14~31天.

因为蜗牛为雌雄同体,除异体交配受精外,也可以自体受精繁殖.每只蜗牛每年可产卵6~7次,每次平均可产卵200粒.稍大的蜗牛每次可产卵300~400粒,而且蜗牛的生殖不受年龄的限制.在同等适宜的生殖条件下,蜗牛越大产卵量就越多.蜗牛喜阴湿,如遇雨天,昼夜活动为害,在干旱情况下昼伏夜出活动,爬行处留下粘液痕迹.干旱季节便隐蔽起来,不食不动并用蜡状白膜封闭壳口.干旱季节过后又为害夏播作物,如玉米、大豆等,11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在温室及大棚内发生早,为害期更长.

4 重发原因

4.1 气候条件较适宜.夏秋季降水偏多,田间湿度大,利于成贝取食、产卵.

4.2 生态环境利于其发生危害.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部分田块耕作粗放,田间及路边沟渠杂草得不到及时清除,植株残体长久置于田间路边,加之小麦已全部用联合收割机收获,麦秸撒于田间,为蜗牛提供了适宜生存繁衍的场所,田间条件有利于蜗牛卵孵化和幼螺生长取食.

4.3 农民对蜗牛缺乏足够的认识.蜗牛繁殖力强,蔓延迅速,危害严重,多数农民缺乏蜗牛的防治技术,不能抓住防治适期,进行有效地控制.

4.4 天敌数量极少.天敌少,自然控制能力弱,有利于蜗牛的发生蔓延.蜗牛的主要天敌有老鼠、蟾蜍、蛇、刺猬、步行虫、晰蜴等.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及环境条件的日益恶化,最近几年的调查发现蜗牛的天敌很少,调查中很难找到.

4.5 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加快了有害生物的蔓延.蜗牛成贝、幼贝及卵附着在作物秸秆或残体上,通过长距离的运输而被广泛传播,加速了其蔓延速度.

5 防治措施

5.1 农业措施.采取清洁田园、铲除杂草、及时中耕、排干积水等措施,破坏蜗牛栖息和产卵场所.进行秋季耕翻,使部分越冬成贝、幼贝暴露于地面冻死、晒死或被天敌啄食.特别是成贝怕高温干旱,晒数小时即可死亡,卵块暴晒数秒钟即可爆裂死亡.人工捕杀,于傍晚、早晨或阴天蜗牛活动时,对植株上的蜗牛进行捕捉,集中处理;或于傍晚用树枝、杂草、蔬菜叶等作诱集堆,每隔3~5m放置一堆让蜗牛潜伏于诱集堆内,次日清晨再集中捕捉.在作物的四周或行间撒一层生石灰,但不要撒在作物的叶片上,以免影响光合作用.蜗牛晚间出来取食时碰到生石灰会失水死亡.每667m2用生石灰5~7千克,地面潮湿时效果较差.

5.2 药剂防治.于发生始盛期每667m2用5%四聚乙醛颗粒剂500~600克,或8%灭蜗灵颗粒剂600~1000克,或10%多聚乙醛(蜗牛敌)颗粒剂600~1000克拌干细土或细沙后,于傍晚均匀撒施于田间垄上诱杀.防治的最佳时期是蜗牛产卵前.

当清晨蜗牛未潜入土时,用70%贝螺杀(百螺杀、灭螺杀)1000倍液,或灭蜗灵或硫酸铜800~1000倍液,或氨水 70~100倍液,或 1%食盐水喷洒,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可有效防止蜗牛的危害.

蜗牛的发生与防治付论文范文结:

关于蜗牛的发生与防治付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蜗牛的发生与防治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环境污染防治论文

2、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3、中华肿瘤防治杂志